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周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于《周礼》《仪礼》《礼记》等礼经,有典有则,条分缕析,梳理了古代吉、凶、宾、嘉、军五礼全貌,并介绍了相关日常礼仪,从古代延伸至现代,呈现了古代礼仪生活的物质载体和形制,并将谦己尊人的精神内核嫁接到现代社会,对现代人重温礼乐文明,扬弃古代礼仪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作者简介
周赟,上海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部讲师。2013年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的宗教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出版《为天地立心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理学家鬼神观念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正蒙〉诠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等著作。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华传统礼仪概说
第一节 礼经
一、《周礼》
二、《仪礼》
三、《礼记》
第二节 仪式
一、仪式与道德
二、仪式与政治
三、仪式与宗教
第三节 礼器
一、权力的象征
二、身份的象征
三、德性的象征
四、祥瑞的象征
第四节 礼服
一、礼服的制式
二、礼服的品秩
三、礼服的使用
第五节 礼乐
一、音乐与人心
二、音乐与道德
三、音乐与政治
四、音乐与礼仪
第二章 吉礼——敬天法祖
第一节 吉礼概说
一、天神
二、地示
三、人鬼
四、圣贤及其他鬼神
第二节 祭天之礼
一、祭天之礼相关常识
二、祭天礼仪
第三节 祭祖之礼
一、祭祖之礼相关常识
二、皇室享太庙之礼仪
三、品官享家庙之礼仪
第四节 祭社稷之礼
一、祭社稷之礼相关常识
二、祭社稷之礼
第五节 祭孔子之礼
一、祭孔之礼相关常识
二、祭孔仪式
第六节 其他重要吉礼
一、祭历代帝王之礼
二、祭城隍之礼
三、祭厉之礼
第三章 凶礼——慎终追远
第一节 凶礼概说
一、丧服制度
二、丧服的制作
三、丧礼的意蕴
第二节 士丧礼
一、士丧礼相关常识
二、士丧礼的流程
第三节 既夕礼
一、既夕礼相关常识
二、既夕礼的流程
第四节 士虞礼
一、士虞礼相关常识
二、士虞礼的流程
第五节 荒礼
一、荒礼相关常识
二、荒礼的具体措施
第六节 其他重要凶礼
一、札礼
二、灾礼
三、袷礼
第四章 宾礼与嘉礼——君子之道
第一节 宾礼与嘉礼概说
一、宾礼相关常识
二、嘉礼相关常识
第二节 聘礼
一、聘礼相关常识
二、聘礼的流程
第三节 士相见礼
一、士相见礼相关常识
二、士相见礼仪
第四节 冠礼
一、冠礼相关常识
二、冠礼仪式
三、冠礼余论
第五节 婚礼
一、婚礼相关常识
二、婚礼仪式
三、拜舅姑仪式
四、婚礼余论
第六节 乡饮酒礼
一、乡饮酒礼相关常识与意蕴
二、乡饮酒礼仪式
第七节 射礼
一、射礼相关常识与意蕴
二、乡射礼的流程
第五章 军礼——国之威仪
第一节 军礼概说
一、军礼相关常识
二、军礼的意蕴
第二节 祭军神之礼
一、祭旗纛之礼
二、其他军神祭祀
第三节 出征与誓师之礼
一、天子亲征之礼
二、遣将出师授节钺之礼
三、誓师之礼
第四节 凯旋与战败之礼
一、献俘奏捷之礼
二、论功行赏之礼
三、师不功
第六章 日常礼仪——自卑而尊人
第一节 一般礼仪
一、自我约束
二、与人相处
三、与父母相处
四、与师长相处
第二节 孝亲之礼
一、养老的意义
二、事亲的做法
三、孝亲的原则
第三节 夫妻之礼
一、女德的两面性
二、各自约束,共同维护
三、夫唱妇随,情投意合
第四节 饮食之礼
一、菜肴的陈设
二、饮食的流程
三、饮食的规矩
第五节 民间礼俗
一、祝寿
二、婚礼
三、丧葬
四、其他礼俗禁忌
第七章 中华传统礼仪余论
第一节 重要奠基人物
一、周公
二、孔子
三、荀子
第二节 重要礼学著作
一、《颜氏家训》
二、《书仪》与《家范》
三、《仪礼经传通解》与《家礼》
第三节 礼仪的源起与意义
第四节 礼仪的基本功用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礼仪,则是最具典型
的代表。本书不是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研究,而是对传
统礼仪做常识性的疏解,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中华传统
礼仪文化的全貌。
之所以需要做常识性的疏解,是因为许多传统礼仪在
今天已不受人关注,甚至不被理解。然而在古代社会,它
们的确是常识。那么古代社会的常识,今人是否有必要了
解,又是否有必要转化为今人的常识呢?答案是,有必要

所谓“常识”,并不意味着浅显易懂;所谓“常识”
,也不意味着雕虫小技;所谓“常识”,更不意味着可有
可无。美国独立战争的理论源头,便是一本名为《常识》
的小册子。它的作者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
1737-1809)极具洞见地认识到,将北美从黑暗的不列颠帝
国统治中独立出来乃是大势所趋。该书清除了早期反抗者
对英国君主制残存的幻想,使华盛顿等人意识到世袭与专
制必然被历史淘汰,而民主与共和是那样的理所当然。该
书由此被誉为《独立宣言》的精髓,这就是“常识”的力
量。
当然,本书所关涉的中华传统礼仪的“常识性”知识
,是经历了时光流转、历史更迭后,仅仅停留在我们习惯
用语里的“文化传统”。因此,本书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
之常识主要是知识形态的常识,并非《常识》一书那样属
于观念形态的常识。但是,本书之知识形态的常识,却是
亟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文化复兴的今天所不能缺失
的物质基础。
比如,我们总自豪地说,中华文明乃礼乐文明。然而
,这礼乐究竟是怎样的?何为传统礼乐?古人要行的都是
哪些礼?古人为何要行那些礼?哪些礼是我们需要扬弃的
?若不清楚这些“常识”,又如何能发自内心地“自豪”
起来?
又比如,我们大体都知道,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
,这便是所谓“礼貌”。然而,传统的“礼貌”何止于待
人接物!更何况,待人接物之“礼貌”乃各种文明必备之
要素,又如何能体现“中华传统”?若对传统礼仪文化不
具备一定的常识,我们如何能确证礼仪之于中华文明的特
殊意义?
当然,今天我们厘清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意义不止如
上之说。纵观传统礼仪文化,如果从正面讲,可谓泱泱中
华,乃礼仪之邦;但从反面讲,又不得不感慨,巍巍礼仪
,真繁文缛节。
“繁文缛节”一词,乃是古代贤哲对儒家礼仪的批评
之辞。如晏婴批评儒家说:“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
以为俗。”(《史记·孔子世家》)意思是,礼仪过分繁
琐,就会导致奢靡浪费,尤其是厚葬主张,有时甚至会让
某些家庭破产。不仅如此,繁文缛节还会导致不良的社会
风气,如墨子所说:“夫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
亲。”(《墨子·非儒下》)也就是说,一旦形式被弄复
杂了,形式的重要性便超过了内容,于是就导致了敷衍了
事的形式主义,又或者导致口惠实不至之伪君子的盛行。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批评一针见血又入木三分。
质言之,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然而,今天我
们在探讨传统礼仪文化之常识时,却不能仅仅将认识停留
在赞美与歌颂上,而必须时刻秉持着辩证的、统一的、客
观的态度来对待它。要知道,传统文化对民族性的塑造具
有绝对之意义,而民族性又始终反映着历史的传承。因此
,本着对民族性的改造与发展之责任,我们就应该用历史
的、批判的眼光来理解传统,最终实现对传统的创造性继
承。
总的来说,本书以述为主,辅以略论,然而要之,本
质往往寓于现象中,若常以思辨的视角去认识现象,那人
人皆可对本质有所洞悉。如此,则必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
化之幸也。
是为序。
周赟
2019年6月于寓所
导语
本书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之一种,主题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常识”
中华文明乃礼乐文明,“礼之用,和为贵”。然而,古代礼仪究竟是怎样的?古人要行的都是哪些礼?古人为何要行那些礼?哪些礼是我们需要扬弃的?
古代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世故是“懂礼”的中国人谁都离不了的。了解了这些今人看来显得繁文缛节的礼仪,才能明白古代礼仪在塑造中国人民族性格和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精彩页
第一章 中华传统礼仪概说
《礼记·曲礼》开篇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在中国文化中,礼作为一个标准,把人与禽兽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将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彻底突显了出来,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传统礼仪是一个类范畴,涵盖了记载礼仪的礼经、作为主体部分的仪式、作为重要辅助工具的礼器、礼服与礼乐。这多种元素的共通交互,构成了蔚为壮观的中华礼仪文化。
第一节 礼经
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首先建立的就是等级制度。在中国,等级制度是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周取代殷商统治天下以后,礼不断地被精细化,以至于达到了被称之为繁文缛节的程度。繁复的传统礼仪,大体包括了祭祀之礼、丧葬之礼、朝觐之礼、会盟之礼、聘问之礼、射御之礼、宾客之礼、婚嫁之礼、冠笄之礼等,掌握并参与主持各类礼仪的职业称之为儒。这就不难理解,何以儒家常以礼教为本,而中国常被称为礼仪之邦。
最早的中华礼仪都记录在礼经之中,就是我们常说的《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礼”。这个“礼”包括了三本书,《周礼》、《仪礼》和《礼记》。
一、《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或《周官经》,是古老的官制系统文献。该书记载官职超过360个,担任每个官职的有一人至数十人不等,整个王朝共有官员数万人。《周礼》迟至西汉前期才被发现,公元前155年,有李氏献该书于河间献王。该书记载了周朝官制及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原书应有六篇,然而李氏所献只有五篇,分别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独缺第六篇。献王为补全该书,悬赏千金,然而无果,最终以内容类似的《考工记》补作第六篇《冬官》,呈现给汉武帝。此后,该书一直被藏于深宫秘府,不为人知,直到西汉末年刘歆校理秘书时收入《七略》,才得以广为人知。现存最为著名的注释本是由汉儒郑玄作注、唐代贾公彦作疏,并收入了《十三经注疏》。
《周礼》乃是周公致太平之书。周公认为,只要礼乐制作完备,便能天下大治。但其实,《周礼》只是保留了部分周公制礼的内容,且主要成于战国后期。其主体内容,则是建国置官的设想,并非是真实的记载。《周礼》记载,天子下属第一等官为天官,最高职位称冢宰或大宰,该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即协助天子,统领六官,总理政务。其次为地官,最高职位称司徒,该职“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意即掌管天下教育,教化万民,以安邦定国。再次为春官,最高职位称大宗伯,该职“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意即掌管邦国礼制,严明等级,协调各国关系。再其次为夏官,最高职位称司马,该职“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意即辅佐天子平定邦国,管理军务,决定征伐。其次为秋官,最高职位称司寇,该职“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意即主管邦国刑罚讼狱等司法事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为冬官,最高职位称司空,根据补入的《考工记》可知,该职掌管天下百工之职,管理国家的经济发展。
《周礼》各官开篇皆道:“惟王建国,辨正方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意思是,天子建立都城,必须确定方位,划分疆域,设置官阶,使民以之为准绳。这里暗含了一种以王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即民以官为中心,各官皆分属六官,以天子为中心,自上而下建构起一个理想的、稳定的专制政权体系。事实上,除了职官系统外,该书还涉及了天文地理、草木鱼虫、典章名物、生活起居、农商医卜,凡是与邦国建制有关系的,几乎无所不包,可谓博大精深。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3: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