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谭政故事/开国将军故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乔希章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乔希章著的《谭政故事/开国将军故事丛书》以一个个生动故事,记述了谭政大将由教书先生投笔从戎,从北伐军司书,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秘书、前委秘书、红四军秘书长、长征先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军委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四野政治部主任,最后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人生经历、建树及命运遭遇。红军时期,他曾为毛泽东第一任特委秘书,协助起草红四军七大决议、《古田会议决议》;延安时期,作《政治工作问题报告》;建国后,继罗荣桓任总政治部主任;庐山会议后遭受迫害,蹲“特监”9年。书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传记丛书之《谭政大将》的改写本,将原32万字缩减为16万字,增强可读性,在中国革命的风云变幻中展示了谭政大将的胸怀风范和个性品德。

内容推荐

由乔希章著的《谭政故事/开国将军故事丛书》讲述的是:开国大将谭政,出身秀才之家,供职学堂教书,却投笔从戎,从北伐军司书,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秘书、前委书记官、红四军秘书长,长征先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政委,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四野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任总政治部主任。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尤其在攻艰作战中,发挥了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屡建奇功。以善做政治工作著称。红军时期,曾为毛泽东第一任秘书,协助起草红四军七大决议、《古田会议决议》;延安时期,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庐山会议后遭受迫害,入狱8年。一个个真实故事,讲述了谭政大将传奇一生,讴歌了他的人格风范和高尚品德。

目录

1. 同学少年,湘乡两位开国大将

2. 初恋于湘军老将家

3. 书生闹革命

4. 入伍国民革命军

5. 从文书到书记官

6. 参加秋收起义

7. 三湾改编

8. 上山(井冈)遭袭击

9. 井冈山入党

10. 攻打茶陵

11. 占领遂川

12. 毛泽东秘书第一人

13. “打收条”制度首创者

14. 进驻汀州

15. 三打龙岩城

16. 梅县失利

17. 出席“古田会议”

18. 诱敌深入

19. 反“围剿”接连告捷

20. 战时政治工作“报告”

21. 突破封锁线

22. 强渡乌江

23. 聆听毛泽东讲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四渡赤水”

24. 抢渡金沙江

25. 跨越大渡河

26. 爬过雪山

27. 提出《关于红军中新的政治工作意见》

28. 抗战时期的军委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

29.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

30. 东北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

31. 攻打天津

32. 中南军区政治委员

33. 对犯错误同志不要一棍子打死

34. “小病休息,大病住院,没有病的好好干!”

35. 一专多能,一兵多用

36. 降职副主任

37. “文革”,蹲监八年

38. 重披“战袍”大将军

39. “实事求是就好”

试读章节

1.同学少年,湘乡两位开国大将

谭政,原名谭世名,字举安,学名谭清河,1906年6月14日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湘西乡楠竹山村。谭世名(这是祖父生前给长孙起的名字,还遗嘱要给“长孙地二亩”)祖父是清朝的“贡生”(秀才),“是一个绅士兼商人,我未出生前,伊即去世。”父亲谭润区是个书生,亦清末秀才。他教过书,做过生意,被族人推举为楠竹山村谭氏家族的族长。母亲文氏,抚养儿女,生育过二男五女,谭世名是长子。

“由于我家是个‘书香’人家,父亲总想让自己的子女都成为书香子弟,因此,我在六岁时,即被送入蒙馆,第二年入族立初级小学,共读四年。”

谭世名出生在清末光绪年间,那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历史阶段。他六岁入蒙馆念私塾,第二年转入孙中山领导的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出现的“族立初级小学堂”,受到带有革命“腥”味的教育。

谭世名念的私塾和读的初级小学堂,设在距楠竹山村二三里地的七星桥谭氏家族祠堂。而楠竹山村的旧式蒙馆还是改革后的族立初级小学堂,是由谭氏家族长谭润区兼管,而且办得比较好。而出生在“书香”家庭的谭世名,他无比高兴地一日两趟来回走读,在上学的路上,常哼唱着自己写的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提书入学堂;

书宜勤苦读,莫负好时光。

恰在这时,谭世名祖父生前好友,二都柳树铺的陈益怀老人领着长孙陈庶康(字传瑾)上门找谭润区,说他楠竹山村族立初级小学办得好,润区聘请来好老师,希望他的长孙陈庶康能来楠竹山村小学校借读。

从此,陈庶康、谭世名一对学童,在湖南省湘乡县湘西乡楠竹山村七星桥(谭氏宗族祠堂)族立初级小学成为同学。

陈庶康的祖父曾在湘军“积功至官拜花翎副将(相当于师长),御封‘武显将军’,后来‘解甲归田’、‘发家致富’”。继祖母熊氏,川人骑士,善武艺。父亲陈绍纯袭祖业,性正直、豪爽、乐善,乡间微有声望,他“但事农桑,常解囊济贫助困,享誉乡梓”。因此,少年人陈庶康自幼性格开朗,独立生活能力强,做事自有主张,他的胆量有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

关于谭世名,其家庭出身和环境却与陈庶康大有不同。祖父去世后,他的父亲谭润区就由教书先生位置回乡主管家业,并兼管族里的事。“我父亲有两兄弟,于民国九年分居。”分居以后,一共分得十三亩田,请雇工(长工),另在村边经营杂货药店。不动产,有房屋一栋。由于出身“书香”门第,世名从小父亲便教他认字、写字,“在六岁时,即被送入蒙馆”。

就这样,出生在两个不同家庭的学童,有着不相同的性格,却成为一对亲密无间的兄弟,共同度过了三年同窗时光。

陈庶康、谭世名的家乡湖南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当时最富有朝气的省份之一。从清朝的变法维新时起,就有曾国藩、严复等湘乡人出现在历史舞台。“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也是距湘乡不远的浏阳人。陈庶康、谭世名读书的初级小学新任教师黄先生尤其爱向学生们讲这些湖南籍名人的故事。他讲起谭嗣同推动维新变法,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革命事迹,总是滔滔不绝,常常忘记宣布下课。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陈庶康和谭世名听了黄先生讲的故事还不过瘾,总是缠着老师问这问那。

“老师,谭嗣同明知慈禧要砍他的头,他能逃脱为什么不跑呢?”谭世名问。

“他说过这样的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如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知道这话的意思吗?”黄先生反问两位学童兄弟。

“为国杀身成仁,真英雄!”陈庶康钦佩之至。

黄先生赞扬地点点头。

“老师,谭嗣同他在狱中写的那首诗能抄给我吗?”谭世名又要求。

“好。”黄先生把谭嗣同狱中写下的那首诗抄在黑板上。陈庶康、谭世名还有几位同学都工工整整抄在本子上。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