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情结(续) |
分类 | |
作者 | 李光映 |
出版社 | 贵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李光映著的《情结·续》辑录了作者《情结——地缘历史脉络下的文化窥闇》(上下册)出版后,在生活实践中窥闇百态人生,笔触伸向社会事象的人物形态与事变,来省思文化和反观自己,突显出地缘历史脉络对其社会进程中的各种纠缠,多数篇章出自作者对区域人文生态和身边命运的关注真实地反映某段文化现象和众生形态,彰显出著述者对社会迹步点滴积成的责任与良知。 作者简介 李光映,祖籍四川泸州,生于赤水,长于习水,现居贵阳。写作,绘画,摄影,稍有心得。心沉艺海,留下小作,直面生活,直面人生,无非展示市井小民的真实心声。 目录 岁月情结 清水江抒怀 旷古江水流 打捞赤水河畔的时光碎片 回到元谋,老铁不老的军魂永存 再看一眼金沙江 行走在诗乡绥阳 雨中云台 发自清水江边的短信 赤水河遐思 岁月随想 旧州两首 烟雨凤凰坝 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美和爱永存心问 生命的思考 丙申年中秋嘉陵江组诗 七律两首 牵手 牵住神的手 梦回昨日梦回册亨 我在记忆册亨里缠绵 寻找那蓝色的梦 准胸驰骋鲲鹏志 挥手,别说再见 盼想家圆浓爱意 用镜头和多彩贵州的对话 那个走进温水镇的少年 外公门前的杨柳树 献给父母的白菊 吾思父母何来孝 清风润泽 母亲的背影 我和嘉琪的文化情缘 心中那一片金灿灿 走近我的那片荒林 生命的久长 励志初心,如习河水一样流长 酒乡一杯热血滚烫的酒 黔北大山儿子的奇迹 且兰情结 生态秘境悠久奇缘 且兰春秋 永恒的聆听与遥想 烙在骨髓里的文化 且兰古遗国风 盛装上的白色图腾 家乡那座水碾房 民族文化像一条河 序言 生活自有其矜持之处,只有奋力挤进生活的深部,才 有资格窥见那些丰饶的景象,那些灵魂密室,那些斑斓而 多变的节奏,文学本身也才可能获得生机,这是创造生活 而不是模仿生活的基本前提。模仿能产生小的恩惠,创造 当奉献大的悲悯。 文学应当有力量惊醒生命的生机,弹拨沉睡在我们胸 中尚未响起的琴弦; 文学应当有勇气凸显其照亮生命,敲打心扉,呵护美 善,勘探世界的本分。 文学最终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 我已出版的《情结——地缘历史脉络下的文化窥闇》 (上下),是想以暖意和温馨来和你谈历史和文化,谈人 生和生活,谈真实生命的生机。文学本就是生命的冲动与 慰藉,文学的美学也与生命的瑰丽相关。生命意识是人之 精神世界的核心与基质,是生活“体验之流”的来源,倘 若文学不能展现人生的张力,带给人们希冀和向往,显然 会失去创作的终极价值。写作之难,有时不在于正视存在 的悲剧,而在于燃起生活的热望。 清水江边的生命如流水委婉曲折,一个民族迁徙的沧 桑岁月,那江边发至内心“寻觅的思绪有几分惆怅”,苗 族老人的旷世古歌如同他生命的挽歌慢慢消失在生命的长 河中,“我噙着眼泪站在你的身旁”。这次清水江之行, 我没有告知家人和朋友,独自走村串寨,住吃村民家,同 忧同乐。在记录、写作的过程中,我消耗着也进发着自身 生命的生机。写作艰辛的魅力就在于此。 写作何其难,我惟有老老实实勤恳努力。 在写作《打捞赤水河时光的碎片》《如习河水一样流 长》《酒乡一杯热血滚烫的酒》时,我把笔伸进黔北的山 水间,努力从细枝末节处揣摩生命之间微妙的关系,特别 是生命与生机和生活的关系,从中体会和发掘不寻常的人 生况味。当你将人生浓缩为短小的篇章时,会从细微处有 许许多多真切、分散而珍贵的生命体验,也许不显波澜壮 阔,但可以细致入微、变幻无穷、精彩纷呈,生活在此矣 !这大概就是我绝不愿放弃和勤于耕耘写作的缘故吧。 《情结·续》这些作品,多建立在对三三俩俩角色问 绝不单纯大可深究的关系的体察上,这些情感经历都发生 在日常生活不易觉察的一隅,发生在无预感的际遇、惊人 一瞥之下,涉及的角色很小、很不重要,但这些人与事间 拉有琴弦,一经拨动,便鸣响起“生命的生机”。我意识 到生活的奥秘就在身旁,不动声色地改变着我对生活的成 见,让我看到生活本来具有的另一种色调——暖意和温馨 。 创作关乎发现,更关乎呈现。《情结·续》作品里力 求呈现的,是一组组特殊的人类情感的符号。如艾略特所 说:“以艺术形式表达情感的惟一途径,就是探寻一个‘ 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一系列的物、一种情景、一连 串的事件,都应作为那种特殊情感的程式。由于这些外在 事物必然以感觉经验为终点而宣告结束,所以它们一经提 出,感情立刻被唤起了。”《情结·续》呈现的“客观对 应物”经常是“精妙”,让人略感心悸。 我的写作,贵在为天地立心,贵在持有旺盛的自然之 法和强劲的生命力,贵在持灯、燃灯、以度暖人。2011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说:“写诗时,我感受自 己是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 我,逼我展现它。”作为文化良知勇敢的追求者,我亦是 幸运或受难的乐器,其未来努力期待! 是为序。 丁酉年深秋松林寓所笔 导语 李光映著的《情结·续》作品里力求呈现的,是一组组特殊的人类情感的符号。如艾略特所说:“以艺术形式表达情感的惟一途径,就是探寻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一系列的物、一种情景、一连串的事件,都应作为那种特殊情感的程式。由于这些外在事物必然以感觉经验为终点而宣告结束,所以它们一经提出,感情立刻被唤起了。”《情结·续》呈现的“客观对应物”经常是“精妙”,让人略感心悸。 精彩页 旷古江水流 不是渲染,更不是矫情,60多岁的我,独自背着相机和行囊,怀着几分眷恋和不舍,更多的是苦涩和沉重,离开这片让满头银发的我不会忘记的土地,结束了这次为期5天的民族村落非遗文化体验之行。 对于我而言,生命价值新概念的形成始于今天脚踩的这块土地。从□汉一家亲隆重又不失民族风情的婚礼开始,到遇见我们民族技艺在这小城偏隅之地苦苦挣扎;从新婚燕尔的新人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憧憬,到民族技艺人为传承先祖技艺艰辛生活的现状。强烈的反差预示着我这次民族村落非遗文化的体验之行注定要跌宕起伏。虽然我一直没有离开文化这一行,但退休之后我重新换了一个观察并体验生活的视角。我也是从这刻开始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人生世态,完整记忆的个人叙事也是在这里向前延伸。江水在眼前静静地流淌,默默地记录着江边多少不被人知的故事,蒲江村、红岩圃、石家寨、岩门司村等等,是流淌的江水养活了这里的人家,同样也是流淌的江水塑造了这里的人家。这几天江水边那些鲜活的脸庞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石老头、残疾船人、留守少女、空巢古歌老人、芦笙世家、织布梳艺人等等,我都会努力通过录音和照片影像将这些人和故事一一整理成鲜活而详细的文字。不知道是不是我年老多情,眼睛时时为他们湿润,我时常想,为他们改变什么,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驾驭。留下回程的路费,把仅有的钱留给三个留守少女,这微薄的表示只不过是我虚伪内心的自慰。拿着留守少女剥了皮的柚子,是那么的沉甸甸,想好了一定拿回家让女儿吃,以此机会给女儿讲述山里留守求学少女艰苦的命运。和留守求学少女一路之隔的是一位80多岁的空巢老人,褶皱破损的衣裤油黑发亮,儿子和媳妇早亡,留下年小的三个孙孙和他相依相伴,当然还有他们这个民族独有的旷世古歌,低沉忧伤的歌声表达了他对眼前生活和命运的几多无奈。如果不是陪我的伙伴先咏唱古歌,老人将一直紧锁眉头不会开口唱的,他会让祖辈世代传唱的古歌在他的骨血里深深地埋藏,与他的生命一起慢慢地消失。我不敢进他家屋子里去看看,因为我先前看见留守少女家除了火塘里烧黑的锅,床上破破烂烂的被子,满地散乱的苞谷穗,剩下的就只有那“喵喵”叫的小花猫,所以,古歌老人家也大致如此吧。离开时我已没有钱留给他,这种惭愧折磨着我,他无助的灰色眼神和忧伤的古歌在我脑际不断反复的出现,在候车室里、在颠簸的公交车上、在崎岖的山路上、在绿黛色的连绵不绝的远山、在苍苍茫茫的天际,老人的古歌总是在回荡和萦绕,如影随行。 我在整理此文的时候,得到县非遗中心朋友传来的信息,古歌老人在我们离开后两天就过世了,他唱给我们听的古歌成了他的谢世绝唱。也因我们这次同行的县非遗中心朋友当时对其进行了录像录音,留下了绝世的古歌资料,所以此文也是我们对这位饱经沧桑的古歌老人为我们世人留下绝世古歌的最好的祭念吧! 此行我要感谢当地的县文化主管部门,在这个偏远的地方能有这样的文化前瞻,并拿出资金完整系统地梳理当地文化并著书立说。在卫星上天、科技发达的年代,这里却给人贫困悲凉的感觉。如何实实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真正做到精准扶贫,让江边老故事不要随着老主人慢慢的相继消逝,帮助年轻的主人们接受传统文化、接受现代文明、接受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成果,是当下我们所有人都要关心的问题。 公交车起步走了,带着我的眷念和不舍离开了这片无限遐想的土地,车体的晃动让我这个满头银发的孤行者感受到与我遥遥相望山谷中江水静静的流淌。“江河水呀万古流,波滔滚滚无尽头”,江上传来悠缓飘荡而厚重底沉的祭祀古歌,民族的记忆和故事传承的继续那样的永恒,像高山峡谷里的静静江水是那样深远而旷古。 生活在故事里,故事在生活里,这次民族村落非遗文化体验之行,感悟很多,既有对这片古老厚重土地上生息相传的不屈民族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也有对逝去的先祖创造民族民间文化聪明智慧的礼赞。 《文化日刊》2011年10月P5-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