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外交部工作近40年,曾多次参与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第一代领导人安排礼宾工作。曾在亚洲、美洲、澳洲多个驻外使领馆任职。作者在驻斐济使馆工作期间,先后八次“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往返于斐济与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之间。特别是,作者于1990年2月至1992年8月期间独自一人在基里巴斯建立中国使馆,并坚守在那里近三年,其间所度过的艰苦生活和遭遇的独特经历,是中外外交史上不曾有过的。本书向您讲述了作者在南太平洋、美国、新加坡的外交生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南太不了情(一个外交官鲁滨逊式经历外交官看世界)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吴钟华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在外交部工作近40年,曾多次参与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第一代领导人安排礼宾工作。曾在亚洲、美洲、澳洲多个驻外使领馆任职。作者在驻斐济使馆工作期间,先后八次“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往返于斐济与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之间。特别是,作者于1990年2月至1992年8月期间独自一人在基里巴斯建立中国使馆,并坚守在那里近三年,其间所度过的艰苦生活和遭遇的独特经历,是中外外交史上不曾有过的。本书向您讲述了作者在南太平洋、美国、新加坡的外交生涯。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在外交部工作近40年,曾多次参与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第一代领导人安排礼宾工作。曾在亚洲、美洲、澳洲多个驻外使领馆任职。作者在驻斐济使馆工作期间,先后八次“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往返于斐济与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之间。特别是,作者于1990年2月至1992年8月期间独自一人在基里巴斯建立中国使馆,并坚守在那里近三年,其间所度过的艰苦生活和遭遇的独特经历,是中外外交史上不曾有过的。 目录 自序 序篇 南太篇 斐济风情忆 南太平洋的天堂 瓦努阿图高台跳 椰子蟹的足迹 外交宴请的妙用 胡椒之岛波纳佩 最小的岛国图瓦卢 瑙鲁趣闻 库克船长和太平洋 圣诞岛之行 使命紧急 开馆亮相 特殊的生日礼品 死神与我擦肩而过 “别忘了家” 国歌为我独奏 总统朋友塔巴依 宴请副总统 我也有了“星期五” 回到集体的怀抱 大虹灯笼高高挂 ——记在基里巴斯举行第一次圆庆招待会 露兜果树的妙用 走后门 送“重札” 门外汉当会计 天涯海角国旗情 “赤脚医生”与“赤脚病人” 精心救助我船员 布岛的风情 阿巴洋岛之行 在基里巴斯过新年 我的小狗金娃 奇特的葬礼 相见时难别亦难 美国篇 走桥 ——留给纽约的足迹 伦敦桥的故事 赌城拉斯雏加斯 汉庭顿植物固 罗迪亚瓦兹群塔 “信不信由你” 亚利桑那州奇观 玛丽皇后号游轮 关岛 凭吊珍珠港 新加坡篇 徒步新加坡 圣淘沙 胡亚基 ——中国驻外第一任领事 晚晴园遐想 新加坡河 抗日纪念碑和公墓 牛车水 新加坡博物馆 后 记 试读章节 从1989年5月起,我在斐济工作过9个月,它那秀丽的热带风光,独特的人文传统,朴实无华的民俗民风,丰富的旅游资源,从不曾从我记忆中消失,并不时勾起我美好的回忆。 印度族和斐济族 在世界上,斐济怎么也称不上是个大国,但在南太平洋上,它却是仅次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大国”,难怪我曾听朋友说,世世代代没有走出过斐济的土著人说,世界上斐济最大。斐济远离澳大利亚3lOO公里,距新西兰2loO公里,在没有现代交通21Z具的情况下,斐济人长期以来很少与外界来往,上辈人传下来的这一说法,不足为奇。斐济是个群岛之国,全国有300多个岛屿,有人居住的只有105个。人口主要集中在维提和瓦努阿莱吾两个大岛,位于维提岛的斐济首都苏瓦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漫步在斐济任何地方,尤其是城市里,人们会奇怪地发现,到处是身穿纱丽的女士和穿西装的男士,不管男女,他们的面孔都是典型的印度人。他们足旅游者吗?不是。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印度人到斐济来旅游。原来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斐济国的主人。这足怎么回事,话得从头说起。 1643年,荷兰探险家塔斯曼首先发现了斐济的几个岛。1774年,著名的英国航海家库克又发现了斐济的其他岛。存其后的年代里,欧洲人不断光顾斐济,直到1874年,斐济被割让给英国,成为英国殖民地。斐济土地肥沃,适合种甘蔗。英国种植者决定开发土地种植甘蔗,于是他们在当地寻找劳动力,可他们发现、斐济人并不想要钱,也不愿脱离他们传统的部落劳动。种植者就想雇斐济北面的吉尔伯特群岛人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岛人,但英国政府不同意。后来英国驻斐济第一任总督开始与印度人订合同,从印度雇佣劳力进行种植。 P15-16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从此,揭开了新中国外交的帷幕。 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和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变。冷战后,世界进入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时期。中国则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作着贡献。历史进程表明,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变化密不可分。世界大局的演变和走向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国外交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外交官看世界”系列丛书应运而生,很有意义。 为丛书撰稿的是外交笔会。该笔会成员都是我国资深外交官,是参与过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指挥的外交斗争的老战士。他们奋斗了几十个春秋,为共和国外交事业付出了青春年华和辛勤劳动。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离退休后,仍心系外交事业,努力开辟为外交工作服务的新阵地。他们成立外交笔会,十年来,发表了上千篇文章,出版了近百部著作。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好评。 在他们的笔下,有波诡云谲的形势变幻,义有友好往来的明快乐章;有凝重沉静的重大事件回溯,义有信手拈来对异域奇闻的描摹:有对复杂国际问题的析解,又有对尘封已久政治内幕的揭示……林林总总,包罗广博,大多是亲历、亲见、亲闻,内容精彩,情感真切,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希望《丛书》对读者拓展国际视野、深化对世界的认知、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操会有所裨益。 2004年2月1日 后记 世间万事,有动则有静,有起则有止,外交官的工作也如此。我在离开驻洛杉矶总领馆时,就有了退休的思想准备。1998年,我从洛杉矶回到国内,又去新加坡半年,那只不过是我40年外交工作结束的最后短暂缓冲。 1998年我在洛杉矶的任期即将结束时,国内很快来了调令。调令如军令,与以往数十次的调令不同,这次调令意味着我的驻外使馆工作到此就要结束了。调令一到,一般的外交官员只做一件事:交工作。我则不同,我既是交又是做,交已做完的工作,做没做完的工作。我离任的消息一传出,当地政界侨界朋友们纷纷为我饯行,我也向他们辞行。短短的一个月。交接工作,辞行饯行,我每天活动的时间是按小时排的,我将要告别的,是我职业外交官的生涯,我是那样的恋恋不舍。 我在洛杉矶的工作如何,我不可能不想,但我不去多想。我内心深处想得太多的是,我现在离开的不仅仅是洛杉矶,不仅仅是这些朋友们,这次我要告别的是我的外交生涯,离开我为之付出大半生的外交事业。如烟的往事拨动着我的心弦,即将到来的退休,我应如何去面对?我有想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我离开这里,就将过老年人的生活,我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现在,我已退休多年,六十有六。自我退休那天起,我就发挥余热,没有闲着,做到了老有所为。我是外交史学会的会员,也是外交笔会的会员。以史为鉴,存史育人,写些回忆。我的礼宾知识、领事知识、我的外语仍被有效利用,我甚感欣慰。 愿此书有人看,被人理解,让我有所乐。 吴钟华 2005年10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