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波兰人在远东/哈尔滨记忆系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波)塔德乌什·舒凯维奇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塔德乌什·舒凯维奇著的《波兰人在远东/哈尔滨记忆系列丛书》共8章,涉及东北简史、波兰天主教会、波兰之家协会及各社会团体、媒体、音乐、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哈尔滨波兰人的情况,表明在远东地区各国各城市中,哈尔滨无疑是波兰侨民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活动最为活跃的中心。本书根据当事人的原始记载,信息量大、资料性强、可信度高,为研究波兰人在哈尔滨的历史情况提供了大量素材和线索;并以翔实的史料订正了既往记载的某些失实之处。 作者简介 塔德乌什·舒凯维奇,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波兰侨民执行委员会委员,是哈尔滨的波兰侨民代表。 目录 哈尔滨波兰执行委员会 东北历史 一、通古斯民族 二、蒙古民族 三、满族 四、东西商路 五、“乌苏里号” 六、中东铁路 七、哈尔滨建城 哈尔滨波兰天主教会 一、引言 二、第一座教堂 三、第一次舞会 四、教堂建设之初 五、引入波兰语 六、教堂奠基仪式 七、至圣救主会的使命 八、教堂封圣仪式 九、教堂建设费用 十、圣文森特·保禄协会 十一、哈尔滨鼠疫爆发 十二、圣文森特·保禄小学 十三、对波兰天主教徒的压迫 十四、建设学校教学楼 十五、波兰共和国高级委员到访 十六、教廷代表团到访 十七、波兰天主教议会 十八、引入拉丁语 十九、《波兰周刊》创刊 二十、埠头区第二座教堂建立 二十一、新的宗教组织 二十二、第二位教廷代表到访以及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教区的献祭仪式 二十三、哈尔滨教区并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教区 二十四、新主教区建立 二十五、哈尔滨埠头区的新教区 二十六、满洲里教堂 二十七、海拉尔教堂 二十八、齐齐哈尔 二十九、结语 波兰家园协会 “猎鹰”运动与童子军 哈尔滨波兰公寓 马利亚守卫者 哈尔滨波兰音乐协会 哈尔滨的波兰社会团体 亚洲的波兰媒体 远东地区的波兰学校 哈尔滨波兰青年联盟 天主教在哈尔滨的传教活动 一、西伯利亚主教区 二、哈尔滨神学院 三、方济各会修女在哈尔滨老城区 救助贫穷孤儿 四、东仪天主教会的诞生 “满洲”研究协会 阿城 海拉尔 波兰人在上海 中国的“突厥斯坦” 波兰人在中国的中南部 波兰人在蒙古 萨哈林 波兰人在日本 台湾 在菲律宾的波兰人 东印度 西伯利亚 对波兰人的呼吁书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波兰侨民 日本市场与我们的经济扩展 波兰贸易在中国 波兰企业在中国 在蒙古的贸易关系 亚洲远东波兰人的需求 哈尔滨(中国)“行动委员会”规章 波兰侨民联合会章程 关于哈尔滨波兰侨民历史补充说明 序言 20世纪的前半叶,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与经营 ,沙皇俄国在哈尔滨实行殖民统治长达18年,俄国 十月革命后,沙俄残余势力在这里蛮横盘踞10年之 久;东北沦陷后,哈尔滨人民又沦为“亡国奴”, 度过了日伪统治的14年……但“任何一次巨大的历 史灾难都是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正是 在帝国主义列强勾结角逐的过程中,哈尔滨逐渐由 村屯聚落演化为近代城市,又迅速发展为“绾欧亚 交通之枢纽、居华洋商埠之重心”的国际大都市; 正是各国侨民的大量拥入,中西文化的共生、碰撞 和交融,才使哈尔滨成了西方近代文明传入中国的 窗口。历史上,曾先后有19个国家在哈尔滨开设了 21个领事馆或总领事馆(其中,俄罗斯先后有俄国、 远东共和国、苏联三个领事馆或代表部),30多个国 家的侨民生活在这里。各国各族人民都曾为哈尔滨 这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波兰侨民是哈尔滨历史上诸多外侨中的重要一 族,其人口最多时可达5000—7000人。他们在这里 与中国人民友好相处,自由地从事工商、文教、社 团与宗教活动,同时也为哈尔滨城市的国际化和文 化的多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2002年6月,笔者曾撰 写《波兰人在哈尔滨》一文,发表于《黑龙江日报 》。当时由于史料匮乏,很多问题难以说得准确明 晰。迄今,关于波兰人在哈尔滨的历史研究仍处于 拓荒阶段。由黑龙江省政协求真经济研究基金会积 极策划和运作,即将付梓的《波兰人在远东》中文 译本,无疑将为这个领域的研究提供较为坚实的史 料基础。 《波兰人在远东》原著为波兰文,1928年出版 于哈尔滨,大32开本,222页,附图54幅。它是1927 年哈尔滨波兰侨民执行委员会为参加在华沙召开的 波兰侨民代表大会,参展波兰海外侨民博览会而准 备的报告材料,是在哈尔滨的波兰知名人士塔德乌 什·舒凯维奇、卡齐米日·格罗霍夫斯基等撰写的 专论文集。文集中涉及东北简史、波兰天主教会、 波兰家园协会及各社会团体、媒体、音乐、学校等 各个方面的内容。文集中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哈尔 滨波兰人的情况,表明在远东地区各国各城市中, 哈尔滨无疑是波兰侨民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活动 最为活跃的中心。同时,文集也涉及了波兰人在海 拉尔、上海、新疆地区,乃至在蒙古、日本、菲律 宾、印度等国的情况。此文集虽然不是有系统和体 例的专著,但毕竟是当事人的原始记载,信息量大 ,资料性强,可信度高,为波兰人在远东这一新的 领域研究提供了许多素材和线索,并以详实的史料 订正了既往记载的某些失实之处。 从史论的角度来说,本书对中东铁路建设“和 平征服”的实质是有清醒的认识和表述的。但不能 不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历史观的差异和看问题 的角度不同,或因史料占有的缺憾,文中对某些历 史问题的提法是我们不能苟同的。 1.关于所谓哈尔滨建城问题。作者在这一节中 说“正是他所在的这支队伍(希特洛夫斯基工程师率 领的先遣队)建立了哈尔滨”“载着建设局工程师和 官员的圣诺森号与奥德赛号轮船分别于(1898年)5月 13日、16日到达这里,他们的到达标志着哈尔滨城 的正式建立”。这里我们无意对建设局人员来哈尔 滨所乘轮船的船号和时间的对错进行考证,仅就其 观点而言,以上论点沿袭了俄国殖民主义者的说法 。诚然,哈尔滨是依路而兴的。中东铁路的建筑与 经营促进了哈尔滨由村屯聚落向铁路村镇的转化, 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确定所谓建城时间或 者建城纪念日,应是以开始建筑城垣或行政设置的 时间为依据的。绝不是俄国人轮船一到,哈尔滨城 市就正式建立了。 2.在“中国的‘突厥斯坦’”一节中,作者多 次把中国的新疆地区称为“中国的‘突厥斯坦’” 是错误的。众所周知,“中国‘突厥斯坦’”是“ 东突厥斯坦”的代名词。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 方位解释,而是殖民主义者为肢解中国而提出的一 个政治概念。历史上是这样,现实仍是如此。新疆 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现在仍将“东突厥斯坦”作为他 们分裂运动的称谓,就是有力的反证。 3.在“海拉尔·关于巴尔噶地区重镇的专论” 一节中,作者提到了蒙古匪首巴布扎布,说他“为 了蒙古的独立与中国人做斗争”“只是没有完成重 要的历史使命”,将蒙古从中国的枷锁中解救出来 ,说“作为坚毅勇敢的斗士巴布扎布继续与中国人 做斗争”等。巴布扎布何许人?他就是在日本人策 划的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中充当马前卒的人, 在西林一战中被奉军击毙的分裂主义分子。对他的 极力吹捧,实际上就是对“满蒙独立论”的认同。 4.在“波兰人在日本”一节中,作者把日俄战 争中被俄国人捕获、在哈尔滨处死的日本间谍横川 省三、冲祯介称为“为了祖国幸福而贡献了自己生 命”的英雄,并评价“他们死得英勇和平静的状态 是日本年轻一代的榜样”。此种论调完全是站在日 本军国主义的立场上,为日本间谍涂脂抹粉。 5.在“波兰人在中国的中南部”一节中,作者 在谈到香港时,特意加括弧解释为“属于英国的岛 屿”;在“台湾”一节中,称台湾岛“从1895年开 始就属于日本”;关于库页岛,说“俄罗斯政府于 19世纪70年代根据与日本人签订的条约,占领了萨 哈林,那么1700年前的开拓者已经没有任何痕迹了 ”等。这里完全无视香港和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 萨哈林岛原属中国,称之为库页岛的历史事实。显 然是错误的,违背历史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波兰人在远东》有重要 的拾遗补缺的史料价值。但也提请读者注意,书中 的一些错误观点和见解却不是我们赞同的。 遵宇新主席嘱,写此小文,以为序言。 李迷笑 2015年3月30日 导语 塔德乌什·舒凯维奇著的《波兰人在远东/哈尔滨记忆系列丛书》为纪实文学,原著为波兰文,是1927年哈尔滨波兰侨民执行委员会为参加在华沙召开的波兰侨民代表大会及波兰海外侨民博览会而准备的报告材料,涉及东北简史、波兰天主教会、波兰之家协会及各社会团体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信息量大,资料性强,可信度高,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精彩页 哈尔滨波兰执行委员会 1926年7月初,远在中国哈尔滨的波兰侨民收到了来自祖国的消息,称当局正计划在华沙召开波兰侨民代表大会,对这一计划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波兰的海外侨民。侨居地的波兰侨民无不同意该计划发起人的观点,他们认为侨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身处世界各地的波兰侨民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和非凡的意义。甚至在未得到华沙方面更为确切的消息时,发起人已然开始着手准备,从哈尔滨的波兰文化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工商业巨头中选拔代表。1926年7月23日,学院及多名代表应邀前往参加选举会议。 当天与会人员有:一、波兰共和国代表;二、西伯利亚福音会理事;三、新城区教区代理主教;四、港湾区教区代理主教;五、波兰之家协会与波兰红十字会主席;六、波兰显克微支中学校长;七、波兰之家协会附属学校校长;八、显克微支中学家长教师协会主席;九、显克微支中学教育委员会代表;十、教会理事会成员;十一、《波兰周刊》主编;十二、音乐协会代表;十三、圣文森特·保禄协会主席;十四、波兰青年联盟主席,以及六名尚未建立相关组织的波兰工商业代表。这些成员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波兰在中国的侨民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选举会议上,众人公推塔德乌什·舒凯维奇先生为代表,参加华沙的侨民代表大会。舒凯维奇先生在哈尔滨的六年中,积极开展社会和教育活动,现正在华沙休假。他致力于推动波兰国内社会了解殖民地的意义和需求,同时也为殖民地文化及慈善机构积极奔走。正是由于舒凯维奇先生的努力,这些机构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不久之后,哈尔滨方面又收到了来自华沙的消息,消息称侨民代表大会的日期确定为1927年5月3日。代表团十分重视此次大会,并且向整个侨居地宣布了这一消息。会议筹备期间,代表团在许多细节方面,也力求做到万无一失,譬如准备波兰侨居地博览会——虽然时至今日这一盛会并不为众人所熟知,但对于推动波兰国内社会进一步了解海外侨居地的意义和需求十分重要。 第二次选举会议于1926年12月8日举行,7月23日的全体与会人员再一次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上再次确定舒凯维奇先生为华沙会议的代表,同时进一步选举若干人组成执行委员会,其主要目的是在侨民代表大会上介绍殖民地对于波兰民族、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意义。 执行委员会由以下成员构成: 古斯塔夫·艾美力克 卡齐米日·格罗霍夫斯基(工程师) 海沃斯·亚历山大 安东尼·莱什采维奇神父(哈尔滨埠头区教区主教) 安杰伊·雷什瓦 盖拉德·皮奥特洛夫斯基神父(西伯利亚福音会理事) 保林·威尔钦斯基神父(神学院院长) 沃尔夫·柴思瓦夫(工程师) 会议选举皮奥特洛夫斯基神父为执行委员会主席,格罗霍夫斯基为秘书长。 为进一步实现目标,执行委员会决定召开消息发布会,在会上可以公布并解释波兰在中国以及远东其他地区的侨居地的现状,以及在这些地区的波兰文化机构的发展状况。同时为促进波兰的民族、文化和经济在远东地区的发展,执行委员会制定规章,并参与到相关项目的管理和实施中。 在召开一系列会议之后,执行委员会得出结论:松散的、无组织的波兰移民永远不可能实现最主要的目标,也就是一方面保持文化及民族语言认同感,另一方面依然承认波兰为自己的祖国。为实现这一目的,波兰需要借鉴这三个国家的经验——日本、意大利以及德国。它们完全没有,或者仅有小部分殖民地,但是海外移民的规模十分庞大,这种情况与波兰十分相似。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