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唤醒内在的力量(老年人自处心理手册)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丁宁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亮点展示

作者简介

   丁宁,北京出版社编审,曾参与数种国家重点出版项目,所编图书多次获奖。热心公益事业,当过二十多年的志愿者,是中国首条民间妇女热线“红枫妇女热线”的首批咨询员与教练。曾撰写《女性眼中的外遇》《脆化的婚姻》两部专著,参与《妇女热线咨询手册》《阴柔的智慧》等多部图书的编撰。在多家图书馆与高校做过《如何面对老龄化》《怎样构建一份美好的婚姻》等公益讲座。

书评(媒体评论)

   郑也夫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退休教授
   如今的老人们需要面对很多新问题:社会的变迁
,代际关系已经大为不同;高龄导致丧偶乃至再婚成
为常见的社会问题;病痛和死亡日益临近。凡此种种
,要应对好,就要有备,就要学习。这本书能帮助老
年人,且能促进社会在这方面的思考、调查和研究。
   丁东  著名人文学者  老年人如何安度晚年,是
许多家庭不能不面对的新问题。我们受思维观念、社
会保障、医疗保险、独生子女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晚年并不易。本书作者刚刚步入
花甲之年,并多年从事女性心理咨询,她的感受和体
会值得分享。
   王东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退休教授
   人的生活品质,归根结底决定于自处的心理与能
力,老年人尤其如此。本书既关注“主义”,更注重
“研究问题”,向已经走进老年社会的中国奉献出具
体而深入的思考。愿这些文字滋润一颗颗饱经风霜的
心,使人永远明媚。
   李文子  《领导者》杂志前主编
   老年人在拥有长寿的同时,也面临着心理、情感
及精神康健的问题。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呵护,强大的
心灵建设和支持系统是生命质量必不可少的保证。作
者以数十年心理咨询的经验,为愈益迫切的老龄忧惧
提供了一份尽可能细致的解决方案。

目录

前言  当我们渐入老龄
第一章  如何泰然面对退休生活
 一、退休之后不必茫然
 二、坦然面对“刚学会这个,就流行那个”的困境
 三、使开心成为习惯
 四、让“无龄感”成为老年生活的常态
第二章  如何破解代际纠纷
 一、别干预子女的择偶与婚姻
 二、学会直面无法回避的代际疏离
 三、摆平两代人的财产纠纷
 四、三代人相处的艺术
第三章  黄昏时夫妻如何同舟共济
 一、步入老境后的内心孤独
 二、婚姻经不起冷暴力
 三、黄昏出轨的深思
 四、为什么老了想要离婚
第四章  当老了之后一人独自前行
 一、走出丧偶的心理重创
 二、化解离婚之后的孤独
 三、别把自己依托在儿女身上
 四、丰富自己,让情有所系
第五章  当再次走进婚姻的城堡
 一、追悔莫及的再婚生活
 二、当爱情与亲情撞车
 三、晚年再婚,财产要分彼此吗
 四、再婚也要问性
第六章  假如无力驾驭人生
 一、渐入老境时遭遇高龄化
 二、失独老人扛住最后的人生
 三、假如生活在“空巢”之中
 四、设法平静地走向人生终点
鸣谢

序言

   当我们渐入老龄
   不知不觉中“80后”独生子女的父母已渐入老龄
,在乎也好,无奈也罢,无论心理准备是否充足,都
抵挡不住生命的脚步。完满地走完生命的岁月,并非
易事。中国的最大变数是超老龄社会的到来,数据显
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
2.3亿,占总人口的16.7%。中国老龄化程度已是国际
标准的1.5倍,我们身陷其中。社会过度老龄化,将
挑战每一个人。
   老龄化是世界趋势,这与战后婴儿潮有关。二战
结束后,远赴战场的男人解甲返乡,触发了婴儿潮。
世界不少国家均出现了婴儿潮。而中国的老龄化,一
方面与1949年以后鼓励生育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人的寿命变长。据民政部统计,到2020年,我国65岁
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
的24%。全世界四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性别
间的死亡差异又使女性老人成为老人群体中的大多数

   一个社会未富先老,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再过二
三十年,满大街将有很多老年人,而年轻的面孔越来
越少,社会活力会因之不断下降。当老龄化超过经济
发展的水平,会制约后续的经济发展。一个家庭如果
老的很老,小的很小,需要被照顾的人超过半数,而
其退休收入不足以承受请一个全职看护,那么这个家
的收支就难以平衡。在发达国家,采用的是“接力”
式养老模式,家庭赡养功能部分被社会机构代替。这
种养老模式中,父母与子女间不存在赡养问题。我们
生活在中国,对父母的赡养责任主要需要子女承担,
大家只有面对。
   随着社会过度老龄化,这一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
政治与经济,还有社会伦理问题。我们受社会保障、
医疗保险、独生子女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够安
排好自己的晚年并不易。局限之中的我们,每人都面
临种种选择。每个人的心理、思维方式、文化观念、
经济基础、生活环境、身体条件皆不同,如何选择自
己的晚年之路,只能以快乐为准。晩年生活幸福与否
,不在于活得长短,温饱之后,与生活水平的高低也
无十分直接的关系。
   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国外还是国内,单住还是
与子女同住,关键在于这份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过的?
怎样的生活能让自己放松、自在,心情舒畅,少些纠
结?有人追求精神文化上的格局,有人追求健康和身
心快乐,有人享受膝下承欢儿孙满堂。只要是按自己
的选择,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即便难,也会有一种
生命的满足。过得好坏,以快乐与否为准。
   无论是初老的老人,还是进入了高龄的,人都逐
步进入了一个衰老过程,这个过程约有三十年。这是
一个缓慢的退行过程,真想把握好这一段岁月不易。
我们可能不只会在心理上出现老人心态,身体上还可
能开始“退行性”变化,只不过这个过程未必是突变
,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的。在这个漫长的下坡
路上,可否借助这段激情不再、压力变小的生命时段
,让我们充分体会生命的充实与幸福?有研究证明,
人的判断力在65岁时达到最好的时段。人生的下坡可
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可以深刻而平和地看待各种事
物。
   面对老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对待,一些具有
特殊技能、有自己事业的老人,在他们的日程表中,
没有排下“老”字,七老八十在他们那里云淡风轻,
眼前有辽阔的世界,有忙不完的人生耕耘。他们与百
岁相比,自甘小辈。还有一些在温饱线上努力的老人
,还在田里劳作,还在寒风酷暑中坚持,变老的无奈
也只有被搁置在生存之后。
   而一些退休老人,以家庭为初老的港湾,那他们
要面对的是宗法血缘社会的逐步改变。大家族已经变
得稀有,核心家庭成为主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婚
不育。超稳定的家国结构,别看稳稳当当地延续了几
千年,但是转眼就被社会转型打破。老人在家庭中的
作用越来越边缘化。几千年来,一直是子辈依赖父辈
建家,父代依赖子代养老。而当我们步入老境时却发
觉,我们所面对的已经是双重价值标准。
   似乎购房、养育后代之类,理所当然地由父辈承
担,可事实上“父为子纲”的这一页已经翻过,子辈
的个人意见独占鳌头。要父母出钱出力,但不需要他
们拿主意。虽然舆论提倡“尊老”“敬老”,但是潜
意识之中的“恐老”“厌老”不可能不泛上来。无论
是知识结构的滞后,还是体能的退行,都有可能给老
人带来不被尊重的后果。以前传统的“孝道”是建立
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时代变了,传统的养老方式面
临着诸多不适,养老金未必足够退休老人面对一切问
题,养老仍然由下一代人负担,而子辈要承担子女教
育和自身生活压力,有时会因之而焦虑。传统的养老
观念在双重标准中出现裂隙。
   独生子女们面临诸多压力,竞争往往使他们精力
透支。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家庭无偿的援助,另一方
面又力图回避自己的父母已渐入老境,自己反哺无力
。儿女需要支援,高龄的父母需要看顾,可父母刚一
退休往往发现自己在代际夹层之中左右不适。如何分
配精力,如何处理自己的意愿与他人需要的关系?你
多少会觉得在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之时,时光已经悄
无声息地把人带入不好掌控、无法自拔的尴尬境地。
   人们在退休后的二十年间,会迎接第三代新生命
、送别上一辈老人。当我们从忙碌中缓过来,自己可
以喘一口气时,却感到茫然。目前中国的“空巢”家
庭已经达四分之一。对子女的身心依赖,并非凭理性
就能轻易做到很得体地退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
要设法保持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直至离世。
   社会变化极快,两代人知识结构各异,下一代独
立意识颇强,如何面对不大愿意和您多做交流的子女
?时代把独生子女的父母推到尴尬的位置,独苗从小
被过度呵护,未养成照顾别人的习惯。儿女把孙辈放
到首位,然后是彼此看顾;他们希望利用家中的资源
,却没有太多精力顾及父母的身心需求。如果您觉得
失落,只有努力自救。
   老年期是人生的丧失期,不仅会失掉金钱,还会
丧失配偶,更重要的还会丧失健康,但无论如何别丧
失生存的意义。我们多做些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
的事,做一件算一件。在平和的心态中走向衰老,把
人生最后一段路走好。敬老、助老、养老指望社会将
很被动。自敬、自助、自养会在我们之间发生,未来
的养老创新必然带来社会的系列变革。我们中的大部
分人会成为社会的积极力量而不是负担,有尊严地消
费自己的余生。
   夕阳西下,老年人会像流沙被风吹散,会失去亲
人,丧失健康,甚至丧失价值感和人生的意义。而暮
年将至,性与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缓生命的丧失。
无论如何,人生一路会藏匿着无数惊喜,只要往前走
就有可能挖到宝贝;如果停滞不前,连想象力都会余
额不足。一起努力尝试一下,或许能再次找到生命的
价值。

导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日渐增加,老年人如何安度老年时光,是全社会都关心的话题。丁宁著的《唤醒内在的力量(老年人自处心理手册)》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出如何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度过晚年,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对于老年人会遇到的晚年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心理纾解,帮助老年读者唤醒内在的力量,安然度过平和快乐的晚年生活。

精彩页

   二、坦然面对“刚学会这个,就流行那个”的困境
   代沟代代都有,无法强求两代人一致。儿女看重的,在父母眼里很可能没有分量,而父母关心的,儿女又不当回事。父母经历过许多事,见过许多悲剧,不希望儿女重蹈别人的覆辙,但怎么沟通,如何交流,其中有很多学问。不可威胁加命令,这样只会激起敌对情绪,要相互理解,我们这代人需要观察与学习,尽量跟上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前行速度大大加快了。时代迅速从工业社会进入网络社会,变革更为猛烈,资讯高度发达,各种平台打破了过往的人际关系模式、经营模式、意见表达模式,众多领域都出现了颠覆性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下社会,我们的知识更新的能力远逊于年轻人,我们很容易跟不上时代。认不清这一点,自己浑然不觉,就有几分悲哀。
   在这三十年间,中国的跨度甚至大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如今退休的一代人是“被耽误的一代”。而我们的子女经历了改革开放,成长在网络时代。从整个世界历史来看,两代人之间的差异前所未有的大。在新时代中长起来的年轻人,有自己获取资讯的方式,有不同于父辈的独立思考,这使得他们与上一代人在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
   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极为重视,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爱与精力,只要儿女需要,便尽己所能。正因如此,面对下一代的否定与质疑,我们常常会觉得委屈,认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时代悲剧与破灭,把孩子当成了唯一的寄托与希望,而这种期望极不牢靠。过于寄托于子女,下一代承受不住,我们也会因寄予厚望而失望。
   我们已经退休的人很难想象在如今这种高压环境下,下一代应对时代的挑战有多不容易。现在有的技术人员一旦超过35岁,在人才市场上获得的面试机会就骤然减少,让人进退两难。当一名员工进入中年,能力很难说优秀,工资又不愿意将就,这就成了老板很头疼的事。对于老板来说,喝完茶,把“茶渣”倒掉是最经济的选择。互联网公司中,裁员屡见不鲜。在程序员中,中年危机的现象更是明显。这时候,假如一个人突然被辞退,那这个人的压力不可谓不大。这时他的父母与家人如果能给予理解、安慰与心理支持,对他们是很大的安慰。国内某些知名企业在隐形裁掉35岁以上的员工,这不是空穴来风。这是父母一代难以料想的变化,作为老年人,要紧的是得试着去理解儿女的压力、理解世界。这当属我们的必修课。
   我们因为历史原因,就学不充分,知识结构不完备,逻辑思维训练有欠缺。年轻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超过父辈,他们中的一些人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尚可,渐渐可以不必依赖父辈和家庭,这是代际关系出现疏离的硬件条件。“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凡事上纲上线,一种声音一统天下的惯性思维,使得父辈习惯了自己“永远正确”,不容易听进不同声音,不善于理性表达,这是代际关系出现疏离的软件条件。如果习惯于用不合逻辑的武断推论来处理纠纷,很容易造成代际冲突。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电子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和方便,尤其是手机和网络。在这个时代,如果不会使用这些,简直是寸步难行。从短信到QQ,到微博和微信,许多老人陷入了“刚学会这个,就流行那个”的困境。如果你不会使用,看个电视都会因为遥控器过于复杂,不知如何使用,没人帮忙看不成电视,更别说很多功能弄都弄不明白。如果想出行,不会网上订票、网上支付,到火车站排除买票,寒风中站上几个小时,可能票早被网上订票的人抢光了。到医院看病,许多医院关闭了挂号窗口,得在网上预约,或在挂号机上操作。看个电影,网络购票与影院窗口购票价钱会相差很远。有的儿女为了与远方的亲人交流方便,为父母买了智能手机,可是因为不会操作,有的老人就只好让手机睡觉。
   对老年人来说,使用这些高科技,难免会闹出笑话,这还是小事。网络诈骗、电信犯罪往往把目标盯在老人身上,觉得上了年纪什么都不懂,容易被骗。从电子通讯领域来说,技术困境仅仅是表象,背后是过往经验的失效与老一代的上升减速。但是正视我们这一代人成长期有大量的空白和盲点,尽力弥补,放弃说教,才不会让子女认为是父辈倚老卖老。因为人生际遇和文化观念的割裂,老一辈的经验已经不大适用于当下社会。在信息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合力之下,年轻人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互联网、知识经济促成了新价值观的出现,我们只能认可和努力学习。许多老人陷入了“刚学会这个,就流行那个”的困境,这也得正视。千万别再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以往的经验很难解决当下的问题。
   而一些愿意活到老学到老的老人,“被迫”加入了使用电子产品的大军。我们中的一些人,靠强烈的学习愿望,也靠良好的学习习惯,专注地学习,学在当下,学会并掌握了不少新科技、新技术。2017年上半年,京东平台老年群体网络消费额高速增长,同比提高78%;老年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1.8%,高于平台整体销售增速。老年人的网购次数与网购

内容推荐

   《唤醒内在的力量(老年人自处心理手册)》写给已经步入老年,尚可自由选择生活的读者朋友。作者丁宁为《光明日报》社所属杂志《新天地》(原名《老年天地》)写了十多年的专栏文章,本书借此精心整理,细分六章,包括如何有尊严地度过晚年、老人如何保有自我、晚年如何跨跃代沟、如何妥善处理家事,以及晚年夫妻相处技巧、怎样面对再婚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