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循着那抹亮色找寻你(书信集)/悦读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艳敏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书信,大概是最能流露真性情、表达真思想的文体了。
《循着那抹亮色,找寻你(书信集)》以中外文学、艺术名家经典书信集及谈话录为主题和主线,在享受阅读之美之乐的同时,试图借由深入的解读、赏析,从文化、艺术、爱情、生活等多个侧面分享信札所承载的丰富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透过特定时空里的一己悲欢和个人命运,洞见人物、历史和时代的真实状貌,传递人文、人性和人情之美。
作者简介
陈艳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书文化”系列丛书《书与人:随遇而读,自在欢喜》、《书与城:家的记忆,生命的河》、《书与生活:锦上添花,生活很美》、《书与艺术:为美而生,与美同在》,“笺边琐记”系列丛书《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时光》,专访集《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面对面》和《与21位跨国企业销售总监面对面》。
目录
第一辑 诗意的灵魂,博爱的力量
亦师亦友,纸短情长
——读张爱玲、庄信正著《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
穿越迷障,无畏前行
——读刘再复、刘剑梅著《两地书写》
无天赋,不文艺
——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在最纯洁的地方开出的花朵
——读里尔克著《给青年诗人的信》
诗意的灵魂,博爱的力量
——读白开元编译《泰戈尔书信选》
生命的副本
——读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
无以摆脱的命运
——读威利斯·巴恩斯通著《博尔赫斯谈话录》
照亮世界,消失在黑暗中
——读卡夫卡口述、雅诺施记述《卡夫卡谈话录》
化为天空,得千万只眼睛看着你
——读柏拉图著《柏拉图对话录》
第二辑 循着那抹亮色,找寻你
清茶尺笺论艺事
——读吴藕汀著《药窗杂谈》
循着那抹亮色,找寻你
——读道尔特、迪佩推编《马拉美与莫里索书信集》
追光逐影,踽踽独行
——读约翰·雷华德编《塞尚书信集》
为美而生,与美同在
——读梵·高著《梵·高艺术书简》
平静和谐,一以贯之
——读毕沙罗著《毕沙罗艺术书简》
马奈,还原了生活的绘画
——读马奈著《马奈艺术书简》
不凡只在平常中
——读沃尔夫冈·莫扎特著《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
找到心中的歌唱
——读蒋勋著《给青年艺术家的信》
让本能去导引
——读汉宝德著《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第三辑 爱,恒久穿越的力量
为了爱情
——读徐志摩著《爱眉小札》
悲惨的境地
——读阿伯拉尔等著《绝·情书》
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读萧伯纳、爱兰·黛丽著《纸上的爱》
一场磨难,一场诱惑
——读纪伯伦著《蓝色火焰》
爱,恒久穿越的力量
——读海莲·汉芙著《查令十字街84号》
第四辑 不变的理性与淡定
见字如面
——读汪曾祺著《汪曾祺书信集》
薪火相传,文脉永续
——读潘耀明著《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
草草不宣,无限悲凉
——读周作人著《周作人书信》
“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读朱光潜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不变的理性与淡定
——读林徽因著《林徽因的信》
压在心底的妄念
——读倪匡著《不寄的信》
序言
洞见人性之美
书信,大概是最能流露
真性情、表达真思想的文体
了。
遥想多年以前,在没有
电话没有网络没有微信没有
视频的年代,只身在外的我
们苦苦等待、翘首以盼的家
书、情书或“见字如面”的友
朋叙谈,曾经给予苦闷彷徨
抑或欣然欢悦的我们多少的
温暖和快意啊。家事国事天
下事,在信中,我们意气风
发,畅所欲言,借由鱼雁往
还互诉衷肠,嘘寒问暖,彼
此牵挂,感受亲人之情、友
人之谊、恋人之爱。这些书
信,伴着美好时光在生命中
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因着天赋的才华、丰沛
的情感、深刻的洞见和鲜明
的个性,文学、艺术家的书
信更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色
彩,真诚恳谈和自然流露之
中闪耀着精神光芒,不乏经
典的传世之作。《循着那抹
亮色,找寻你(书信集)》
以中外文学、艺术名家经典
书信集及谈话录为主题和主
线,在享受阅读之美之乐的
同时,试图借由深入的解读
、赏析,从文化、艺术、爱
情、生活等多个侧面分享信
札所承载的丰富的人文气息
和文化内涵,透过特定时空
里的一己悲欢和个人命运,
洞见人物、历史和时代的真
实状貌,传递人文、人性和
人情之美。
刘再复与刘剑梅的两地
书真实恳切,从父女两代人
不同的视角、体悟,合流于
光明高远的文学情怀和向美
向善的共同追求;张爱玲与
庄信正的书信往来淡泊悠远
,纸短情长,让我们看到女
作家卓尔不群的精神风貌、
孤僻静寂的独立个性和慨叹
唏嘘的命运归属;马里奥·
巴尔加斯·略萨《给青年小
说家的信》、里尔克《给青
年诗人的信》、蒋勋《给青
年艺术家的信》、汉宝德《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朱光
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循
循善诱,以不同的口吻、切
身的体会与青年朋友倾心恳
谈,为其指引方向,并向读
者交出一份珍贵的“心得”;
泰戈尔书信展示的是诗意的
灵魂和博爱的力量;吴藕汀
在给友人的上百封信札中谈
古论今,意气飞扬,充满了
真知灼见;苏格拉底、歌德
、博尔赫斯、卡夫卡亦在日
常谈话中展露出先天不俗的
气质和平凡中的不平凡。
《马拉关与莫里索书信
集》不仅让我们近距离地了
解了女画家莫里索,还让我
们看到一个大师辈出、群星
璀璨的时代。追光逐影、踽
踽独行的塞尚,为美而生、
与关同在的梵·高,平静和
谐、一以贯之的毕沙罗,以
绘画还原生活的马奈,平凡
中成就伟大的莫扎特,无不
在他们的书信典籍中尽显着
个性、人格魅力,或有趣,
或怪异,均自由伸展,不同
寻常,在人与作品的彼此融
入和交相辉映中彰显艺术之
美。
家书、情书,更是绚烂
多姿,情真意切。徐志摩与
陆小曼的缠绵甜腻,阿伯拉
尔与爱洛伊斯的绝望苦涩,
纪伯伦与梅娅、萧伯纳与爱
兰·黛丽柏拉图式的恍惚迷
醉、若即若离,透过频繁往
来、缠绵悱恻的信札彰显爱
情的力量。汪曾祺给妻子的
家书放松而无顾忌,在家长
里短和生活琐细中袒露着真
性情,顿然少了写文章的拘
谨,在一封家书的末尾他对
妻子说:“为了你,你们,
卉卉,我得多挣一点钱。我
要为卉卉挣钱!”有时在外
赶稿子,他向妻子交底:“
赶写十篇,就是为写而写,
为钱而写,质量肯定不会好
。而且人也搞得太辛苦。”
在向家人“交底”“坦白”的絮
叨中,我们看到作家真实、
鲜活亦更加可亲的另一面。
这些,却是作家公之于世的
作品中难得一见的笔墨。此
外,无论是林徽因在家书、
情书中展示的不变的理性与
淡定,还是倪匡在《不寄的
信》中表达的压在心底的妄
念和潜意识,也都因真实而
值得记取、收藏。
书信的年代已然渐行渐
远,信札中真挚的情感和情
怀依然弥足珍贵。
陈艳敏
2022年8月于北京
导语
本书以中外文学家、艺术家经典书信及谈话录为线索,以人文、文化为主题和主线,通过对汪曾祺、周作人、张爱玲、徐志摩、林徽因、朱光潜、刘再复、蒋勋、泰戈尔、歌德、博尔赫斯、卡夫卡、里尔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海莲·汉芙、萧伯纳、爱兰·黛丽、阿伯拉尔、梵·高、塞尚、毕沙罗、马拉美、莫里索、沃尔夫冈·莫扎特等中外知名文学家、艺术家书信经典的深入解读和赏析,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书信所承载的丰富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
精彩页
亦师亦友,纸短情长
——读张爱玲、庄信正著《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①
张爱玲在美近40年,深居简出,极少与人来往,自1966年起,举凡工作、搬家等重要事宜,都托庄信正代为处理。《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收录了张爱玲和庄信正长达28年的一百多封往来书信,是了解张爱玲生活和晚年创作的第一手资料。
将这番通信翻上数十页,其内容也依然是平淡、平常的,无有稀奇,不冷不热。张爱玲是一个与他人保有距离的人,这也注定了她与旁人的通信不可能一下子热络起来。
同在美国,庄信正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与她相识,内心的景仰加上学术的往来和隐约的同情,使他与张爱玲建立了联系,给予她热情的关照。然而因为生分,张爱玲简短的信中却不乏客气、客套,以及因这关照而产生的隐隐的不安。庄信正帮她编履历表,她说:“我因为知道你忙,多写几张便条都过意不去,没想到又让你……,真正抱歉。”为减少麻烦,她在信中说:“不另道谢了,也实在谢不胜谢。我大概七月一日乘飞机来,绝对不需要接。”让伯克利大学的陈世骧等她,她也心有不安:“让陈先生等着,真对不起。”她总是予人方便,总是怕给人添麻烦。
生性孤僻、沉潜于文学的她,对于别人的一点点好,都会过意不去,因此不愿欠下人情,同时她又是需要绝对安静的人,因此也害怕与人往来,“千万不要特为回信,过几天有事再谈”,“请千万不要再在百忙中特地回信”,是她在信中常说的话。收到来信,她也“全都没看就收了起来”,一搁就是几年,所以才有了记者在她家楼下垃圾箱里翻捡出她未拆封即丢弃的一打信件的轶事,令人惊讶,但又非虚构。还有人为写关于她的文章搬进她的公寓,这对于张爱玲来说都非愉快之事。张爱玲生性是冷的。她封闭在自己的公寓里,几乎完全不见人,不接电话,不喜欢被人打扰,也拒绝他人关心,经年累月地与世隔绝。为了让她寄信方便,庄信正曾特意印好地址条给她寄去,但后来也不再印了,因为“她给我们的信从来没有用过”。也许是长期的独居使然,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她的性格中似乎有着一些古怪的成分。
她怕与人通信,而真正有了通信的,比如与庄信正先生,一开始也仅有三言两语,有事说事,没有一点拖泥带水和情绪夹杂,那些信读来平淡又冷静。两位的通信自1966年10月19日开始,以后的几年,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直到1971年3月1日,张爱玲的信才陡然变长了些,以后的信也逐渐有了些性情和温度。这个“慢热”的过程足足持续了5年。
在1971年3月1日的信中,张爱玲针对时局向庄信正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她认定的观点,但她声称“不解释”。在当年5月7日的信中,她跟庄信正谈起自己在伯克利大学做事的遭遇,彼时她费尽周折,仍不能很好地按照要求完成伯克利大学指派的论文,因而被伯克利大学辞退,庄信正劝导她不要太认真,她说:“不是我想写杰作,用心写的还通不过,妈妈(马马)虎虎写的通不过,岂不更要怪自己?”颇有个性的她也不承认自己是特意为谁而写,而是强调“是本来对这材料有兴趣”。是啊,一个作家,写不出“规范”的论文,或许也在情理之中吧。若非生活所需,张爱玲女士是否也不必让自己如此为难呢?这两封信写得长,一封是对时局的“坏评”,一封是对现实的“牢骚”,而能让张爱玲女士敞开心扉在信里去批评和发牢骚的,恐怕非熟到一定程度,非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拥有了牢固的信任而能做到的吧?
后来,双方在信中偶尔还谈些家事,张爱玲也于不知不觉中与庄信正一家建立起了友谊。1977年12月14日,在“信正”和他的妻子“荣华”之外,张爱玲女士在信的抬头又加了一个“修笠”,庄信正解释说:“修笠是我女儿,一九七五年生;她弟弟修昱比她小两岁。从此张先生来信结尾大都会向这两个孩子致意,叫他们‘二修’‘两小’等。我父母一九七六年由台北来美国定居,她也礼貌地问候,不能不说与传统教养有关。”而这些,在她简短的信中可感可知。两个孩子是修字辈,张先生在信的结尾就引“福慧双修”来祝福他们。十几年后的1991年,庄信正先生在别处偶然看到“福慧双修”的出处,令他十分动容,“佛经所说福德和智慧皆能达到至善的境地(见《涅槃经》卷二七)。单修智慧日菩,单修福业日萨;福慧双修为菩萨。唐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菩萨行为,福慧双修。’……起初我不知道这四个字有具体的出典,后来偶然发现了,很感动”。善哉善哉。
表面冷漠的张爱玲,事实上也重情义,只不过这情义,从张爱玲身上并非轻易能够捕捉到。她是一个将自己隐藏得很深的人,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一个很“宅”的人。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9: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