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核桃里的歌声/文学宁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阿舍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阿舍著的《核桃里的歌声/文学宁夏》收录的14篇短篇小说,都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有的描写了现代都市里知识分子男女之间的某些细腻的情感纠葛;有的描写了亲生母女之间互相关爱又互相伤害的复杂情感;有的是通过写老同学聚会,反映了个人生活际遇的不同;有的关注了老年丧偶人士的养老问题;有的描写了寡居女子对失踪多年的前夫深沉而绵长的怀念;有的描写了普通劳动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作者简介 阿舍,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新疆,现居银川。《黄河文学》编辑。鲁迅文学院第15届、第28届高研班学员。出版有长篇历史小说《乌孙》,短篇小说集《奔跑的骨头》《飞地在哪里》,散文集《白蝴蝶,黑蝴蝶》《撞痕》。2010年、2011年获《民族文学》年度散文奖,2014年获《民族文学》年度小说奖。散文《我不知道我是谁》2016年获《十月》文学奖。小说《左耳》2016年获《朔方》文学奖。 目录 路这么长,我们说说话吧 见信如晤 海边的阿芙罗狄忒 有口难言 吉日 奔跑的骨头 行行复行行 白露 聚会 蛋壳 左耳 核桃里的歌声 雪山 珍珠 序言 文学是这块土地上最好的庄稼 崔晓华 塞上金秋,天高云淡,风清月明,“稻花香里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这诗情画意的美好季 节,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 立六十周年。 宁夏地处祖国西部,是中华远古文明发祥地之 一、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优秀传统文化遗存丰厚, 自然历史内蕴丰富多样,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留下数 以千计的诗词文赋,譬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等,表达了诗人或豪迈或忧伤的爱国情怀;宁夏是 革命老区,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留下灿烂 的革命文化,毛泽东书写了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 清平乐·六盘山》。古往今来,文学的特质、精神 的象征、家园的意识,深刻地嵌入其中,并且流传 至今,仍在流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沧海。”岁月蹉跎,沧桑巨变,伴着九曲黄河悠远 的涛声,我们回顾自治区走过的历程,一幅幅画面 徐徐展开:艰辛、曲折、繁荣、辉煌。“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宁夏大地半个多世纪所发生的翻天 覆地的变化,回汉各族人民日新月异的生活,以及 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新 成就,让我们感慨、激动、振奋。对于宁夏文学, 对于宁夏作家,这既是记忆,也是现实,更是根植 人民、观照时代、承接历史、面向未来,而“出人 才出作品”是最丰盛最具正能量的“活性因素”。 文艺的春天阳光普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初 ,宁夏文学事业步入繁荣发展的快车道,宁夏文坛 开始呈现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其显著标志便是— —“宁夏出了个张贤亮”(著名评论家阎纲语), 脱毛之隼搏击长空,成为享誉中国和世界文坛的著 名作家。与此同时,以张贤亮为代表的一代作家, 用自己的成就和影响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宁夏的文 学创作,以及宁夏作家群的形成,这是一支颇为壮 观的、以青年作家为主力军的队伍,并且呈现出良 好的势头;他们的作品给文学界增添了异彩,给广 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突破地域的局限,向 全国文坛迈进,终于实现了宁夏当代文学的跨越式 发展。 2016年5月,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以《文学照亮生 活》为题,将公益大讲堂的首课放在宁夏西吉县。 原因是宁夏西吉县是中华文学基金会命名的全国首 个“文学之乡”。宁夏的作家,有相当部分出自西 吉,形成密集之势。西吉的作家们有这样一句话: 文学就是西吉这块土地上生长得最好的庄稼。铁凝 主席掷地有声地补充了一句:文学不仅是西吉这块 土地上生长得最好的庄稼,西吉也应该是中国文学 最宝贵的一个粮仓!表明了中国作协对宁夏文学的 高度关注和重视。 生活滋养文学,文学照亮生活。 关于宁夏作家的成长,很有必要进行一次简要 的回顾。宁夏作家大多数来自基层,出生于二十世 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众所周知,那时的农村和乡镇 偏远落后、艰苦寂寞,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经历的困苦和磨难充满了他们的记忆,在这样的记 忆里,似乎是苦难多于欢乐,乃至重叠着父辈们流 浪、迁徙的背影和脚印。但是,他们也有独特的优 势,脚下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塞北大地,这样的 地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性格和气质,后来伴 随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步伐,他们又接受了良 好的文化教育,强烈地产生了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 和诉求,而这种需要和诉求必须通过心灵劳作得以 实现,他们因此怀有宗教般神圣和虔诚的文学梦想 。于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宁夏青年作家 经过多年的艰苦跋涉和磨砺,终于营造出一道亮丽 的文学景观——以其朴实的生活经验和历史记忆、 独特的生命感悟和言说方式,发出本真的、诗性的 、充满灵智的声音,显露出文学突围的意义和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的中青年作家,一方面由于 长期浸淫于西部的人文气候和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 ,另一方面本着对传统文学资源的信仰和坚守,使 得他们的作品在书写和表达上,继续保持着古典文 学特有的诗意,以及民族语言特殊的美质。尤其重 要的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宁夏作家不跟风、不时 尚、不焦躁,内心安静,他们通过带有浓厚的地域 性、本土化的写作,以及对西部整体的文化关怀和 持续不断的挖掘,呈现出来的是西部大地上的传统 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敏感与顽固、苦难与信念、 理想与追求,是西部人的宽厚、隐忍、执著、抗争 、牺牲,等等。同时,他们的作品由于客观、真实 的叙写,因此又有着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的意 义和价值。正是他们对传统文学资源的坚守和继承 ,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宁夏作家群的 形成和崛起,以及他们的人文立场、精神向度、情 感因素和创作风格,不仅预示着西部文学的广阔前 景,也不断丰富着当代中国文学的意义系统。 概括地讲,这六十年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辉煌成就的六十年,也是宁夏文学不断繁荣兴盛的 六十年。作家队伍生机勃勃,新人不断涌现;文学 创作空前活跃,高潮迭现;文学作品硕果累累,产 生了一大批记载历史、见证变迁、叙写西部、反映 时代、宣传宁夏的独具特色的优秀作品。 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 编辑了这套二十卷本的“文学宁夏”丛书。这套丛 书的出版,是宁夏文学事业的一件大事。宁夏文联 高度重视,几经酝酿,广泛征求意见,本着好中选 优的原则,给予确定。入选该丛书的作家系“60后 ”“70后”和“80后”,既有作家、诗人,也有评 论家,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情厚境美、韵味深长,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有的 荣获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庄重文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 、《诗刊》奖、《小说选刊》奖、《十月》文学奖 等重要奖项,有的多次荣登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 榜;有九名作家作品集入选中国作协“21世纪文学 之星丛书”;大量优秀作品被国内有影响力的期刊 和选本发表、转载和选人,还有相当部分作品被翻 译成多种文字推介到国外。这套丛书的出版,是宁 夏中青年作家的又一次集体亮相,也是对宁夏文学 成就的进一步展示,旨在精要地反映宁夏文学的优 秀成果,以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宁夏文学创 作的基本面貌,为研究者提供较好的选本。这套丛 书的出版,也是给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 献礼。总之,这套丛书的出版,意义重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宁夏地处西部 ,西部是中国文学的广阔沃壤。人民是大树,作家 是小鸟,小鸟只有栖息在大树上,才能够自由地歌 唱。在此,真诚地祝愿宁夏作家们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为统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绽 放更加绚烂的文学之花;真诚地祝愿宁夏文学沐浴 着古老黄河的神韵,乘着新时代的强劲东风,向着 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浩瀚大洋奔流而去…… (作者系宁夏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导语 《核桃里的歌声》作为“文学宁夏”之一的《奔跑的骨头》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阿舍著。收录其短篇小说13篇,包括:《路这么长,我们说说话吧》、《见信如晤》、《核桃里的歌声》《奔跑的骨头》等。 阿舍对生活有着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她用简洁细腻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平凡生活中人性的幽微复杂。 精彩页 路这么长,我们说说话吧 1 今天,我要整理书房。三个大书架,近万本书,还有埙、漆器、花瓶、笔筒、读书卡片、台灯、墨水、杂物筐、抽屉里的笔记本、信件、移动硬盘、墙上的自画像……这些经年累月经由各种念头、各种需要积攒起来的有用或者无用的身外之物,它们一半时间使我如坐宫殿,另一半时间则如坐废墟。清理书房是搬家这件事中最累人的一项,每本书要像在书架上一样,按照分类和阅读习惯,分装在一只只愁容满面的纸箱里;每件小玩意儿,我根本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少,具体是哪一些,却每一个都藏着时间的信息或者我内心的秘密,有一些甚至比我的亲人与我的关系都更紧密,更给我惊喜与安慰。因此,根据以往的搬家经验,我不会像扔掉客厅抽屉或者厨房壁柜里的零碎那样,轻易地扔掉那些夹在书架间的小玩意儿。 清理书房是件体力活儿,我必须吃点东西。水烧开后,我从冰箱里翻出最后一块豆沙夹心面包。餐厅堆满纸箱,只余一条一人宽的通道,端着泡好的红茶,我在餐桌边坐下来。窗外细雨蒙蒙,已经三天了,天空仍然阴沉无光,灰黑色的云层让我想到新湖镇地平线上翻滚的沙尘暴。新湖镇是我出生的地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角的一个戈壁小镇。我边吃早餐边打量厨房,虽然搬走后就要卖掉这套房子,但我还是十分喜欢这间厨房:近二十平方米的开放式设计,没有变色的乳粉色墙漆,依旧明亮干净的乳白色橱柜与墙砖,结实耐用的钢木餐桌……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它们让我的记忆瞬间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新湖镇。那时候,我们家的三间土坯平房的采光都不太好,屋内四壁最早是雪白的,后来因为冬日生火取暖,一年年就暗了下去。记得上高二的一个晚上,我坐在火炉旁一边烤火一边背历史年代,不知不觉中走了神,盯着墙皮上四处蔓延的细纹开始胡思乱想,认为房子不是给烟熏黑的,而是墙壁里面生了什么东西,它们由内而外,腐蚀或者侵占着我的家。它们是什么东西呢?我想了又想。那天,语文老师刚好出了一道作文题,“时间是什么”,我立刻恍然大悟,断定是时间藏在我们家的墙壁里,一年年改变着它们的颜色。随后,我将这个想法写进作文,没想到大受表扬,字里行间被老师用红笔画满了表示赞叹的加重符号。因为墙壁颜色的关系,早晨起床后,家里看起来总是又昏暗又冷清,无论在哪个角落,都无法感受到一日之晨的清新与崭新。记忆中,早晨起床后家里总是没人,那些日子里,爸妈早上都在哪儿呢?春夏秋大概是菜地或者棉花地,浇水、施肥、锄草、间苗、打尖,这些活儿只能在工作之余的早上和黄昏做。但是冬天呢?冬天他们在哪里?时间里布满疑问,不仅这一件,沙漠在房子的哪个方向,棉花地一年能收多少斤棉花?爸妈是怎么把家从连队搬到团部的,后来又是怎样离开新湖镇搬到库尔勒市的?那些母鸡、杏树、葡萄树、坎土镘、旧相册、老像章……扔掉多少留下多少?这些简简单单的事情,我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因为它们的简单遗忘了呢? 一只喜鹊喳喳飞过,它的翅膀大概湿透了,飞得急促,叫声也又低又短;窗台上的欧洲月季——薰衣草花环的花盆边缘,一片指甲大小的落叶裹了一层白绒绒的霉菌。现在是三月份的最后一周,我生活的城市——银川——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下过如此又闷又长的春雨。 生活看似了无新意,但我几乎每一天都为自己和世界感到惊奇。比如此时此刻,我坐在拥挤杂乱的厨房里喝茶吃早餐,窗外雨雾霏霏不绝,我的思绪如烟,忽而停在遥远的新湖镇的上空,忽而转身回来,为过去与此刻两个自己的关系感到吃惊:那个新湖镇的我,是怎么走到今天,成为此刻坐在这间厨房里的我的呢?不管怎么说,那个新湖镇的我,既不会想象到也不会梦到今天的我。那么,那个新湖镇的我,对今天的我感到满意吗?或者,我是她当初想成为的那个人吗? 必须结束这种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事实上今天我只有大半天的时间清理书房,下午四点,我和朋友已经约好,我们得谈一个电视节目的合作意向。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