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陈那论师是世界知名的佛教逻辑大师,他所撰述的《观所缘缘论》是唯识学与因明学的重要典籍。本书以《观所缘缘论》的理论为中心,藉以探究佛教知识论的学说。 “所缘缘”是佛教哲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相当于哲学上“知识对象”的意义。陈那以逻辑推论来考察作为经验对象的“所缘缘”,究竟是离心独存的外境,还是内在于心识的境相?陈那非常扼要地对经验知识产生的条件、感觉对象的存在涵义、知识成立的形式结构,以及知识构作的先在能力等哲学问题作出透辟的探究。 作者简介 陈雁姿女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博士。著作有《陳那觀所緣緣論之研究》《敦煌盛唐彩塑再現》及多篇佛學論文等。現任志蓮净苑文化部研究員、新亞研究所佛學中心研究員、泰國國際佛教大學客座教授、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客座副教授、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佛教法相學會前主席。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範圍 第三節 各章內容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成果 第二章 小乘佛教有關所缘缘的探討 第一節 知識與世界存在的關係 第一目:蘊處界 第二目:五位七十五法 第二節 知識成立的關鍵條件 第三節 假實二諦在認識論上的意義 第一目:假實二諦的界定 第二目:感覺知識成立的基礎 第四節 形成經驗知識的兩種樣態 第一目:心識直接認知外境 第二目:心識間接認知外境 第五節 萬法的潛在與實現原理 第一目:有部以法體為存在的根據 第二目:經部立功能差別與現象的因果關係 第三目:種子熏習與細心結合的理論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 大乘佛教有关所緣緣的探討 第一節 中觀學派從緣起立場來考察所緣緣 第一目:對自性見的破斥 第二目:對四緣的辯破 一、別破所緣緣 二、別破增上緣 第三目:明主體與客體的相待關係 第四目:緣起中道空義的旨趣及遺留的問題 第二節 早期唯識學派對所緣緣的注釋及所遺下的問題 第一目:八識的性能與認知範圍 第二目:四緣涵義的闡發 第三目:所緣緣在主客關係上的意義 第四目:賴耶緣起與三自性的關係 第五目:唯識無境論的演變及遣下的問題 第四章 本论的作者及译本 第一節 陳那的生平與論著 第一目:陳那的生平 第二目:陳那的著作 第二節 本論的異譯 第三節 研究本論的文獻 第四節 本論的異譯對照 第一目:五種譯本的對照 第二目:勘察異同的結果 第五章 《觀所缘缘论》的析藕 第一節 本論的結構與內容概要 第一目:本論的旨趣 第二目:本論的結構 第三目:本論的内容概要 第二節 所緣緣義的辨析 第三節 對極黴論的評破 第一目:極微說的辯破 第二目:和合說的辯破 第三目:和集說的辯破 第四目:結非外境為所緣緣 第四節 對所緣緣新義的建立 第一目:内境為認識對象的設定 第二目:能知與所知的同時因果關係的成立 第三目:根境功能展轉為識生之助緣 第六章 本講与《集量論》的关系 第一節 量的意義及分類 第一目:以自相境作為感覺的對象 第二目:以共相境作為思維的對象 第三目:現量與比量的關係 第二節 作為認知結構的三分說 第一目:無相唯識的形象虛假論 第二目:有相唯識的形象真實論 第三目:量果的建立 第三節 知識手段與知識對象體非別異論 第四節 《集量論》對《觀所緣緣論》的補足 第七章 本论对后期唯识学的影响 第一節 護法對形象真實論的重申 第一目:四分說的建立 第二目:知識的形式結構 第三目:所緣形象真實的論據 第二節 玄奘的帶相義 第一目:見分的活動狀態 第二目:心帶境相的辨析 第三目:所緣境的兩層存有意義 第三節 玄奘的三類境相義 第一目:所緣境的構成根源 第二目:知識對象與客體對象的關係 一、陸境的特質 二、獨影境的特質 三、帶質境的特質 第四節 結說色功能與墳色為識生之緣 第八章 结論 参考书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