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史何以需辨》是中华戏剧学丛刊(第一辑)第七种,主要就“戏史何以需辨”这一主题所做的思辨性论文集。作者陈多认为戏剧研究首先应辨明两种戏剧史观,一种是作为戏剧文学的史,一种是作为戏剧样式写成的史,前者以文学为中心,后者以表演为中心,只有实现“诗本体观”向“剧本体观”的转变,才能实现戏剧回归表演艺术的本质。作者联系中国戏曲发展的实际,由上古“变相祭祀”、先秦的“乐舞戏”、巴蜀的目连戏以及《白兔记》、《西楼记》等论题出发,阐发戏史需辨的实证精神,呼吁戏曲研究要从其本质为表演艺术的角度,要从众随俗,以演为本,切忌把戏曲研究拉入案头研究死胡同里。本书思辨性较强,其戏剧观是对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里的戏曲观念的颠覆,因而是一本较有深度的戏剧理论著作。
总序
戏史何以需辨
戏史何以需辨
古代戏曲研究的检讨与展望
由“变相祭祀”到戏剧(论纲)
《先秦乐舞戏剧大事年表》序
书《巴蜀目连戏剧文化概论》后
郑之珍所据“陈编”臆说
在里程碑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书廖著《中国戏曲发展史》后
学习《昆剧演出史稿》的点滴体会——为悼念陆萼庭先生作
行年七十,而知六十九年之非——重读周贻白先生的《中国戏剧史》
元明剧作谈琐
“琼筵醉客”别解
《白兔记》和由它引起的一些思考
畸形发展的明代传奇——三种明刊《白兔记》的比较研究
《西楼记》及其作者袁于令
杜丽娘情缘三境
以史为鉴话当今
由看不懂“戏剧戏曲学”说起——在厦门大学“‘戏剧戏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新世纪傩戏学发展刍议
沪剧“西装旗袍戏”的定性问题
为可能有的最大观众群服务——由观览“南戏新编系列剧目展演”想到的
“不可孤芳自赏,尤宜曲高和众”——昆曲列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断想
戏曲艺术的宫殿是由演员支撑起来的
戏剧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从众随俗——由周信芳先生想到的
再谈戏剧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从众随俗
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附录
陈多先生主要著述存目
不疑处有疑——陈多先生学术思想述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