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刘冬颖著的《诗经八堂课》以“风雅中国”之序言开头,点出《诗经》风雅精神的优美与千年传承。正文分八讲,既有《诗经》的起源、基本概念、与当时社会之关系,又有对《诗经》三大组成部分“风”“雅”“颂”的详细讲解,最后点明《诗经》“群经之首”的历史地位。循序渐进,将《诗经》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附录则精选《诗经》名篇数十篇,作详注与评析。可以说全方位满足读者学习、欣赏《诗经》所需。 作者简介 刘冬颖,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国学学会副会长,被评为“中国十大读书人物”、首届全国百名优秀社科普及专家,获第三届“伯鸿书香奖·个人奖”。已出版《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诗经变风变雅考论》等专著21部、译著1部。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积极传播古典诗词的吟唱之美,是国内古典诗词吟唱的代表人物。 目录 序:风雅中国,源自《诗经》 第一课 素朴之音:《诗经》之前的《诗》 一 《诗经》的语言魅力 二 《诗经》中的诗是怎样采集的? 三 《诗经》的作者是什么人? 第二课 风雅长存:《诗经》中的基本概念 一 “六义”是什么意思? 二 “言志”与“美刺”之说 三 “雅言”的标准读本 第三课 重章叠唱:《诗经》与音乐的关系 一 诗乐合一——《诗经》的音乐性 二 “中和之美”——《诗经》的礼乐思想 三 礼崩乐坏——诗乐的“新声” 四 赋诗言志——《诗经》音乐性的消失 五 弦歌不辍——历史上的《诗经》吟唱 第四课 诗写历史:《诗经》中的社会生活 一 “七月流火”的农业生活 二 “抱布贸丝”的经济生活 三 “桑间濮上”的婚恋生活 四 “零雨其潆”的战争生活 第五课 里巷歌谣:十五《国风》与地域文化 一 《国风》之名与艺术成就 二 《国风》是民歌吗? 三 十五《国风》的风土人情 第六课 正读二《雅》:《雅》诗与贵族精神 一 《大雅》中辉煌的民族史诗 二 二《雅》展现的丰富世界 三 二《雅》中的贵族生活 四 《雅》诗“正变”与天命观念的嬗变 第七课 煌煌《颂》声:三《颂》与礼乐文化 一 《周颂》与周人农业立国的精神 二 《鲁颂》与周礼的流传 三 《商颂》中的商民族传说 第八课 群经之首:《诗经》不只是诗集 一 孔子为什么大力推崇《诗经》 二 汉代解释《诗经》的四家 三 两千多年的学子课本 附录:《诗经》名篇选释 周南 葛覃 卷耳 兔置 汉广 召南 摽有梅 江有汜 野有死腐 邶风 燕燕 凯风 北门 鄘风 定之方中 蝃□ 相鼠 载驰 卫风 考槃 氓 竹竿 王风 君子于役 葛藟 采葛 大车 郑风 丰 风雨 扬之水 野有蔓草 溱洧 齐风 著 魏风 汾沮洳 十亩之间 唐风 蟋蟀 绸缪 秦风 车邻 小戎 蒹葭 黄鸟 陈风 衡门 豳风 伐柯 小雅 采薇 鱼丽 湛露 鹤鸣 斯干 节南山 大雅 生民 周颂 清庙 商颂 玄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