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萨基小说选(精)/轻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萨基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萨基小说选(精)》收集了英国最出色的讽刺短篇小说家萨基的作品。这些作品均从其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中选收而成。在这些小说中,雷金纳德和克劳维斯是两位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卓越的艺术才华,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五光十色的欧洲社会生活。他的作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结尾经常出人意料。

内容推荐

《萨基小说选(精)》的作者萨基的短篇小说短则几百字,长不过三四千字,没有师承,全是作者的创造。早期的作品,小说味道全在文字里,不靠情节取胜,因此这部分作品如果能阅读原文,更能品到妙处。及至“克劳维斯编年史”系列,萨基的小说结构基本形成并固定下来,主要特色是结尾总是出人意料,挑明写作意图;叙述和描写多有夸张,幽默、诙谐及讽喻随处可见,人物形象借助这些因素突现出来。另外,在一些篇什里,作者通过对老屋、森林和野兽的揭示,往往能营造出神秘甚至恐怖的氛围,展现出作者的不凡的智慧和才情。还说什么呢?萨基留给读者的短篇小说,不正是一杯杯回味无穷的好酒吗?

目录

译本序

雷金纳德

雷金纳德谈圣诞礼物

雷金纳德的圣诞狂欢

雷金纳德的《鲁拜集》

雷金纳德在俄罗斯

一个不购物的性别

加布里埃尔一厄内斯特

拉普洛什卡的灵魂

战略家

多饶一个

耗子

托比莫利

帕克尔泰德太太打虎

背景

“易怒者”赫尔曼——“大悲恸”的故事

动荡疗法

寻子记

去奶品店的路

说退塔灵顿

命运的猎狗

格罗比·林顿的改造

布鲁哥

母鸡

洞开的窗扉

间歇

沙茨一梅特克拉姆教学法

第七只小母鸡

黄昏

但求真实

复仇女神的筵席

楹椁树

禁鸳

和平玩具

路易丝

下午茶

瑟诺格拉茨的狼群

面包黄油小姐

预警

非法闯入

彭瑟比太太除外

马克

刺猬

第七只奶罐

临时花园

方形鸡蛋

节日庆典

译后记

试读章节

雷金纳德

瞧我干的好事——我不该如此失察的。我违背雷金纳德的意愿,硬劝他去了迈基洛普夫妇的游园会。

我们都会偶尔犯错。“他们知道你在这儿,你要是不去,他们会觉得很怪的。而我眼下尤其要跟迈基洛普太太交好。”

“我知道,你想要她那帮烟灰色波斯小猫中的一只做乌姆普斯的妻子——要么是丈夫,对不对(除了衣着之外,雷金纳德对细节问题极为蔑视)?而我就得为了这一紧急的配对事件忍受社交方面的牺牲——”

“雷金纳德!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只不过我肯定迈基洛普太太会很高兴我把你带去罢了。像你这般深具魅力的年轻人,在她的游园会上可是稀缺资源呢。”

“在天堂里也该是稀缺资源。”雷金纳德志得意满地道。

“你这样的人物天堂里确实没几个。还是说正经的,游园会不会对你的忍受力造成多大考验;我保证,你不必玩什么槌球,也不必跟副主教的太太谈话,或是从事任何可能造成身体疲惫的事务。你就把最漂亮的衣服套上,摆出一副适度的亲切表情,以一只厌世鹦鹉的胃口吃点巧克力冰激凌就行了。除此之外对你没有任何额外要求。”

雷金纳德闭上了眼睛:“肯定会有一帮拼了小命赶时髦的年轻女人问我是否看过《桑·托伊》;不那么与时俱进的一帮会渴望听到当初维多利亚女王执政六十周年庆典的一切消息。稍作鼓励,她们就会问我是否眼看着协约国部队开进巴黎。女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翻弄过去的老账?她们跟裁缝一样要不得——后者会永远记着你还欠他一套衣服的钱,哪怕那套衣服你早就不穿了。

“我将在一点钟下令开午饭,你会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梳洗打扮。”

雷金纳德的眉头紧蹙,我知道我的目的已然达到。他是在为哪条领带配哪件背心委绝不下呢。

可不知为什么,当时我觉得有些不安。在驶往迈基洛普家的途中,雷金纳德出奇的安静,而他把自己的双脚骗进了一双尺码太小的鞋子这一事实恐怕还不是全部原因。我更加不安了,一到迈基洛普家的草坪,我就把他卸在一盘诱人的香草糖汁栗子旁,并尽可能远离副主教的太太。我刚刚离开他一段“外交距离”,就异常清晰而痛苦地听得莫克比家的大女儿在问他是否看过《桑·托伊》。

应该是在十分钟后,不会再长了——在此期间我跟女主人谈得相当惬意,我已经许诺将《永恒之城》借给她,外加兔子蛋黄酱的菜谱,马上就要谈到为她的第三只波斯猫宝宝提供个温馨之家了——我忙里偷闲瞥了一眼,发现雷金纳德已经不在我安置他的位置上了,而且那盘香草糖汁栗子也原样未动。与此同时,我意识到门多萨老上校又要开始讲那个他是如何将高尔夫引入印度的经典故事了,而雷金纳德就在他身边。太危险了!竟然也有雷金纳德对于上校而言就是鱼子酱的时候。

“我1876年在浦那的时候——”

“我亲爱的上校,”雷金纳德咕噜道,“您想想看,您竟然能接受这种事!无意中就这么泄露了自己的年龄!我绝不会承认1876年时自己已经来到这颗星球了(雷金纳德就是再疏忽、再诚实,也不会承认自己超过了二十二岁)。”

上校的颜色变成了烂熟的无花果,雷金纳德则无视我中途拦截的努力,溜到了草坪的另一边。几分钟后,我发现他正兴味盎然地教兰姆佩奇家的幼子调制苦艾酒的良方,而孩子的母亲就在旁边听着。兰姆佩奇太太是本地禁酒运动的头面人物。

我赶忙打断这一前景堪忧的促膝谈心,将雷金纳德安置在可以看到槌球手大发脾气的位置,然后马上去找我的女主人,想重续我们的猫宝宝谈判。我没能立刻就找到迈基洛普太太,最后倒是女主人跑来找我了,但她谈的却并非猫宝宝。

“令表亲在跟副主教的夫人谈论《扎扎》;至少他正在谈,而她在叫自己的马车。”

她讲话的口气干巴巴的,而且很不连贯,就像在重复一段法语练习。我知道就米莉·迈基洛普这件事而言,乌姆普斯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了。

“如果你不介意,”我匆忙道,“我想我也该叫我们的马车了。”说完我拼力朝槌球场方向进发。

我发现每个人都在紧张而又亢奋地谈着天气以及南非的战争,只有雷金纳德靠在一把舒服的椅子里,面带梦幻般渺远的神情。想来一座火山在把整个村庄都毁灭后,该有同样的德行。副主教太太正以令人不敢正视的抟心壹志扣她的手套。除非我为她的“快乐星期天傍晚基金”认捐三倍的款,否则绝不敢再踏入她府上一步了。

就在那个节骨眼上,槌球手们结束了比赛,这场槌球戏可是持续了整整一下午都未露丝毫结束征象啊。我自问,它干吗非得在这么需要分散注意力时戛然而止?每个人似乎都在朝骚乱的中心涌来,副主教与雷金纳德的座椅就是风暴的中心。谈话停顿下来,一群人就这么满怀期待地待在那儿,静得赛过了破晓辰光——如果芳邻碰巧不养家禽的话。

“里海是怎么形成的?”雷金纳德突然令人震惊地问。

大家已现受惊奔逃的征兆。副主教的太太望着我。吉卜林或别的什么人曾在什么地方描写过轰然倒地的骆驼望着商队竟然不管它死活继续向前时的那一瞥。这位好太太眼神中凝固了的责备使那段描写活生生在我脑海浮现。P1-3

后记

译后记

萨基(saki,1870-1916)被誉为英国最出色的讽刺短篇小说家。准确地说,他其实应该算是苏格兰作家,不过却生在缅甸的阿恰布(今实兑),父亲是缅甸警察局的总督察。他原名赫克托·休·芒罗,“萨基”是他写作专栏和短篇小说用的笔名。关于这个笔名的来历有雅俗两种说法:雅的据说取自古波斯大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鲁拜集》,集中有些部分就是写给“萨基”的,其波斯语的意思是“侍酒人”;俗的说法认为这个笔名取自一只同名的南美猴子,不禁让人联想到《格罗比·林顿的改造》中的中心角色——“一只来自西半球的小长尾猴”,本性中既有温柔的羞涩又不乏恶毒的脾性。

萨基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幺,年方两岁母亲就被一头受惊的母牛生生踩死。他从小就体弱多病,论起来兄长查尔斯和姐姐埃塞尔都算不得硬朗,他们的家庭医生甚至宣称这三个孩子恐怕都养不大。母亲去世后,父亲就把三个孩子留给奶奶和两位姑母照料,一个人去缅甸当差。两位姑母生性古板刻薄,体弱多病又极度敏感的赫克托想来肯定遭了不少罪。我们可以在他的小说中读到无数愚蠢、刻板和专横的姑母形象,自然就是他的“挟私报复”。据说《斯莱德尼·瓦斯塔尔》中那位心胸狭窄的德·洛普太太就直接取自他姑母的形象,他竟然安排她在雪貂的爪子下自取灭亡。

赫克托因为体弱连就学都给耽误了,很长时间都由家庭教师施教。三个孩子在三个古板女人的刻板照顾之下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很少能碰到同龄的其他孩子。他们翘首以盼的不过是舅舅一年一次的来访以及父亲四年一次的探亲假。他十二岁那年祖母去世,也就在那年才进入埃克斯茅斯的一所私立学校就读,三年后转入贝德福德文法学校。父亲在他年满十六岁那年退休,不论父亲还是三个孩子,总算享受到了点天伦之乐。接下来的几年间,他们随同父亲在欧洲大陆去了不少地方旅行。

1893年,萨基步父亲后尘,远去缅甸就任父亲为他安排的军警之职。他虽一直病病恹恹,却颇为享受他的缅甸岁月。他饶有兴致地研究当地大为不同的动物群落,甚至还养过一只小老虎。他在英国就有收集鸟蛋的嗜好,在缅甸正好可以继续下去。这一嗜好在《禁鸳》中可见一斑。可是第二年他就发了异常严重的疟疾,只得返回英国。萨基在缅甸总共待了十三个月。

萨基于1896年来到伦敦,开始为《威斯敏斯特评论报》撰写政治讽刺文章。这些文章由著名漫画家弗朗西斯·古尔德爵士配以精彩插图,并特意借用诸多大家熟悉的形象借题发挥,比如《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的角色。这些文章1902年结集出版时即以《威斯敏斯特的爱丽斯》为题。萨基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俄罗斯帝国之兴起》(1900),这是他师法吉本的历史一文学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撰著的一本严肃的历史研究著作,可惜当时并未受到多少好评。萨基此后也再未进行过类似尝试。自1902年始,萨基任《晨邮报》驻外记者,先后驻巴尔干、圣彼得堡和巴黎等地。1908年萨基定居伦敦莫蒂迈尔街97号,并在萨里的山区买了一幢度假小屋,继续为《晨邮报》《旁观者》《威斯敏斯特评论报》和《每日快报》撰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早已超龄的萨基拒绝接受数次军官的任命,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参军。按他自己的说法,他在没有战斗经验之前无法期望士兵能随他冲锋陷阵。他在战争期间一直坚持写作,1916年9月被擢升为代理中士的下士。1916年10月13日,萨基在法国博蒙一阿梅尔附近被一位德军狙击手射中,据说他最后的遗言是:“把那支该死的香烟灭掉!”萨基的姐姐在他死后毁掉了他的大部分文稿,从她的角度重新描述了他们的童年时光。

萨基的文学成就主要是他的短篇小说,他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雷金纳德》(1904,收15个短篇)、(《雷金纳德在俄罗斯》(1910,收15个短篇)、《克劳维斯编年史》(1911,收28个短篇)、《野兽与超级野兽》(1914,收36个短篇)、(《和平玩具》(1916,收33个短篇)以及《方形鸡蛋》(1924,收8个短篇)共六部短篇集。这本《萨基小说选》从这六个集子中共选了48篇,大约正是其中的三分之一。除了最负盛誉的短篇小说之外,萨基还著有两部长篇,分别为《不可容忍的巴辛顿》(1912)以及《当威廉到来之时:霍恩索伦王族控制下的伦敦》(1914)。前者描写的是一位生性挑剔、可爱却无法适应环境的主人公的种种际遇,在某种意义上预示了后辈作家伊夫林·沃早期作品的主题;后者描述了如果德国皇帝统治了英格兰会是一种什么情形。此外萨基还著有五个剧本。

萨基的早年经历与其后辈作家乔治·奥威尔简直如出一辙,或者应该反过来更合适。奥威尔也是从小难得见到供职于印度殖民地的父亲一面,虽还有母亲陪伴,也是个体弱多病、孤独敏感的小男孩。而且奥威尔在伊顿公学毕业后竟然也放着大学不读,决定向父亲那样到缅甸担任军警。可他的缅甸岁月显然没有萨基惬意,反而给他留下颇为深刻的精神创伤,使他认识到阶级、种族的残酷,直接导致他几近自虐的精神状况。论起萨基幼年的精神创伤,无疑就是姑母的苛待。他缺少正常的母爱,父亲的形象又几乎全付阙如,终于导致他成为同性恋者。他后来曾与小他十六岁的诗人、小说家西格弗里德·萨松出双入对,而且据说他在缅甸和伦敦的居处均蓄有“侍童”。说到性取向问题,他前辈后辈的作家中与他有同好者所在多矣,本无可厚非,而且反而更会强化他们对伪善的社会规则和习俗的敏感。不过具体到萨基,除了使他讽刺爱德华时代(1901—19lO)社交界的锋芒更加尖锐之外,他的性取向以及他对姑母的不喜亦使他的某些作品带上了“厌女狂”的症状。比如,他几乎一得到机会就会对当时那些争取女性投票权的女人讽刺一下,《“易怒者”赫尔曼——“大悲恸”的故事》以及《节日庆典》则直接拿她们“开涮”。

萨基短篇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当然是两个串场人物:雷金纳德和克劳维斯。其实两者可以视作一人,他们正是愚蠢、古板、刻薄的姑母形象的反面——“堕落”却不邪恶,满嘴绚烂多彩的怪话和模棱两可的悖论,可以睥睨一切唯独外表马虎不得,像极了那位唯美主义大师奥斯卡·王尔德。比如开篇的《雷金纳德》:在这位活宝几乎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之后,“我”能将其劝走的最后一张牌即是提醒他提防潮气毁了他“右边眉毛上那精心弯转的发卷”。再如,克劳维斯在《帕克尔泰德太太打虎》中就直接显摆“我的身材可是跟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小伙子一般完美”。萨基当然是把自己的一大部分授予了这两个角色,特别是克劳维斯。他赖以确立其文名的众多“警句”和“悖论”也大多出自这两个人物之口。最早的短篇集《雷金纳德》中有好多篇甚至干脆就是雷金纳德就诸多话题发表的“评论”。我们在阅读萨基小说时的大部分乐趣也端赖这两个人物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的信口雌黄与貌似无辜的插科打诨。譬如《寻子记》中那毫无心肝的故意打岔:“她竟然纵容自己自私地沉溺于年轻母亲的丧子之痛,全然无视克劳维斯对芦笋酱汁的焦心。”借用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说法:“既像玩杂耍,又像变戏法;刚刚让它滑过去,随即又把它抓回来;忽而用想象的虹彩把它点缀得五色缤纷,忽而又给它插上悖论的翅膀任其翱翔。”

萨基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当然并不限于可恶的姑母,“正面的”起码可以举出两类。一是冷静自持、敢做敢当的少女,如好几个短篇中那个不知是否一人的“薇拉”,用他小说中的评论就是“浪漫传奇随口就来可是她的专长”;再就是富于幽默感,同样敢做敢当的几个贵妇形象,最突出的当属《沙茨一梅特克拉姆教学法》中的卡洛塔女勋爵——她们其实就是女版的雷金纳德和克劳维斯。

除了讽刺伦敦和乡居圈子里社交界的浮华与无聊之外,萨基的短篇小说还有诸多方面的主题,如具有浓厚异教色彩的作品《加布里埃尔一厄内斯特》《山上的乐声》等,其中野狼化身的俊美、邪恶少年以及潘神化身的笑声“灿若金石又含混莫测”的黝黑英俊少年均有作者性意识的投射;再如前面已经提及的《斯莱德尼·瓦斯塔尔》,则是对作者童年伤痛的惨淡一瞥。

萨基的小说中的人物虽像极了那位唯美主义的悖论大师,可小说的基调或者说总体感觉并不会跟王尔德的作品混淆。他的基调其实是“冷嘲”:他更加自持,更加无情,更加含而不露。他的克劳维斯虽“臭美”得要命,可透过作品你会发现,萨基本人在对社会和他人进行无情冷嘲的同时,并没有太把自己当真。他的小说“真实到足够有趣,又不会真实得令人生厌”(《圣韦斯帕鲁斯的故事》),虽可以当作笔墨游戏于茶余饭后消闲解闷,可他却从来不会哗众取宠、粉饰太平一一他丝毫无意为所谓爱德华时代的生活方式辩护,他的冷嘲有时真会如匕首投枪般力透纸背,比如《拉普洛什卡的灵魂》《托比莫利》《预警》《“马品式”人生》等诸篇。诚如他的后辈作家V.S.普里切特所言:“萨基写起来就像个仇敌。社会已经使他厌烦到几乎想杀人的程度。一两声响亮的嘲笑不过是恐惧的嘶喊的替代物。”古人讲“长歌当哭”,萨基不过是“长笑当哭”罢了。

冯涛

2005年岁末

书评(媒体评论)

萨基写起来就像个仇敌。社会已经使他厌烦到几乎想杀人的程度。一两声响亮的嘲笑不过是恐惧的嘶喊的替代物。

——V.S.普里切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8: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