![]()
内容推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文学形态与文学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文学已成为具有高点击率的大众文学读物。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具体研究,才能获得读者,进而影响读者,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范周编的《网络文学批评》既有对网络文学史的综述,又有对网络小说本体、题材和文化指向上的研究,更有对人工智能环境下的网络文学内容生产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观点鲜明、例证翔实,并且充满青年学者的锐气。 作者简介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文化改革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国家艺术基金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0)》编制课题组组长,全国人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起草专家组成员。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规划起草组组长。专注于文化政策、区域文化经济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兼任《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文版、英文版)主编。 目录 第一章 论网络类型小说的身体叙事 一、性别文本 二、身体叙事 三、结语 第二章 网络现实题材写作的理论与实践考察 一、现实的陷落与“装神弄鬼”——幻想小说为何“一家独大” 二、戴镣的舞者——现实题材写作的难度及其回潮 三、严肃与变形——网络现实题材小说中的故事与世界设定 四、有“现实”也要有“主义”——问题及对策分析 五、结语 第三章 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学性的泛化与扩张 一、文学性:在批评史的链条中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学性的泛化 三、媒介革命与文学性泛化 四、文学性泛化与文学批评的扩张 第四章 网络文学研究20年 一、网络文学研究的发端期(1997—1999年) 二、网络文学研究的生长期(2000—2007年) 三、网络文学研究爆发期(2008—2013年) 四、网络文学研究正名期(2014年至今) 五、网络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六、网络文学研究的方法及对策 第五章 论网络玄幻小说的大众文化功能——以“我吃西红柿”的作品为研究对象 一、导论:文学的读法,还是大众文化的读法 二、戏剧化展示男性“奋斗进取”的一般规律 三、小说文本指涉了男子气概及其核心要素 四、小说展示了男性青少年熟悉的娱乐元素 五、结语 第六章 《琅琊榜》系列文本的中国古典精神内核与美学表现探讨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二、《琅琊榜》系列作品中的中国古典精神探讨 三、《琅琊榜》系列文本的中华古典美学探讨 四、《琅琊榜》系列文本的成功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启迪 第七章 网络文学产业化研究:网红情感IP打造及品牌化运营研究 一、绪论 二、相关介绍与情况回顾 三、可行性分析及实施方案 四、品牌化运营方案 五、结语 第八章 机器写作: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文学内容生产研究 一、人工智能对网络文学内容生产的介入 二、网络文学内容生产:从人到机器 三、人工智能网络文学的价值与伦理
导语 网络文学,指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其中,以网络原创作品为主。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它以互联网为载体、依托、手段,以网民为接受对象,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点。范周编的《网络文学批评》将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受众、作者、产业、政策及本体特征等多方面进行讨论,希望一方面廓清网络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界限,一方面试图引领网络文学风清气正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