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在他的新书《大设计》里用鱼缸里的金鱼为例,对人类解释宇宙终极思想的模型进行了说明,并针对宇宙大爆炸学说,指出宇宙大爆炸学说只是恰当的解释了很多现象,虽然很多人怀疑宇宙大爆炸学说,但是没有也无法找到更好的模型来解释所发现的现象,而用新的模型来解释宇宙,只要合理就完全是可以的。
霍金在《大设计》一书中指出:“对于同一物理的运动,如果人类与鱼缸里的金鱼本身属于两个参考系统,金鱼的实在图像和人类观察的不同,但金鱼仍然可以表述制约它们观察到的在鱼缸外面物体运动的科学定律。例如,由于变形,我们观察到的在一根直线运动的一个自由物体会被金鱼观察成是沿着一根曲线运动。尽管如此,金鱼可以从它们变形的参考系中表述科学定律,这些定律总是成立,而且使它们能预言鱼缸外的物体的未来运动。它们的定律会比我们参考系中的定律更为复杂,但简单性只不过是口味而已。如果一条金鱼表述了这样的一个理论,我们就只好承认金鱼的风景是实在的一个正确的图像。”如果存在两个都和观测相符的模型,正如金鱼(眼中)的图像和我们(眼中)的图像,那么人们不能就因此确定这一个比另一个更真实。在所考虑的情形下,哪个更方便就用哪个。
而人类的思维与对所处环境的观察,主要来自人本身的反映,并不一定是宇宙世界的所有。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必然受限于自己观察的工具、介质与本身的感观能力。当然光进入人的视线也是经过一个透镜效应的,通过视网膜的接收而进行对外观测,感受一束光然后让人有所反映,对该束光产生一种认识。
霍金书里说道“在某种情形下,单独的物体甚至并没有独立的存在,而仅作为众多系统的部分而存在。如果一种称为全息原理的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四维世界可能是一个更大的五维时空在边界上的影子。在那种情形下,我们在宇宙中的状况就类似于金鱼的状况了。
彻底的现实主义者经常论证说科学理论描绘实在的证明在于它们的成功,但不同理论可以通过全异的概念框架成功地描述同样的现象。事实上,许多已被证明成功的理论后来被其他基于全新的实在性概念之上的同等成功的理论所取代。
依赖模型的现实主义使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思想学派之间所有这类争议变得毫无意义。按照依赖模型的现实主义,去问一个模型是否真实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是否与观测相符才有意义。如果存在两个都和观测相符的模型,正如金鱼的图像和我们的图像,那么人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这一个比另一个更真实。在所考虑的情形下,哪个更方便就用哪个。例如,如果一个人处于金鱼缸内那么金鱼图像会是有用的,但对外界的人们而言,在地球鱼缸的参照系里去描述从远处星系来的事件就会非常地笨拙,尤其是因为鱼缸随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围绕着自己的轴自转而在运动。”
霍金书里继续说道:“我们永远观察不到夸克。它们永远以三个一组(质子和中子)或者以夸克反夸克对(π介子)存在,并且它们正像由橡皮带连接在一起似的。
自夸克模型首次提出之后的年代里,人们一直在争议着“如果永远不能分离出一个夸克,那么认为夸克真的存在是否有意义”的问题。一些次核粒子的不同结合构成了某些粒子的思想,提供了一种编组原理,由此对其性质给予简单而引人的解释。但是,尽管物理学家已习惯于接受那些粒子,它们也只从有关其他粒子散射的数据统计中推断其存在。对许多科学家而言,将实在性赋予一个在原则上也许不能被观测到的粒子太过分了。
然而,这么多年来随着夸克模型导出愈加正确的预言,反对的声音也随之消退。某种拥有十七只手臂、红外眼以及习惯从耳朵吹出浓缩奶油的外星生物会进行与我们相同的实验观察,但不用夸克描述之,这是完全可能的。尽管如此,根据依赖模型的现实主义,夸克存在于一个和我们对次核子粒子如何行为的观察一致的模型中。”
依赖模型的现实主义能够为讨论诸如以下问题提供框架:如果世界是在有限的过去创生的,那么在那之前发生了什么?一位早期的基督教哲学家圣·奥古斯丁认为其答案不是上帝正为问此类问题的人们准备地狱,而是时间是上帝创造的世界的一个性质,时间在创生之前不存在,他还相信创生发生于过去不那么久的时刻。
这是一个可能的模型,尽管在世界上存在化石和其他证据使之显得古老得多(它们被放在那里是用来愚弄我们的吗?),那些坚持《创世纪》中的叙述确实是真的人很喜欢这个模型。”
P43-P45
在中国流传一段有待求证的话,大意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根本不用担心中国,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的思想。”撒切尔夫人对中国的断言令人深思。为此,2010年4月,新华社还特意转发了光明日报的文章,标题为《撒切尔夫人:中国知识分子提不出引领时代的思想》,引起了众多作家、学者的激烈讨论。
经有关人士考证,证明撒切夫人尔从来没说过这句话。但是随着中国的国家稳定与对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国科学界对世界的贡献会越来越多,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国肯定能够再次启蒙世界。不可否认的是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还是有与之相共鸣的事物存在的那就是近代科学,尤其重要的物理学的不断进步,中国一直没有参与其中是让人十分遗憾。
中国的崛起曾被称作是“二十一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但这种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还应该是在科技发展和思想创新方面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
就中国未来是否能够对世界做出思想贡献来说,物理学方面的探索必不可少。因为中国近现代思想的落后,多半是由于基础物理与理论物理研究的落后。物理学是所有现代科技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当下中国也加大了对诸多物理学基础领域与科研领域的投入,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在辛苦地研究与探索着。例如在对中微子的探索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对于物理学,我们必须知道一点,那就是——物理学想要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来自于物理理论的不断探索与突破。就目前而言,永恒的物理学研究无非是如何用物理理论解释宇宙万物。而对于解释宇宙万物,当今有两大主流理论,一个是宇宙大爆炸,一个是弦理论。但是这两个主流理论都是不完备的,无法真正形成爱因斯坦的大统一理论。此书另辟蹊径地提出了第三种宇宙理论——圆转聚合的宇宙模型,这是一个能全面解释从微观到宏观,从物质粒子到力学粒子关系的的大统一理论。
在这个基础上,本书的理论现在只能算是一种假说,是可以被科学质疑的,正如宇宙大爆炸假说一样,事实上针对宇宙大爆炸的质疑在西方从来没有间断过,因此这本书的理论或许对未来物理学探索毫无意义,但也有可能具有颠覆性作用。不过这并不重要,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证明,很多理论当时看上去十分先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后来也会被更为先进的理论所取代或覆盖。
本书讲的是一个圆转变动的聚合宇宙模型理论。这个新的理论解释了什么是无中生有以及宇宙万物的诞生及其发展逻辑,还有力与粒子的一体化本质、万有引力方向性错误、时间本质是粒子表现、多层聚合运动等物理学方面的内容。其中引用的大量事实依据的都是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研究成果。我们不应该拒绝从现代科学角度、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角度进行对宇宙科学的解释,比如如何定义无中生有等有关宇宙的问题。
微博时期的有益争论
本书的初稿完成于2011年年底,在我将初稿打印出来后,给朋友们私下传阅交流的时候,有些部分也被分享到新浪微博平台上。当时,引起了一些网友的激烈讨论,其中有质疑也有鼓励,一些网友充满善意的提醒,认为非专业人士,不应该牺牲挣钱的机会来研究虚无缥缈的事情,也有的网友表示支持,甚至有些网友要帮助出版。无论质疑还是鼓励,在此我对这些网友们都表示衷心的祝福与感谢,你们的意见都是值得我去思考学习完善的。现将网友们的一些代表性评价现罗列如下,以示谢意。
有一位研究液晶的博士这样理解我的行为:“凡是指出爱因斯坦相对论谬误的民间科学研究,都是不用看的,花在上面的任何时间和精力,都是浪费的,这个可以打保票。”网友“NKLiang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过去三十多年里民科一批又一批,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妄想狂,大都会严重地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这固然有自己的原因,但是正是这样的不懂得科学的同情心敬佩心泛滥,助长了这些人,最后受害的终归还是这些人。”一位广西的科技局干部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本书的看法,他认为现代自然科学已经基本告别了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再也不可能重现近代文艺复兴时期诸如一个偏执怪人自费在自家地下室靠几个瓶瓶罐罐、几块镜片,及神来灵感的实验设计就揭示客观世界规律的经典故事。因此,对所谓“民间科学家”及其拥趸,个人……
……
在这里我还要说明一下,有些内容重复是希望反复强调,也为反映当时塑造的环境。一些图是允许使用的并做了标注,一些图属于商业图片公司的购买用图并做了标注,没有标注图片来源的属于自创图。一些少数的图属于科研用图应该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但是尽力标注线索。如果一些图片涉及到版权问题,希望原创者直接联系作者本人探讨补偿事宜。
电子邮箱:chinayl666@163.com
此书出版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周围的一些朋友的鼓励与帮助,还要感谢一些微博朋友阅读打印稿后的积极反馈,更要感谢那些再次从反对角度提出意见的读者,正是你们的帮助和意见,使得我对本书的内容做了更为严肃的修正,也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地严肃并令人信服。
如果想单从结论看本书的创新之处,大家可以直接阅读第三章节与第九章节,有兴趣仔细翻阅其他章节。当然这本书更期望喜欢物理,并对数学有兴趣的朋友来共同研究并探索我在本书中阐述的观点。
柳振浩所著的《宇宙的第三种猜想(哥德尔旋转宇宙新发现)》主要是量子物理及四大基本作用力知识的普及。书中对现代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实验成果提出了新的思考角度,发现的那些粒子是创造的?还是本身存在的?在普及了引力子与引力波,相对论知识的同时,探索了万有引力的本质,时间的本质,光的本性,时空弯曲与空间,时间之间的关系。普及了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知识,探索了万有引力可能的方向错误,提出了力弦粒子概念。普及了分形几何,卡门涡街等知识,并通过大量列举物理学现象,形成了一种力弦粒子多层聚合的模型。并指出力弦粒子与四大基本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普及了宇宙大爆炸的模型,及宇宙大爆炸的证据,同时探索了聚合旋转宇宙的模型及证据,并对宇宙大爆炸的证据用新的物理学知识进行了解释。普及了物理学与生命学之间的联系。书中对很多物理学未解之谜做出解释之后。
柳振浩所著的《宇宙的第三种猜想(哥德尔旋转宇宙新发现)》是一本具有探索精神的科普书,一本中国版《时间简史》。说其科普,是因为书中讲述了目前大量的科学事实,帮助人们认识当今很多前沿的科学探索与研究。说其具有探索精神,是因我这本书提出了一些新的物理学角度,来尝试解释更多的物理学问题。这本书的内容,用大量的科学事实与逻辑,探索推理出一个拥有力弦粒子的多层聚合旋转的宇宙模型。
在这里只有一个三维空间,比弦理论与标准模型更简单。能够解释更多问题,比如解释了量子与宏观世界,解释了时间,四大基本作用力,力与物质粒子的关系,质量的获得,黑洞本质,暗物质与暗能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