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史军(1978一),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副教授,清华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与环境伦理、公共健康伦理等。已出版专著3部、译著3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 目录 第一章 气候变化:从科学到伦理 第一节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一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二 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气候合作历程与中国的立场 一 国际气候合作历程 二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立场变迁 第三节 气候变化:从经济、政治到伦理 一 气候经济研究 二 气候政治研究 三 气候伦理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气候变化的伦理价值维度 第一节 气候变化的哲学批判 一 二元论的认识论与气候变化 二 机械论的世界观与气候变化 三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与气候变化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资本主义批判 一 气候危机与经济增长 二 气候危机与自由市场 三 气候危机与消费主义 第三节 气候变化的伦理重构 一 个人伦理:心和 二 人际伦理:人和 三 环境伦理:天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价值判断 第一节 气候变化是发展问题 一 发展与气候变化 二 为什么要发展 三 以发展应对气候变化 第二节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 一 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 二 环境目标还是社会目标 三 气候变化与生态社会主义 第三节 气候变化是全球治理问题 一 气候安全与全球治理 二 全球化与全球气候治理 三 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气候合作的价值立场分歧 第一节 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 一 发达国家立场:个人主义 二 发展中国家立场:国家主义 第二节代际正义与代内正义 一 发达国家立场:代际正义优先 二 发展中国家立场:代内正义优先 第三节 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 一 发达国家立场:形式平等 二 发展中国家立场:实质平等 第四节 善优先与权利优先 一 发达国家立场:善优先于权利 二 发展中国家立场:权利优先于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气候合作的伦理原则 第一节 底线伦理原则:非伤害原则 一 作为底线伦理原则的非伤害原则 二 非伤害原则之气候伦理意蕴 第二节 中线伦理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一 平等主义责任分担是否正义 二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与代内正义 第三节 高线伦理原则:风险预防原则 一 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与风险预防原则 二 风险预防原则与代际气候正义 第四节 上线伦理原则:能力原则 一 能力原则的伦理意蕴 二 能力原则与全球正义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气候责任报告及其回应 第一节 中国气候政策制定中的伦理与正义考量 第二节 对报告的回应 第三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与机遇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各国的气候政策涉及复杂而深刻的伦理问题,其合法性的关键是伦理和道义,国际社会应该在道义共识的基础上谋求集体理性的气候变化解决之道。史军著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价值立场研究》从各国气候政策背后的价值分歧剖析了国际气候合作中伦理共识匮乏的原因;提出了克服国际气候合作中“囚徒困境”的有层次的伦理原则;为中国的气候政策、发展战略与气候治理路径提供了伦理道义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