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认识人体区域通信
1.1 定义
1.2 应用前景
1.2.1 医疗与保健应用
1.2.2 残疾人辅助
1.2.3 消费电子产品与用户识别
1.3 可用频段
1.3.1 UWB频段
1.3.2 MICS频段
1.3.3 ISM频段
1.3.4 HBC频段
1.4 标准化工作(IEEE 802.15.6-2012标准)
1.4.1 窄带PHY规范
1.4.2 UWB频段PHY规范
1.4.3 HBC频段PHY规范
参考文献
第2章 人体电磁特性
2.1 人体的组成
2.2 与频率相关的介电特性
2.3 人体组织特性建模
2.4 与年龄相关的人体组织特性
2.5 透入深度与频率的关系
2.6 体内吸收特性
2.7 体表传播机理
2.8 绕射特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电磁分析方法
3.1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3.1.1 公式表述
3.1.2 吸收边界条件
3.1.3 场的激励
3.1.4 FDTD方法流程图及代码
3.1.5 频率相关的FDTD方法
3.2 MoM-FDTD混合方法
3.2.1 矩量法的公式表述
3.2.2 散射场FDTD的公式表述
3.2.3 MoM和FDTD方法的混合
3.3 有限元法
3.4 数字人体模型
参考文献
第4章 人体区域信道建模
4.1 引言
4.2 路径损耗模型
4.2.1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
4.2.2 体表UWB频段路径损耗
4.2.3 体内UWB频段路径损耗
4.2.4 体内MICS频段路径损耗
4.2.5 HBC频段路径损耗及等效电路表示
4.3 多径信道模型
4.3.1 Saleh-Valenzuela冲激响应模型
4.3.2 体表UWB信道模型
4.3.3 体内UWB信道模型
参考文献
第5章 调制与解调
5.1 引言
5.2 调制方式
5.2.1 ASK、FSK和PSK调制方式
5.2.2 IR-UWB方式
5.2.3 MB-OFDM 方式
5.3 解调与错误概率
5.3.1 ASK、FSK和PSK信号的最佳解调
5.3.2 ASK、FSK和PSK信号的非相干检测
5.3.3 IR-UWB信号的最佳解调
5.3.4 IR-UWB 信号的非相干检测
5.3.5 MB-OFDM信号解调
5.4 RAKE接收
5.5 分集接收
参考文献
第6章 人体区域通信性能分析
6.1 引言
6.2 体表UWB通信
6.2.1 BER
6.2.2 链路预算
6.2.3 最大通信距离
6.3 体内UWB通信
6.3.1 BER
6.3.2 链路预算
6.4 体内MICS频段通信
6.4.1 BER
6.4.2 链路预算
6.5 人体通信
6.5.1 BER
6.5.2 链路预算
6.6 双模式人体区域通信
参考文献
第7章 电磁兼容性考虑
7.1 引言
7.2 SAR分析
7.2.1 安全导则
7.2.2 分析与评估方法
7.2.3 发射功率与SAR
7.3 心脏起搏器电磁干扰分析
7.3.1 心脏起搏器模型及干扰机理
7.3.2 电磁场方法
7.3.3 电路方法
7.3.4 发射信号强度与干扰电压之间的关系
7.3.5 实验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第8章 总结与未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