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穿越三千年历史长河,爆出四川方言词语的源头……听四川眉山的苏轼讲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个“方脑壳”,听四川乐山的郭沫若用上海方言解释“打启发”,听四川梓潼的蒋宗福教授细说“宝器”源自《春秋左氏传》,“择人”源自《孙子兵法》,“木诎诎”源自《史记》,“难逢难遇”源自《妙法莲华经》,“惊抓抓”源自敦煌变文,“把稳”源自《资治通鉴》,“狗刨骚”源自元杂剧,还有“喜得好”、“发毛”、“打冒炸”、“打梦脚”、“把细”、“板眼儿”、“掟子”等词均来自唐诗、宋词以及《金瓶梅》、《官场现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明清话本小说。你只知道四川方言“接地气”,土得掉渣儿,却未必知道它早已现身传世经典,系出名门。四川方言,方言中的“土豪”!来吧,让我们打开蒋宗福编著的《四川方言词源》,一起看四川方言词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听历代川籍名家口吐莲花,言之凿凿!
蒋宗福编著的《四川方言词源》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四川方言词语进行专题研究,尤其对其发展演变做了细致、翔实的文献推演,特别注意考察发掘每一词语的源流嬗变,揭示这些词语在历史上与全民族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构建完备的汉语史提供依据,也满足大量对川方言源头感兴趣人群追踪溯源的夙愿,为他们答疑解惑,并提升其语言自豪感,为川方言的保护和延续贡献力量。
前言对本书的意义、体例做了全面论述。正文共计收录词语2700余条,其中包括部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失收词语、释义,并有大量词源提前或新书证提供;包括几种四川方言词典失收但如今仍保存在四川某地方言中的词语,还对部分辞书的误释做了匡补。本书按汉语拼音字母音序排列,每一词条先列词目,以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加注四川方言读音,再详释其义,列举有代表性的书证和必要的分析论述,尽量反映出该词语在各个时代各种文献中的消长变化,把活的方言词语与古典文献用例结合起来,对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明,互为印证、相互发明、古今贯通,使抽象的理论阐述与实证考辨有机结合。本书有音序索引、笔画索引,便于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