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散文平和有真情。他虽以短篇小说见长,但喜欢他散文的读者越来越多。由于知识渊博和爱好广泛,他的散文非常好看。《独坐(精)》这本作品,多为汪老独自闲坐时所思所想即得的文章。辑《忆旧》《遐想》《闲说》《文谈》四章。前两章侧重他对师友、家世以及亲人的追忆,后两章主要表现他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观察与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独坐(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汪曾祺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汪曾祺的散文平和有真情。他虽以短篇小说见长,但喜欢他散文的读者越来越多。由于知识渊博和爱好广泛,他的散文非常好看。《独坐(精)》这本作品,多为汪老独自闲坐时所思所想即得的文章。辑《忆旧》《遐想》《闲说》《文谈》四章。前两章侧重他对师友、家世以及亲人的追忆,后两章主要表现他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观察与理解。 内容推荐 汪曾祺被誉为最有人情味的作家。他的散文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皆因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可以安抚疲惫的心灵。汪老生前最爱一人独坐沙发上东想西想,他的许多文章由此构思而来。因此,此书取名《独坐(精)》。本书分为四部分:忆旧、遐想、闲说、文谈。全新的选本,独特的插图,为书营造了最美的气场。 目录 《独坐》自序 忆 旧 午门忆旧 胡同 长城漫忆 钓鱼台 金陵王气 国子监 昆明的雨 香港的高楼和北京大树 西南联大中文系 老舍先生 忆端木蕻良同志 铁凝印象 遐 想 博雅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竹壳热水壶 跑警报 踢毽子 早茶笔记(三则) 下水道和孩子 一篇好文章 道具树 闲 说 猴年说命 随遇而安 自得其乐 榆树村杂记 栗子 夏天 一技 晚翠园曲会 果园的收获 看画 草木春秋 猫 记梦 草巷口 唐立厂先生 野鸭子 闻一多先生上课 读廉价书 云南茶花 观音寺 文 谈 《水浒》人物的绰号 美在众人反映中 徐文长的婚事 读诗抬杠 文人与书法 关于《受戒》 学话常谈 罗汉 用韵文想 有意思的错字 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到的自己 风俗画 两栖杂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昆明的雨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左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段多放蒜,否则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至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有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间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 (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X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 P39-42 序言 《独坐》自序 我的孙女两岁多的时候(她现在已经九岁了),大人间她长大了干什么,她说:“当作家”——“什么是作家?”——“在家里坐着呗。”她大概看我老是坐着,敌产生这样的“误读”。 我家有一对老沙发,还是我岳父手里置的。已经有好几十年,面料换了不止一次,但还能坐。坐在老沙发里和坐在真羊皮面新沙发里感觉有所不同。 我不能像王维“独坐幽篁里”那样的潇洒,也不是“今者吾丧我”那样地块然枯坐,坐着,脑子里总会想一点事。东想想,西想想,情绪、思想、形象就会渐渐清晰起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构思。我的儿女们看到我坐在沙发里,“直眉瞪眼”,就知道我在琢磨一篇小说。到我考虑成熟了,他们也看得出来,就彼此相告:“快点,快点,爸爸有一个蛋要下了,快给他腾个地方!”——我们家在甘家口住的时候,全家五口人只有一张三屉桌,老伴打字,孩子做作业,轮流用这张桌子。到我要下蛋的时候,他们就很自觉地让给我。我的小说大部是这样写出来的。 这二年我写小说较少,散文写得较多。写散文比写小说总要轻松一些,不要那样苦思得直眉瞪眼。但我还是习惯在沙发里坐着,把全文想得成熟了,然后伏案著笔。 这些散文大都是独坐所得,因此此集取名为《独坐》。 近二三年散文忽然兴旺起来,报刊发表散文多了,有些刊物每年要发一期散文专号,出版社也愿意出散文集,据说是散文现在走俏.行情好,销得出去。这事有点怪。这是很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 与此有关的还有一种现象,是这些年涌现的散文作家多半是两种八:一是女性作家,一是老人。为什么? 女作家的感情、感觉比较细,比较清新,这是散文写作所需要的。老年写散文的多起来,除了因为“庾信文章老更成”,老年人的文笔比较成熟,比较干净,较自然,少做作,还因为老人阅历多一些,感慨较深,寄兴稍远。另外就是书读得比较多。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老作家的散文比较有文化气息。大部分老作家的散文可以归入“学者散文”一类,有人说散文是老人的文体,这话似有贬义,即有些老作家的散文比较干枯,过于平直,不滋润,少才华。这也是实情。我今亦老矣,当以此为戒。 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后记 不知不觉,已经陆续出了汪老六七本书了。每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部是提着一口气。一本书从无到有,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如果你真的爱它,它对人的要求是无止境的。 感谢汪老的慈悲。有所忐忑时,总能望见他的宽厚与温和。他把这种宽厚与温和带进了文字。这些文字具有抚慰人的神奇力量。 从《老味道》开始,便有了与东子的合作。她的插画与汪老的文字,如此情景相融。东子常年住在云南大理,收到内文后,她便在大理一家名叫“书呆子”的书店的楼上拿起画笔。要想介绍东子本人是非常困难的。起初她是个做陶的女人。陶艺精髓。后来她写书。书卖到了台湾。书名还画在了大理一面大墙上,就是那本《在大理的星空下接吻》。现在,她成了一个素面朝着大纸画画的女人,她的旁若无人和为所欲为的活法让人惊叹。 为这两本书作插图时,她把画画在大纸上,纸比你的想象还要大。在大理裱好之后,便用一个很大的箱子快递过来。打开箱子,看到一张张完好无损笔墨酣畅的画作,是很让人吃惊的事。她在大理寄画时是个雨天,收到她的画也是个雨天。窗外的雨劈劈叭叭敲打,打开这些画,山山水水的古风古意一起涌上来。一张张看完,热汗交织着从脊背处一点点渗出,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每次向东子表达谢意,她总是简洁地说:要谢谢汪老。 要谢谢汪老。他含蕴着静气的文字滋养了我们。使我们都能健康生长。 还要谢谢书籍设计师张清。他使我们踏入了这个梦境般的世界。 2014年7月2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