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作家与学者访谈
灵魂独立的自由言说者——程宝林访谈录
A Historical Novelist Who Crosses the Borderlifle of History and:Fiction
—An Interview with Geral djne Brooks
西方文学地理学经典重读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西方资源问题
——“西方文学地理学经典重读”主持人语
文学·地理·文学地理学批评——评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
斯达尔夫人的文学地理学观念——重读斯达尔夫人《论文学》
丹纳《艺术哲学》中的文学地理学思想
开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金钥匙——评R·J·约翰斯顿《哲学与人文地理学》
十四行诗艺术研究
俩母山迤逦的诗意穹窿——邹惟山诗歌的乡情真谛
《雪中与老屋对视》艺术结构论
《竹雨松风》中的意象与境界
英国文学研究
萨利里:永远的弃儿——《上帝的宠儿》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奥斯卡·王尔德《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
论简·奥斯丁《诺桑觉寺》对哥特小说的戏仿
女巫的声音:论阿特伍德的《死里逃生的玛丽》
美国文学研究
德里罗《天秤星座》中的冷战偏执症
生态美学视域下《陌上伊人》中的家园意识
德莱塞《美国悲剧》创作过程中的基督宗教内驱力
索菲的选择: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Iceberg Principle in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Henry and Catherine
《宠儿》中树的象征意义
从教育体制看文学经典的建构问题——评约翰·杰洛瑞的《文化资本——论文学经典的建构》
欧洲文学研究
制造神话英雄——论《奥德赛》叙述方位之功能
万物有诗,诗非寻常——论辛波斯卡的诗歌写作
《马可瓦多》:差异空间的身体实践与诗意想象
从浪漫主义到绿色环保运动——试论德国文化的浪漫反叛精神
探析通向死亡的必然——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
东方文学研究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对晚唐五代武夷茶文化的呈现
伪满洲国殖民文学生存状态检视
与你共鸣——从读者需求看安妮宝贝
哲学视角下评价理论重建论纲
中国文学研究
接受、影响与融通——彭燕郊诗歌访谈录之一
《秦腔》:意图焦虑、童年记忆与“病象”修辞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复评之八
试论《大秦帝国》的影视美学特征——基于历史正剧的讨论
不同视角下的荣国府——“刘姥姥进荣国府”中多视角叙述的及物性对比分析
一口铜钟警示后人——重读《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长篇小说《瞳话》的哲学意蕴
史诗风格的地域文化书写——评刘保昌新著《楚武王》
比较文学研究
丝绸之路上《古兰经》文学与阿拉伯艺术论衡
文学地理空间的维度
罗素与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国形象比较
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
——既不是中国文学又不是外国文学的翻译文学即第三种文学需要特殊理论
外国文学教学研究
世界主义意识与外国文学教学
外国文学史教材的“中国化”问题
研究综述与图书评论
米勒特的性别理论概述
驰骋于剧幕间的飞马——评邹建军主编《易卜生诗剧研究》
别求新声造佳著——沈光明《留学生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研究笔记
开窗放入大江来:简评《20世纪希腊神话研究史略》
解读世界的问号——评袁艺林《易卜生诗歌译介与研究》
新视野下的易卜生诗学——评《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易卜生诗歌研究》
多维视角下的20世纪英语文学
——评论论文集《多元文化与多种视点的交汇》
第三届文学地理学批评专题学术研讨会暨文学地理学批评视野下的
莫言小说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