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聪明的消遣--毛姆谈英国文学(赠英文版)/双语译林壹力文库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英国)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聪明的消遣--毛姆谈英国文学(赠英文版)》主要选自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三部重要散文作品,即《书与你》《十大长篇及其作者》和《毛姆短篇小说全集》,多为毛姆的读书心得和感想,而且写得比较随意,不拘一格,故称为“读书心得”。本书丰要内容有:我们为何读书;名作家所写出的名著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读书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短篇小说家、剧作家,二十世纪上半叶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
毛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参加救援队,后加入英国情报组织,在瑞士和俄罗斯任职,战争期间及战后在印度和东南亚游历,这些经历也被他写进了小说中。毛姆的作品取材广泛,情节跌宕起伏,洞悉人性之幽微,是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经典。他自称处于“二流作家中的最前列”。
毛姆的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锁》(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面纱》(1925)、《寻欢作乐》(1930)、《刀锋》(1943)等。
目录
译序并毛姆小传
《书与你》第一篇
亨利·菲尔丁与《汤姆·琼斯》
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
查尔斯·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
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吉卜林与其短篇小说
《毛姆短篇小说全集卷一:东方与西方》自序
《毛姆短篇小说全集卷二:满天之下》自序
序言
一八七四年,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出生于巴黎,父
亲是英国驻法国使馆的律师,母亲是巴黎社交界的名人,
据说是个美女,也写作,因此家里爱举办文学沙龙。小说
家莫泊桑和版画家、插画家古斯塔夫·多雷都曾是他家的
座上客。毛姆八岁时,母亲死于肺结核,从此毛姆终生都
把母亲的照片放在床头以表怀念。肺结核是十九世纪的不
治之症,二十世纪上半叶也还有无数人死于此病,如著名
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和劳伦斯。毛姆也得过肺结核,
因此“一战”期问到苏格兰疗养了两年,但他自言“非常
享受他的疾病”,因为他爱那病中的孤寂和他病房大窗外
的璀璨的星空。
一八八四年,毛姆的父亲死于癌症,十岁的毛姆成了
孤儿.生活仅依赖一百五十镑的年金,因此只好回英国和
没有孩子的叔叔婶婶同住。他叔叔是个教区牧师,在肯特
郡海边怀特斯德布地区的万圣教堂任职,为人冷淡,被他
抚养的日子并不好过。进坎特伯雷国王学校后,毛姆的日
子仍不好过,在学校里颇受欺负,部分原因是那时他只会
说法语。紧张和难过造成毛姆终生口吃,同时也使他养成
了一个习惯:对那些惹他不高兴的人,他很会说伤害他们
的话。十六岁时他终于拒绝再上国王学校,转而跑去德国
的海德堡大学学了一年文学、哲学和德语。
他家是律师世家。毛姆祖父是英格兰与威尔士律师协
会的创建人之一,父亲是律师,三个哥哥也都是著名律师
,大哥后来更是做了英国上议院的大法官。可是毛姆不想
当律师,他也不想当牧师,口吃本也无法布道。他还不想
当公务员,当时他叔叔认为公务员已经不再是个绅士职业
,于是他学了医。他进了伦敦南部贫民窟兰贝斯的圣托马
斯医院的医学院,学了五年’这所学校如今成了伦敦国王
学院的一部分。毛姆当住院医生时接生过六十三个孩子,
但是拿到医生资格后却从未行过医,因为当时(一八九七年
)他的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出版。小说基于他在贫民窟
和医院的行医见闻,描写了工人阶级的痛苦、疾病,以及
他们对爱情的绝望追求。《兰贝斯的丽莎》和左拉的《娜
娜》、斯蒂芬·克莱恩的《街头女郎玛吉》以及乔治.吉
辛的《新寒士街》一样用自然主义手法写成。书在几周内
售罄,证明颇为成功,于是毛姆彻底放弃行医,全职写作
。他自言“我写作如鸭入水”。有人说这段学医的经历于
他的写作事业无益,毛姆却说:“我见过人如何死亡,如
何忍受疼痛,我见过希望什么样,恐惧和放松又是什么样
。”
接下来的十年间,毛姆游历了伦敦、巴黎、西班牙的
塞维利亚和意大利南部的卡普里岛,旅行和写作成了他终
生的模式。但他这一阶段的作品不再有《兰贝斯的丽莎》
的成功,直到一九。七年他的戏剧《弗里德里克夫人》上
演。次年,毛姆更是有四部戏同时上演,以至于《笨拙》
杂志都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莎土比亚一边咬指甲一边紧
张地看着有毛姆戏剧的布告牌。今人只以为毛姆是名小说
家,其实他的戏剧一样成功。
“一战”爆发时毛姆已是著名作家,早过了征兵年龄
,因此他加入了红十字会“文学救护车司机队”,去法国
服务。这支队伍由二十四位著名作家组成,包括美国作家
多斯·帕索斯、海明威和诗人E.E.卡明斯。毛姆在敦刻
尔克附近开救护车的间隙里校对了《人生的枷锁》的出版
校样。此书被公认为毛姆的代表作,起初名叫“斯蒂芬·
凯利的艺术气质”,也想过叫“灰烬中的美”,具自传色
彩,主人公菲利普·凯利是个孤儿,一个足部畸形的医学
生,由他虔诚的叔叔抚养长大。之所以写《人生的枷锁》
,毛姆自言是因为从前那些记忆让他不安,记忆变成了折
磨。为了祛魅,为了从那些令他难以忍受的执念中解脱出
来,他写了两年,还不介意书越写越长。写完后他认为那
些鬼魂都被他打倒了,那些人和事将不会再出现。没想到
三十年后当他为一家唱片公司朗读此书将之录音时,却又
一次忍不住崩溃痛哭起来,导致音也没录成。 一九一五
年《人生的枷锁》出版,起初英美批评界都不看好,《纽
约世界》说凯利的浪漫执着是“一个可怜傻瓜的感伤奴性
”。美国作家、《嘉莉妹妹》的作者德莱塞挽救了它,说
此书是天才之作,将它与贝多芬的交响乐作比,从此这书
才长销不衰起来,并且再未断卖。《人生的枷锁》书名源
于斯宾诺莎《伦理学》第四部分“关于人生的枷锁,或情
感的力量”的小标题,对此斯宾诺莎有如此题解:“我管
人类没有能力控制或约束情感叫作枷锁,受情感控制的人
不是自己的主人。”
……
以上几乎涵盖了毛姆的所有文学批评。这些书全有中
译本,有的还不止一个版本,不过各版本内容不尽相同,
有时文字出入还很大。有的因译者有意节选,有的则因译
文所本的原文本就不同。这也说明毛姆的文字虽然看似平
实流畅,好像随笔写来,但其实大约每次出版前都会再增
删修改一番。既然珠玉在前,本译本不再针对某本书进行
翻译。又因为迄今为止还未有一部译著将毛姆谈英国文学
的文字系统整理成书,因此本书从英国文学的角度选取篇
目,不再关注美国文学和欧陆文学。虽然旨在补缺,但为
完整计,本书有一编选原则,即片段不选,如讲散文的部
分(散见于毛姆写十七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蒂洛森的文章
)不选;只讲作家不讲作品,或主讲作家少讲作品的也不选
,如写阿诺德·班尼特、H.G.威尔斯和凯瑟琳·曼斯菲
尔德的文章不选。
因此本书包括常见的《书与你》的第一篇,作为毛姆
对英国文学的概论,也包括《十本小说及其作者》中的《
汤姆‘琼斯》、《傲慢与偏见》、《大卫·科波菲尔》和
《呼啸山庄》四篇,还包括一篇国内迄今未有翻译但其实
非常重要的“吉卜林与其短篇小说”,以及两篇迄今也未
有翻译但也同样重要的毛姆为个人两卷本短篇小说全集所
作的序。毛姆在这两篇序言中不仅谈了他的短篇小说创作
,也谈了莫泊桑和契诃夫对他的影响。就这两大短篇小说
流派在英语文学中的发展而言,一般认为凯瑟琳.曼斯菲
尔德代表契诃夫一派,毛姆则代表莫泊桑一派。
关于后三篇,即谈吉卜林的一篇和两篇短篇小说的自
序,均收录于一九六三年美国阿诺出版社出版的一个名为
《毛姆序言与导言选集》的合集中。顾名思义,此书所选
都是毛姆为自己文集或别人文集所作的序,其中颇有一些
中国学界以前没太注意的毛姆的散佚文字。其中由毛姆自
序的短篇小说全集是他众多短篇小说选集中的标定本,意
义自不必说。吉卜林一篇是毛姆为《吉卜林散文选》(一九
五二年)所作的序。所谓“散文”,在英文中的概念是指非
“韵文”,即非诗歌的文体,并非中文理解的“散文”,
在《吉卜林散文选》中实则指短篇小说。毛姆为此书编选
了若干他认为重要的吉卜林短篇小说,在序中说明了编选
原则,并对吉卜林的小说成就做出了评价。
在编排顺序上,《书与你》是对英国文学的概述,理
当位列第一,五篇谈作家(菲尔丁、奥斯汀、狄更斯、艾米
莉·勃朗特和吉卜林)作品的文章则按所涉作家的生年排列
,最后两篇自序写于毛姆人生末年,语气也有盖棺论定之
意,因此位列最后。
本书书名《聪明的消遣》来自毛姆自语,是他对小说
功用的总结。通读此书的读者还会发现毛姆其他一些被不
断提及的想法:人生在世,不如读书;不爱读文学无可指
摘,谁也没有义务必须读文学,读文学也没有一定之法,
但是要读就读那些“有益有趣”的作品。“益”“趣”并
重的提法似乎有些矛盾,因为在“益”“趣”二者问,毛
姆更倾向于“趣”。他直言作家不是教师,不是牧师,而
是艺术家。可他所读之人和所介绍之书又都无出西方正典
之外的,说明他的品位其实还是最正统、最正确的。如果
说作为译者的我对毛姆的文学批评有任何失望之处,那就
是除了希望他的批评能多些洞察外,还能多表露一些他真
实的个人癖好和当代趣味。
李博婷
导语
天才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文学评论集;轻巧、睿智、辛辣,纯正的毛姆“魅力”;毛姆的作品被村上春树、马尔克斯、白岩松、杨澜、张爱玲等众多名人所喜爱并推崇!
《聪明的消遣--毛姆谈英国文学(赠英文版)》是一本关于英国文学的评论之书,既有对名著的评论,也有关于它们作者的八卦,还有毛姆对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
书评(媒体评论)
现代作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毛姆。我因为他
直截了当、毫无虚饰地讲故事的能力而无限钦佩他。
——乔治·奥威尔
精彩页
一个人说话时,经常不注意。我在一本名为《总结》的书里说,年轻人经常问我应该读什么书好。我当时没有考虑说这话的后果,可是此后我就收到了各色人等的大量来信,问我给了什么建议。虽然我对来信尽量作答,但这事无法在私信中说清,再加上似乎有很多人希望得到指导,那么我想我不如从自身经历出发,简要陈述一下我的建议,让读者能够读一些既有趣又有益的书。
我想强调的第一件事是,读书应是令人享受的。当然有很多书是我们不得不读的,或为通过考试,或为获取信息,但是读那类书无法获得快乐。读它们是为了获取知识,我们至多能期待的就是坚持把书读完,且不觉得厌倦,谁让我们有需求呢。在读那些书时,我们是抱着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去读的心态,但这不是我想谈的那种读书。以下我将提到的书既无法帮你获得学位、赚钱谋生,也不能教你驾驶船只,或使熄火的马达重新转动起来,但它们能使你活得更充实。不过,如果你不喜欢读那些书,它们也无法使你充实。
我这里说的“你”是指成年人,是那些工作之余有一定闲暇并想读读书的人,而且,他想读的书是那类如果不读会让他觉得很可惜的书。我说的“你”不是“书虫”,“书虫”自可在书山中找到自己的一条路,他的好奇心会引他走上很多乏人问津的幽僻蹊径,自会在寻得几乎被人遗忘了的好书时收获乐趣。我想谈论的仅是那些“杰作”,那些长久以来被人们一致认为至高无上的作品。那些杰出的作品我们本应都读过,但可惜,其实只有少数人读过。有些杰作得到过最好的评论家们的一致认可,文学史家也曾花过相当篇幅对之进行讨论,但如今普通人已经无法读之乐之了。这类作品对研究者而言很重要,但是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品味在变化,书中滋味早已被剥夺殆尽,如今再读它们不靠意志力则难以卒读了。且让我略举一例。我曾读过乔治·艾略特的《亚当·比德》,但我无法以手扪心,说我读时愉快。我本就出于责任感而读,读完时我长出了一口气,庆幸自己终于读完了。
对于这类书,我不想置词。每个人都是最好的评论家。不管学者们如何评价一本书,哪怕他们对它一致称颂,但只要你对这本书不感兴趣,那它也与你无关。不要忘了批评家们也经常犯错,评论史也充满了最知名的评论家们所犯的错,读书的你才是你所读之书价值的最终评判者。这一点自然也适用于我将要给你推荐的书。我们人人不同,只是大略相像,因此不必假设对我有意义的书对你也会如此。不过,我读完这些书后感到充实,假如我没读过它们,我就不会是现在的我了。如果你们中有人因为听了我的话,而去读我推荐的书,却又无法卒读,那么我恳请你们,就放下它吧。一本书,你要是不喜欢读,就不会对你有任何用处。没有人有义务去读诗、读小说,或读我们归类为“美文”①(我希望我知道这个词的英文,但我不认为有这么一个英文词)的那类作品。人只需为了乐趣读书。谁能肯定地说,能给一个人带来乐趣的,也必能让另一个人觉得有趣?
但是切勿以为享受乐趣是不道德的。乐趣本是一大善,所有乐趣都如此,只是它会造成不同的后果,理智者会刻意避开某些乐事。乐趣也无须粗俗或肉欲。那些懂得“智识之乐”最令人满足和最长久之人是一代人中的智者。人生在世,不如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会让你受益匪浅。盛年之后,只有不多的几项消遣能令你满意。游戏中只有单人纸牌、解象棋残局和填字游戏是你无须对手就可以独自玩耍的。读书却无此不便,它是唯一一桩可以随时拿起,想做多久就做多久,有其他事来时又可以随时放下的事情。除此之外,大概只有针黹之事有同样功效,不过做针线会使焦躁不安的情绪越发焦躁。在如今有了公共图书馆和廉价版图书的幸福日子里,没有其他娱乐能像读书这样可以如此低价地获得。养成读书习惯等于给自己构筑了一个避难所,可以让你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的苦难。我说“几乎所有”,是因为我不假装读书能缓解饥饿的折磨,或减轻单相思的痛苦。但是,几本令人入迷的侦探小说和一个热水瓶足可以使任何人忽略最严重的伤风。相反,如果一个人被迫去读那些令他厌烦的书,他还怎么能养成为阅读而阅读的习惯呢?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18: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