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味菊伤寒质难》由祝味菊口述,门人陈苏生记录并整理,内容以问答形式阐发了祝氏对仲景学说的见解。王致谱、农汉才点校的本书采用初始版本,即1950年上海大众书店出版发行的版本为底本,将陈苏生的质疑问难用楷体,祝味菊的回答及其他阐述部分用宋体,方便读者辨识及阅读。
王致谱、农汉才主编的《祝味菊伤寒质难》由祝味菊口述,其弟子陈苏生笔录,初名《师门问答录》,成书于1944年,后整理为《伤寒质难》。书中采用了师徒问难的体裁,故名“质难”。书中祝氏认为,中医是以正气为本的医学体系,中西医的不同之处在于“治人”与“治病”;《伤寒论》的六经病是人体正气抗邪所发生的六大类证候,分别代表了人体抵抗功能的五种不同程度,即太阳为开始抵抗,少阳为抵抗不济,阳明为抵抗太过,太阴、少阴为抵抗不足,厥阴为最后的抵抗;治疗的原则就在于维持人体合度的抵抗他首先使用“八纲”一词来归纳中医的辨证纲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祝氏崇尚温阳,好用附子,人称“祝附子”。他认为阴生于阳,阳处于主导地位,阳气即正气,《伤寒论》即是重用温阳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