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烟雨安源/红色岁月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肖麦青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肖麦青所著的《烟雨安源》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烟雨安源》围绕安源煤矿开矿以来在此活动过的近代历史人物,如文延式、张赞宸、蒋先云等每个人物单独成篇,体现了他们和萍乡、安源煤矿的深厚渊源,再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创业的艰难,以及历经血与火考验的革命精神。

内容推荐

位于萍乡的安源煤矿于1898年正式开矿,100多年来,这座江南最人的煤矿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沉浮,也影响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肖麦青所著的《烟雨安源》围绕安源煤矿的历史人物如文廷式、张赞宸、李立三、蒋先云等,以悲悯的情怀和怀旧的笔调,以散文的形式再现了这些人物对安源煤矿、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他们在时代大环境下曲折的命运。

目录

自序

悲怆英雄路

逐臣梦

徘徊张公祠

兰花之祭

撞那自由之钟

“你的眼睛充满忧虑”

1927,秋季的枪声……

忠诚与壮烈

顷听白马的嘶鸣

“保镖”轶事

蹈火者

山里,一座墓地的传说

安源之秋

贴近于火的感怀

黑地里飘扬的红领巾

后记

试读章节

悲怆英雄路

当拖着镣铐的满是血痕的身躯在牢房里“当啷当啷”走出,赣西阴冷的寒气就让他全身打个冷噤。他如同狮子般在吼:

“妈的,快给老子拿酒来!”

浓重的湖南湘潭口音,仍是抑扬顿挫、掷地有声,连房顶上的瓦片也仿佛被震得“哗哗”作响。

其实他知道,这嘶喊根本无济于事。此时,他是个朝廷“钦犯”、“乱党”、一个竟敢跟大清王朝“叫板”的死囚。他再也不是那个“喝得风雨动”的“王”,也不是那个有数千人马的会党头目。他已是虎落平川,只是还不失虎威。

他的双眼总是在逼视着对方,手指的骨节不时在“咯咯”作响。连审讯他的朝廷命官,双眼一碰到这凛凛汉子,心里也会不由打个寒战,生出几分胆怯。

或许因鞭伤的疼痛而清醒,因斑斑的血迹而激愤。他知道,这是在萍乡县署的死牢。他被关押在此已是一天一夜,他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血腥味和逼人的杀气。像一只被关在笼中的猎豹,在狭小的牢房里窜来窜去。他感觉到死期已经不远,他的拳头不时击打着牢房的铁栅,不时在空中挥舞,一种强烈的仇恨交织着悔恨袭上心头。

这名犯人名叫肖克昌。

从我所接触的历史资料中,关于他的介绍都只有寥寥几笔,他的生平简略得没有出生日,只有殉难时。没有任何人的回忆可以说出他是长得什么样子,只知道他是湖南湘潭人,曾在湘军中服过役,后久居萍乡,在安源煤矿任矿工领班,早年参加会党,是哥老会回龙山首领马福益属下的头目之

而如今,他这头雄狮已经被关在笼中,虽然狱吏们也知道,他们的呵斥终究压不下他的咆哮,只有等他累了,困了,才会稍稍安静下来。

可谁也不知道,安静下来的他心头仍在翻腾着巨浪,他只要想起几天前发生的一切,就会引来一声长叹。叹他的那支几千人的队伍如今成了一盘散沙,叹一场惊天动地的起义,出师未捷作为首领便深陷牢笼;叹他一时轻信,中了“圈套”,招致杀身之祸……

“肖克昌!”随着狱吏的呼叫,牢门“咣当”打开。肖克昌心里明白,他的死期已经到了。

这是丙午年(1906)年末,寒气逼人的赣西萍乡。囚车在不平的石子路上晃荡而行。

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一个曾叱咤风云的会党头领,如今竟要身首异处。他不甘地环顾四周,路边的人们正惊恐、麻木地看着他,看着一个行将死去的人,就像看一场与他们无关的大戏,似乎有些同情和怜悯,但却没有多少愤怒和不平。而这时的他,就如同老戏里的一个“角”,面对着街头的观众,他尽量把头昂得高些,亮出一个视死如归的架势。他要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告诉所有人:我“老龙王”绝不是孬种!

“老山主啊,我随你来了!”

他突然想起几年前被官府斩杀的山主马福益,这可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值得敬重的大英雄啊!

马福益是他的老乡,早年参加哥老会,后被推为首领,不但长得魁梧彪悍,还读过几年私塾,以侠义著称于乡。1891年他创立回仑山,拥为首领,于是开堂放票,招收党徒,势力遍于醴陵、湘潭、浏阳各地。1904年,华兴会会长黄兴派刘道一与马福益联络,晓以反清民族大义,望他举起反清大旗,他慨然效命,商定当年十月初十,也就是慈禧70岁寿辰那天在长沙揭竿起义,岂料内部有人告密,起义流产,马福益逃到广西。他仍不甘心,第二年又潜回湖南,准备再次发动起义,此一回竟成不归路。因为运送枪械的船只在沅水被清兵截获,起义不战而败。他只好转往湘东联络旧部,以图再起。然而在劫难逃,刚到萍乡车站时就被清兵发现,终因寡不敌众被捕,解送省城后在狱中备受酷刑,坚不招供。遇难时刚刚40岁……

“革满人的命,为汉人复仇,我一人杀头,有四万万同胞接着起来,我死而无怨!”老山主慷慨赴死前喊出的那几句话至今还在耳畔“当当”作响。而此时的肖克昌也是一副英雄相,怒眼圆睁的目光里透出一股杀气。

马福益死后,其所部奉肖克昌为首领,号称“老龙王”,他发誓要为老山主报仇雪恨。他身边啸集的六千之众,大都是湘赣边界一带的矿工,都先后人了哥老会,只需肖克昌振臂一呼,方圆百几十里便可风生水起。

时值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觉得“揭竿”报仇的日子到了。

P1-3

序言

也许,很多朋友会问我:你的笔怎么老是沉湎于上世纪,甚至上上世纪的这块土地,那些与这块土地有关的人,那些陈年往事?

我想,与其说是一种难舍的情结,不如说是想寻求历史的拷问;与其说是缠绵的缅怀,不如说是对先驱发自内心的敬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要闭上眼睛,那块因盛产煤炭而乌黑发亮的地方,历经百年的所有的一切都似乎有了灵魂,让我不得不认真审视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

这是一种情感的纠结。这种纠结的缘由,应该追溯到几十年前。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我应宣传部门的召集,与当地几名“笔杆子”开始了对安源这块“红土地”的记述和宣传,完成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约稿的一部有关安源工运的通俗读物写作。由于时代的局限,那段历史在我们的笔下扭曲着。而在当时,这似乎是很自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只是,几十年过去,这种曾经的“扭曲”却令我越来越感到不安,就像欠下了一笔历史的旧债,必须如数偿还才能得到心灵的安慰。

于是,它成了我的一桩沉甸甸的挥之不去的心事。

几年前,我决定以人物纪实散文的形式来完成这样一个“还债”的夙愿,我开始重新面对这块叫做“安源”的地方,重新面对一段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和一个个有肉有血的人物。

这是一座已经延续了很久的、曾经弥漫着近代工业气息的百年老矿。这块黑得发亮,也红得耀眼的土地,一直被称为南方的一块圣地。它既是立志“实业救国”的人们精心开垦的一块宝地、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史上革命先驱探求民族解放的一块实验地、中国工运的策源地。也许正是如此,我每一次步入总会伴随着震撼和感悟;而每一次离开就会有新的迷惑和新的追问。

我的思绪开始再次穿越历史。

在朦胧的烟雨中,一个个过去的背影像走马灯似的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些在历史的泥沼中徘徊踟蹰的背影,那些在风雨中艰难前行的背影,那些被阳光照耀或者被夜幕笼罩的背影,那些在电闪雷鸣中仍不知躲闪的背影……迎我而来,又离我而去。在这众多的背影中,有曾名动公卿、一生跌宕起伏的晚清名士,有叱咤风云、揭竿造反的草莽英雄,有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煤矿拓荒者,有为劳动者的命运呐喊疾呼的青年领袖,还有为信仰而生的普通战士……或高大、或瘦小,或激昂、或沉默,或大笑、或哭泣。众多的背影交织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以独有的姿态延续着可贵的精神和生命,以丰富的表情给世人提供无穷的想象。透过他们的表情去诠释一段段历史,那些已成为标本的历史便多了几分血肉,几分内涵,当然也多了几分沉重。

历史正像一面镜子,越是久远越能够看出本来的面目。

如果我们能够超越时空,从某一个高处来观瞻这些历史人物,何尝不能发现让我们感动的精神内涵。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是有血有肉的,绝非僵化的历史符号,每个人物都可以用生命诠释一段历史。我试图摆脱历史的成见,跨过“阶级”这个简单的分类,走近那些亲手创造着圣地的先驱,掂量他们所做的一切,我的眼前便闪现出无限开阔的天空。于是,一个个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或者相同精神追求的人,在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

安源,就是在这众多背影的映衬下走向神圣和崇高。

经一个多世纪的挖掘,这里的煤已近枯竭。但在这块土地上仍然遗留下太多的宝藏。只要想想一百年来在这里发生的如此丰富、如此惊心动魄的故事,想想从这块土地上走出的无数不同凡响的人物,就可以想象出这块土地有何等的魅力。

其实,圣地不仅是由历史人物创造的,也是后来者在心中构建起来的,而构建的基础,就是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杰出者的崇拜。于是,圣地也就成了观照人们心灵的一面镜子。记得很多年前,我曾经为此写过一首诗,以表达对这块圣地的一种特殊的感觉:

一个灰暗的灵魂

能否走近这个地方?

同样

一颗颓靡的心

能否靠近这个地方?

我相信,一切有良知的人来到这里,面对这块让人肃然起敬的圣地,都会一遍遍叩问自己的灵魂,清扫心灵深处的那些已被世俗玷污的东西。这里,足以让纯洁者变得更为纯洁,让丑恶者无地自容。

于是,我在诗的最后写道:

一个灰暗的灵魂

偷偷离开了这个地方

一颗颓靡的心

在远处惶恐地张望这个地方……我想,这就是这块土地赋与的精神力量,也许,这正是信仰的力量。

肖麦青

于2013年10月1日

后记

在键盘上打完最后一个字,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正是夜晚,伫立窗前,远眺夜空下的安源方向,心中顿觉释然。

可以说,这是我写得较为吃力的一本书。因为,对众多历史人物的把握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其中还有几位领袖级的人物,要写好他们非得用十二分的努力。只有从众多的历史资料中,去找出他们的灵魂,去发现新的角度,如此才能下笔。虽然我竭力这样去做了:但仍觉不是一份十分满意的答卷。好在,自古到今,对历史人物的认识都是见仁见智的事,每个作家都可依照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再现他们的身影。

本书笔触所及的都是我内心崇敬的人物。深入他们的灵魂,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庄重的事。他们的一生,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生命过程的跌宕起伏,都能够牵动我的心。我写他们过程,就是灵魂接受洗礼的过程。我仿佛与他们同行。正因为如此,这种题材的写作我始终认为是一件很高尚、很有价值的工作。

看来,一些事心里想到了就要认真做起来,坚持做下去就会有结果。人虽不一定立宏图大志,但小志还是得常立的。立了就有个往前的目标,心灵有了个寄托,眼前不远的地方就有一道你渴望寻找的风景。当你找到这片“风景”时,定会有一种喜不自禁的成功感。这也许正是人生一乐吧。

与安源历史有关人和事还有很多,只是囿于手头史料的缺乏和其他各种原因,担心写不好,生怕有辱历史人物的形象,不如留待以后时机成熟了再动笔吧。

书稿付梓时,我刚刚退休。不知不觉自己也已冠上了“花甲”这两个字了,想来多少有些伤感。幸好,有了这本书的完成,权当送给自己的一份慰藉好了。

感谢江西省作家协会对本书的推荐和扶持,感谢省作协副主席江子对我作品的看重和关爱,让我平添了创作的信心和勇气。感谢江西人民出版社大众出版中心主任王一木先生和责任编辑魏如祥先生,感谢他们为本书的编辑出版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衷心感谢长期以来支持、关心我的创作、支持和关心此书出版的朋友们。

作者

2014.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2: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