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故都子民(精)/刘一达京味儿经典长篇小说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一达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刘一达,笔名达城、如一,现供职于《北京晚报》,主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艺术基金会副会长、北京读书形象大使。曾荣获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报刊之星”、北京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从1980年起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曾多次获奖。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随笔五十多部。一千二百多万字。其创作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京味儿风格,深受读者喜爱。其代表作有:《人虫儿》、《百年德性》、《胡同根儿》、《故都子民》、《大酒缸》、《头火》、《北京爷》、《画虫儿》、《坛根儿》、《门脸儿》、《爷是玩家》等。其中,《人虫儿》、《百年德性》、《胡同根儿》、《故都子民》等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出。《人虫儿》、《故都子民》等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 后记 下了工夫 《故都子民》是我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 我比较得意的一部长篇小说。构思写这部小说是在二 十年前,动笔写是在十年前。整个创作过程用了有十 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这部小说是我耗费心血最多的 作品。 十多年前,我还没当职业记者。当时,我一心想 当作家,而且想当老舍、福楼拜、巴尔扎克、托尔斯 泰那样的作家。我的心境是坦然的,沉静的,寂寞的 ,没有多少浮躁。所以,我创作《故都子民》时非常 用功,非常努力。不说虚话,用功到一个词儿,能琢 磨一天的程度。努力到一个细节,能想一个月的地步 。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小说,那是什么成色,您 说能让读者失望吗? 我之所以如此殚精竭虑地创作这部小说,除了想 以此证明自己有当作家的实力之外,还有一个了却平 生一大夙愿的念头。 老古玩商 三十年前,我那当儿只有十六岁。由于家庭出身 有“砟儿”,我被分到北京西郊一个木制品厂烧木炭 。 跟我一块儿烧炭的师傅,也有几位身上带着“砟 儿”。所谓的“砟儿”,也就是阶级成分有些复杂。 其实,现在看起来都属于政治运动的“牺牲品”。这 几位师傅有一九四九年前做买卖的,有挑馄饨挑儿的 ,有当过国民党兵的,有当过伪保长的。总之,都属 于老北京的“三教九流”。 其中,有位师傅是老北京的古玩商。说起来,他 这个古玩商当得有点儿冤。他是打小鼓儿的出身,以 后又当“跑合儿的”,也就是这部书里“老干儿”干 的那差事,费尽心思捞钱,好不容易用几样古玩“盘 ”下一个铺子来,解放军的炮响了。 北京解放后,因为有这个古玩铺,划阶级成分时 ,他被定为资本家。在以出身论尊卑,以成分定社会 等级的年代,资本家和小业主有很大区别,资本家属 于资产阶级,小业主属于小资产阶级。这位爷成了资 产阶级,自然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是挨批的对象。最后 也不怎么着给发配到我所在的这个工厂来烧木炭。 您说他冤不?可是那会儿这样的冤事太多了,一 点不新鲜。他冤?您说,我一个初中生就因为右派家 庭出身也发配到这儿烧炭,不是更冤吗? 好在这位爷挨斗受批已经皮实了,并不觉得自己 冤。 烧木炭是非常苦的活儿。累不说,炭沫子把脸弄 得整天跟猛张飞黑李逵似的。干一天活儿,第二天吐 出的痰都是黑的。活儿苦,只能自己找乐儿。 这位老古玩商是天生幽默的坯子,张嘴就是笑话 。他岁数大了,我年轻力壮,有活儿就帮他多干点儿 ,为的是听他讲“段子”。我天天听他侃大山,讲他 在老北京古玩行的见闻。 假如他是书中的杜五爷或宗二爷,肚子有玩意儿 也不会往外掏,受行当和性格的影响,他们也掏不出 来更多的玩意儿。偏偏这位爷是“老千儿”式的人物 。您想他在地面儿上混了那么多年,己然成了行里的 “虫儿”,见多识广的,肚子里的玩意儿能少得了吗 ? 夙愿 这位老古玩商那当儿已经快六十岁了。我琢磨着 他是看我还算是有心的人,才跟我抖搂那些陈芝麻烂 谷子的。 把木头装进窑里,烧成木炭,要等窑凉了,才能 出炭。我们利用这个间隙坐在木头垛上,望着炭窑袅 袅升入天空的白烟,沉没在故都北京的回忆中。 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伙计,我跟你净扯些 闲篇儿了。如果你能把它写出来就好了,古玩行里的 这些事儿,应该让后人知道。” 听了他的话,我怦然心动。沉默良久,我说:“ 您不会白跟我这儿说古道今,谈天说地的,等着吧, 也许有一天,我会把您讲的这些都写出来的。” 他听了为之动容,紧紧攥住了我的手,我感觉他 的手是颤抖的。 这位爷没等到这一天。我的这部《故都子民》还 没写,老爷子就己经驾鹤西去。 人己化作一缕青烟随之飘去,但他的影子和他讲 的那些故事却深深地埋在我的记忆中。 正是从那时候起,我萌生了写一部反映老北京玉 人的长篇小说的念想儿。 我知道写一部长篇小说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写 老北京的故事。因为我没有老北京的生活经历。跟我 一起烧炭的那位爷讲的故事,只能说是抛砖引玉。我 必须寻找更多的生活素材,才能凑齐盖一座“楼”的 材料。 在以后的几年里,我一直在打探和追踪采访北京 玉器行的老人。 玉的学问忒深 说起北京的古玩行,除了字画、碑帖,就得说瓷 器和玉器,最“吃”眼力了。 辨玉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 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为什么 说它属于遗产呢?因为现在真正好玉的材料很难淘换 。玉材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开采、雕琢。到了近代,好 玉材已经很难开采到了。 您肯定知道中国古代和氏璧的故事,在春秋战国 时代,诸侯为了一块玉,可以割地封侯,可见玉器在 那会儿的价值。一样好的玉器真可谓价值连城。 玩玉的人都知道,古玉比现在的玉器要值钱。当 然,玉器的价值主要是看材质和雕工。 访老北京人 我是在北京西城的一条小胡同长起来的,在北京 生活了四十多年,我对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后记 我为什么要写《古都子民》 精彩页 窗户纸刚泛白,崇文门城楼上的镇咣当了六下。宗二爷起身下炕,从破胆瓶里摸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两个碧绿透亮的痕玉茶碗。他用袖口擦了擦,揣进怀里,耳朵贴着墙,听见儿子宗家琦还在打呼噜,便悄悄地溜出门,到院里的葡萄架下,拎起那个画眉笼子,奔花儿市的“璧壶春”茶馆。“璧壶春”,在花儿市上四条胡同口儿,三间门脸儿,长桌方桌,长凳短凳,八九个,柜台上永远放着把紫铜壶,并没有水,应门面的。掌柜的叫卢喜,方头大脸,敦实个儿,一对蛤蟆眼,大蒜头鼻子,笑起来满脸跑肉,显出十二分的殷勤,身上的大布衫总是那么利落,像刚从喜宴上出来,肩膀头上老是放着块手巾把儿,不光是为了擦手,像说相声的手里的那把扇子,逢场作戏的道具。 每天的大清早儿,东花儿市买卖地上的这帮“老家雀儿”们得先到“璧壶春”照个面儿。他们各有各的画眉、黄鸟儿,各有各的故事由儿。碰了面儿,逗几声咳嗽,扯几句闲篇儿,抖落抖落被窝里一宿的臊气,顺手儿每人掏出点“关”子来:京戏名角跟哪个官太太在野鸡店里让人捉了奸,银号的二老板在护城河被黑道上的人给绑了票,拾煤核的小孩儿在煤堆里拾到个大玉坠儿……听去吧,净是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新鲜事儿,没影没边儿。这儿的话,有一半儿掺着水,谁都知道,谁也就不去刨根儿问底儿。其实这些闲篇儿,都是扯臊!正经事儿是“倒活儿”。“璧壶春”茶馆的窗根底下单摆着一溜台桌,奔这儿“倒活儿”的,可以在这上边亮货。这帮“老家雀儿”都是买卖地儿的油子,怀里都揣着包儿,也有拎着大件儿的,提溜着个小笸箩唔的。这路人也叫“提溜包儿的”。包里包的有“件头儿”(大件的玉器),也有“别子”(小件的玉器)。 这儿得跟您交代几句:我说的这档子事是发生在民国的时候,袁世凯袁大头称帝,辫子兵张勋张大帅在北京闹腾以后的事儿。当时的花儿市,除去以老北京头上戴的、身上挂的、祭灶祭祖的供案上插的,红事白事上摆的那绒绢纸花儿,就得说是玉器了。 花儿市大街是东西走向,以羊市口为界,东边儿叫东花儿市,那是绒绢纸花儿的世界,西边儿叫西花儿市,买卖地儿是玉器拿尊了,光北羊市口和上四条的胡同儿,玉器庄、玉作、玉器摊儿有二三百家。咱们要说的这位宗二爷便是其中的一号。可他有点儿特殊的是,没“庄”也没“作”,只是到“璧壶春”“倒活儿”。东西的来路呢,一半是他打小鼓儿挨门挨户收购来,然后让他的瘫儿子加工,擦呀擦呀,有了成色后再加价出手,吃这个赚儿。 宗二爷的脸永远是皱皱瘪瘪的,像个放蔫了的青枣儿,长脸老是哭丧着,像欠了谁的债,扫帚眉下一对没睡醒似的小眼,听别人说话时,这对小眼微微合上,及至谈到正题,出手一件“活儿”,他的小眼吧嗒吧嗒眨眨,在一开一合之中,闪动着两颗黑亮黑亮的眸子,那光亮藏着一股子阴森可怖的杀气。“过眼”是宗二爷的一绝,西花儿市的玉器商都知道这对小眼儿。甭管你手里拿着墓里掘出来的玉碗,还是洋人出手的玛瑙、“木变石”,他一眼便能瞅出来。同样的玛瑙,他小眼儿一量,便能辨出哪个是荆州料,哪个是云南料,哪个是矾晶。 有一次,羊市口的小力巴儿狗四跑“璧壶春”“走活儿”,他出手一个如意,要价两百块,宗二爷拿起来只扫了一眼,哼了一声:“这个也就值10块钱。” 狗四把如意夺回来,甩出一句片儿的话:“10块钱?我干脆砸了得啦。我看你的眼力也太拿事儿了吧。”说着从怀里掏出块蓝布,想擦擦那如意,去去晦气,不想掉出块玉带片儿。宗二爷一眼盯上了:“这个,你给个价儿。” 狗四笑了:“想要哇,您给1O块钱。”他不过是有意打谎儿,逗逗这“老家雀儿”。 谁知宗二爷抢到手里,像狗嗅物似的瞅了瞅,从怀里摸出钱来了。狗四一下愣在那儿了。跟宗二爷“过活儿”不打价儿,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宗二爷可当真要?” “钱都拿出来了,还有假吗?” 狗四心里话:真算碰上大头了。这是他花一块钱从一个要饭的手里淘换到的。 P3-5 导语 《故都子民(精)/刘一达京味儿经典长篇小说集》是“胡同记者”、“京味作家”刘一达倾八年心血的一部力作,也是一幅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画。小说主要讲述了乱世之中生活在老北京城内的几家人,围绕着一件家传宝鼎而引发的一系列恩怨情仇的故事,是古都人文全景式的真实写照。本书已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似水浮生》。 内容推荐 刘一达著的《故都子民(精)/刘一达京味儿经典长篇小说集》用悲凉的笔调,描摹了一幅清末民初的北京世俗生活画卷。手艺人、古玩商、掮客、人口贩子、贩夫走卒、传教士等等悉数登场,人物形象鲜活,情节曲折动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