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梧塍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中林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中林,笔名李散,曾当过兵,教过书,现已退休,居江阴市祝塘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祝塘九百岁》《英园读抄》《瓦瓮里的菜园》《祝塘九百岁新编》,小说集《明朝的水缸》,与人合作编注《江阴历代吟咏》(2010)、主编《祝塘镇志》(2014)等。
后记
《梧塍记》中近百篇短文,大都写于2003年之
前。这是一本随笔式的人物笔记,也可以归类为新
笔记小说,写近百名小人物。这些人物,都是在小
镇生活中的。我生活的小镇,原是农户和居户杂居
的一个地方。所以书中的人物有务农的、经商的、
教书的、当干部的、干杂活的。小镇虽小,各色人
物都有。这些笔记中的故事,可以用镇上人的俗话
来说,是路头上拾得来的。人的一生虽是漫长,但
值得用文字记录下的不多。有些奇妙,确是生活中
的奇妙,奇妙得像是荒诞的寓言;有的看上去像是
生活片段,其实不是生活的片段,只是偶尔揭开生
活的一角后看到的一道风景。在“寓言”和“风景
”中,我只是表达了我的情感。蛰居小镇半个多世
纪,活着,我想要活得明白;看着,我想要看得明
白;写着,我也想要写得明白。集子中的文字,只
是试验着如何谱写我个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来还有不少题材可写,但时间和精力放到《
祝塘镇志》编写上后,就搁置了。祝塘有九百多年
的文字记载史,可惜的是先人没有留下片言只语的
地方记载,为补这方面的不足,我花了六年时间,
撰编了一部180万字的《祝塘镇志》。《祝塘镇志》
在方志出版社出版后,承蒙专家厚爱,在江苏省同
类书籍的评选中,五个奖项里,获得了两个一等奖
,三个二等奖。值得自慰,六年的精力没有白费。
2013年秋,祝塘镇文联主办了半年期的文学刊
物《筑塘》,每期约十万字,现收入《梧塍记》中
的短文,以《梧塍笔记》为题,每期发了些,读者
读了,建议我结集出版,我想现在出的书实在太多
,多一本书,好似在大海中倒下一杯水。大海不缺
少你一杯水,有你这杯水,没有你这杯水,大海仍
是大海。决定结集出版,是在今年初秋。祝塘镇创
建全国文明乡镇,要有硬件,也要有软件。夏建辉
、马军、颜虎等先生,动员我要为创建出一份力。
我懂得要我出的这份力,就是出几本书,几本有些
新意的书,就是最“硬”的软件,我有而别家没有
的软件。为公为私,我觉得这是一件美事,于是就
欣然答应了。此书在编辑成集时,何国荣、沈伟星
先生出了不少力,在此表示感谢。
目录
前言
覃老板
朱成龙
马足飞
野山
河东老太
龙爷
汤驼子
河豚阿三
赵一刀
邹新耀
姚阿弓
余三责
朱良
安肖松
柏常青
鲍初依
贝老板
王秀姑
丰同有
毕宝元
卞进才
昌龙毛
窦宪平
花景良
龙来
阿胖
和坤
金争
谢鼎
张大
曹国新
成可人
杜涅夫
方全平
郭天一
廉凤玲
平不高
王小虫
魏文光
三先生
张三石
福老师
袁杏百
凤清颐
柳汝仁
史阿婆
范寿宁
葛尔生
章金倍
云岐凤
喻庆文
俞霄飞
谢小高
奚雪珍
施顺达
任斌富
吕锡南
姜陶氏
郎巧凤
鲁书杨
苗茂
潘高元
戚洪山
麻雪亮
费江生
阿龙
明月光
卓辽琪
薛银水
尤大良
尤小良
彭阿英
韦富平
康伯伯
广林
赖各兴
祁翠琴
汤平苟
胡汉全
万西华
陶村长
阿福
全能文
卢七几
史名伯
汉臣
曲梅妹
黄森
老高
老尹
赵老师
后记
精彩页
朱成龙
朱成龙长相的奇特,奇特在他的一双眼睛。他的眼睛不能平视,更无法俯视,千活时,走路时,吃东西时,总是盯着左上边。他学过木匠,弹的墨线老是偏向左上;他学过瓦匠,砖墙砌着就侧向左去了。别人都能干得成的事,他都没有干成,后来经人介绍,去千了别人难以千成的事——当起了巫师。他的师父叫陆皂白,眼睛的奇特与他一样,不同的是,只是他的眼睛总是盯着右上边。
巫师,镇上人称之为捉鬼怪的。请巫师来家捉鬼怪,大多家庭不是家中有人生了什么病,就是家中诸事不顺利。比如猪羊白天还好好的,一到晚上,平白无故地死了;每到深夜,阁楼上,地板下,隔弄中,有稀奇古怪的响动发出,日日夜夜折腾,吓出你一身冷汗。许多事情不能解释。只是认定家中有邪——说有就有、说无就无的鬼怪。为了平安,为了事事顺利,为了身体健康,就想到请巫师来家祛邪驱鬼怪。
镇上还有两个巫师,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说他们能祛邪驱鬼怪,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可大多镇上人不请他们,而是去请乡下的朱成龙。鬼怪凶神恶煞的样子,那镇上的女巫师长得狐狸精一样好看,好看的女人能祛邪吗?那男的巫师,风也吹得倒的文弱书生,看他的样子,驱鬼怪时给鬼怪摄了魂去,他可能还不知道。画书上的钟馗是捉鬼的,他的长相,在人世间寻找不到。朱成龙的长相,不知在其他地方能否寻找,在小镇乡下,就只有他一个。
朱成龙出门祛邪驱鬼怪,戴一顶道士帽,穿一身道士服,脚蹬一双黑色的过膝盖的长靴子,靴子内藏有一把短剑。他有个规矩,请他祛邪驱鬼怪的人家,一定要用独轮车到他家中接他,他就穿着这副行头上车。一路上,独轮车吱吱呀呀,每经过一个村子,人们争相来观看着这道奇特风景。
请他祛邪驱鬼怪的人家,不要多做准备,只要两支蜡烛一炷香、一串鞭炮、两个大爆竹。独轮车推到请他的主家门口,总是日落西山暮色苍茫时。苍茫暮色下的烛火中,只见独轮车上走下来穿着这身奇装异服、手中握着短剑的朱成龙。迎接他的人,顿时会产生错觉,以为朱成龙真是从另一个世界下来的神仙。朱成龙握着短剑,在举着烛火的主家引领下,口中念念有词。里屋外屋走了一遍后,就走进了一处常出问题的屋子。一进屋子,朱成龙就插上门闩。随着房间里吼过一阵后,听得几声猫打呼噜、狗打喷嚏、猪咳起了嗽。间有几声鸡啼、鸭鸣、鸟叫,突然一阵嚎叫,紧接着响起两下闷闷的轰响。只听得他在高声驱逐:走走,走得好,哪里来的到哪里去,越走远越好。说完,短剑舞动,发出如弓弦弹击的声音。到此时,大约有一炷香烧完的时间。朱成龙打开房门,短剑头有时会戳着一只蛤蟆、一只小甲鱼、一只大蜘蛛。有人怀疑,蛤蟆、甲鱼、蜘蛛是他带进去的,可是在这个季节又没有蛤蟆、甲鱼、蜘蛛。请他闹腾了一个晚上的人家,奇怪的是以后真的会平安起来。朱成龙是一个镇上人的谜,一个猜的人最多的谜,猜来猜去,发觉是一个没有谜底的谜。
日本鬼子占领小镇后,镇上有不少店铺关了门,日常的生活用品奇缺,经常有外乡人悄悄地避开鬼子的封锁,贩运日常的生活用品到镇上,悄悄地交易。春天的一个没有月亮的深夜,有四个外乡人铤而走险,背着小土布到镇上来卖。他们的运气不好,在进镇的封锁线时,被鬼子发觉,一个被打死,三个被活捉了。驻防在镇上的九个鬼子,很可能是无聊,在东街城隍庙的大场上,组织了一场玩弄镇上人的游戏。
城隍庙大场,东西有50多米长,鬼子在大场东头打了相距20米的木桩,一根细白麻绳,在两头木桩上系牢,绳子上每隔5米挂一匹在夜间缴来的土布。被捕的三个外地人,被绑在庙场的榉树上。抓来的十几个上街的乡民,胆战心惊,不知下边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一个塌鼻子的鬼子对翻译说了几旬后,翻译说:洋先生(鬼子)说,做一个游戏,一次四个人,在庙场的最西头,用黑布蒙上眼睛,手里拿一把剪刀,自己定准方向,往前走,四个人中,谁能剪中挂着土布的绳子,土布掉下,不光这匹土布奖给他,其他人剪不中的土布,也全都奖给他。他又指了指绑着的外地人说,只要一个人剪中,洋先生答应把这三个人全部释放,若是一个人都剪不中,洋先生说,绑在树上的三个人全部枪毙,你们到洋先生的驻地做一天杂工。
翻译说完,四个鬼子拉出四个镇民,用黑布牢牢地扎紧了眼睛。镇民蒙着眼睛,举着剪刀,半步半步往东走,走着走着,中间的两个人撞到了一起,左边的走向了一个站着的鬼子,给鬼子绊了一跤,右边的一个撞到了系着绳子的木桩上。蒙着眼走路的人,行为古怪,引得鬼子大笑,笑得拍手拍脚。一连两批人试过,都没有剪中绳子的。
这时,朱成龙到东街有事,因为眼睛不好,走近城隍庙时,才发觉庙场上有鬼子,要回身走时,已经迟了,鬼子看见了他。一声吆喝,朱成龙知趣地到了庙场。翻译对他说了几旬,他的眼睛给鬼子蒙上了。
朱成龙和另外三个人一同往前走。朱成龙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他走路的姿势与众不同,引得鬼子一阵阵大笑。在其他三个人闹出一串
导语
《梧塍记》是一部随笔集,记叙了近百名小人物。这些人物都是在小镇中生活的,他们或务农,或经商、或教书,或当干部,或干杂活。小镇虽小,却各色人物皆有。随笔中的这些故事,用作者李中林的话来说,是路头上拾得来的。人的一生虽是漫长,但值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不多。有些奇妙,确是生活中的奇妙,奇妙得像是荒诞的寓言;有的看上去像是生活片段,其实不是生活的片段,只是偶尔揭开生活的一角,看到的是一道风景。本书多数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较为精彩,如《姚阿弓》的开头,《余三贵》的构思,《谢小高》的寓意,都堪称亮点,有相当的可读性及文学价值。
序言
我所居乡镇的行政村,现名叫景阳村,古名叫
梧塍。现今取名的景阳村,其来历是元末明初时,
施耐庵曾在梧塍执教,业余写作《水浒传》,书中
的不少地名,都与梧塍周边地名相同,特别是武松
打虎的灵感,来自梧塍村后,一条叫景阳岗的土岗
上,徐氏仆人武二酒醉后打黄狗,施耐庵目睹了,
就敷衍成了武松打虎的故事。施耐庵在梧塍的行踪
是个谜,为研究施耐庵是否在梧塍生活过,1953年
秋,聂绀弩、徐放、谢兴尧等曾来此调研过,但最
终还是没有解开施耐庵这个谜。
古地名梧塍,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
黄傅主修于弘治十一年(1498)的《江阴县志》。
县志记载,梧塍在江阴西顺乡,相当于现今的一个
行政村。梧塍徐氏,是一个望族,有富甲江南、文
献世家的美誉。徐氏子孙中的徐麒、徐颐、徐元献
、徐尚德、徐经,与江南文化人倪云林、宋濂、钱
福、文洪、文徵明、祝枝山、唐寅等人交往密切。
其中钱福、文洪经徐氏聘请,曾在梧塍当过老师。
但在这些文化人的文字中,说到梧塍徐氏,统称为
江阴徐氏。在那时,江阴是个比邮票还小的地方,
梧塍当然只是一粒沙子。
我见到的大名家文字中,提到梧塍的,是钱谦
益的《徐霞客传》: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高祖
经,与唐寅同举,除名。寅尝以倪云林画卷偿博进
三千,手迹犹在其家。”
意思是: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高
祖徐经和唐寅一同应乡试中举人,后一起因考试作
弊而被取消资格。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偿还赌
博所输掉的三千钱财,真迹还在他家里。
徐经去世后,他的夫人杨氏分家,大儿子徐治
留在梧塍(后称大宅),二儿子徐洽分到马镇旸岐
,小儿子徐沾分到砂山。徐霞客是徐经之后的第四
代子孙。现今徐霞客镇的马镇社区的旸岐,是徐霞
客的故居,祝塘镇的景阳社区的大宅,是徐霞客的
祖居。有人说钱谦益说错了,其实没有错,他说的
梧塍里,是徐霞客的祖居。
书名取《梧塍记》,就是这个来由。
内容推荐
《梧塍记》中的这些人物都生活在小城镇中,或务农,或经商,或教书,或当干部,或干杂活。这些人物故事用作者的话来说,是路头上拾得来的。人的一生虽然是漫长,但值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不多。有些奇妙,确是生活中的奇妙,奇妙得像是荒诞的寓言;有的看上去像是生活的片段,其实不是生活的片段,只是偶尔揭开生活的一角,看到的是一道风景。在“寓言”和“风景”中,作者李中林只是表达了他的观感,也尽可能显示小人物日常及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8: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