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资治通鉴名句选(上下)/中文经典100句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公孙策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名句选(上下)/中文经典100句》由著名历史专栏作家公孙策编著,从《资治通鉴》中精选经典名句200则,通过“名句的诞生”“完全读懂名句”“名句的故事”“历久弥新说名句”等版块,对经典加以注释,讲述名句相关历史故事,介绍名句的用法。内容文字活泼,揉合现代人阅读的特点,趣味性高,是读者阅读《资治通鉴》的入门引导。在其笔下,名句精华更显神韵,更易读能懂。作者着眼于历史,也深刻批注历史内涵,尤其在“历久弥新说名句”中,作者讲述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故事,让读者真切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更加能够领会读史的作用——以史为鉴,勿犯前愆。
作者简介
公孙策,本名陈哲明,台湾知名专栏作家、政论家。公孙策曾任中时报系记者、主任、副总编辑,曾任台湾《新新闻周刊》总经理、副总编辑,喜欢以历史为鉴,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著有《公孙策说名句故事》、《公孙策说唐诗故事》等著作,擅长引经据典写乱世浮沉。
目录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戮一人而千万人惧
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推赤心置人腹中
干人所指,无病而死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法削则国弱
廷尉,天下之平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天子无戏言
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得主者昌,失主者亡
乱世之奸雄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水清无大鱼
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朝闻道,夕死可矣
年在天,位在人
百战百胜而无尺寸之功
良药苦口,唯病者能甘之;
忠言逆耳,唯达者能受之
止谤莫如自修
人君不亲小事
苟能识人.何患无才
攀龙鳞,附凤翼
苟能识人,何患无才
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
招之不来,挥之不去
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
君仁则臣直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死生不易之誓
赵子龙一身是胆
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终非池中之物
识时务者为俊杰
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
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鹰鹃不若鸾凤
画虎不成反类狗
师臣者帝,宾臣者霸
知子莫若父
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良臣如猛虎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貂不足,狗尾续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立子以长不以贤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巧诈不如拙诚
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
腐木不可以为柱,人婢不可以为主
天下乃天下之天下
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
贫无立锥之地
君者舟也,民者水也
天生民而树之君
何不食肉糜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天下乃天下之天下
虽雠必赏,虽亲必罚
智者避危于无形
穷达有命,吉凶由人
智者避危于无形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以三寸舌为帝者师
暴得大名者不祥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白龙鱼服,白蛇自放
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冰炭不可同器
其愚不可及
神龙失势,与蚯蚓同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有志者事竟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百闻不如一见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疾雷不及掩耳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吉凶有命,祸福由人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糟糠之妻不下堂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人生如朝露
贫不学俭,卑不学恭
既得陇,复望蜀
登龙门
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
未知鹿死谁手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序言
《资治通鉴》是宋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领
衔修撰的历史名著,全书两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
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记载了战
国初年迄于五代末期,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意为史学要“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在选用史料以及叙述方面,离不
开这四个要素——“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
,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全书内容紧扣“治、
乱、兴、衰”四字。《资治通鉴》吸收《左传》《
汉纪》,以及纪传史叙事的优点,“采纪传之长,
补编年之短”,以政治、国是、兵事为主体,而不
废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及经济、文化等多种面
向,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编年通史。
近代的大儒、国史大师——钱穆先生曾在一封
给严耕望的信中盛赞《资治通鉴》道:“古人治学
,本无文史哲之分。如读温公《通鉴》,于两书外
多增入小说笔记,不仅有关史事,其间有甚深蕴蓄
、属于义理方面者。温公书实已文史哲三者兼顾。
专论文与史,班不必不如马;若论义理,则所差远
甚。穆教人治理学,须从年谱、诗文集入手,再及
其语录,则易于启发也。悔翁诗能化,中年后极少
理学气味。阳明早年曾刻意吟咏,而中年以后反多
理学气。两家高下,于斯可见。东莱《古史》,一
见便是史;温公《通鉴》,史中兼融文哲。”
可见《资治通鉴》的价值与光芒何以贯穿千秋
百代,直至今日都值得人反复阅读与参考。
导语
轻松阅读《通鉴》,学习经典名句,读《通鉴》的绝佳入门书!
公孙策编著的《资治通鉴名句选(上下)/中文经典100句》不同以往的今注今译或者古籍注疏,透过公孙策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的解读,从经典中精挑细选出的二百句经典语句,配以丰富的名句故事和相关背景,让今人更易读懂历史的深层含义。每一句名句内容单独成章,如同一篇篇精致而易读的短文专栏,提供独特的阅读体验,拉近《通鉴》这部厚重史书与今人的距离,可谓是读《通鉴》的最佳入门书。
精彩页
名句的故事
这是一段“大时代中,两位高手过招”的精彩场景。关键两个字,刘秀为什么要“惭”?有什么好惭愧的?马援“择”的又是什么?
事情要从王莽劣政、人心思汉说起。天下纷纷,变民四起,率先称帝的是刘玄(更始皇帝),及至刘玄灭亡前夕,割据四川的公孙述和平定河北的刘秀先后称帝。其他还有许多变民集团如赤眉,都不成气候,但举足轻重的是西州(甘肃天水为核心的西北地区)军阀隗嚣。
隗嚣派马援“往观”公孙述。马援去到成都,公孙述大阵仗欢迎,要封马援为侯、拜为大将军。马援随行的宾客都暗中高兴,但马援对他们说:“天下未定,公孙述不但不礼贤下士,还摆出皇帝的架子,如同一个巨大人偶,这种人何足依靠?”回到西州,对隗嚣说:“公孙述是个井底蛙,不如专心事奉东方(刘秀)。”
所以,马援到访对光武帝刘秀而言,有双重意义:隗嚣的动向与马援的意向。
由于马援之前先去了公孙述那边,整个过程刘秀很可能也得到情报,因而刻意地表现出与公孙述截然相反的作风:身为皇帝之尊,在洛阳宣德殿南边的走廊下接见马援,却只在头上包了帻巾(儒士装束),坐在席上,笑着说“卿遨游二帝之间”话语,意思是“你先去看公孙述,然后才来我这里,显然有先后轻重之别,令我惭愧”。
马援是个英雄人物,不是普通攀龙附凤之辈(请参阅“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一章),不卑不亢地回答“不是只有君择臣,臣也择君”,意思是“你和公孙述都还没统一天下,得天下得靠人才”。
马援回到西州,隗嚣问:“东方(刘秀)怎么样?”马援说:“开诚布公作风如汉高祖刘邦,博学能干则前世无人可比。”意思是刘秀比刘邦还优秀。隗嚣内心不服,但是因此而在公孙述与刘秀之间,选择倾向刘秀。(以后故事请参阅“神龙失势,与蚯蚓同”一章)
历久弥新说名句
刘秀对上马援,固然是用了一点心机,故意在动作上低姿态,在言语上高姿态,而马援也用同一招回敬。然而,刘秀充分让马援感受到他的领袖气质,才是让马援心悦诚服的主因。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另一个例子是刘邦对韩信。
韩信最先投入项梁军中,未受重视;项梁败亡,归项羽,派为郎中,但是数次献策皆不被采用,于是转投奔刘邦;韩信在刘邦军中担任治粟都尉,只有萧何赏识他,自觉不受重用,又逃亡,演出“萧何月下追韩信”,追回来以后,拜为大将,最后为刘邦建立大功。
后来蒯彻劝他自立门户,与项、刘鼎足而分。韩信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通“向”)利倍(通“背”)义乎?”这就是刘邦收了韩信的心,而韩信“乱世臣亦择君”选定了刘邦,自此死心塌地——一直到被吕后设计杀头为止。名旬可以这样用
今日工商社会的企业竞争激烈,堪谓“天天都是乱世”。所以,企业不惜重金挖角,人才也要看这家企业“值不值得我投入青春岁月”,可谓本句名言的现代版批注。
另外有一个笑话:一位青年人参加面试后,人事单位打电话去通知他上班,但是接电话的母亲却回答:“可是,我儿子还没有interview(面试)你们的总裁啊!”(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