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冯骥才田野散文/文汇金散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冯骥才先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
他初学画,后以“伤痕文学”享誉文坛。他的《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灵魂的巢》《珍珠鸟》《花脸》等多次入选中小学课本,代表作《俗世奇人》畅销300余万册。
他,1990年投身于城市文化抢救,2002年发起并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12年倡议国家紧急保护传统村落,被称为“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后记
编辑老友钱英告我,文汇出版社约稿几位作家
合出一套“文汇·金散文”,想法很别致,请作家
们凭借个人的性情或偏爱,各定一个主题,依题选
择篇目。作家性情不同,书便自有个性。据说平凹
的题目是“灵性”,张纬的题目是“野趣”,肖复
兴则选择了“音乐”,他痴迷音乐,音乐常常是他
散文的灵魂。我的选择有点另类,叫作“田野”。
我说自己另类,是因为我这个田野可不只是写
田野大地,而是指近二十年来做文化抢救时的“田
野普查”。我说过,对于中华大地上的文化,我不
知道的永远多于我知道的。可以说,种种令我惊奇
和惊喜的田野发现与感受,一直伴随我年复一年在
大地山川中的行走。作家的本能是心有所动,信笔
由之。“田野散文”便由此生出。
这类田野散文与我别的散文不同的是,它往往
与我某一个重要的田野行动和田野发现相关。有的
散文会含着一点文化价值,有的散文竟然还引来某
一处沉寂的文化风物得到社会的关注,比如后沟村
、四堡、打树花、坝上草原(空中草原)等等。这
是我这类散文的特别之处。然而对于我本人来说,
更是与这些大地深处的人文邂逅时的情景与感知,
令我痴迷难忘,并永远保留在这些文字里了。
可惜的是,这些年我的心全部投入在充满紧迫
感的文化抢救中了。大量的田野感受无暇记下,现
在想起来真有些后悔呢。我的文学真是“流失”得
太多太多,为此我对这些不经意写下的“田野散文
”格外自珍。
多亏本书编者的提醒,才产生将这类散文编辑
成书的念头,于是有了这本书。一本与别人不同的
散文集,一本于自己近二十年的人生有特殊纪念意
义的小书。
谢谢编者和出版社。
是为记。
2018.6.16
目录
第一辑
大雪人绛州
羌去何处?
废墟里钻出的绿枝
晋地三忧
白洋淀之忧
谁救四堡?
涂了漆的苗寨
为周庄卖画
第二辑
榆次后沟村采样考察记
客家土楼
保定二古村探访记
黄海边古渔村探访记
半浦村记
□家反排郎德
中国最古老的村落在哪里?
中国的雪绒花在哪里?
胡卜村的乡愁与创举
第三辑
三地年画目击记
探访缸鱼
南乡问画记
武强屋顶秘藏古画版发掘记
杨家埠的画儿
守望在田野
四访杨家埠
年画古版《鹤龄老会》发现记
内丘的灵气
高腊梅作坊
——隆回手记之一
第四辑
拜灯山
打树花
王老赏
游佛光寺记
大理心得记
长春萨满闻见记
追寻盘王图
细雨探花瑶
——隆回手记之二
手抄竹纸
——隆回手记之三
贺兰人的唱灯影子
邂逅苗画
探访康枝儿
执意的打捞
活着的木乃伊
后记
精彩页
大雪入绛州
在禹州考察完钧瓷古窑出来,雪花纷纷扬扬,扑面而来,这雪花又大又密,打在脸上有种颗粒感。按计划要取道郑州和洛阳而西,经三门峡逾黄河北上,去新绛考察那里的年画。现今全国的十七个主要的年画产地中,就剩下晋南新绛一带的年画的普查还没有启动。晋南年画历史甚久,现存最早的年画就出自北宋时代晋南的平阳(临汾)。这一带很多地方都产年画。除去临汾,新绛和襄汾也是主要的产地。八十年代末我在京津一带的古玩市场曾买到过一些新绛的古画版。历史最久的一块画版《和合二仙》应是明代的。这表明新绛的年画遗存在二十年前就开始流失了。它原有的历史规模究竟如何,目前状况怎样,有无活态的存在,心中毫无底数。是不是早叫古董贩子全折腾一空了?
车子行到豫西,没想到雪这么大,还在河南境内就遇到严重的塞车。大量的重型载重卡车夹裹着各色小车像漫无尽头的长龙,一动不动地趴在公路上。所有车顶都蒙着厚厚的白雪,至少堵了一天了吧。我们想出各种办法打算绕过这一带的塞车,但所有的国道和小路也全都堵得死死的。在大雪里我们不懈地奋斗到天黑,又冷又饿,直把所有希望都变成绝望,才不得已滞留在新安县一家旅店中。不知何故,这家旅店夜间不供暖气,在冰冷的被窝里我给同来的助手发了一个短信:“我有点盯不住了,再找机会去绛州吧!”然而,清晨起来新绛那边派人过来,居然还弄来一辆公路警车,说山西那边过来的路还通,要我跟他们呛着道儿去山西。盛情难却,只好顶着风雪也顶着迎面飞驰而来的车辆,逆行北上,车子行了五个小时总算到了新绛。
用餐时,当地主人要我先不去看年画,先去看光村。光村的大名早就听到过。还知道北齐时这村子忽生异光,因名光村。主人说,你只要去了就不会后悔,村里到处扔着极精美的石雕,还有一座宋代的小庙福胜寺,里边的泥彩塑是宋金时代的呢。我明白,他们想叫我们看看光村有没有保护价值,怎么保护和开发。而今年春天我们就要启动全国古村落的普查,听说有这样好的村落,自然急不可待要去,完全忘了脚底板已经快冻成“冰板”了。
雪里的光村有种奇异的美。但我想,如果没有雪,它一定像废墟一样破败不堪。然而此刻,洁白的雪像一张巨毯把遍地的瓦砾全遮起来,连残垣断壁也镶了一圈白绒绒的雪,只有砖雕、木拱和雀替从中露出它们历尽沧桑而依然典雅又苍劲的面孔。令我惊讶的是,千形百态精美的石雕柱础随处可见。还有不少石础被雪盖着,看不见它的真容,却能看见它一个个白皑皑、神秘而优美的形态。它们原是各类大型建筑坚实又华贵的足,现在那些建筑不翼而飞,只剩下这些石础丢了满地。光村原有几户颇具规模的宅院,从残余的一些楼宇中可见其昔日的繁华并不逊色于晋中那些大院。但如今损毁大半,而且毫无保护措施。连村中那座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福胜寺中的宋金泥塑,也只是用塑料遮挡起来罢了。我心里有些发急,抢救和保护都是迫在眉睫了。根据光村的现状,我建议他们学习晋中王家大院和常家庄园在修复时所采用的将散落的古民居集中保护的“民居博物馆”的方式。但这需要请相关专家进一步论证,当务急需的是不叫古董贩子再来“淘宝”了。因为刚刚从村民口中得知最近还有一些石雕的柱础与门狮被贩子买去了。近二十年来,那些懂得建筑文化的建筑师们大多在城里为开发商设计新楼,经常关心这些古建筑艺术的却是不辞劳苦和络绎不绝的古董贩子们,这些古村落不毁才怪呢。
从光村回到新绛县城后,这里的鼓乐团的团长听说我来新绛,特意在一座学校的礼堂演一场“绛州鼓乐”给我们看。绛州鼓乐我心仪已久。开场的“杨门女将”就叫我热血沸腾,十几位杨氏女杰执槌击鼓,震天动地。一瞬间把没有暖气的礼堂中的凛冽的寒气驱得四散。跟下来每一场演出都叫人不住喊好。演出的青年人有的是当地的专业演员,有的是艺校学员。应该说这里鼓乐的保护与弘扬做得相当有眼光也有办法。他们一边把这一遗产引入学校教育,从娃娃开始,这就使“传承”落到实处;另一边将鼓乐投人市场,这也是促使它活下来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这个鼓乐团已经在市场立住脚跟,并且远涉重洋,到不少国家一展风采。演出后我约鼓乐团的团长聊一聊,团长是位行家,懂得保护好历史文化的原汁原味,又善于市场操作。倘若没有这样一位行家,绛州古乐会成什么样?由此联想到光村,光村要是有这样一位古建方面的行家会多好呵!
相比之下,新绛的年画也是问题多多。
P3-6
导语
《冯骥才田野散文》系“文汇·金散文”系列丛书第二辑中的一部,收录了冯骥才记录其中国民间文化田野调查和保护工作的随笔散文四十余篇。在这些散文中,作者详细记录他在寻找、抢救中国珍贵民间文化遗产中的故事和经历,呼吁更多政府官员、学者、志愿者等关注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打捞,留存传统中国的乡土文脉。全书充满了作者对乡土中国文化深深的爱和献身,让人感动。
内容推荐
《冯骥才田野散文》收录了著名作家冯骥才记录其中国民间文化田野调查和保护工作的随笔散文四十余篇。在这些散文中,作者详细记录了他在寻找、抢救中国珍贵民间文化遗产中的故事和经历,呼吁更多政府官员、学者、志愿者等关注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打捞,留存传统中国的乡土文脉。全书充满了作者对乡土中国文化深深的爱和为之献身的精神,让人感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