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无障碍阅读版)》中的作品既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现实政治的腐败和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如《红玉》《促织》《续黄粱》等,也有控诉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如《司文郎》等;既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被压迫人民进行称赞的,如《席方平》等,也有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对世俗民风进行道德训诫的,如《画皮》《劳山道士》等。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精彩最动人的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为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青凤》《婴宁》《谇城》等。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岁贡生。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无障碍阅读版)》中用神鬼妖狐话苍生,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人妖转换之间,尽是芸芸众生的平凡万象。书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例如慷慨正直的宁采臣、聪明善良的辛十四娘、知恩图报的小翠、孝顺刚毅的席方平……他们都是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不忘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们具有善良的品质和侠肝义胆的精神,此乃大德之美。今天,我们依然追求真善美,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人方便其实也是与己方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大方地伸出援助之手;面对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我们也要勇敢地站出来发声。真善美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愿它长存在每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