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辛弃疾(从来诗剑最风流)/走近诗词品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丹 |
出版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王丹,八零后,有古典情节的白羊座,爱独吟,喜沉思,总在诗词里找寻失落的豪情世界,笔触复杂多变,轻柔感人。 后记 提到宋词,很多人会想到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的 名字则少有提及。虽然我是一位写过关于南宋时期武侠小 说的作者,但在创作这本书之前,我对辛弃疾的了解也不 过是几首词而已。 我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详细看了辛弃疾的传记、年 表、词作等书籍,受到极大的震动。对历史有了解,才会 知其沉痛与无奈;对文学有体悟,才会了解沧桑与悲凉。 从一位挥剑奋起,杀敌跃马的少年到白发苍苍,饮恨悲情 的老人,辛弃疾是如此让人心痛。一个朝廷的兴亡,不是 天使之然,而是人力所为。明明有如此的英才帅将,偏偏 因为琐屑之事,不予使用,竟白白闲置了十八年,这是什 么样的不公? 辛弃疾是一位能够把所有的不甘都化成动力的人,一 生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词就是剑,字字锥心泣血,声声 含悲埋愤,激昂着一曲永不消歇的壮歌。气震寰宇,壮哉 山河! 徐钒的《词苑丛谈》云:“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 、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观其与 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 之气,一寄之于其词。” 英风愤慨,豪情满怀,“正壮士,悲歌未彻”,让人 读完当饮酒击剑,奋起昂扬。他的词作凝结着中国人血脉 里不息的爱国热情,风骨劲气凛然千古,扫空天下柔靡之 气。人生最难的是什么?就是坚持自己的本心,按自己的 意愿去生活,是在认清所有的现实之后的微笑应对。 忘记英雄,就不能再有前进的力量。在那个历史时期 ,对于南宋来说,辛弃疾就是一位英雄;对于今天的人们 来说,他的词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明白迎难而上,不放 弃理想,坚定信念,走下去。 辛弃疾的词作大开大阖,能够在破乱之局中找到新的 生气,在古往今来的典故中发现一以贯之的精神力量,这 是最让人动容的。 一腔豪气,一支健笔,一副肝胆,一片痴心。 从他的词里,仿佛可以看到少年英雄的潇洒,豪气奋 发,风流当年;中年为政,勤勉为民,谋略超群;晚年坚 守,全力以赴,无奈悲叹。他以词为剑,以笔为刀,划出 了那个朝代的血痕,个人的不屈服与命运的荒谬性错杂, 极力的豪情与涌入血液的悲壮奏起词史上的最强音。 “醉里挑灯看剑”,“可怜白发生”,“从来诗剑最 风流,何须赋词强说愁”,英雄远去,精神不灭。凡以天 下之事为重任者,其文字必然会有不一般的气势与境界。 读他的作品,感受浩然之气,才能一洗凡俗之心,少些利 欲之思,激发起雄心壮志。英雄们也是有血有肉的,生活 也有浮沉,也有过痛苦与迷茫,但他们始终都是坚定的, 去走自己的路。 辛弃疾已然离去,词风永壮千古。 目录 第一章 谁能知此非常夜 翩翩少年 指画江山 雄豪锐气 江湖侠影 运谋天下 弦断无言 第二章 浮沉宦海几度秋 清愁不断 怎解连环 轻歌一曲 柔肠刚音 惜民恤力 再振家邦 风波未息 何觅归期 第三章 莫放离歌入管弦 扑灭茶商 云乱浪翻 历遍山川 英雄无路 前路茫茫 逆水行舟 第四章 飒飒风雨几度秋 带湖风光 隐志藏心 一代词宗 陶写性情 挑灯看剑 人世万端 瓢泉之思 风雨际会 第五章 雄心奇胆老将心 几重曲折 甘苦谁知 江海滔滔 干戈未息 林泉含泪 醉酒当歌 江山北望 遗恨浩叹 后记 精彩页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顶真格的写法,辛弃疾以此句法直接重复再点“归难得”。辛弃疾纵然在心中呼唤过无数次,现实里竟一次又一次碎梦难圆。 一生雄心报国的辛弃疾,在词牌《满江红》如此雄壮的曲调之中,悲情却渗透其中,淋漓满纸,化用典故无痕,反用诗句浑然,辛弃疾的词之妙,就如同在口中反复咀嚼的橄榄,壮、悲、情、力,说不尽的美处,赏不尽的历史沧桑。 若以为辛弃疾如此着意,大约不过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罢了,那就是不解词意之人。辛弃疾心中有着比财富权位更重要的事,为之甘苦皆愿尝,生死皆愿往,那是以生命追随的伟业。 他为何由北而南,是什么让他有这份担承,这就要从他少年意气满乾坤的岁月溯起。指画江山如故旧,祖业先传有心人。童年是谁也抹不去的,就如垒垒大厦起于砂石,滴水聚散云霭无边。 那一年,正是靖康元年。黑云压城城欲摧,开封,正在风雨飘摇之间。 金兵已将此城团团围住,宋朝皇帝是刚刚被推上皇位的赵桓,而他的父亲——那位以书画风流名世的道君皇帝赵佶,此时已成为太上皇,早早逃离了开封。 金军兵分两路,一从山西,一从河北,进攻南宋。这场战祸本不应发生的。金国原本与宋朝配合,共攻辽国,可宋军总是失策失利,等金国攻破辽国之后。宋朝又向金国索要燕云十六州,金人从一次次与宋朝的和谈之中,从宋朝“六奸”之一的童贯丧师败绩之中,已然明了宋朝内虚外弱的实情,倾兵南下,欲灭宋朝。 皇帝可以软弱逃走,可老百姓不答应。他们纷纷组建忠义民兵,保卫家园,进攻山西的金军被拼死厮杀的民兵挡在半路。而东路金兵却长趋直进,攻到开封城下。 危急之时,却并非没有取胜之机,北方诸路仍有宋军驻守。宋朝只要坚城固守,争取时间,孤军深入的金兵必然顾虑重重,自会退兵。 凡用兵之道,当临事以应机,未战最怕先怯。可赵桓却错判了形势,不取主战之议,暗自与金人和谈。金军在商量怎么撤走之时,宋朝竟给了他们一个天大的惊喜,同意了割让山西、河北、河间之地的请求,完全答应金国的议和条件,锦帛财富重许。 狼子野心的金兵窥见宋廷之无用,就又开始了新的攻势,终逼得宋朝自乱阵脚,全军在赵桓黜废主战重臣的情势之下,攻入开封城。风雨之下,皇室漂泊,两帝蒙尘金国,从此半壁江山沦落,就有了中国历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幕。 宋太祖赵匡胤尚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没想到后世赵佶这个道君皇帝昏愦无用,钦宗赵桓谋计不明,竟将锦绣河山沦陷,“靖康之耻”成了宋人挥之不去的心头血痕。 山东,本周公之旧治,齐鲁之要冲,陶陶礼治万古长灯。可时光暂逝,风景早换,金军铁骑直灭汴梁,将花柳繁华地,富贵锦绣乡尽变尘埃。 济南本是山东之独秀,有世所闻名的泉水滋润,清扬婉兮,不想亦难幸免,沦陷在金兵之手,哀鸿遍地,风侵雨蚀。辛弃疾正是出生在这济南历城的四风闸。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有家学传统,文武艺俱通,大多文士只求“货与帝王家”,传承的士风精神却未必皆有,而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为人有大略,他有着沉重的使命感。 曾有懂得掌故的人说,凡是一门出一个文才卓绝的人,必然是祖上也会有文才出众之辈,换句话说古代的这些得了功名的人或是以文闻世的人都是有好的文学遗传素养。其中的原因,最关键的是家族传承的品学风气,但也要看个人的修为,辛弃疾也是如此。但是,给他的担子是相当沉重的,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兵连祸结的年代。 P6-7 导语 从来诗剑最风流。 他是真正纵横过疆场的文人,以血作墨, 以笔当枪,吟出宋词的强音,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书生意气,在这里变成永恒的星光。 辛弃疾一生波澜起伏,他抱忧国爱民之心,寄豪情于辞章之间,格调激昂而情致沉练,以诗入词,存世词作颇多。他师法于古诗,壮心激昂,其豪放之词曲律清扬,含蕴高古,风流豪俊又不失婉约之致,南宋飘摇风雨之路,他踽踽独行。 王丹著的《辛弃疾(从来诗剑最风流)/走近诗词品人生》写出了辛弃疾传奇的一生。 序言 四十余年的沧桑血泪,家国之情注入辛弃疾的灵魂。 繁华江南不见初时景,烟雨楼台忆成残梦。金军铁骑金戈 ,鞭指南境,从此汴梁沦陷。 离乱之人,无限苦衷,含悲忍泪的辛弃疾的祖父辛赞 因家庭人口众多,无法从容南渡,只得屈心以仕敌。然他 口传言教,带着那小小的孙儿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江 山,悲从中来。燕山北行客,暗谋兵机先,辛弃疾小小年 纪就游历过金国腹地燕山,英雄志气已注入他的心底。 二十二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少年的辛 弃疾意气风发,雄姿洒脱,满腔的热血滚烫,而在他的眼 前是一片片的沦陷区中宋人被欺辱的惨烈,是百姓的痛苦 与挣扎,黯刀魂,不见来时路。 兵连祸结未罢休,金主海陵王完颜亮要踏平江南,将 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宋地尽要纳入他的掌中,百姓愁 苦万端。金兵没想到的是竟被南宋名将虞允文取得战机, 吃了败仗,金国内乱之中,完颜亮被部下所杀。一时之间 ,风云大变,义军各处聚起。刚刚过了弱冠之年的辛弃疾 聚集两干人加入耿京的起义军,奋举义旗,起兵二十五万 人,势如盘龙,威震金兵,不想因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 导致义军失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仅带五十余 人的辛弃疾杀破五万金兵,突袭金营,活捉叛徒,天纵之 才,壮士惊慨,名重天下。 三十二岁,“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归宋境之 辛弃疾,宝剑深埋,不得展志,游走在宋代官场之中,遍 尝辛酸。刚拙自信的辛弃疾尽心政事,剸繁治剧,傲视权 贵,把英雄之气尽付惠情佳政,让百姓得以危难寻道,十 年之生聚,以图未竟之业。 四十二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被罢 官的他,走马江湖,与众词客书写壮词,放意激越,将诗 入词,兴比连赋,无不淋漓酣畅。 六十四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又被南宋朝堂起 用,一腔热血化为冰雪,本以为报国有门,却无路可去。 数年压积之块垒,终为信念不屈。数次丢官,不畏人言; 但有时机就必尽心竭力,“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 树书”,数年后,一代英杰抱憾而终,琴音已断,揾英雄 泪。 辛弃疾一生波澜起伏,曾有二十多年间被朝廷频繁调 动了三十七次之经历。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机会,就尽 力做事。他抱忧国爱民之心,寄豪情于辞章之间,格调激 昂而情致沉练,以诗入词,以文化境,尽入翰墨之间,存 世词作颇多。辛弃疾的不放弃,坚持,坚守,坚定,可撼 泰山,可复河山,可壮江山。 词为诗之余,讲词亦先要解诗。古代的诗歌从四言诗 到五、七言诗,是不断积累发展而来的。诗歌发展是离不 开音乐的,特别是有了永明律之后,诗歌创作就必须要讲 究格律,待到了隋唐之时,燕乐盛行,由隋唐燕乐曲调浸 润较多的急慢诸曲以及结合近体诗的声韵安排,以错综变 化作为长短句,纷纷涌现。倚声填词遂成为宋代文学创作 的重要文体。 辛弃疾师法于前人,而别出新格,创立天地,壮心激 昂。辛弃疾的豪放之词曲韵清扬,含蕴高古,风流豪俊又 不失婉约之致。南宋飘摇风雨之路,他踽踽独行。准以兵 机入词语,是宋代少见的真正有侠心剑胆,征战疆场,英 雄豪气的独铸伟词之人。 本书赏析稼轩词之风格特色,点拨南宋之昔世烟云, 以抒情的笔调写出辛弃疾剑胆琴心,词意纵横之间的傲然 而立之风骨,结合宋词的创作技法等方面探究,写出词人 的传奇一生。 内容推荐 铁马狂歌,家山何处? 风烟残照,踽踽独行! 豪情纵横,不羁如风的男子,休叹奈何。 算不尽的天罗地网,逃不开的爱怨情仇,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江山依旧,残阳如血,白发空恨, 恍然一梦,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丹著的《辛弃疾(从来诗剑最风流)/走近诗词品人生》赏析稼轩词之风格特色,点拨南宋之昔世烟云,以抒情的笔调写出辛弃疾剑胆琴心、词意纵横之间的傲然而立之风骨,结合宋词的创作技法等方面探究,写出词人的传奇一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