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一部分 1.家 2.上班 3.快乐假期 4.圣诞日 5.节礼日 6.母性法庭 第二部分 7.新年快乐 8.出牙的烦恼 9.与杰克的首次会面 10.生日 11.是理由,不是需求 12.又见父亲 13.购物 14.期中假 第三部分 15.鸽子 16.决赛 17.日日夜夜 18.母性法庭 19.爱情、谎言、红手印 20.往日情怀 21.星期日 22.代价是多少? 23.复活节 24.“凯”旋归来 25.返校日 26.一位母亲之死 27.变心 28.母亲看到了什么? 29.超市购物 30.小脚丫“啪哒啪哒” 31.保姆危机 32.我回来得太快了 33.笔记 34.母亲的家 35.没有答案 36.圈套 37.与罗宾的午餐 38.人生的瀑布 39.尾声 40.母性法庭 41.宝贝,是你 尾声:凯特之后又做了什么? 致谢
精彩页 1 家 凌晨1时37分 我怎么到这儿来的?有谁能告诉我?我问的不是到厨房,而是到这场人生中。今天是学校举办圣诞颂歌音乐会的日子,而我却在这里碾肉馅饼。不,准确地说,应该是蹂躏——过程微妙,耗时耗力,绝对是一项技术活。 拆掉塞恩斯伯里超市的奢华包装后,我把馅饼从锡纸杯中抠出来,放到菜板上,用擀面杖碾压这一个个无辜的、软绵绵的“圆脸”。相信我,这个过程并没有听起来那么简单。用力敲的话,饼边就会像胖夫人行屈膝礼时那外展的裙子一样,被碾压得四处外翻,里面的肉馅儿也会随即溢出来。但如果用力向下按——大概是碾死一只甲壳虫的力度——饼就会如山崩一般,脆裂掉渣,看起来倒有了几分“家庭手工制作”的亲切感。“家庭手工制作”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家给人归属感:家里有亲爱的妈妈为孩子们做饭。 我做这么个破事,就是因为艾米丽10天前从学校带回来的一封信。那封信现在被一个亮闪闪的冰箱贴压在冰箱门上。信上问:“父母可否自愿为圣诞派对提供一些合适的节日点心!!!”圣诞派对通常被安排在颂歌唱完之后。信是打印的,颜色是浆果的那种红色。信的底部有恩普森女士的签名,旁边画着个雪人,雪人头戴学位帽,羞涩地咧嘴笑着。但请不要觉得这封信的语气很随意,也千万别觉得感叹号亲切!真的不要!学校的信就像是密电文,真实的信息如此狡猾地隐藏在文本中,好似只有布莱切利园’的解码员或是处于失眠晚期、充满内疚感的女人才能破解。 首先,拿“父母”这个词来说吧。他们真正想表达而且事实上表达的就是“母亲”。(在处理学校来信的时候,有哪位父亲是不让妻子代劳的?理论上讲,我认为,父亲也可能会看学校的来信,但他看的那封信应该是一份派对邀请函,而且是一个至少在10天前就已经举行过的派对的邀请函。)那么,“自愿”这个词又怎么说呢?它其实是一种教导性的婉转表达,而本意却是:你的孩子能不能上理想的学校,可全看你怎么做了!至于“提供一些适当的节日点心”,这绝对不是去超市随便买买就能对付过去的! 我是怎么知道的呢?那要回到1974年,我的母亲和弗里达.戴维斯女士交换眼神时的情景。在收获节上,一个穿着土灰绿色派克大衣的小男孩走近祭坛,他拿着一个鞋盒,里面装着两罐莉比的边桃’罐头。那种眼神实在是令人难忘,似乎是在遗憾地表达着:这是怎么当妈的,竟然让孩子拿这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庆祝感恩上帝的慷慨,上帝想要的明明是一个玻璃纸包装的水果篮,或者是一个麻花面包。弗里达·戴维斯的麻花面包就像是用莱茵少女那浓密的头发编的辫子,甚至都可以让她的双胞胎拿去测量教堂的长度了。 “瞧见了吧,凯瑟琳。”戴维斯女士说着用鼻子对茶点吭了一声以表达不满。“你母亲和我都是愿意花心思的人。相比之下,就有了那种,”她长长地嗤了一声,“不去花心思的人。” 我当然知道她说的是谁——偷工减料的女人。即便在1974年,这不美好的字眼就已经瞄准了上班族母亲这个群体。她们因穿裤装而被指指点点,甚至有人称她们允许孩子在天没黑时就看电视。这些负面言论像是窗帘盒上扫不尽的灰尘,笼罩着这些女人。 P3-5 导语 凯特·瑞迪(Kate Reddy)是一位工作十分忙碌的基金专家,她对时间就像别的女人对自己的身材那样在意。她对时间的敏感度极高,例如,在半小时内,凯特可以管理五个时区内的9种不同的货币,同时还能够给自己的两个孩子洗漱穿衣出门。凯特在工作上得心应手,颇得上司赏识,经常需要因公出差。但由于工作繁忙,凯特无暇照看小孩,也令她不得不经常对孩子食言,在全职太太的妈妈圈和幼儿园老师的眼里,凯特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凯特对儿女疏于照顾也导致丈夫理查德的不满,并令两人渐行渐远。公司里更是时不时有男人大献殷勤。凯特到底要如何在家庭与事业中获得平衡呢?是否必须放弃其中一样呢? 爱丽森·皮尔森著的《她是如何做到的》是一部解决职场妈妈所有困惑和难题的超级实用手册;职场生存法则+女性成长忠告+婚恋情感箴言=21世纪的职场妈妈指南。 内容推荐 爱丽森·皮尔森著的《她是如何做到的》是一部描绘职场妈妈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一位职场妈妈的视角,反映了职场妈妈在职场和家庭中的挣扎,探讨了女性在个人发展和子女抚育上的困境。 本书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对于当下职场女性的困境有非常生动的刻画,对现代女性权利与传统女性定位冲突的反思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对现代社会中女性角色的思考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