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章辉、殷亚林著的《陆游休闲哲学研究》认为: 宋代是休闲文化高度发达的历史时期,宋代文士普遍具有一定高度的休闲思想,而陆游休闲哲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价值观上,陆游实现了从“事功型”向“白适型”的观念转向;他爱闲、求闲、稀闲、祈闲、惜闲,夸闲;他不仅希冀转向休闲的生活,还推崇并自觉追求一种“休闲人格”。 在本体论方面,陆游的诗文常常涉及对休闲本质的领悟。他还将休闲的价值与他物进行了多维比较,并阐明了休闲的具体价值所在。 在工夫论方面,陆游一是倡导“顺性”、“无心”、“无事”的“心闲”工夫;二是主张逸出尘俗之境,在“幽境”中以“幽事”逸情的“身闲”工夫。 陆游的休闲境界带有明显的儒家和道家休闲哲学色彩。 陆游的休闲哲学,是使人心有所安顿的精神家园,值得我们当代休闲文化建设所借鉴。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成书缘起 第二节 思路方法 第一章 陆游休闲哲学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击壤歌太平”:政治经济背景 第二节 “绝世而独立”:思想文化背景 第二章 陆游价值观念的日渐转向 第一节 鹏鸠之比:休闲型生活之认同 第二节 忙闲之辨:事功型生活之批判 第三节 休闲转向:自省与劝世之觉悟 第三章 陆游尚闲心态之种种呈现 第一节 “爱闲”之心与“求闲”之志 第二节 “稀闲”之意与“祈闲”之愿 第三节 “惜闲”之情与“夸闲”之态 第四章 陆游对于休闲风格之认同 第一节 “要是渊明最可人”:历史认同 第二节 “平生所慕孤山老”:本朝评价 第三节 “闲人”与“闲客”:自我定位 第五章 陆游本体思考的闲之为物 第一节 “投闲身自由”:闲与自由本性 第二节 “身闲随处乐”:闲与安乐心态 第三节 “闭户醉经年”:闲与私人领域 第四节 “万物本常闲”:闲与宇宙状态 第六章 陆游本体之思的闲之价值 第一节 “高眠聊足养天和”:身心调适 第二节 “闲中日月不胜长”:生命展开 第三节 “闲中事业君知否”:自我实现 第四节 “心闲天地本来宽”:精神超越 第七章 陆游对于休闲价值之比较 第一节 “数刻清闲直万金”:闲与财富 第二节 “得闲随处胜官身”:闲与做官 第三节 “一闲可敌八珍美”:闲与其他 第八章 陆游心闲工夫的顺性之道· 第一节 “养成林下无穷懒”:慵懒之道 第二节 “养心功用在还婴”:童心之道 第三节 “一笑元知要及时”:即时之道 第四节 “静处工夫自策勋”:归静之道 第九章 陆游心闲工夫的复性之道 第一节 “扫除身外闲名利”:去名利心 第二节 “洗尽机心随法喜”:去机谋心 第十章 陆游心闲工夫的应事之道 第一节 “安乐本因无事得”:无事之道 第二节 “简敛冲默真吾师”:简事之道 第三节 “是非元自要徐观”:缓事之道 第十一章 陆游身闲工夫之逸出俗境 第一节 “扫空紫陌红尘梦”:逸出红尘 第二节 “一官正尔妨人乐”:远离官场 第三节 “物外终为自在身”:走向方外 第十二章 陆游身闲工夫之山水之境 第一节 “独有江山兴未阑”:山水之情 第二节 “烟浦白鸥迎鼓桤”:舟游盟鸥 第三节 “放翁平生一钓船”:渔乐垂钓 第十三章 陆游身闲工夫之人伦之境 第一节 “闲将稚子出柴门”:天伦之乐 第二节 “谈笑时时过近邻”:里仁之美 第三节 “青城旧友频相约”:宾朋之交 第十四章 陆游身闲工夫之幽事逸情·· 第一节 品茶:“汲泉闲品故园茶” 第二节 饮酒:“万事聊须付酣畅” 第三节 焚香:“扫地焚香乐有余” 第四节 参禅:“道腴禅悦度年光” 第十五章 陆游身闲工夫之玩物适情 第一节 弹琴:“携鹤山村醉拥琴” 第二节 弈棋:“牧猪奴戏未妨为” 第三节 书法:“笔墨有时闲作戏” 第四节 赏画:“聊对丹青作卧游” 第十六章 陆游身闲工夫之诗书寄情 第一节 读诗:“闲吟聊适梦中身” 第二节 写诗:“彩笔题诗半醉中” 第三节 读书:“危坐读书忘百忧” 第四节 著书:“惟有著书殊未厌” 第十七章 陆游休闲境界的儒家色彩 第一节 出与处:“隐居正欲求吾志” 第二节 取与舍:“道在箪瓢端自足” 第三节 耕与读:“万里耕桑吾道尊” 第十八章 陆游休闲境界的道家色彩 第一节 身之遁:“畏人终日闭柴荆” 第二节 心之闲:“归卧林问喜自由” 第三节 物之忘:“纷纷外物岂关身” 结论 第一节 核心观点 第二节 本书意义 引用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导语 章辉、殷亚林著的这本《陆游休闲哲学研究》从价值观、本体论、工夫论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了陆游的休闲哲学从“事功型”向“自适型”的观念转向,推崇并自觉追求一种“休闲人格”。本书还分析了陆游将休闲的价值与他物所进行的多维比较,并阐明了休闲的具体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