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歆编著的《中国历代反腐实录(秦汉三国篇)》共分十章,一个序章加九章正文,序章简单讲述了汉朝之前腐败和反腐败的情况,九章正文以时间为序,用故事展开,夹叙夹议,把两汉三国时期的贪腐——反贪腐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当时的监察制度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用“百家讲坛”似的风格口述历史,语言较风趣。对于我们了解古人如何“拍苍蝇、打老虎”,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历史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历代反腐实录(秦汉三国篇)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王歆 |
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歆编著的《中国历代反腐实录(秦汉三国篇)》共分十章,一个序章加九章正文,序章简单讲述了汉朝之前腐败和反腐败的情况,九章正文以时间为序,用故事展开,夹叙夹议,把两汉三国时期的贪腐——反贪腐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当时的监察制度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用“百家讲坛”似的风格口述历史,语言较风趣。对于我们了解古人如何“拍苍蝇、打老虎”,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历史读本。 内容推荐 秦二世的千古腐败理论是什么?巨贪田蚡为何得以善终?大老虎梁翼有多腐败?光武帝怎样整顿吏治提倡节俭?贤相诸葛亮如何清廉自律……王歆编著的《中国历代反腐实录(秦汉三国篇)》一一为你揭秘。 目录 序章 贪污腐败的源头 把阿大夫扔锅里煮了 腐败的“理论家” 送上贺礼一万钱 第一章 无为而治的西汉初年 相国占老百姓便宜 东方朔饿得要死 “上计”和“御史” 两任丞相互相攻讦 “文景之治”的假象 第二章 汉武帝的“酷吏政治” 盖布被的宰相 “苍鹰”郅都 形形色色的“酷吏” 田仁出刺三河 十三个监察大区 主父偃倒行逆施 审老鼠的张汤 盐铁会议上的大骂架 武帝朝最后一名酷吏 超级烂摊子 第三章 汉宣帝的“循吏政治” 上一封奏章就当丞相 毒害皇后的阴谋 贪污到手算犒赏 深知民间疾苦的汉宣帝 清廉正直的黄霸 从张翼德怒鞭督邮说起 朱邑和尹翁归 卫司马和“山郎’ 不能以功掩过 “盛世”的终结 第四章 在贪污腐化中走向灭亡 王道和霸道夹杂着运用 贡禹的谏言 大儒丞相最奢靡 教会儿子拍马屁 “犯强汉者”的背后 年纪轻轻的大司马 罢职可抵贪污之罪 王氏贪腐集团 第五章 病入膏肓的新莽政权 元城王家的倒台 “圣人”王莽 漏洞百出的监察体系 工资和效益挂钩 第六章 两手都要硬的东汉前期 再见到汉官的威严仪态 硬脖子的县令董宣 东汉前期的“酷吏”们 河南、南阳不可问 循吏与酷吏并存 “三独坐”的俭朴生活 皇帝以身作则 第七章 外戚、内宠集团,贪腐无极限 豪富而骄奢的窦氏 外戚擅权的开端 外戚和官僚贪腐集团 与“内宠”斗争的杨震 “跋扈将军”梁冀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横暴的梁氏夫妇 第八章 王朝葬送在宦官手中 权归宦官,朝廷日乱 第一次党锢之祸 吾不西行,大祸不解 宦官们发动的宫廷政变 范滂自首,张俭逃亡 宦官中的异类 最后的酷吏 可以卖到一千万钱 以政变对抗政变 第九章 三国:从廉政走向贪腐 世家门阀的崛起 曹操的“唯才是举” “割发代首”是真心还是假意? 曹魏的监察体系 诸葛亮治蜀和孙权治吴 特务政治 曹魏政权的堕落 从暨艳案说开去 试读章节 况且我们知道,那时候以周礼治国,讲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对贵族阶层一味包容,往往用道德警告替代了司法惩办。 再说腐败,在没有进入阶级社会以前,社会财富极度缺乏,贫富差距也不明显,就算谁主观上贪图享乐,想要住高屋广厦,穿绫罗绸缎,吃美味珍馐,乃至于妻妾成群,客观上也都没有充足的条件。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天子为首的各级贵族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产,就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腐败现象,文献和文艺作品中对腐败的反映和鞭笞便逐渐增多了起来。 但是古代文献中对于贵族们腐败的记录,究竟有多少是确切的,实在不好说。比方说《史记》中记载商朝末代君王纣的生活极其腐败:“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大取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意思是说:“纣王加重赋税,横征暴敛,把钱财都积聚在鹿台上,粮食都装满了钜桥仓。他还到处搜集好狗、良马等玩乐之物,充斥着自家的宫殿。他扩大离宫沙丘苑的规模,把很多飞鸟走兽安置其中(以便自己玩赏和狩猎)……在沙丘苑中大摆歌舞,把酒装满池塘,把肉挂在树上,让男男女女光着身子在其中追逐,以助他整夜饮酒的兴致。” 这些相关“酒池肉林”、“鹿台虿盆”等罪状,其实大多出于新兴王朝对前朝的污蔑,或者是后世儒家生造暴君形象以警惕时君,并没有足够的史料可以确证。 总之,夏、商、周三代的第一手史料缺失得实在太厉害了,很多相关资料都是春秋战国甚至汉魏以后对前代的追述,可靠性非常之低,所以不易找到确实无误的贪污腐败以及惩办贪腐的例子。 比较可靠的例子要往春秋以后去找,尤其是战国中期以后,“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这一层级的封建关系逐渐被打破,在各诸侯国中,逐渐产生了君主直辖的行政区划,在这些行政区划上,逐渐产生了真正意义上吃国家财政饭的地方官员——而不是连吃带管的个人的封地。真正意义上的贪污行为,就此登上历史舞台,而相应的纠贪惩贪的例子,也便陆续出现了。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春秋以后的史料记载逐渐增多了起来,可靠性也大大地提升。 比方说,《左传》中就有记载,在春秋中期的周灵王九年(公元前563年),王叔陈生和伯舆二人争夺王室的执政地位,因为灵王支持伯舆,导致王叔陈生出奔。霸主晋悼公派士匀前去调解,于是双方都派出了代理人,在士匀面前公开辩论。其中伯舆一方的论据是,王叔陈生辅政的时候,“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官之师旅,不胜其富”——“国家政务根据贿赂多寡来裁定,法律规条因其宠信之人而作废,他属下的官吏全都富得流油!” “政以贿成”这四个字实在是太恐怖了,说明贪腐问题已经不再是个案,在王叔陈生的领导下,歪风邪气竟然已经侵蚀了整个周朝政府了。所以伯舆一方的这句话直接打到了对手的痛处,士匀最终判定:“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意思是说:“天子支持谁,我们国君也支持谁(伯舆),天子反对谁,我们国君也反对谁(王叔陈生)。” P2-3 序言 范晔的《后汉书》中有一段记载,说在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青史留名的大发明家张衡制造出了一种非同凡响的特殊仪器,名叫候风地动仪。这具仪器: “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据说这具候风地动仪制造出来以后,东汉朝廷上的大小官员们无不冷嘲热讽,说就靠着这么个玩意儿,能够知道什么地方“地动”(也就是地震)?一定是骗人的。 没过几天,仪器上一个龙头突然动了一下,口中所衔的小球掉落了下来,张衡根据其指示的方位宣布,说西方发生了地震——但是官员们全都没有丝毫感觉,因而“咸怪其无征”。可是又过几天,陇西地方官派遣的使者赶到京师洛阳。上奏朝廷,说陇西地震了,而时间,正好是在候风地动仪西方龙头吐球的那个时候。 于是官员们再望向候风地动仪的时候,眼神里莫不多了一丝敬畏——“皆服其妙”。 唉,咱们这本书是要讲历史上贪腐和反贪腐的故事,跟候风地动仪探测地震,有关系吗? 其实仔细想想,这两类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地震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正如同贪污腐败也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人类迈入阶级社会后所自然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因为人们讨厌地震、憎恶贪腐,它们就会自然消失、不再为害。 其次,无论地震还是贪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隐蔽性。子贡曾经说过: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但是地震不像日食,所影响的范围没有那么大,贪腐也是小人之行而非君子之过,总是会藏着掖着,尽量不被旁人所发现的——当然,嚣张跋扈、丝毫不在意他人指责、公然贪腐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候风地动仪,是中央政府查知各方地震灾害的一件利器,当这件利器准确地探测到了陇西地震,证明了有用以后。朝廷“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也就是说,根据候风地动仪的变化结果来即时记录地震,而不必要再等待地方官员的上报。 要知道,在候风地动仪没有造出来之前,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中央朝廷并不一定能够知道真相。这其中的猫腻,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人是绝不会陌生的:或是有灾报无灾,或是小灾报大灾,如何汇报,全看当地官员内心的天平向何处倾斜了。 而当候风地动仪被张衡制造出来以后,就有了一个近乎科学的标准,中央朝廷,上起皇帝,下至三公九卿,他们终于不再耳目闭塞,而只凭下级官员的汇报来了解真实情况了。只可惜这具候风地动仪很快就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世仿品有五六种,但没有一种能够达成史书上所记载的原品的效果。 贪污腐败也是如此,这种行为是挖国家的墙角,对整个社会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无论公天下还是家天下,都希望能够不遗余力地打击这类违法行为。所以贪腐出现得很早,反贪腐的措施也几乎同时应运而生。尤其到了今天,人民当家做主,我们追求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更必须老虎、苍蝇一起打,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杜绝贪腐现象。 但是杜绝贪腐,就必须要惩治贪腐,惩治贪腐,就必须要发现贪腐。而发现贪腐,也必须要有工具在手,那就是对官员操行的监察制度。 最早可以察知秦代就已经产生了相关的监察制度,但是这一制度非常不完善,就如同候风地动仪的各类仿品一样。汉代的监察制度逐渐完善了,就如同正牌的候风地动仪。但是即便候风地动仪,张衡也只能据其禀告西方发生了地震。至于具体位置、震度大小,依旧是探查不到的,还得靠地方官员的奏报。封建时代的监察制度大多如此,漏洞百出,往往使得“吞舟是漏”。历代的监察制度不断进化,不断完善,但始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这当然是由社会制度所制约着,统治阶级掌控着大量的财富和国家政权,他们有欲望去贪污腐败,更有能力使贪腐行为不受到揭发和惩罚,这对今天的反贪腐有着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而在今天,贪腐行为依然如同地震等天灾一般存在,现在的监察制度也不能说就巨细糜遗,可以发现所有违法行为了。所以了解和反思古代贪腐和反贪腐的示例,对于今天的严肃法纪。不为无用。 研究、复原古代的候风地动仪,对于今天的地震预测和探查,是有一定参考作用的——这便是创作此书的主要目的所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