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笔走五大洲(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大刚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笔走五大洲(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是陈大刚的一部旅游笔记。作者游历全球五大洲三十余国,根据旅途见闻和资料收集,记录了这三十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作者善于与中国现实进行类比,恣意汪洋,角度独特,统观全书,既是一部开眼看世界的散文集,又能从对比中重新认识自身,认识中国。
作者简介
陈大刚,赤水河边古蔺大山中人,向视平生种种为神马浮云或鸿毛草芥,惟喜率性而走,兼好信笔涂鸦。2007年前,囿于本乡本土一亩三分地转悠,所涂之鸦为《站立天地间》并《对自己好点》。尔后效徐霞客大爷好榜样,摈乱耳之丝竹,撸起袖子风风火火闯九洲,五年以往,成《笔走大中国》一书,以鼠目所窥为中华风物树碑立传。
2012年始,攀哥伦布同志之豪举,弃劳形之案牍,甩开膀子东南西北任我行并飞——此陈大刚版“大航海”又五年,得40多国,均按例涂鸦,立此存照,乃成《笔走五大洲》。夫以一人之力,十年之期,成中外两大“笔走”,窃想小可之外,时下东士大唐当另有仁兄捷足先登?若然有其讯息,必携赤水河之好酒数坛,登门执弟子礼,通宵私聊,旦复旦兮——酒逢知己千杯少,仁兄尽可放开宰相肚,喜浓香则泸州老窖伺候,好酱香则郞酒潭酒管饱也!
目录
走出大山,世界是如此开阔敞亮(序一)
一个人的“笔走”壮举(序二)
亚洲篇
印度奇观
任性亚格拉——对面的妹妹看过来
童心斋普尔——山河一片红
奇葩风情国——猴子称霸王
印度的B面——想说爱你不容易
阅读日本
首读岛国
读日本的汉字
读日本人的鞠躬
在东京银座读“中国”二字
阅读活着的“唐宋”
值得一“读”的乡下
到约旦看风景
散打以色列
以色列——说多了都是泪
犹太人——“文科”“理科”都是学霸
伊斯坦布尔的丝绸“买卖”
吴哥的石头讲述
小吴哥:莲花蓓蕾圣塔
大吴哥:高棉的微笑
崩密列:触目惊心的“模拟实验”
泰国风情
双手合十
国王在上
以色立城
海边发呆
越南芽庄的“三国演义”
东道主——摩托车画出的风景线
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
俄罗斯——喀秋莎站在银色的海滩上
小中见大的新加坡
行走马六甲古城
马六甲的名头
马六甲的“卡拉OK厅”
马六甲的中国风
马六甲的“红与黑”
多哈机场“列传”
欧洲篇
光荣的希腊
有如神助的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悲剧”
“海鲜”希腊
大理石的千古知音
“宋词唐诗”意大利
婉约的威尼斯
阳刚的罗马
走出罗马的“宋词唐诗”
梵蒂冈的小与大
用脚走进梵蒂冈
用遐想走进梵蒂冈
戏说英国
乡村英国向人“请安”
徐眼镜“征服”剑桥
伦敦这张“麻将桌”好拉风
霸道的大不列颠“偶然”
俄罗斯的“四好”
好一条平坦笔直的涅瓦大街
好一座彼得大帝建造的城
好一派“北方威尼斯”风光
好一个莫斯科“郊外”
幻觉巴黎
凯旋门——法兰西男人
幻觉——世界名著
巴黎的母亲——塞纳河女神
左岸——世界名人的“咖啡馆”
慕尼黑的“宗教”遐思
以宗教立城的“修道士”
啤酒中的“宗教”味道
百万人的大农庄
从大自然圣洁的“教堂”说开去
因斯布鲁克——水晶童话
卢塞恩——优雅、艺术并尊严着
优雅的城市
艺术的乡村
尊严的国度
古蔺PK卢森堡
古蔺旗开得胜
古蔺不该自废武功
卢森堡“新”得有道理
天下崇高是一家
布鲁塞尔,一座小屁孩“撒尿”的城市
撒尿的小屁孩
城市在尿的抛物线上飞翔
阿尔卑斯山的眼泪——布莱德湖
水中的克罗地亚
欧洲版“九寨沟”
达尔马提亚双城记
波黑有两座揪心的桥
莫斯塔尔——制造“工艺品”的桥
萨拉热窝——让子弹飞的桥
一日走“五地”
巴掌大的马其顿
玫瑰,玫瑰,我爱你
走起——卡赞勒克看玫瑰节!
贝尔格莱德琐记
唉,没有看成铁托墓
南联盟使馆遗址偶遇一大妈
挥舞“中华”的中餐馆厨师
多瑙河流过布达佩斯
一只松鼠在多瑙河边跳
茜茜公主的粉丝
东欧版的“清明上河图”
非洲篇
礼拜埃及
没有之一的最古——尼罗河绝唱
载不动也带不走的永恒——金字塔
永垂不朽的诗——卢克索神柱
旷世无双之哭——梅农巨像
南非纪行
解读“南非”二字
站在黑大爷的雕像前
野性的风景线
两大高手呼儿嗨哟
美洲篇
美国西部“梦”
科罗拉多——热血剽悍“牛仔”大片
拉斯维加斯——“赌”出来的传奇梦
好莱坞——为天下人造梦
圣迭戈——梦回画角连营并故乡
别样风情蒂华纳
四望巴西
一“望”巴西的遥远
二“望”一条大河波浪宽
三“望”谁持彩练当空舞
四“望”风情这边独好
与中国“沾亲带故”的秘鲁
优雅的智利
迈波山谷的葡萄熟了
海上也有葡萄园
阿根廷的皮肤和面孔
坚决做皮肤最白的南美国家
马老五的脸真大
高乔人的“皮肤”与“面孔”
大洋洲篇
澳洲札记
船长与国父
“流氓”国家
大美太平洋
梦之城悉尼
新西兰新乡村
把空气做得“百分之百纯净”
“骑在羊背上”的歌唱
后记
序言
案头摆着两本书,一本是《笔走大中国——个
人的国家地理》,一本是《笔走五大洲——个中国
人的世界观》,作者是同一个人。
两本书的副标题“一个人的国家地理”和“一
个中国人的世界观”,都取得有意思。一个人在行
走中看见世界,也从更广大的世界照见自己。比如
《笔走五大洲》这本书,就是这种一个人与陌生世
界的彼此映照与互相发见。作者从2012年底开始了
用双脚比画世界地图的个人旅程,除开没有人居住
的南极洲,其他几个洲他都一一进行了比画,途经
40余个国家,全部行程加起来有三十多万公里,如
同围着地球跑了三四圈超级马拉松。在这样的“跑
”中,作者用属于他个人的感悟、体验、思想与世
界相遇,与风景相遇;以一生的积淀来相遇,以自
己的世界观来观世界。批阅全书,给人的感受是,
作者摈弃了拍照式的描述与平庸的抒情式记录,书
中的“镜头”,都用自己的人生感悟进行了过滤、
调焦、着色。南美的伊瓜苏瀑布、澳洲的太平洋海
岸、地中海的海岛、尼罗河的景色,既是存在着的
异域风景,又是他个人的审美观照,还带着作者故
土大山的野气和赤水河畔美酒的芬芳,让你感受到
这是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挥洒文墨,行走无疆。在
这些文字表达中,他始终是以自己的口吻说话,将
大众化旅游场景、历史人物事件、地理生态这些目
之所见的“有什么”刻板介绍,点化为妙趣横生的
亲切画面,在从容不迫的叙述中,张扬出一种个性
化的审美大气。
作者陈大刚是来自赤水河边古蔺大山中的汉子
。在《笔走五大洲》中,作者把故乡带在身边一起
走,或者说,他是以故乡作为一个审美的参照系观
照世界。在写世界的同时,也在写故乡。其实,这
世上的一个地名,如果在史籍中,在地理书上,在
诗句间,在想象里反复出现,自然就会带上咏叹的
调子。在写保加利亚玫瑰节时,他带出了家乡苗族
踩山节上的女子;在言及卢森堡的文化风物时,他
引出了故土的前世今生;在说到秘鲁的神奇物种时
,他牵扯出了赤水河边的乡下:在观赏爱琴海的那
墨水一样的蓝时,他联想到了故乡的酒。这样一些
相当于类比手法的咏叹,一方面有助于读者能通俗
地理解异地之风情景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那些
风景的景深。
以一个中国人的经验,一个中国山里人的视角
看世界,是本书显明的特点,有如王国维在《人间
词话》中所说的“有我之境”。作者在日本行中说
,“行走国外时,我的最佳体验是,带着故国历史
文化一起走在路上,有庄子、司马迁、李白、苏轼
陪伴我们同走,同看,同听”。事实上,作者也是
把故国带着一起上路。在书中一个个历历里现的“
镜头”背后,在作者的思考背后,在文字的叙述背
后,随时都有中国历史文化到场。所以,在俄罗斯
,他从彼得大帝联想到了清朝;在澳洲,他由库克
船长联想到了郑和;在多瑙河与亚马孙河边,他想
到了长江黄河;在伊斯坦布尔,他对中国丝绸之路
抚今思昔;面对欧洲与日本的文化古迹,他反思中
国文化的南来北往。这样一些比较思考,在书中随
处可见。比如他将克罗地亚普里特维采湖群与九寨
沟的对比描述—
她们一个是地上的水,一个是天上的水。最直
接地说,普里特维采湖的水可以用文字来描述,而
九寨沟的清纯、空灵、飘逸、优美,是“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如果一旦用了文字去,那风流马上
抽身而去……
中国的九寨沟,可以说是中国的自然地标之一
。这些年,除了那个没有法令甚至也没有上帝的南
极洲,这地球上的其他五大洲我都走了。让我感动
和骄傲的是,以自己目之所见,九寨沟的水至今仍
然是地球上最好的水,让天下归心的水!
这样一种对九寨沟圣水的感慨,当然比站在九
寨沟说九寨沟更具有说服力。
一个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看世界应
该有三个维度,一个是个人,一个是作为其文化背
景的国家或民族,再一个就是全人类。作者记录自
己行走五大洲的这些文字,除了必须的国族文化即
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外,还有一个视角值得认同
。这就是他以一个地球人的眼睛看世界一从地球生
态、人类文明、宗教文化、普世价值的层面观照、
审视、追问、反思。这样的视角很高,不是随便可
以取得的。虽然从总体上说,作者在这方面功力有
所不逮,但有此观照和无此观照其实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他对埃及、希腊、英国文明的“考证”,
对“海鲜”与“河鲜”文明的点评,对秘鲁土豆、
玉米这些植物的点赞,对高棉古国吴哥文明崩密列
废墟的感慨,对泰国人妖文化的拷问,对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的思考,对古罗马帝国、奥斯曼帝
国、大英帝国扩张历史的追索,尤其是在梵蒂冈对
宗教文化的梳理沉思,都在力求探寻人类文明走向
的坐标。
行走世界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个世界
本身是如此开阔敞亮。人走在不同的道路上,对世
事的理解可能南辕北辙,也可能相互抵牾。但我们
却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对地球这
个人类生存的村庄一无所知。所以,如果我们不试
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反倒是人的一种
无知的狂妄。我觉得《笔走五大洲》作者,属于一
个努力以谦逊的姿态进入的人,学习的人。古蔺是
一个山区县,一个土生土长的古蔺人,走出大山,
张望世界,丈量地球村的长和宽,于是他发现:世
界是如此开阔敞亮。
河流轰鸣 道路回转
我现在要独自一人
任群山的波涛把我充满
而所有这些栽培着玉米 小麦 苹果 梨的村

放牧着牛羊的村庄
都跟我出生的村子一模一样
有一座水磨坊有一所小学堂
晴天的早上小学堂的钟声叮当作响
所有这一切都跟我出生的那个村庄一模一样…

这是我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很高兴《笔走五大
洲》一书中呈现了这样一些“村庄”。明政兄将我
不认识的作者陈大刚和他的作品推荐给我,虽未与
他本人谋面,但读了他的文字,我们已似朋友般熟
稔,乐意为他的《笔走五大洲》写几句话,是为序

2018年2月8日于成都
(作者为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
学奖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八届全
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导语
没有看过世界,何以谈世界观?
五大洲四十余国,三十万公里,两千个日夜,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陈大刚继《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后,继续推出《笔走五大洲(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以赤子之心,以如椽大笔,携家乡古蔺好酒一壶,游历世界,用一个中国人的眼光观察世界,要在世界的尽头与自己相遇。
后记
上路,上路——
自由上路,追寻爱与理想的波希米亚;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这是美国小说家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一
书的结尾。5年前,我选择了它作为《笔走大中国》
一书后记的结束语。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会再
次选择它作为这本世界游记《笔走五大洲》一书后
记的开篇语。
搞文学的人尿检大多呈酸性。再次看中杰克·
凯鲁亚克这两行走心的句子,是因为它的酸性对年
轻人具有特别的杀伤力——20世纪60年代,杰克·
凯鲁亚克和他的《在路上》就曾经走进许多美国青
年的心,成为他们的精神图腾。我因为老家古蔺祖
祖辈辈冬天时都以酸菜作为当家菜之一,并且本人
也爱吃酸菜,所以,虽然与诗人艺术家没一毛钱关
系,但无须用仪器尿检,身上就宿命地带了一股永
远也洗刷不掉的酸味,这就自然与杰克·凯鲁亚克
老兄的“上路”一拍即合——于是在弄出《笔走大
中国》后,就开始用双脚比画世界地图。我把这种
“行为艺术”比喻成实施个人版图的“大航海”扩
张。5年下来,所有行程相加估计有三十多万公里。
除了人迹罕至的南极洲外,地球上其他几大洲都实
现了“到此一游”的小骄傲。只是当现在回头“收
拾旧山河”时,我突然发现曾经引以为豪的轰轰烈
烈三十多万公里,其实也就相当于光速的一秒,没
什么拉风的——你敲锣打鼓上路,大自然装没听见
;你红旗招展归来,天地不屑一顾。这就郁闷地证
明,个体的人都是渺小的,而地球却永远在固执地
按它的喜好转动。举个例子吧,我曾多次在飞机上
俯视大地替古人和今人害臊——那些高速路只是一
些虚幻的线条,路上的车只若蠕动的蚂蚁。尤其不
能面对的是那些小如蚊子一样的“动物”,居然就
是可以写诗作画跳舞喝水吃饭的人。心头难免就要
生出“念天地之悠悠,独睑然而涕下”的伤感。
有一句话叫“好风景总是在远方”。本书副标
题中有“世界观”三字,也就是走出去观世界。我
个人体会最深的有三点,第一是激活了我五脏六腑
里原有的历史地理杂碎,第二是通过对照实物实景
,相当于把世界地理和人类文明史粗略地串联了一
遍,第三是忍不住就把咱中国大大小小的事拿来比
较。这简直是教唆人往“学贯中西”的节奏走。呵
呵,快打住,万不可自涂口红,自我抬高,摔下来
很痛哟。事实上这个还真给人添麻烦——我每次在
电视上看到那些专家大师口若悬河说古论今、评点
中外时,心里都要为他们捏把汗。还真遇到好几次
,让我必须从心里发出笑声。
笑归笑,外面的风景还真有看头。一是那些历
史书、地理书、小说、绘画、电视上讲到的风景名
胜,是真实地存在着,决非作者酒喝高了胡编乱造
:二是咱明清两代法人代表一口咬定中国是“世界
中心”,属于书读少了,又不看“新闻联播”关心
天下大事。比如,中国的长城与故宫当然可圈可点
,但那基督教堂、伊斯兰清真寺、欧洲皇宫城堡,
也一样崇高而尊严地表现在太阳下面;三是有些风
景很离奇,与她相见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似曾
在梦中见过,仿佛是前世就有约,你千里迢迢来就
是为了看她一眼。这很像《红楼梦》中贾宝玉第一
眼看到林黛玉时的疑惑,“这妹妹好生面熟,似乎
在哪里见过?”这应该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宿命——
世界各地走,人在内心深处其实都在为找到一条回
家的路,就像诗人说的,“总有一个海湾的一块岩
石,刻有你的名字”。似曾相识的幻觉,就是找到
了自己的“名字”;四是有些风景远好于我们的想
象,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比如澳洲大洋路
上那洪荒旷伟的太平洋巨浪、南美奇幻壮观的伊瓜
苏瀑布、爱琴海上如梦飘飘的海岛小镇、埃及独步
天下的金字塔,简直就是夭造地设的绝世尤物,增
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一旦用了文字去描述
,那风流马上抽身走人。我只知道,这叫一眼成永
恒,注定要混血在我们的生命中。让我作为一个中
国人感到自豪的是,《笔走大中国》中曾让我心服
口服归顺的青藏高原的阳光、白云、湖泊、雪峰、
冰川,居然不是过气明星,拿我这些年海外看到的
事物相比,她们至今仍然是地球上最圣洁、最空灵
、最神秘、最让天下归心的妙物——只此一处,别
无分号!这就雄辩地证明,中国还是有一些地方的
月亮比外国的圆。
特别想说一下上路的心态,我以为这绝对具有
一种形而上的本体论意义——人有两个故乡,一个
是肉体的,一个是精神的。许多人精神的故乡也许
并不是他肉体栖居的城镇,而是另外的地方。这就
是米兰·昆德拉说的,“人生活在远方”。观世界
其实就是观远方。一般说来,我们总是选择最好的
季节去旅游目的地,所以,基本上都是走在灿烂的
阳光下,看到的又是风景最好的一面,简直就是天
天狂欢节的节奏;其次,我们所去的风景,对于我
们来说是未知的,都具有一种不确定性,从而就对
俗常生活状态构成了革命性的颠覆,让人会在精神
上进入一种自由解放的空间。这就相当于苏珊·桑
塔格对文学价值的描述:“文学是进入一种更广大
的生活的护照,也是进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人在行走中看见世界,也从更广大的世界
照见自己。比如《笔走五大洲》这本书,就是这种
一个人与陌生世界的彼此映照与互相发现。
——著名作家 阿来
大刚从地理的角度切入人类著名景点,唱响了
一曲独具个性基调的华丽而浪漫的人类赞歌,充满
了磅礴喷发的激情、纵横捭阖的视野、一唱三叹的
笔调、绚丽多姿的文字。
——著名编剧 罗强烈
精彩页
印度奇观
印度,你只要见一眼就永远也忘不了,因为她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印度给我上的第一课是新德里机场卫生间标示图案:男的头缠红色头巾,很像旧时上海的印度巡捕;女的裹着纱巾,额头上吊挂着珠子,以前在电视和画报上经常看到。出机场之后,这样的“图案”就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了,连旅游大巴司机也缠着头巾。问印度导游,他答,男子缠头是锡克教装束,女子服饰叫“纱丽”,是印度教标准行头,自古以来都这样打扮。
这就是印度活在当下的古。同行一团友不服气并建议,中国机场卫生间可以用唐玄宗和杨贵妃,或者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当即有人反对,因为我们这些后代没穿那古装了。
其实,印度与中国一样,在世界上古文明中都是第一批上大学的学霸,而且还是校方号召大家学习的“三好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4000多年前,印度河边上就跳出了一座叫“摩亨佐·达罗”的古城,被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城中宽阔的主干道自北向南纵贯城市,有无数小巷小街与它同床共枕,居然还有发达的供水和排污系统。而那个时候,除了希腊,所有欧洲人都是乡下人;中国要高档些,皇家建筑是夯土加木头的“干打垒”。而在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印度孔雀王朝,其皇家部队已经拥有3万骑兵、60万步兵、9000头战象。并且还创建了印度教、佛教这些古老的宗教,向周边国家输出……
只是印度文明走的路子很怪。与中国从战国时期到明代,一直都有比较显赫的王朝文明作支撑不同,印度在公元前盛装表演之后,中间却有上千年时光处于“静音模式”,一直在“朋友圈”中潜水。能够拿上台面说事的,我个人认为是他们向人类科学史申报的科研成果——按照美国人卡尔·萨根宇在宇宙年历中将宇宙138亿年历史压缩成1年的表述,印度人阿耶波多在“晚上11时59分57秒”发明了零和小数,并狂妄自大地扬言“π”是无穷的。
我把印度这种“家道中落”比喻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没有“唐宋”。至16世纪,印度的名头才在江湖上重新响起,从“朋友圈”中冒出来来发帖子。因此,我在北印度金三角新德里、亚格拉、斋普尔之行的古风遗韵寻访,时间上就只有放弃“500年前”之类的努力,只能从“400多年前”这个时间段的建筑中去倾听它的煌煌叙事。
任性亚格拉——对面的妹妹看过来
在空落了上千年之后,印度“近古”文明一上来就是天才足球运动员射门的节奏,让人必须咋舌、尖叫并掌声雷动。这个运动健将是莫卧儿王朝,建都在今天的亚格拉。说起来莫卧儿王朝与蒙古沾亲带故,其开宗立派的首任掌门巴布尔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这个在印度反客为主的王朝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从它的第三代领导人阿克巴开始,到第五代沙贾汗,祖孙三人竟然都是建筑“发烧友”。这一“发烧”,就“烧”出了印度独步天下的两大标志,一个是红堡,一个是泰姬陵。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