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陕西八大怪/雄风文丛/全民阅读精品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吕向阳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吕向阳,1961年出生于陕西岐山脚下的京当镇衙里村,父亲是文化干部,母亲是教师。1979年至1982年在兰州军区服役,后在岐山任教两年。1985年起在宝鸡日报社工作,现任宝鸡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
作者系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地市报十大创新人物、第三届中国地市报“十佳”总编辑。出版全国首部话本式大型报告文学集《三十六个挖宝人的命运》,在《中国报告文学》、《北京晚报》、《西安晚报》上连载。散文集《神态度》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散文作品《小人图》获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神态度》(又名《封神新榜》十六封)长篇散文在《美文》连载。80多篇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
书评(媒体评论)
陕西作家吕向阳曾获冰心散文奖。他扎根关中
大地,吸吮地域沃土和民间风俗的营养,相继写出
《神态度》《小人图》《陕西八大怪》等五十万字
的系列长篇散文,这在城市化的车轮即将碾碎老关
中背影之际,无疑有着继绝存亡、留住民间烟火的
担当。三万字的《小人图》是作者从凤翔木版年画
中觅得的一组“异类”和“怪胎”。民间艺人把“
小人”的使坏伎俩镌刻成八幅版画,吕向阳的剖析
则由此生发开来,重在考问国民的劣根性,着力于
诫勉与警省。《神态度》系列是从留在乡民口头的
“毛鬼神”“日弄神”“夜游神”“扑神鬼”“尻
子客”等卑微细碎的神鬼言说中梳理盘辫出来的,
这些言说最早在西周之前就出现了,如果忽略它们
,将是关中文化的损失,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失血
。这些追述关咿民风村情的散文,需要智慧,需要
眼界,更需要广博的知识与执着的耐力,吕向阳付
出的心血令人尊敬。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王巨才
目录
陕西八大怪
引子
房子偏偏盖
面条像裤带
姑娘不对外
帕帕头上戴
辣椒一盘菜
锅盔像锅盖
秦腔吼起来
板凳不坐蹲起来
小人图
引言
扶上杆儿抽梯子
得风扬碌碡
见了旋风竟作揖
爱钱钻钱眼
白地捏骨角
用钱买上皂角树
吹涨又捏塌
东吃羊头西吃猪
神态度

饿死鬼
扑神鬼
等路鬼
短见鬼
屈死鬼
毛鬼神
日弄神
夜游神
醋坛神
土地神
阴溜神
狐狸精
倒包客
嘴儿客
尻子客
精彩页
房子偏偏盖
《厦房》是我的《老关中》一书十八篇之一,这回要写《陕西八大怪》,八大怪之首正是《房子偏偏盖》,两篇文章,一样的瓢瓢帽,免不了陷入“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的套路。于是,书友善意提醒道,何必干这种顶着碾盘唱大戏——吃力不讨好的事?文章写不出新意,就像没腔的戏子还占着舞台一样糟糕!
然而,我不能石头大了绕着走,担子重了撂给人。我真诚感激当年编排出“陕西八大怪”而没留下姓名的民间高人。八大怪,八大怪,个个都是老陕的爱!走南闯北,不提三皇五帝,不说周秦汉唐,不背唐诗宋词,只谝上一段陕西八大怪,老陕的腰身就多了一圈开怀大笑的异乡人。可以说,陕西八大怪比华山的面子大,比兵马俑的模样熟,比大雁塔的资格老,早已随着万里长城、丝绸之路轰动了大半个地球!在中国,只有老陕如此憨厚地自描画像自我调侃,又不费吹灰之力地用这八面金牌为自己赢来好人缘。
我是偏偏房子里爬出来的泥娃娃,我的童年、我的乡党,都是在偏偏房的烟火里打发光景的。不说写过一回,即使写上八辈子,也有讲不完故乡的故事。梦,梦是时光的录像机,梦是偏偏房的守护神,是它无数次把我从光怪陆离的闹市带回了已不见踪影的老宅。
如果说冬暖夏凉的窑洞是黄土高原的眼窝,灰底白墙的徽式民居是江南的眉毛,避风遮沙的干打垒是戈壁的耳朵,随水逐草的毡房是草原的秀发,那么,偏偏盖的房子,显然是关中棱角分明的脸面。
老祖先的日子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滋润,不是诗文里描写得那么舒坦。在蛮荒时代,他们要仰视日月运行的奥秘、倾听土地的暗语、提防野兽的伏击、猜测鬼神的好恶,雷鸣电闪、七灾八病、异族侵凌,每一天都担心天塌地陷、朝不保夕,哪有福分载歌载舞、高枕无忧。高大的密林树权,荆条柳条遮盖的地窨子,芦苇枯藤搭苫的茅庵,曾是他们的安乐窝。伐树,缺斧;过河,缺舟;煮饭,缺锅;御寒,缺衣;患病,缺药;大旱,缺水……你看,哪一样都靠劳动创造。你看,《诗经·国风》里的《豳风》《秦风》,多是周人秦人劳作的场景——像《豳风·七月》,是一幅悯农图,开荒、种田、狩猎、熏鼠、挖菜、砍柴、打谷、上仓、剥麻、搓绳、采桑、染织、酿酒、修屋、塞户,忠实刻画着周人先祖一年四季的艰辛;像《秦风·车邻》,则是一幅植树图,山上栽漆树,洼地种栗树,半坡植桑树,湿地插杨树,没有一个神仙下凡来帮忙。而在《雅》《颂》之中,多半记载的是周人早期开辟性的劳动,像讴歌农业之神后稷的《生民》、赞颂公刘自邰迁豳的《公刘》、歌咏古公的《绵》、忧愁岁旱的《召曼》、祈求上天的《甫田》、怨恨老天的《雨无正》以及奋力耕田的《良耜》、除草务尽的《载芟》、撒网捕鱼的《潜》、开荒垦田的《天作》与欢庆秋收的《丰年》……听听这些诗名,就不难懂得能盖起模样粗俗的偏偏房,是多么来之不易。
是的,偏偏房比茅庵多了几堵墙、几页瓦、几块砖、几扇窗、几副门,但谁又知道墙、瓦、砖、窗、门这些如今司空见惯的面孔,竟是后稷、公刘、古公、王季、文王、武王与太公、周公、召公乃至成王的数十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呕心之作。读了《绵》,我们才知道古公亶父不堪忍受狄人的欺凌,从豳地举族南下,丢了土地,丢了茅屋,丢了家当,丢了魂似的翻山越岭,活像一群逃荒的乞丐风餐露宿,到了周原,举目无亲,一穷二白,住的是山窝草窝,吃的是野草苦菜,哪里有金碧辉煌的王宫与车水马龙的京城呀!哪里有炊烟四起与牛羊遍地的景色呀!哪里有金戈铁马与仪仗如林的威风呀!
面对穷困与死亡的威胁,自强不息的周人只有一条黑压压的夜路往天明走——进山伐木、劈荆开路、烧荒治田、挖渠引水、打猎拾荒,才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古公是周原的太阳,古公是周人的救星,古公的英名迅速传播到了渭水南岸,古老的望族姜族部落看上了这位有远见、有魄力的客人族长,把美丽贤良的姜族姑娘太姜嫁了过去,从此周人才有了像南山一样的靠山。为了扎根周原,古公夫妻察地形,观风水,烧龟甲,看卜象,把京城定在了岐山之阳,召来了司空画图,司徒领工,男女老少齐上阵,拉绳墨、竖夹板、筑土墙、建城门、起宫殿、做祭台,周人第一回有了安身立命的金窝银窝。正是古公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成就了民族复兴的伟业,后来文王之所以能以殊勋名垂青史,实在是有赖于古公时代创业一族奠定的基础。而身为古公重孙的周公,念念不忘祖先的开拓之功,于是把铲土的噌噌声、倒土的轰轰声、夯土的砰砰声、削土的乒乒声与战鼓的咚咚声,一齐铭刻在饱含激情的诗行里。
偏偏房,堪称中国人的一个梦!你也许能记得,即便到了富得流油的唐朝,身在蜀地的杜老夫子还住着破茅屋,还可怜兮兮地做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房梦哩!
你也许还没忘,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中还有不少人家连围墙也扎不起,家门不是敞开的“豁口子”就是墙上掏出的“驴钻洞”,或者就是
导语
“雄风文丛”中的作品总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生活的主潮、人民的呼声和愿望,总能给人审美的愉悦、心智的启迪与精神的鼓舞与激励。或者换句话说,在我们看来,这套丛书里的作品,正是当下社会需要与人民期待的那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又有个性和神采的作品。
吕向阳著的《陕西八大怪》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陕西八大怪,二是小人图,三是神态度。作者运用文学的语言,以古喻今,借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来反映中国现当代社会存在的现象,给当代人以反思和教育。
序言
何妨吟啸且徐行
王巨才
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文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景
观,就是散文热的再度兴起。进入新世纪以来,这
种热度仍在持续升温。这其中,尤以反思历史与传
统文化的“大散文”“新散文”理念风靡盛行,出
现一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谈古论今、学识渊博
的作品,给散文园地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样态。与此
同时,传统意义上靠阅览、回忆、清谈、抒怀等书
写人生百态的散文作品,也有一定变革,多数作家
不再拘于云淡风轻的个人世界,从远离红尘的小情
小感中脱离出来,融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实之中
,写出大量贴近大众生活的优秀作品,受到广泛赞
誉。大体来说,这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散文领域一直
保持着潜心耕耘,不惊不乍,静水深流,沉稳进取
的良好态势,情形可喜。
这套“雄风文丛”的十位作家中,吕向阳和任
林举是专以散文创作为职业和志向的散文家,曾先
后获得鲁迅文学奖和冰心散文奖,是散文领域的佼
佼者。石舒清、王昕朋、野莽、肖克凡、温亚军、
吴克敬、李骏虎和秦岭八位则都是久负盛名的小说
家,他们的小说作品曾分别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等奖
项。这些小说家绝不是“跨界融合”,他们的散文
毫不逊色,从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上看,他们从来没
把散文当作小说之余的“边角料”,而是在娴熟驾
驭小说题材、体裁的同时,也倾心散文这种直抒胸
臆、可触可感的表达方式。从这些小说家的散文里
,更能感受到他们隐藏在小说后面的真实的人生格
局和丰赡的内心世界。
宁夏专业作家石舒清,小说《清水里的刀子》
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东
京电影节获得大奖。这本《大木青黄》是他第一本
综合性随笔集。书中的“读后感”类,是阅读过程
中就一些作品所作的印象式点评,借以体现和整理
自己的审美取向和文学观点;“写人记事”类,写
到生活中一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字里行间充满深
长的思绪与感怀;第三部分涉及个人的兴趣爱好,
比如喜欢体育、喜欢淘书、喜欢书法、喜欢收藏等
等,笔致生动活泼,读之饶有兴味;“作家印象记
”,知人论事,是对自己“有斯人,有斯文”这一
观点的考察和验证。其他如“文友访谈”及往来书
信等也都是作家本人工作、生活、思想情感的多侧
面展现和流露,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位知名作家疏淡
的性情、厚实的学养和开阔的思想境界。
王昕朋是位饶有建树的出版人,也是创作颇丰
的小说家,出版有长篇小说《红月亮》《漂二代》
《花开岁月》等多部作品。他的散文视野广阔,感
觉敏锐,情思隽永,文笔清新,从中可以看出,他
写东西并不求题材重大,也不迎合某些新潮的艺术
习尚,而是铺开一张白纸,独自用心用意地去书写
自己熟悉的动过感情的生活,从中发掘自然之美,
心灵之美,感受生活的芬芳,人间的纯朴。一组美
文,构思精巧,意蕴深长,绘山山有姿,画人人有
神,充满浓郁的诗意和睿智的哲思。生活中,美的
呈现是多样的,刚正不阿、至诚至勇是美,敦厚谦
和、博大宽宏也是美。王昕朋发现了这些生活中的
人性美,并且抓住极富典型意义的美的细节和刹那
间美的情态,用点睛之笔,透视出人物性格的光彩
和灵魂的美质,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天津作家肖克凡的小说获奖无数,让他久负盛
名的是为张艺谋担任编剧的《山楂树之恋》。他的
散文《人间素描》以老练精短的文字记录一个个普
通人物,从离休老干部到“八零后”小青年,极力
展现社会生活百态,从而构成生机盎然而又纷繁驳
杂的“都市镜像”。在《汉字的望文生义》中,作
者讲述中日韩三国文字含义的异同,如日文“手纸
”、韩文“肉笔”等汉字闹出的误会,涉笔成趣,
令人忍俊不禁。《自我盘点》是作者自我经历的写
照,体现了“文学的生命是真诚”的写作观,不论
是遥远的往事还是新近的遭逢,都留有成长和行进
的清晰足迹。《作思考状》其实是对某些对社会现
象的严肃思考,有批判也有自省。《怀旧之作》的
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一桩桩情感,虽没有惊天动
地的事件与杰出人物,却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记录。
《我说孙犁先生》,文字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
对前辈作家独特的认识与由衷的景仰,在伤逝感怀
文章中别具一格。
与唯美派的散文形成对应,野莽的文字如删繁
就简的三秋之树,力求凝练和精准。他在所谓的文
化大散文和哲理小散文中独寻他路,主张并实践着
散文的思想性和历史感。他往往在颜色泛黄的岁月
里打捞记忆,以情绪沉淀后的淡淡幽默再现特殊年
代的辛酸和苦涩,每每发出含泪的笑。书中写到的
“右派”父亲喂猪的故事正是如此。在文体理论上
,他对散文的诠释是自然形成于诗与小说之间的一
片辽阔的芳草地,在这里,小说家可以摘下面具,
以真身讲述真情和真事;飞天路上的诗人也可以暂
回人间,轻松地打开自己的心灵。国外大学选译他
的散文作为中国语教材,想来自有道理。
温亚军的短篇小说获得过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与小说的虚构不同,他的散文完全忠实于自己的人
生经历,大多取材于早年的记忆。他的童年和少年
都是在西北乡村度过,记忆中,乡村的生活虽然艰
辛,但充满着温暖和亲情。童年的愿望简单而质朴
,他写怀揣这个愿望及至实现愿望过程中的满足和
愉悦,叙事平实,情感真纯,每每能唤起读者共鸣
。记忆的深刻性与性格乃至人格紧密相关,他的记
忆之所以筛选出的多是温情暖意,是因为艰苦的乡
村生活和淳朴的生长环境塑造了他宽厚善良的品格
,《时间的年龄》《低处的时光》等都是通过一段
记忆,构成一种考问,一种自省和盘点、一种向往
与追求。而像《一场寂寞凭谁诉》等篇什中那些从
历史洪流中打捞的点点滴滴,那些被作者的目光深
情注视、触摸过的寻常事物,经由他的思考、探索
和朴素的表达,也总能引发人们内心的波澜和悸动

陕西作家吕向阳曾获冰心散文奖。他扎根关中
大地,吸吮地域沃土和民间风俗的营养,相继写出
《神态度》《小人图》《陕西八大怪》等五十万字
的系列长篇散文,这在城市化的车轮即将碾碎老关
中背影之际,无疑有着继绝存亡、留住民间烟火的
担当。三万字的《小人图》是作者从凤翔木版年画
中觅得的一组“异类”和“怪胎”。民间艺人把“
小人”的使坏伎俩镌刻成八幅版画,吕向阳的剖析
则由此生发开来,重在考问国民的劣根性,着力于
诫勉与警省。《神态度》系列是从留在乡民口头的
“毛鬼神”“日弄神”“夜游神”“扑神鬼”“尻
子客”等卑微细碎的神鬼言说中梳理盘辫出来的,
这些言说最早在西周之前就出现了,如果忽略它们
,将是关中文化的损失,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失血
。这些追述关中民风村情的散文,需要智慧,需要
眼界,更需要广博的知识与执着的耐力,吕向阳付
出的心血令人尊敬。
吉林的任林举以报告文学《粮道》获得第六届
鲁迅文学奖。他的散文在精神取向上,一向以大地
意识和忧患意识见长。他的诸多散文,突出表现即
为情感的浓烈和哲思的深刻。而从文章的风格和技
巧上考量,他又是一位最擅长写景、状物的作家。
凡人,凡事,凡物,一旦经过任林举的笔端,定然
会获得不同寻常的光彩或光芒,有时,你甚至会怀
疑那人那事那物是否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客体;显
然,其间已蕴涵着作家独到的理解与点化之功。至
于那些随意映入眼帘的景物,经过他的渲染,便有
了“弦外之音”和“象外之象”,有了一番耐人寻
味的意蕴、情绪或情怀。这一次,任林举以《他年
之想》为题,一举推出近六十篇咏物性质的散文,
读者或可借此窥得其人生境界或散文创作上的一二
真谛秘笈。
吴克敬是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进入文
坛,是一种典型,从乡间到了城市,以一支笔在城
里居大,他曾任陕西一家大报的老总。他热爱散文
,更热爱小说,笔力是宽博的,文字更有质感,在
看似平常的叙述中,散发着一种令人心颤的东西,
在当今文坛写得越来越花哨越来越轻佻的时风下,
使我们看到一种别样生活,品味到一种别样滋味。
从吴克敬的作品中,能看到文学依然神圣,他就是
怀着这样的深情,半路杀进文学界的。他五十出头
先写散文,接着又写小说,专注于文学创作的他,
看似晚了点,但他底子厚、有想法,准备得扎实充
分,出手自然不凡。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纷扰烦
乱,在他人,只是领略了些许表面的东西,吴克敬
眼光独到,他能透过表面,发现潜藏在深处的意蕴
。他写碑刻的散文,他写青铜器的散文,都使我们
惊叹其对历史信息的捕捉与表达,更惊叹他对现实
生活的挖掘和描述,散文《知性》一书,充分展现
了他的文学才华。
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山西作家李骏虎以小
说成名,但从他的创作轨迹不难发现,他的散文写
作历史更长。他以散文写作开始文学生涯,兴趣兼
及随笔和文学评论。在把小说作为主要的创作形式
后,李骏虎从来没有放弃散文,他的笔触始终跟随
脚步所到之地,无论出国访问还是国内采风,都“
贼不走空”,写出一篇篇具有思想华彩的散文作品
,体现出朝学者型作家迈进的趋势。《纸上阳光》
是李骏虎近年读书阅史沉潜钻研的成果,从“纸上
得来未觉浅”和“阳光亮过所有的灯”两组系列文
章不难看出,一个具有小说家飞扬想象力和史学家
严谨治学态度的人文学者是如何苦心孤诣辛勤笔耕
的。
近些年来,实力作家秦岭在《人民日报》《光
明日报》《中国作家》《散文》《文艺报》等报刊
发表大量散文随笔,叙说自己在生活与文学之间行
走的发现与思考。他善于在历史和时代的交叉点上
思考人生与社会,注重视角的多重选择和主题的深
度开掘,既有对乡情的深深眷恋和回味,也有对自
然和生态的无尽忧虑和追问,更有从自身阅读和创
作经验出发,对当下文化、文学现状的深刻反省和
诘问,从而使叙事富含思辨色彩、反思力量和唤醒
意识。构思新颖、意境高远、韵味悠长。其中《日
子里的黄河》《渭河是一碗汤》《走近中国的“大
墙文学”之父》《烟铺樱桃》《旗袍》等作品,多
被北京、广东、天津等省市纳入高中语文联考、高
中毕业语文模拟试卷“阅读分析”题,受到专家好
评和读者的欢迎。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众多文
学样式中,散文是一种最讲情理、文采,最能充分
表达作家对时代生活的真情实感,也最能发挥作家
艺术修养和文字功力的文体。《文心雕龙》讲:“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
后辞扬,此立文之本源也。”情有健康晦暗之分,
辞有文野高下之别。作家的使命,是以健康思想内
容与完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作品去感染人、影响人
、塑造人,进而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纵
观“雄风文丛”的十位作家,他们经历各不相同,
创作各有特色,共同的是,他们都把文学当作崇高
的事业,始终以敬畏的心情对待每一次创作、每一
篇作品;他们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坚持
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资源和灵感:他
们有高尚的艺术追求和鲜明的精品意识,竭力以精
美的精神食粮奉献广大读者。正因为如此,他们的
作品总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生活的主潮
、人民的呼声和愿望,总能给人审美的愉悦、心智
的启迪与精神的鼓舞与激励。或者换句话说,在我
们看来,这套丛书里的作品,正是当下社会需要、
人民期待的那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道德
、有温度、有筋骨又有个性和神采的作品。中国言
实出版社精心组织这样一套丛书,导向意图不言自
明,其广受读者欢迎和业界重视的效应,自可期待

内容推荐
吕向阳著的《陕西八大怪》是一部地域文化浓郁、语言大胆瑰丽、思想内涵丰富、具有独特艺术色彩的文化随笔集。全书由一是陕西八大怪,二是小人图,三是神态度三部分组成,都从陕西独有的语言、生活习惯和风俗入手,在看似随意讲述地域文化的同时,广延伸挖,将这些风俗习惯和语言特色的缘起、变化尽现,深入寻根国民性的文化基因,其引用知识之广博,联想事物之丰富,让人叹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