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鲍贝,中国70后小说家。浙江象山人,现居杭州。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学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八届青年作家深造班学员。 曾获2011年度“浙江青年文学之星”;获2011年度青海省“青海湖文学奖”。 有作品在《十月》《人民文学》《钟山》《作家》《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发表、转载。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 著有长篇小说《观我生》《空花》《书房》《空阁楼》《独自缠绵》《你是我的人质》《伤口》《出西藏记》;中短篇小说集《松开》;随笔集《去西藏,声声慢》《去奈斯那》《悦读江南女》《穿着拖鞋去旅行》等。 后记 是的,时隔一年半,我再次走进阿里。阿里在很多人 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印象:那是一个远在天边 的神秘的无人区,离天最近,紫外线最强烈,严重缺氧。 而此刻,我就置身于阿里的中心,噶尔县援藏干部住 的大厦里。这是一个套间,有卧室、客厅、洗手间和厨房 ,客厅和卧室里只有茶几,没有书桌。于是,我把厨房当 成我临时的书房,因为厨房里有一张闲置的长方形餐桌, 还有几把椅子,我正好可以坐在这里敲打完这篇后记。 我不是来援藏的,我只是一个旅行者,偶尔路过此地 ,借以栖身,也借以了解远道而来的援藏干部的饮食起居 ,聆听他们的人生故事。我对他们的故事充满好奇。同样 ,他们对我的到来也充满好奇。就像我身边总有些人对我 表示不能够理解,为什么一个女人不好好待在富庶丰饶的 江南老家,非要一次又一次地冒着各种危险和艰苦走进西 藏、走进阿里、走进严重缺氧的无人区? 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至今也没能找到一个说得过去 的答案。但,我理解我自己,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不需 要什么。我也知道,在理解与不理解之间,横着难以跨越 的万水和千山,而我自己跨过去了。 2017年11月,我再次走进阿里。大雪即将覆盖这片蛮 荒之地。我在海拔五千多米高的鲁康噶那达坂上,遇见了 那只亡命天涯的流浪狗。那时候,当地因预防一场瘟疫的 蔓延而下令捕杀所有的流浪狗。那只通晓人性的流浪狗, 居然将自己寄生在五千多米高海拔的经幡堆里苟延残喘。 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在藏地土生土长的流浪狗, 一定知道,有经幡的地方就有神灵聚集,只要心中有信仰 的人,都不敢朝着经幡开枪,也绝不会以任何方式在经幡 堆里去消灭一条狗或其他动物的生命…… 狗摇着尾巴向我乞食。在那个远在天边的荒原,在惊 愕过后恍然大悟的瞬间,我和那只狗惺惺相惜,仿佛同为 天涯沦落人。 在灾难来临之际,哪怕多活一天,多活一小时,多活 一分钟……只要活下去,是那只孤独、有灵性又顽强的流 浪狗的所有的愿望。我被深深感动了。由此而生的万千感 慨,终于化成这部长篇小说《逃往经幡》。 2017年11月的那些日子,我一直住在阿里地区的札达 县城,离古格遗址不到半小时,但我去不了——没有车。 朋友的车在路上撞坏了,没地方修,车子就在酒店旁边扔 着。我只能一个人瞎转。但此行我最想去的地方并非古格 ,在此之前我曾到过几次古格,因此,不去也罢,不会有 什么遗憾。我最想去的地方,是穹隆银城遗址。我知道它 离我很远,我从没去过,也不知道到底有多远。只知道那 儿很偏,路不好走,或者,压根就没有路。那些天,我一 有机会就向周围的人打听,所有人都说不知道,或者说从 没到过那里,有些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这更激起了我 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札达没有出租车,我满大街找,角角落落都找遍了, 也没租到一辆车子。只有站在路边碰运气。我运气向来不 错。后来拦到一辆警车,和那个警察磨破了嘴皮子,才说 服对方,请他把我送到穹隆银城去。我们约好第二天一早 出发。他居然也没去过那里。我查了下,穹隆银城遗址的 所在地,应该就在札达县区域内,归属他们管辖。但他说 ,那地儿偏得很,也不知道有路没有,再过去就是印度了 ,好端端跑去那儿干啥。可我偏就要去,非去不可。好在 ,他是本地人,藏族,又身穿制服,眉宇问流露出一股正 气,我本能地相信他,这是个好人,他应该会有办法把我 安全送到目的地。 第二天,果然如愿以偿,经过一路颠簸和折腾,终于 找到穹隆银城。荒芜寂寞了三千多年的遗址,突然闯进我 视线的那个瞬间,我被震惊到了。我小心翼翼地走向遗址 深处,唯恐惊扰了千年前的灵魂。这里曾经是苯教的发源 地,象雄国的古都,一个辉煌灿烂、雄霸天下的王朝…… 怒吼着呼啸而过的狂风撕扯着我的衣裳,我被吹得东倒西 歪,整个思绪沉浸在远古时代的另一个世界里,无数的细 节和千万种可能性扑面而来。我的想象又长满了翅膀。 这片神秘的古象雄遗址,后来便成了我的小说《逃往 经幡》里的乌托邦的场景地。小说本是虚构的产物,故事 、情节和人物都是虚构的,唯独我走过的路线和所经历的 场景是真实的。这些年,世界各地走得多了,总有些地方 让我感慨万千,并且触景生情。作为一个写作者,总想去 用文字的形式留下些什么。但我不太喜欢写游记。那就写 成小说吧。我喜欢把那些震撼到我、感动到我的地方,变 成形态各异的容器,然后试着装进一些虚构的人物和故事 ,让它们变成一个又一个拥有生命质感的小说。那是一种 创造,也是一种自我完成,带着冒险的不可告人的快乐。 小说已在编辑手里,很快就要出版。就在今天早晨, 我又出发去了穹隆银城。特意去的。沿着陡峭的山谷,那 条蜿蜒蛇形的可以把人的肠子都抖出来的烂路不见了,新 的水泥路修在了半山腰上。道路和越野车及司机都很好, 一路畅通无阻。可能少了途中的坎坷、崎岖和冒险心理, 再次走进穹隆银城遗址的时 目录 第一章:走进阿里 第二章:逃往经幡 第三章:穹隆银城 第四章:归去来兮 代后记:重返阿里 精彩页 1 冬天已经开始。 阿里的空气变得更加稀薄,漫无边际的大雪即将覆盖这片藏北高原,游客们都在纷纷撤离。而我和小米、冯小青,还有唐古拉四个人却一拍即合,决定从拉萨出发自驾进阿里。 在出发之前,冯小青几次电话来问我,我们的这个决定是否有点疯狂?她从没到过西藏,第一趟就选择去阿里,又是在冬天,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她一定觉得这是一次充满刺激和冒险的非同寻常的旅行。 可是我并不觉得在冬天开始的时候去一趟阿里会有多危险。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到达那里,陌生感和距离感便会随之消失,诸多未知和可能存在的冒险,皆会变得稀松平常。 我对冯小青说:“别把自己当成探险队的,我们只是开着车沿途去感受、去体验、去看看别处的风景,很快就会回来。” “那儿可是世界屋脊,荒无人烟、生命绝迹的地方,我们真就这么说走就走,、是否哪天我们将为这次心血来潮的决定付出惨重代价?”冯小青停顿了一会儿说,“我在想,我们还能回得来吗?” “冯小青你能不能不这么夸张?” “我害怕嘛。” 我们大笑出声。笑过之后,冯小青忽然就严肃起来,她说: “不开玩笑,说真的,如果阿里可以容得下我,我就在那儿定居,真不想回来了。” “你别开玩笑了。” “我可是当真的。” “当真个头,你这才是心血来潮。你和小米一样,总爱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她也说想逃离城市,要去找个偏远干净的地方定居。” “因为我们都住在同一座城市里,都在忍受雾霾的煎熬,都有一颗出逃的心。” “都好好的,逃什么逃?” “你不住在锦城,你完全无法体会我们的处境,我告诉你吧,我们过得都不好,是很不好——!” “好吧,但愿你们成功出逃,心想事成。” 真是奇怪,这两个人动不动就想着逃逃逃,感觉她们整天就在想着逃离家庭,逃离城市,逃离人群,再下去,想逃离地球的心都有了。在哪儿生活还不都大同小异,难以安置的并不是我们的身体,也不是我们的物质生活,而是我们的心。把心安置好了,一切就都好了。 2 飞拉萨前的那晚,我看完了一部纪录片《西藏的西藏》,详细讲述了阿里高原的前世今生。在这之前我所了解的西藏正史,是从七世纪松赞干布的吐蕃王朝开始的。可是这部纪录片却告诉我,早在吐蕃王朝之前,就有一个辉煌繁盛的王朝——叫“象雄王国”。 也就是说,象雄才是阿里最初的王朝。那时候的象雄人全都信奉古老的苯教。自象雄国开始,人们手中的转经筒就已经在这片藏北高原上转了三干多年,而古老的象雄文和它曾经的历史,却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淡至无痕。 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和政治目的,一举歼灭了象雄国,象雄国才从此消失。而西藏正式引进佛教和使用藏文字,都是在七世纪以后的事。纪录片里还提到一段,象雄古国曾经的盘踞地,在一个叫“穹隆银城”的地方。三千多年后的今天,那里成了常人难以抵达的神秘的遗址。 我盯着片中的遗址好久。有一种欲望在我内心深处蠢蠢欲动。那片遗址——确切地说,是三千年前的王朝,如今的废墟——就像一个神秘而不可猜想的未解之谜,仍然存在于世。正因难以抵达,它成了我此行想去抵达的又一个目的地,成了我临时起意的新的愿望。 3 唐古拉是我们当中唯一一位男士。他携着他那颗“漂泊的灵魂”在西藏各地游荡了十多年,人称“藏漂”一族,是个酷爱冒险、剑走偏锋的家伙。他在拉萨开了家“唐古拉客栈”,聊以维持他的生活。 小米第一次到拉萨旅行的时候,就住在唐古拉客栈。她就在唐古拉客栈里认识了唐古拉,然后,两个人一见钟情。 异地恋进行了好几年。小米始终深爱唐古拉,唐古拉也很爱小米,对小米百依百顺、如胶似漆,但就是没有娶小米为妻的意思。P3-5 导语 鲍贝每次都把故事写得曲折离奇,情节的设置让你读来意外又惊喜,那种离奇、神秘、紧张和不时营造的小小惊悚,带给人过山车般的体验;感触的描摹让你感到细致又熟悉,分明告诉你这是真实的,就是我们置身的时代与生活。 有的人生是一场“投奔”,有的人生是一场“逃往”。心理上、人世间、灵魂中,到底有没有可以护佑众生的“经幡”,在哪里…… 内容推荐 《逃往经幡》,一部温情与惊险融会、真实与虚构交织的“行走小说”。 阿里、札达、塔钦、玛旁雍错、古格、穹隆银城……这些富有神秘色彩且震撼人心的藏地名称,在书中宛若富有魔性的容器,装载着一个个虚构却无比真实的人物和故事。 圣地西藏,有神,有人,亦有魔。“我”为了探寻传说中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穹隆银城”而走进阿里无人区。在被同行友人突然离弃而陷入困境的时刻,遇见了侠义果敢的藏族警察占堆。他们历尽险阻终于找到“穹隆银城”遗址,却在排山倒海似的经幡下惊悚地发现了一大批诡异冷酷、巫气森森的面具人。他们是从五湖四海逃遁而来的“厌世者”,他们把这里命名为“乌托邦”…… “我”一路走来,遭逢了太多“逃亡者”:欲逃离都市险恶的小米,欲逃离婚姻拘囿的唐古拉,欲逃离被追杀命运的老部,欲逃离生活窘境的冯小青,欲逃离虚无与宿命的“厌世者”,甚至还有一只为逃离被群体性捕杀而逃往经幡的流浪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