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编著的《族魂》是一份底层民众同仇敌忾的厚重家国情怀。一群“小人物”的人性幽微和情感纠葛。场面不够宏阔,但足够细腻精彩;没有神剧般的渲染,却有平实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力透纸背的人性挖掘。它只是一部老老实实的小说,一份关于一个村庄、一个家族、一群普通老百姓在战争中的真切而平实的记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族魂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志刚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志刚编著的《族魂》是一份底层民众同仇敌忾的厚重家国情怀。一群“小人物”的人性幽微和情感纠葛。场面不够宏阔,但足够细腻精彩;没有神剧般的渲染,却有平实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力透纸背的人性挖掘。它只是一部老老实实的小说,一份关于一个村庄、一个家族、一群普通老百姓在战争中的真切而平实的记述…… 内容推荐 李志刚编著的《族魂》讲述了,煌家是明朝皇室后裔,为躲避满清朝廷的追杀,他们从北京迁徙到冀南邯郸,并改姓煌。在清朝统治的三百年间,煌家低调隐忍,掩藏着自己的财富和身世,并默默沿袭皇族严苛的家规。当历史的巨轮行进到1937年时,日本人占领了这座叫作成安的小城。煌家人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族长煌世忠和他的女人、族人,还有性格木讷、一心想继承家族产业的长子子眺,为了博取荣华富贵不惜投入日本人怀抱的次子子彪,身为八路军386旅派遣成安的特派员的末子子鸣,三个煌家的子孙虽然血脉相通,却拥有截然不同的身份和信念。当战争的乌云遮蔽住煌家大院时,煌家子孙身体里的血性再次被点燃,与侵略者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目录 第一章 不速之客 第二章 胡家班 第三章 抢五月 第四章 戏子·棋子 第五章 重逢 第六章 杨家岗 第七章 拜寿 第八章 弃籍 第九章 招安 第十章 拜山 第十一章 夜遇 第十二章 噩梦 第十三章 交锋 第十四章 云嫣·怡萍 第十五章 夜袭 第十六章 订婚 第十七章 伏击 第十八章 返乡 第十九章 诉请·归籍 第二十章 奇袭 第二十一章 冷清的婚礼 第二十二章 木马计 第二十三章 东河屠村 第二十四章 复仇 第二十五章 诈降 第二十六章 威逼 第二十七章 刺杀 第二十八章 胭脂盒 第二十九章 噩梦 第三十章 嘉言先生 第三十一章 摔丧盆 第三十二章 让位 第三十三章 抗战,抗战 第三十四章 葬礼 第三十五章 子眺之死 第三十六章 抗战·藤田太郎 第三十七章 认亲仪式 第三十八章 攻城 第三十九章 暮落煌家堡 后记:一个村庄的战争记忆 试读章节 第一章不速之客 煌子鸣出现在小道的拐角处时,日本兵正蹲在麦田里用刺刀挖野菜。 他俩都吃了一惊,日本兵肥硕的嘴唇明显抖动了一下。 身边是无边无际的麦浪,有风自南呼啸而来,麦田排山倒海般起伏摇曳,渲染出满眼令人恐惧的苍黄色。被风犁开的麦浪裸露出尚未成熟的根部,点点翠绿以更为炫目的方式冲击着无边的苍黄色,如同咬缀在锦缎上的绿色流苏。远处,青灰色的炮楼在烈日下不甚真实地摇曳——在占领华中重镇武汉后,日军开始巩固后方。成安县是他们在冀南地区最后占领的一个县。 煌子鸣拎着藤箱,长衫的下摆被风吹得呼呼作响。皮肤黝黑的矮个子日本兵缓缓地站起来,惊讶地望着眼前这个学生模样的中国人,腰间的围裙在风中簌簌有声,阳光映照在刺刀上折射出幽蓝的光泽。 煌子鸣闻到了焦灼的空气中浮荡着的血腥味。 这不是他第一次和日本兵狭路相逢。在两年前,煌子鸣曾经作为学生军和成安城的守军、民团一起抗击日本兵。那场保卫战让日本人在成安城下丢下了五百多具尸体。但薄弱的城池在重炮的轰击下最终被攻破,日本人开始了报复性的屠城。县城沦陷前,煌子鸣在民团的保护下滑下了城墙。在煌子鸣的记忆中,那天的惨烈情景已经固化成了一滩黑色的血,它无声地满溢着,在脑海里形成一朵形态怪异的花朵。在一条狭长的小巷里,他与一个持枪的日本兵狭路相逢,日本人本来可以一枪将他打倒,但也许是为了体验报复的快感,日本兵端着枪径直冲向他。刺刀上覆盖着一层黑色的污垢,那是凝结的鲜血。煌子鸣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他竟然扔掉大刀下意识地用双手抱住了头。当他再次抬起头来时,日本兵的尸体已经横亘在地上,污浊的黑血从尸体下渗出肆意地蔓延。杀死日本兵的是一个黝黑壮实的汉子,他用力甩了一下顺着红缨枪枪杆流到手上的鲜血,顺势在煌子鸣的屁股上踹了一脚:“快滚,南城墙垛口有绳子可以滑到城下。”煌子鸣在与他目光碰撞的一刻,突然升腾起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 壮汉拎着红缨枪快速消失在小巷口。这时煌子鸣才发现他竟然是一个跛子。 五月的风惶惑地从煌子鸣的脸庞掠过。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日本兵手中的刺刀——典型的30刺刀,虽然沾着土渍但不掩锋芒,血槽里满是黑色的污垢。煌子鸣感到体内的血液一下子涌到了头顶,仇恨开始不可控制地在血管里奔窜。 日本兵来不及解下腰间的围裙,警惕地哈着腰,带着火头军的笨拙把刺刀对准煌子鸣,像一只随时准备扑向猎物的肥猫。 煌子鸣的头发被风吹成了一丛黑色的火焰,他向日本兵晃了晃手里的藤箱。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可逃避,日本兵和他很快将会面临命运的抉择——只能有一个人活着离开。跟随八路军386旅转战太行山下已两年,战马嘶鸣、刺刀见红早已司空见惯。他镇静地望着日本兵的眼睛。 那双眼睛充溢着紧张和惶惑。 煌子鸣冲日本兵笑了笑,恭敬地把藤箱捧在胸前。 日本兵松了口气,他见惯了洋溢在中国人脸上的这种微笑——谄媚、低贱、顺从,有这种笑的人往往不具任何攻击意图。他朝地上啐了一口,一脚踢开脚边的挎篮,用刺刀比划了几下,示意煌子鸣把藤箱放在地上。 煌子鸣放下藤箱,态度轻松地坐在田埂上。他解开领际的纽襻,上下呼扇着长衫的下摆。 日本兵把刺刀插进田埂,蹲在地上迫不及待地打开藤箱翻弄。刺刀随着微风轻轻抖动,在阳光下泛起一道道粼光,煌子鸣眼光迷离地盯着日本兵。 被日本兵抛出的衣服像一只只青黑色的大鸟在五月炙热的风中迷乱地飞舞,落下。 藤箱空了,日本兵失望地盯了一眼煌子鸣,恶狠狠地低声咒骂。 煌子鸣指了指藤箱的夹层,嘴角绽出一丝怪异的微笑。他的全身却开始积蓄力量,为即将到来的生死一搏做最后准备。 日本兵期待地把手伸向夹层,他摸到了一件冰冷坚硬的东西。日本兵吃惊地抬头,一把黄土迎面而来。飞扬的尘土中,煌子鸣扑向藤箱去抢那把隐藏在夹层的花口撸子。恐惧到极点的日本兵狂叫着扑向煌子鸣。子鸣仰面跌进麦田里,随即被麦浪淹没。日本兵捂着眼睛大声喊叫,试图唤起远处炮楼守军的注意,热辣辣的五月风从麦梢强劲地掠过,把哀嚎吹得七零八落。 煌子鸣拎起插在麦田里的刺刀扑向没头苍蝇般乱撞的日本兵,刺刀捅在了日本兵的腰部——很硬,感觉像是有东西阻挡住了刺刀的去势。两年来,作为386旅的宣传队员煌子鸣跟随东进纵队在太行山下辗转,但他并没有机会和日本人短兵相接。每次接近日军时,他都会想象刺刀插入敌人身体时的畅快感。唯有手刃仇寇才能化解那次不甚光彩的躲避所带来的自卑感。可当真正面对敌人时,他才知道杀人并不是一件易事,刺刀插入血肉之躯时的恐惧成了他杀死敌人的最大阻碍。 煌子鸣和日本兵以一种极为笨拙的姿势在麦浪中翻滚。 日本兵变成了一头暴怒的狮子,拳头暴风雨般砸在煌子鸣的头上,没有疼痛的感觉,只有五月风呼呼作响地从耳际掠过,刺刀在空中划过一道圆润的弧线落入麦田。 凶猛的攻击让煌子鸣一次次倒进浩瀚的麦浪。日本兵粗壮的双手牢牢卡住了他的脖子,煌子鸣已经没有还手之力,眼前是日本兵陌生而又狰狞的脸和残缺不全的湛蓝天空。 煌子鸣的身体和心灵突然完全松懈了下来,能够死在家乡的土地上何尝不是一种幸运?P1-3 后记 一个村庄的战争记忆 李志刚 记忆有时候是一种集体行为。 它通常会以一种残缺的状态蛰伏于某个概念模糊的集体传承中,这个集体可能是一个姓氏,也可能是一个村庄,甚或是一个民族。 能把这些残破记忆拾掇成史,是一件足以引以为傲的事。 在一脚跨过四十岁之后我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说得再悲壮一点儿,我是在规划自己的后半生。人生确实很短,夜半醒来常常会觉得儿时的混沌荒唐不过就在昨日。人生过半,的确需要靠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填补自己过于苍白的岁月旅程。那就写作吧,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囿于见识和技术,我无力撑起过于浩大的写作工程。写一个村子总可以吧?对于我这样一个三十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又具备某种程度写作经验的人来讲,这也许并不太难。 在我人生的前半段,很多时候喜欢独自登上村外的古代土窑。这些时段里,我通常需要用这种方式排遣过于激越的情绪——焦虑、哀怨或者愤怒。登窑驻足,向东放眼,阡陌纵横,苍翠人目。在彼时我有限的见识中,土窑就是一座山。我迎风展臂,风迎面吹来,强劲得像激流。在那个时刻的某个瞬间,我会突然感到时光在倒溯,这座明代古窑见证了一个村庄的成长,它已经焦化的窑体深深地植根于村庄的历史中。我的确不需要太多的材料储备,前辈仲夏夜纳凉时的谈资就足以支撑起故事的框架;我也不需要太多的情感储备,对这个不太遥远的村庄我有着切肤的情感维系。我需要做的只是酣畅淋漓的记忆倾泻,一个关于村庄,关于尊严,关于战争传说的倾泻。 这个村庄既是作品中具象的煌家堡,又是中国人怀乡情结中虚幻的“百家村”。 毕竟,故土乡村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文化母体。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胜利70周年。我确信选择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里出版这部小说更具有仪式感,也更能体现我的郑重。我不惮于它会被狼烟滚滚的抗战作品淹没,阅读者也不要奢望能获得抗战神剧般的快感体验,它只是一部老老实实的小说,一份关于一个村庄,以及战争中人群的真切而平实的记忆。 也许,这就是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