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春之歌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低幼读物
作者 杨沫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地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新版后记
导语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后记
《青春之歌》的最初
问世是在一九五八年一月
,迄今已三十三年了。当
一九九一年六月,它将在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重版
出书时,我不禁感慨万千
。它刚刚问世时,我才四
十岁出头,还算是风华正
茂,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
,我已垂垂老矣。几十年
岁月,人事沧桑,世事更
迭,亦喜亦忧,良多感叹
。只是我对《青春之歌》
的看法与情感却从未变更
,从未迁移。因为它是我
投身革命的印痕,是我生
命中最灿烂时刻的闪光。
它如果泯灭,便是我理想
的泯灭,生命的泯灭。它
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
《青春之歌》刚一出
世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喜爱,但鞭挞、批判却
很快地汹涌而来。有名的
自称是“工人代表”的那位
郭先生首先向它发难,说
它是歌颂美化了小资产阶
级,说主人公林道静不配
是个共产党员……一时间
,《中国青年》、《文艺
报》等报刊展开了热烈的
论争。我不知道我国当代
文学作品中(也许除了《
武训传》?)还有哪一部曾
受到如此广泛、如此连篇
累牍的批判(当然也有大
量反批判的拥护者)。从
一九五八年底开始,对《
青春之歌》的批判、讨论
持续了三个多月。有无限
上纲的,有据理力争的,
声势浩大,黑云压顶。我
气馁、消沉了么?没有!我
沉稳地静观事态的发展。
因为我心中有底——笃信
鲁迅的名言:“从喷泉中
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
出的是血。”我自认为《
青春之歌》是我血泪凝聚
的晶石,它不会贻害人民
。果然,最后由茅盾、何
其芳、马铁丁几位先生写
了结论式的长篇文章,《
青春之歌》才站住了,才
继续大量发行。
平安了几年,“文革”
时期,《青春之歌》的厄
运又来了!还是那位郭先
生,又起来发难。这次《
青春之歌》的罪名是“为
刘少奇、彭真树碑立传”
的特大毒草;接着全国有
二百多种小报,有无数次
的批判会,对它“口诛笔
伐”。它成了“文革”中受
批判最重的“大毒草”:--
。彼时我人身不大自由了
,但我的心还是自由的。
我不知世事将如何发展,
我不知《青春之歌》的命
运如何,但我的内心依然
爱它、信它,依然坚信血
就是血,不是水。
果然,一九七七年,“
文革”结束不久,《青春
之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
又重新出版了。它又经历
了一次磨难,一次浩劫。
我对它的感觉不是复苏,
不是再生,而是一株小树
经受风雨后又吐出嫩芽的
欣欣向荣的喜悦。我不能
忘记前两年有一位大学生
给我写信说,他是在原中
学校大批焚毁“毒草”书时
,冒着危险,偷偷从大火
中抢救出了一本《青春之
歌》而读到它的;优秀青
年张海迪姑娘当着魏巍同
志的面亲口对我说,她也
是在“文革”中连夜偷看残
本的《青春之歌》的。他
们读后都受到鼓舞,都非
常爱它。一本书能得到不
同年代的读者,尤其是青
年读者的挚爱,这对于一
个作者来说尽够了,尽够
了……
我深知它今后仍然不
会一帆风顺,仍然会遭到
某些非议。不是么,一位
澳大利亚的来我国学习的
留学生,去年写信给我说
,他的老师就曾批评《青
春之歌》不该增加农村斗
争那几章(不少人都有此
看法),问我对此有什么
意见。还有的青年作家,
说《青春之歌》是个“表
达既定概念的作品”。还
有的人说,这小说不过是
“爱情加革命”的图解云云
。他们的看法都各有道理
。我呢,也有我的道理。
我推崇现实主义创作法则
,我的生活经历,我的信
仰决定了我的爱与憎,也
决定了我喜欢写什么,不
喜欢写什么。这无法更改
。我不想媚俗,不想邀某
些读者之宠;我只能以一
颗忠诚于祖国、人民,热
爱共产主义的心来从事我
的创作。我希望我的作品
能有助于广大读者——尤
其是青年读者了解旧中国
危殆的过去,向往新中国
光明的未来。这也许又是
老生常谈。但该常谈的总
不免要常谈。这只有请读
者原谅了。
一九九一年六月八日

于香山东沟
精彩页
第一章
清晨,一列从北平向东开行的平沈通车,正驰行在广阔、碧绿的原野上。茂密的庄稼,明亮的小河,黄色的泥屋,矗立的电杆……全闪电似的在凭倚车窗的乘客眼前闪了过去。乘客们吸足了新鲜空气,看车外看得腻烦了,一个个都慢慢回过头来,有的打着呵欠,有的搜寻着车上的新奇事物。不久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到一个小小的行李卷上,那上面插着用漂亮的白绸子包起来的南胡、箫、笛,旁边还放着整洁的琵琶、月琴、竹笙……这是贩卖乐器的吗,旅客们注意起这行李的主人来。不是商人,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学生,寂寞地守着这些幽雅的玩艺儿。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这个朴素、孤单的美丽少女,立刻引起了车上旅客们的注意,尤其男子们开始了交头接耳的议论。可是女学生却像什么人也没看见,什么也不觉得,她长久地沉人在一种麻木状态的冥想中。
她这异常的神态,异常的俊美,以及守着一堆乐器的那种异常的行止,更加引起同车人的惊讶。慢慢的,她就成了人们闲谈的资料。
“这小密斯失恋啦?”一个西服革履的洋学生对他的同伴悄悄地说。
“这堆吹吹拉拉的玩艺至少也得值个十块二十块洋钱。”一个胖商人凑近了那个洋学生,挤眉弄眼地瞟着乐器和女学生,“这小妞带点子这个干么呀?卖唱的?……”
洋学生瞧不起商人,看了他一眼,没有答理他;偷偷瞧瞧缟素的女学生又对同伴议论什么去了。
车到北戴河,女学生一个人提着她那堆乐器——实在的,她的行李,除了乐器,便没有什么了——下了火车。留在车上的旅客们,还用着惊异的惋惜的眼色目送她走出了站台。
小小的北戴河车站是寂寥的。火车到站后那一霎间的骚闹,随着喷腾的火车头上的白烟消失后,又复是寂寞和空旷了。
这女学生提着她的行李,在站台外东张西望了一会,看不见有接她的人,就找了一个脚夫背着行李,向她要去的杨庄走去。
走路的时候,她还是那么沉闷。她跟在脚夫后面低头走着,不言也不语。后来转了一个弯,走到个小岗上,当蔚蓝的天空和碧绿的原野之问突然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时,这女学生迟滞的脚步停下来了。她望着海,那么惊奇,明亮的眼睛露出了欢喜的激动,“呵!呵!”她连着呵呵了两声,脚步像粘在地上似的不动弹了。“第一次看见——多么美呀!”她贪婪地望着微起涟波的平静的大海,忘记了走路。
“先生,快走哇!怎么不走啦?”脚夫没有理会女学生那一套情感的变化,径直走到了山脚下,当他看不见雇主的踪影时,这才仰头向山上的女学生吆喊着。
女学生仍然痴痴地望着崖底下的海水,望着海上的白色孤帆,好像什么也没有听见。
“喂!我说那位姑娘啊,您是怎么回事呵?’’脚夫急了,又向山上大声吆喝着,这才惊醒了女学生,她揉揉眼睛茫然地笑了一下,快步跑下了山岗。
他们又一起走起来了。
脚夫是个多嘴的中年人,他不由向这举止有点儿特别的女学生盘问起来:“您站在山上看什么哪?”
“看海。多好看!”女学生歪着头,“你住在这儿多好,这地方多美呵!”
“好什么?打不上鱼来吃不上饭。我们可没觉出来美不美……”脚夫笑笑又问道,“我说,您这是干么来啦?怎么一个人?避暑的?”
女学生温厚地向脚夫笑笑,半晌才说:“哪配避暑。是找我表哥来的。”
脚夫瞪大了眼睛:“您表哥是谁?警察局的吗?’’
女学生摇摇头:“不是,我表哥是教书的——杨庄的小学教员。”
“嘿!”脚夫急喊了一声,“我们邻村的先生啊,我都认识。不知是哪一位?”
“张文清。”女学生的神色稍稍活跃一些,她天真地问,“你认识他吗?他在村里吗?怎么没有上车站来接我……”
脚夫的嘴巴突然像封条封住了。他不做声了。女学生凝望着他黝黑多皱的脸,等待着他的回答。但是他不出声,又走了好几步远,这脚夫却转了话题:
“我说,您贵姓啊?是从京里下来的吗?”
女学生还带着孩子气,她认真地告诉脚夫:“我姓林,叫林道静,是从北平来的。你不认识我表哥吗?”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