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40年代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露西与隆美尔部的参谋长高斯之妻长期不和,在露西的强烈要求下,隆美尔竟然不留情面地撤销了高斯的职务,任命斯派达尔为新参谋长,而正是这位新参谋长将隆美尔卷入刺杀希特勒的政治风波中。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不管如何,与露西的甜蜜生活多少抵消了隆美尔低潮期的百无聊赖,让他忘记当前的烦恼。露西是他一生的至爱。作为军人,他热衷在战场挥洒热血,但这不会使他对露西的爱减少一分,她热衷是他最牵挂的人。在很久之后的回忆中,他表示露西已经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背叛她等于背叛自己的生命。
和平时期的军队参谋官一般只需要做一些基本的文案工作,这些显然与隆美尔之前的军队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他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始终有一股渴望指挥的念头,无论如何都难以散去。1918年末,他终于找到了可以调动的时机,急忙向上级请求到连队培养新人。上级很快作了批复,把他调到斯登卡德的步枪连去做指挥。没过几个月,他又作为经验老到的军训官被派往康土坦士湖地区教导一个内务安全连。这里的士兵是一帮目无军法,无视上级的军队流氓,开始的时候非常不服管教,拒绝隆美尔的操练指示。他们哪是隆美尔的对手?隆美尔用军法严惩了带头的几个人,杀鸡儆猴的方法很是奏效,很快连队操练就步入了正轨。
此时的隆美尔还是一个对政治和党派丝毫不感兴趣的职业军人,在他眼中,服从上级、为国家冲锋陷阵才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在这段沉寂的日子里,他并没有闲着,而是潜心于学习之中,将过往的实战经验与前人的理论成果相结合,完善自身的军事理论修为,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实际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施展拳脚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他又重拾起少年时代钟爱的机械学,开始运用于军事武器的设计中。他研究了机枪的使用原理,再辅之日常的训练,逐渐变成一名熟练的机枪手;通过将机动车分解拆离,了解了内燃机的运作过程,希望借此改造武器,提升军备的战斗值。应该说,少年隆美尔的梦想已经通过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实现。
在操练和学习过程中,他对下属总是十分严格,希望能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他们,最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军事人才。不过在私下生活里,他与士兵们相处得很融洽,不像其他军官高高在上,而是愿意和他们待在一起,有时给他们讲讲当年参战的往事,有时帮助他们举办舞会,丰富业余生活。士兵们听闻他光辉的战绩都很佩服,私下很愿意和他交流。
在家庭生活中,他和其他男人一样,不愿也不会做任何家务。但他开始尝试学拉小提琴,以此感受音乐的魅力;还常常用摩托车载着露西去意大利,沉浸在过往的战绩中……1928年的圣诞节前夕,他的儿子——也是他和露西唯一的孩子——曼佛雷德来到了这个世界。从此,他的生命里又多了一个重要的人。 “一战”后的德国军队实际上已经进入漫长的休整期,德国政府只能将军队建设的重点放到士兵训练上,所以作为优秀教官的隆美尔频繁地被调动着。1929年10月,在营指挥官的举荐下,隆美尔被调往德雷克斯顿步兵学院任教官。上司对他的工作表现很是满意,认为他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惊人的战术直觉,教学认真,是一名优秀的军事训练官。的确,对待教学工作他总是兢兢业业,倾注了所有心力,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在校内都是独树一帜。这所学校存在的目的是培养年轻的德国军官,学生未来都是要担任中尉连长之类的职务,所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基地。针对这种情况,隆美尔非常注重对学生军事指挥能力的培养,将实战经验尽可能地传授给他们。为了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在地理条件极为复杂的山地如何战斗,他将曾经在罗马尼亚和意大利战斗的故事作为授课实例,又亲手绘制了不少地形图,把战争的整个过程和形势发展状况生动而细致地展示了出来。授课之余,他继续潜心研究军事学,军事理论水平又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他考虑着自己应该写一些东西来总结当前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
隆美尔还愿意帮助那些比较弱势的学生。在军事实践课中,他发现有几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躲在人群后面,不愿主动接受任务、迎接挑战。为了让他们打开心房,激发内心的斗志,他故意安排他们与班中实力最强的人成为对抗赛的两方,希望他们在失败的痛苦中逐渐觉醒过来。当然,他成功了。这些“弱者”在他的激将法下,终于战胜了自我,不再萎靡不振。他虽以严厉刻板而著称,但学生们却都喜欢听他的课程,因为知道他是真心关心他们,想要教会他们真本领。
1933年10月,隆美尔升任为校级军官,前往驻守在德国中部哈茨山区戈斯拉堡的第17步兵团,在第3营当营长。临行前,他的同事们纷纷来给他送行,表示不舍。后来,这里的一位高级教官回忆与隆美尔共事时的场景,对他的人品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战术教官,始终恪守职责,受到同事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P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