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刘佳佳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立论范围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2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一般理论
2.1 机动车所有权概述
2.1.1 机动车
2.1.2 机动车所有权
2.1.3 机动车所有人
2.2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法律构成
2.2.1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概念
2.2.2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样态
2.2.3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原因
2.3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之学理基础
2.3.1 从物权行为看物权变动
2.3.2 从债权行为看物权变动
2.3.3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之价值取向
3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比较法考察
3.1 意思主义立法模式
3.1.1 意思主义立法模式的概念
3.1.2 意思主义立法模式的制度表现
3.1.3 对意思主义立法模式的评价
3.2 形式主义立法模式
3.2.1 形式主义立法模式的概念
3.2.2 形式主义立法模式的制度表现
3.2.3 对形式主义立法模式的评价
4 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评析与思考
4.1 我国现行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辨析
4.1.1 学界对物权法规定的不同理解
4.1.2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登记对抗主义立法模式
4.2 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透析
4.2.1 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模式的立法本意
4.2.2 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模式的本意质疑
4.3 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反思
4.3.1 机动车登记的法律属性
4.3.2 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的重新选择
5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重新选择后的效应体系
5.1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力
5.1.1 公示与公信力概述
5.1.2 不同立法模式下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力
5.1.3 我国现行立法下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力分析
5.1.4 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公示方式和公信力模式选择
5.2 机动车无权处分
5.2.1 无权处分概述
5.2.2 不同立法模式下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5.2.3 我国学界关于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的争论
5.2.4 我国现行立法下机动车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分析
5.2.5 机动车无权处分行为之效力模式选择
5.3 机动车善意取得
5.3.1 善意取得的理论概说
5.3.2 不同立法模式下机动车善意取得的规定
5.3.3 我国现行立法下机动车善意取得分析
5.3.4 我国机动车善意取得制度的构建
6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法律适用与责任承担
6.1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法律适用
6.1.1 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法律适用存在的问题
6.1.2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法律适用规则
6.1.3 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法律适用规则的选择
6.2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与责任承担
6.2.1 《物权法》的规定对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承担的影响
6.2.2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比较法考察
6.2.3 机动车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6.2.4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7 结论
参考文献
导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二十四条将机动车与船舶、航空器等所有权变动做出统一规定。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此规定存在不同的理解,争议颇大。尽管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试图对此予以进一步明确,但该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基于此,刘佳佳著的《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专门针对机动车所有权变动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的立法本源与本意予以厘清,从而在揭示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本质的基础上,化解理论问题与争议,提出完善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的立法建议,并为机动车交易实践提供符合其本身的理论指导。
内容推荐
刘佳佳著的《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研究》由7章构成。第1章“绪论”阐述了本书的选题意义、立论范围、研究现状及方法。第2章具体剖析了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对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相关概念予以界定,为本书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对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样态予以分析,并根据机动车所有权变动发生的原因,将机动车所有权变动分为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变动和非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变动;对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理论基础,即物权行为理论和债权行为理论予以阐释,并寻求机动车所有权变动制度本身所追求的应然价值。第3章比较并考察了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立法模式。从比较法的角度,分别考察了意思主义模式与形式主义模式,并对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规定予以具体分析,为后续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的重新选择提供理论素材和立法经验。第4章评析与反思了我国现有的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在对我国《物权法》关于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的规定予以评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机动车登记与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无关,机动车所有权变动而未登记的,只是影响或者不产生所有者的“车籍权”。机动车本质上属于动产,其所有权变动理应采取交付生效的债权形式主义立法模式。第5章、第6章分析了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重新选择后的效应体系,著者利用这两章对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及边缘性问题予以探讨,以期为完善与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相配套的制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第7章“结论”总结了本书关于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研究的主要观点。机动车所有权变动作为物权变动的一种具体形态,其不仅涉及深奥的物权变动理论,而且涉及复。杂的实务问题,因此,对该问题的探讨极富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