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同子女的交流中存在着障碍,就如同鸿沟一样横亘在父母和子女两个世界中间,如何孩子出于自我保护或者别的目的所“加密”在自己身上的语言体系是本书要向你展示的。书中的两位16岁的美国少女,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原先我们不曾看到过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同时告诉我们他们如何解读父母所说的每一句话。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父母和孩子们的一系列对话场景,然后把蕴涵在其中的密码和暗语逐一破译出来,从中你将会明白,为什么你滔滔不绝,而你的孩子却早已神游太虚;为什么你小心翼翼,却仍然遭遇横眉冷对……
很多父母都知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所说的话通常并不总是代表他真正的意图。但是,却很少有父母能够明白,自己所说的话孩子往往并不能真正领会。
青少年总是不停地误解他们父母的话,而这也是孩子对父母有所保留的原因之一。作为父母,越能了解孩子当前的状态和心理活动,便越容易找到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方法。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的障碍,如何让父母与孩子成为朋友而非敌人,从而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和学习,获得成功的人生。
前言
第1章 “拒绝侵犯!” ——尊重孩子的个人隐私
第2章 “认命吧——我不是上哈佛大学的料!”——和你的孩子一起挺过高中
第3章 “但是其他所有人都去了!”——最晚回家时限及晚上外出等相关问题
第4章 “我希望我是独生子女!”——兄弟、姐妹和朋友
第5章 “我不反对你表现自己,但是把那个T恤脱下来!”——衣着、文身和在身上穿孔
第6章 “钱不是长在树上吗?”——青少年理财
后记
“把门打开!”
晚上七点钟了,艾米——萨莎的母亲,想要知道萨莎是否正和她的朋友科林在一起。艾米打算打开萨莎的房门,然而却发现房门是锁着的。艾米马上对科林和她女儿的关系产生了怀疑,她开始猛烈地敲击女儿卧室的门,结果没有反应,代之而来的是门锁慢慢打开的声音。显然,萨莎在努力掩饰门一开始就是锁着的这个事实。而真实的情形是音乐声一直很大,以至于萨莎并没有听到艾米的第一次敲门声。
“为什么门是锁着的?”
“门没有锁。不管怎样,这很重要吗?我们只是在听音乐而已。你想要什么?”
“我知道门是锁着的,我费了半天的劲都没打开!”艾米喊道。
“你没有听到敲门声吗?”艾米说。
“我已经完全明白你的态度了!你住在我的屋檐下,就得遵守我的规矩,你今晚不能出去。”
“什么?太让人难以忍受了!你以为你是谁?”
“我是你母亲,而且你的朋友该回家了。不要因为这个来责怪我,是你把今晚的事情搞砸了。”当着艾米的面,萨莎翻着眼睛一面让科林把音量再调大点儿,一面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很明显,萨莎做得有些出格,然而如果她理解为什么她母亲对于锁门的感受如此强烈的话,那门极有可能就不会锁了。你的孩子将不断地反抗你制定的规则并和你争论。如果你想把这种类型的规矩刻进孩子们的头脑并让他们遵守,那么唯一的机会就是使他们理解你如此做的理由。也许他们不会和你达成一致,然而他们仍然须要理解。
在这个例子里,对于不能锁门这个规则你所能给出的最好的理由就是“如果你没有什么可以遮遮掩掩的,那就毫无理由去锁门。我们愿意给予你自己的私人空间,但是如果门不锁的话我们会感到更舒服”。尽管也许他们嘴上并不承认,但孩子们会明白这理由完全充足而且非常公平。
但是在这种情形下,问题绝不是锁门那么简单。第一个问题就是,当艾米发现失去对门的控制权后的尖叫。嗨!我们知道我们会让你们发狂,但是事实是:如果你们行为怪异,那么孩子就无法作出正面的回应,特别是朋友(特别是和男朋友在一起)在场时更是如此。在门打开后,艾米本应暂时不谈论门被锁着的事情。如果她担心萨莎会再一次这么做的话,她就应当和萨莎在一个私下的场合提起,以免让她难堪。
父母教育子女的重要一部分便是预知孩子的反应。也许如果谈话时科林不在场的话,萨莎不会表现得如此不敬。当艾米对萨莎说教的时候,萨莎根本一个字都听不进去,只是从一个耳朵进从另一个耳朵出。相反,萨莎所关心的是这件事留给科林的印象。
萨莎这边的错误是对于锁着的门她选择说谎。这个谎言极有可能萌芽于一种尴尬的情绪,因为原本父母就不允许她锁门。因为科林在场并且听着她们所说的每句话,所以萨莎想要避免争吵,而且她不想在科林面前表现得太孩子气。没有一个孩子会愿意解释她家里的“稀奇古怪”的规矩,尽管科林在他自己家里也会碰到一些,但是萨莎却不会这么想,她只是急于让她的母亲离开她的房间而同时保全面子。
萨莎把她母亲的行为解释为一个又一个让她尴尬的企图。尽管这仅仅是一次关于规矩的谈话,但萨莎却不会这样认为。当艾米说“为什么门是锁着的”的时候,萨莎所听到的是“我不信任你”或者“你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把门锁起来”。
在她仍然不允许萨莎锁门的情况下,艾米怎样做才有助于表明她确实尊重萨莎的隐私呢?像青春期的大部分孩子一样,如果她父母在进入萨莎房间前先敲门的话,萨莎会非常高兴的。孩子们会非常执著于此,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套隐私体系。尽管一个敲门声无足轻重,然而它不仅让孩子们觉得受到尊重,而且让他们觉得他们的房间的确是他们的。如果你的孩子明白一个敲门声就可以将锁取而代之的话。那么他会情愿遵守不得锁门的规矩。
“回到你的房间去。”
科林刚从萨莎家里回来,不幸的是,他忘记打电话告诉父母他不回家吃饭,还没有意识到麻烦将从天而降的科林,没有和他父母打招呼就直接走入他的书房看棒球比赛电视节目去了。
听到门砰的一声响,几分钟后科林的母亲黛博拉走进他的书房,非常尖锐地问道:“为什么不给家里打电话?”
科林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理会他母亲,继续观看最近比赛的精彩回放。失望至极的母亲关掉电视机,说:“科林,回到你的房间去。”
科林明白他没向家里打电话是错误的,但是他寸将错过最后几分钟的精彩比赛感到不爽。因此他把遥控器摔到一边,并向他的房间走去,嘴里小声嘟囔:“婊子!”科林砰的一声摔上门,跳到床上。
感到羞辱和愤怒的黛博拉火冒三丈地冲进科林的房间,准备训斥他。
“出去!这是我的房间!是你让我到这里来的,你忘了吗?”
“不要再叫我‘婊子’。我是你母亲,你至少应该拿出些尊重。”
“对不起,”科林牢骚满腹地说,“你现在可以走了吧?”
“不行,这事还没有完!”
“你让我回到我的房间,我听了呀!现在请你离开我的房间,好吗?”
“所有的房间都是我的,科林。这是我的房子,我买的房子。只要你在我的屋檐下,你就得照我说的做。”在对科林的反应满意后,黛博拉离开了房间。
类似于这个场景的问题在于:它使孩子们觉得在这一分钟他们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而在下一分钟这些就会从他们身边被夺走。个人空间感和隐私感,加上清楚明了的规矩,对于青少年培养自身的独立性非常重要。当父母重新定义“你的房间”这些词时,孩子们对于什么是他们的和什么不是他们的变得迷惑不解,并且使他们失去了独立所需要的支撑。
毫无疑问,科林不该没有提前打电话就很晚回家,他忽视了母亲的感受,大不敬地叫她“婊子”,但是在他的脑子里,他的这些行为和他母亲的行为相比无关紧要。科林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解释的:他母亲自相矛盾,一面要他回到他的房间,一面又侵入他的空间,仅仅为了他说的最后一个词,并讣他感到理亏。科林认为如果他母亲这次侵入他的领地,那么她迟早会毫不犹豫地剥夺掉他所有的个人隐私。因此,对他来说下次就没有理由遵照她吩咐的那样去做。P3-6
和其他的人际关系一样。父母同子女在交流沟通上也存在着巨大的障碍。这种沟通的障碍是不可避免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心有灵犀的零障碍沟通。人际交流沟通是信息的编码、传播、重新解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交流双方心理、智力、思维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信息被误解、曲解就无法避免了。
在父母同子女的交流中存在着的这些障碍,如同鸿沟一样横亘在父母和子女两个世界中间。大多数父母知道,一个孩子经常会言在此而意在彼,顾左右而言池,这是由于孩子出于自我保护或者别的目的,会有意识地“加密”自己的语言体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父母所说的话通常也会被孩子们以各种方式解读得面目全非。而破译这些密码,尽可能排除沟通障碍,增加父母同子女的沟通交流正是本书的主旨。
两位16岁的美国少女,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原先我们不曾看到过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同时告诉我们他们如何解读父母所说的每一句话。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父母和孩子们的一系列对话场景,然后把蕴涵在其中的密码和暗语逐一破译出来。从中你将会明白,为什么你滔滔不绝,而你的孩子却早已神游太虚;为什么你小心翼翼,却仍然遭遇横眉冷对;为什么你煞费苦心,却完全被当做了“驴肝肺”。
尽管作者和我们中国的读者远隔重洋,但你会惊奇地发现,美国青少年所经历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我们中国的孩子们所经历的如出一辙。在这本书里,你会找到关于青少年的自尊、个人隐私、升学压力、兄弟姐妹、吸烟酗酒、穿着理财等各种耳熟能详的话题。从这些话题中,你将学会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如何仔细倾听孩子们的内心自白。因此,在你说“嗨,我也是过来人……”之前,你应当认识到。今天的青少年生活的世界和所说的语言,和我们过云真的是有天壤之别。破译彼此的语言有助于在父母和子女两个世界中间架起一座桥梁,创造出一个你原先无法想象的更和谐、更紧密的关系。
读完这本书,你可能觉得你没有机会了。我们却不这么认为,这是真的。你只是没有机会,把你孩子的青少年岁月变成你青少年时代的翻版而已。而且你也没有机会,再用原先的理想化的、近乎偏执的心态来处理你和你孩子的问题,你必须认识到在你家里一切都在不停变化,而你也必须随之改变。
像大多数父母一样,你可能认为:只要记得当初还是青少年时的情形,然后用强有力的手来阻止你孩子犯你当初犯过的错误,这样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了。然而,和往常一样,你又错了。但是只要你的心还在正确的地方,而且它还在不停跳动,那么你仍然有希望。
尽管孩子们经常会令你们不愉快,但是他们仍然想在一天结束回到家后,听到你说“我爱你”这样的话。当然,这并不容易,而且他们肯定还会做些令你们失望的事情,以至于当他们回家时,你们很难说出那个你极不情愿说出口的“我爱你”,但是如果你保持乐观,同时确保你孩子也能如此,那么一切事情都将井井有条,并且会好起来的。
任何父母同子女的关系都会经历同样的磕磕碰碰。但是处理问题的关键的技巧是坚持你的意见并不懈努力。一个孩子总是会分辨出,父母不懈地寻求理解,和父母不愿为尝试而费心之间的差别。这也是你们那个重视价值的美好时代的一个信条之一,如果你不管怎样都不停地尝试,那么你和你孩子会非常有机会走向事情的另一端——好的一端。
祝你好运。而且请记住,这不过是你生命中的七年岁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