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门外文谈/大家小书
分类
作者 鲁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夏禹的“岣嵝碑”是道士们假造的;现在我们能在实物上看见的最古的文字,只有商朝的甲骨和钟鼎文。但这些,都已经很进步了,几乎找不出一个原始形态。只在铜器上,有时还可以看见一点写实的图形,如鹿,如象,而从这图形上,又能发见和文字相关的线索:中国文字的基础是“象形”。

画在西班牙的亚勒泰米拉(Altamira)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的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十九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现在上海墙壁上的香烟和电影的广告画,尚且常有人张着嘴巴看,在少见多怪的原始社会里,有了这么一个奇迹,那轰动一时,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一面看,知道了野牛这东西,原来可以用线条移在别的平面上,同时仿佛也认识了一个“牛”字,一面也佩服这作者的才能,但没有人请他作自传赚钱,所以姓氏也就湮没了。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例子的。

自然,后来还该有不断的增补,这是史官自己可以办到的,新字夹在熟字中,又是象形,别人也容易推测到那字的意义。直到现在,中国还在生出新字来。但是,硬做新仓颉,却要失败的,吴的朱育,唐的武则天,都曾经造过古怪字,也都白费力。现在最会造字的是中国化学家,许多原质和化合物的名目,很不容易认得,连音也难以读出来了。老实说,我是一看见就头痛的,觉得远不如就用万国通用的拉丁名来得爽快,如果二十来个字母都认不得,请恕我直说:那么,化学也大抵学不好的。

四 写字就是画画

《周礼》和《说文解字》@上都说文字的构成法有六种,这里且不谈罢,只说些和“象形”有关的东西。

象形,“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画一只眼睛是“目”,画一个圆圈,放几条毫光是“日”,那自然很明白,便当的。但有时要碰壁,譬如要画刀口,怎么办呢?不画刀背,也显不出刀口来,这时就只好别出心裁,在刀口上加一条短棍,算是指明“这个地方”的意思,造了“刃”。这已经颇有些办事棘手的模样了,何况还有无形可象的事件,于是只得来“象意”@,也叫作“会意”。一只手放在树上是“采”,一颗心放在屋子和饭碗之间是“密”,有吃有住,安密了。但要写“挛可”的挛,却又得在碗下面放一条线,表明这不过是用了“密”的声音的意思。“会意”比“象形”更麻烦,它至少要画两样。如“寅”字,则要画一个屋顶,一串玉,一个缶,一个贝,计四样;我看“缶”字还是杵臼两形合成的,那么一共有五样。单单为了寅这一个字,就很要破费些工夫。

不过还是走不通,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有些事物是画不来,譬如松柏,叶样不同,原是可以分出来的,但写字究竟是写字,不能像绘画那样精工,到底还是硬挺不下去。来打开这僵局的是“谐声”,意义和形象离开了关系。这已经是“记音”了,所以有人说,这是中国文字的进步。不错,也可以说是进步,然而那基础也还是画画儿。例如“菜,从草,采声”,画一窠草,一个爪,一株树:三样;“海,从水,每声”,画一条河,一位戴帽(?)的太太,也三样。总之:如果要写字,就非永远画画不成。

但古人是并不愚蠢的,他们早就将形象改得简单,远离了写实。篆字圆折,还有图画的余痕,从隶书到现在的楷书@,和形象就天差地远。不过那基础并未改变,天差地远之后,就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写起来虽然比较的简单,认起来却非常困难了,要凭空一个一个的记住。而且有些字,也至今并不简单,例如“鬻”或“鳖”,去叫孩子写,非练习半年六月,是很难写在半寸见方的格子里面的。

P7-9

书评(媒体评论)

鲁迅所学所问并不仅仅是所谓国学,也不是西学,他研究的是人,是人生,是社会。任何大学问都是对人生的安顿,以及对时代的回答。鲁迅给出了自己的安顿方法,作为医生也给出了这个时代的诊断书,我们能否接上这学问之根?

——蒙木《向鲁迅学,学鲁迅问,问学大学问》

目录

第一编 语文杂谈

 门外文谈

 论睁了眼看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题未定”草(七至九)

 病后杂谈

 病后杂谈之余

 隔膜

 谈金圣叹

 小品文的危机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从帮忙到扯淡

 流氓的变迁

 作文秘诀

 文摊秘诀十条

 读书杂谈‘

 随便翻翻

 读几本书

 读书忌

 点句的难

 开给许世瑛的书单

第二编 小说史谈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第三编 文史漫谈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这个与那个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古人并不纯厚

 北人与南人

 隐士

 我的第一个师父

 论“他妈的!”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

 孔夫子有胃病

 说“面子”

 略论中国人的脸

 说胡须

 世故三昧

 捣鬼心传

 送灶日漫笔

 谈皇帝

 儒术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老调子已经唱完

 答中学生杂志社问

序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袁行霈

内容推荐

《门外文谈/大家小书》是鲁迅杂文选编,分为语文杂谈、小说史谈、文史漫谈三部分,包括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病后杂谈、小品文的危机、作文秘诀、读书杂谈、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春末闲谈、北人与南人、我的第一个师父、捣鬼心传、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等精彩文章。本书所选文章基本上是鲁迅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的纵横捭阖的杂论,饱含讽世之意,不时流露现实关怀。

编辑推荐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翘楚,其地位无人能够撼动,而《门外文谈/大家小书》所要彰显的就是作为一代学问大家的鲁迅,本书主旨是让读者向鲁迅学、学鲁迅问、问学大学问。本书汇集了鲁迅最令人称道的杂文,使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欲罢不能,可以说代表了我国现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