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背影(手绘插画珍藏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自清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书评(媒体评论)
佩弦(朱自清)先生人如其文,可爱可敬处即在
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
,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文章还重要
。经传中称的圣贤,应当是个什么样子,话很难说。
但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的君子,佩弦先生为人实已十
分相近。
——沈从文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
着那一种诗意。
——郁达夫
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
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
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
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
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
而且醇厚。
——叶圣陶
目录
背影
荷塘月色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阿河
给亡妇
择偶记
哀韦杰三君
冬天
儿女
温州的踪迹
看花
女人
莱茵河
柏林
巴黎
瑞士
荷兰
威尼斯
航船中的文明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诚意
论做作
低级趣味
说梦
正义
你我
独自
光明
睡吧,小小的人
满月的光

新年
歌声
湖上
毁灭
精彩页
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儿。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P1-3
导语
朱自清的散文是影响中国几代人的美文典范,语文教材多次更新的保留篇目。《背影》《荷塘月色》等,家喻户晓,享誉海内。
李亚鹏在央视《朗读者》深情诵读,情到深处眼含泪水。最初在语文课本上阅读时,年少的我们尚无法体会这种感情。成熟以后再次阅读,千万读者顿觉当年的自己太过浅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背影”,牵动着灵魂深处的柔软。
《背影》是课外阅读佳作,培养孩子纯正的心灵。在阅读经典中懂得亲情的深沉,发现感动,发现爱。“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身为子女,我们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依仗着父母的爱,却还嫌弃着他们,正如《背影》中的“我”,嫌弃着父亲肥胖的背影、蹒跚的步履。成熟以后再想起那“笨拙”的背影,遍泪流满面。正如朱自清笔下的文字:“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
序言
胡适之先生在一九二二年三月,写了一篇《五十年来
中国之文学》;篇末论到白话文学的成绩,第三项说:
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显而易
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
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
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
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
白话”的迷信了。
胡先生共举了四项。第一项白话诗,他说“可以算是
上了成功的路了”;第二项短篇小说,他说“也渐渐的成
立了”;第四项戏剧与长篇小说,他说“成绩最坏”。他
没有说哪一种成绩最好;但从语气上看,小品散文至少不
比白话诗和短篇小说坏。现在是六年以后了,情形已是不
同:白话诗虽也有多少的进展,如采用西洋诗的格律,但
是太徐缓了;文坛上对于它,已迥非先前的热闹可比。胡
先生那时预言,“十年之内的中国诗界,定有大放光明的
一个时期”;现在看看,似乎丝毫没有把握。短篇小说的
情形,比前为好,长篇差不多和从前一样。戏剧的演作两
面,却已有可注意的成绩,这令人高兴。最发达的,要算
是小品散文。三四年来风起云涌的种种刊物,都有意或无
意地发表了许多散文,近一年这种刊物更多。各书店出的
散文集也不少。《东方杂志》从二十二卷(一九二五)起
,增辟“新语林”一栏,也载有许多小品散文。夏丏尊、
刘薰宇两先生编的《文章作法》,于记事文,叙事文,说
明文,议论文而外,有小品文的专章。去年《小说月报》
的“创作号”(七号),也特辟小品一栏。小品散文,于
是乎极一时之盛。“东亚病夫”在今年三月“复胡适的信
”(《真美善》一卷十二号)里,论这几年文学的成绩说
:“第一是小品文字,含讽刺的,析心理的,写自然的,
往往着墨不多,而余味曲包。第二是短篇小说。……第三
是诗。……”这个观察大致不错。
但有举出“懒惰”与“欲速”,说是小品文和短篇小
说发达的原因,那却是不够的。现在姑且丢开短篇小说而
论小品文:所谓“懒惰”与“欲速”,只是它的本质的原
因之一面;它的历史的原因,其实来得更重要些。我们知
道,中国文学向来大抵以散文学为正宗;散文的发达,正
是顺势。而小品散文的体制,旧来的散文学里也尽有;只
精神面目,颇不相同罢了。试以姚鼐的十三类为准,如序
跋、书牍、赠序、传状、碑志、杂记、哀祭七类中,都有
许多小品文字;陈天定选的《古今小品》,甚至还将诏令
,箴铭列入,那就未免太广泛了。我说历史的原因,只是
历史的背景之意,并非指出现代散文的源头所在。胡先生
说,周先生等提倡的小品散文,“可以打破‘美文不能用
白话’的迷信”。他说的那种“迷信”的正面,自然是“
美文只能用文言了”;这也就是说,美文古已有之,只周
先生等才提倡用白话去做罢了。周先生自己在《杂拌儿》
序里说:
……明代的文艺美术比较地稍有活气,文学上颇有革
新的气象,公安派的人能够无视古文的正统,以抒情的态
度作一切的文章,虽然后代批评家贬斥它为浅率空疏,实
际却是真实的个性的表现,其价值在竟陵派之上。以前的
文人对于著作的态度,可以说是二元的,而他们则是一元
的,在这一点上与现代写文章的人正是一致……以前的人
以为文是“以载道”的东西,但此外另有一种文章却是可
以写了来消遣的;现在则又把它统一了,去写或读可以说
是本于消遣,但同时也就传了道了,或是闻了道。……这
也可以说是与明代的新文学家的——与明代的有些相像,
正是不足怪的,虽然并没有去模仿,或者也还很少有人去
读明文,又因时代的关系在文字上很有欧化的地方,思想
上也自然要比四百年前有了明显的改变。
这一节话论现代散文的历史背景,颇为扼要,且极明
通。明朝那些名士派的文章,在旧来的散文学里,确是最
与现代散文相近的。但我们得知道,现代散文所受的直接
的影响,还是外国的影响;这一层周先生不曾明说。我们
看,周先生自己的书,如《泽泻集》等,里面的文章,无
论从思想说,从表现说,岂是那些名士派的文章里找得出
的?——至多“情趣”有一些相似罢了。我宁可说,他所
受的“外国的影响”比中国的多。而其余的作家,外国的
影响有时还要多些,像鲁迅先生,徐志摩先生。历史的背
景只指给我们一个趋势,详细节目,原要由各人自定;所
以说了外国的影响,历史的背景并不因此抹杀的。但你要
问,散文既有那样历史的优势,为什么新文学的初期,倒
是诗,短篇小说和戏剧盛行呢?我想那也许是一种反动。
这反动原是好的,但历史的力量究竟太大了,你看,它们
支持了几年,终于懈弛下来,让散文恢复了原有的位置。
这种现象却又是不健全的;要明白此层,就要说到本质的
原因了。
分别文学的体制,而论其价值的高下,例如亚里士多
德在《诗学》里所做的,那是一件批评的大业,包孕着种
种议论和冲突;浅学的我,不敢赞一辞。我只觉得体制的
分别有时虽然很难确定,但从一般见地说,各体实在有着
个别的特性;这种特性有着不同的价值。抒情的散文和纯
文学的诗,小说,戏剧相比,便可见出这种分别。我们可
以说,前者是自由些,后者是谨严些:诗的字句、音节,
小说的描写、结构,戏剧的剪裁与对话,都有种种规律(
广义的,不限于古典派的),必须精心结撰,方能有成。
散文就不同了,选材与表现,比较可随便些;所谓“闲话
”,在一种意义里,便是它的很好的诠释。它不能算作纯
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别。但对于“懒惰
”与“欲速”的人,它确是一种较为相宜的体制。这便是
它的发达的另一原因了。我以为真正的文学发展,还当从
纯文学下手,单有散文学是不够的;所以说,现在的现象
是不健全的。——希望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期,不久纯文学
便会重新发展起来,至少和散文学一样!但就散文论散文
,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
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
,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
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
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
上是如此。
我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是个平凡不过的人。才力的
单薄是不用说的,所以一向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我写过诗
,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二十五岁以前,喜欢写诗;近几
年诗情枯竭,搁笔已久。前年一个朋友看了我偶然写下的
《战争》,说我不能做抒情诗,只能做史诗,这其实就是
说我不能做诗。我自己也有些觉得如此,便越发懒怠起来
。短篇小说是写过两篇。现在翻出来看,《笑的历史》只
是庸俗主义的东西,材料的拥挤,像一个大肚皮的掌柜;
《别》的用字造句,那样扭扭捏捏的,像半身不遂的病人
,读着真怪不好受的。我觉得小说非常地难写,不用说长
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
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至
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既不能运用纯文学的那些规律,而又不免有话要说,便
只好随便一点说着;凭你说“懒惰”也罢,“欲速”也罢
,我是自然而然采用了这种体制。这本小书里,便是四年
来所写的散文。其中有两篇,也许有些像小说;但你最好
只当作散文看,那是彼此有益的。至于分作两辑,是因为
两辑的文字,风格有些不同;怎样不同,我想看了便会知
道。关于这两类文章,我的朋友们有相反的意见。郢看过
《旅行杂记》,来信说,他不大喜欢我做这种文章,因为
是在模仿着什么人;而模仿是要不得的。这其实有些冤枉
,我实在没有一点意思要模仿什么人。他后来看了《飘零
》,又来信说,这与《背影》是我的另一面,他是喜欢的
。但火就不如此。他看完《踪迹》,说只喜欢《航船中的
文明》一篇;那正是《旅行杂记》一类的东西。这是一个
很有趣的对照。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定见的,只当时觉着要
怎样写,便怎样写了。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的力便
行;仁智之见,是在读者。
朱自清
一九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北平清华园
内容推荐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著名散文集,同名散文《背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回忆性纪实抒情散文,是语文教材多次更新的保留篇目。本书收录了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代表作,还收录了其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杂文随笔。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反复去品读、去体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3: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