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蔡鸿生)
序二(李志贤)
序三(侯庆生)
第一编 史纲
第一章 庠序肇创 以化澄邑(1915—1939)
引言
第一节 澄海旧式教育回顾
第二节 澄海中学的创建
第三节 “五四”运动中的澄海中学
第四节 “八二风灾”与校舍重建
第五节 杜国庠、王鼎新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第六节 “东征”影响下澄中学生的革命活动
第七节 1927--1939年澄中发展历程
结语
第二章 颠沛流离 弦歌不辍(1939—1945)
引言
第一节 借读韩师与樟林复课
第二节 樟林复课期间的救亡宣传
第三节 饶平复课
结语
第三章 山河重光 走向黎明(1945—1949)
引言
第一节 回迁澄城后的校园重建
第二节 澄中的师资及教学活动
第三节 澄中学生的校园生活
第四节 澄中师生的进步活动
结语
第四章 鼎革奋发培育新民(1949—1966)
引言
第一节 建设新校园
第二节 迎接新教育
第三节 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节 开展劳动教育
结语
第五章 十载乱世 不绝如缕(1966—1976)
引言
第一节 疯狂的“革命”
第二节 辛酸的“撤并”
第三节 英勇的“抗灾”
第四节 无序的“教学”
结语
第六章 拨乱反正 日趋辉煌(1976—2015)
引言
第一节 从恢复教学秩序到实现跨越性发展
第二节 完善办学条件,创设一流环境
第三节 精心管理,创建科学管理机制
第四节 固本强基,打造素质精艮的教师队伍
第五节 坚守人文情怀,打造“绿色德育”,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第六节 发挥工会职能,构建和谐家园
结语
第二编 专题
第一章 体育名校 百龄强健
引言
第一节 澄中体育初起步(1915—1949)
第二节 澄中体育长足进步(1949—1979)
第三节 澄中体育繁荣发展(1980年至今)
结语
第二章 版画美术 莲峰毓秀
引言
第一节 澄中版画的创作与影响
第二节 澄中的美术教育与美术人才的影响
结语
第三章 书法翰墨韩江流芳
引言
第一节 黄际遇对澄海书法的影响
第二节 民国澄中书法概述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澄中书法活动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澄中书法的影响
结语
第四章 科技教育 经世致用
引言
第一节 万事开头难:起步阶段的澄中科技教育
第二节 处境虽艰,生气勃然:20世纪j四十年代的澄中科技教育
第三节 向科学的堡垒进军:新中国早期的科技教育
第四节 科技就是生产力:20世纪80年代的澄中科技教育
第五节 科技与综合素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澄中科技教育
结语
第五章 方言研究 澄海学统
引言
第一节 早期澄籍人士的潮汕方言研究
第二节 高校澄籍学者的潮汕方言研究
第三节 本地澄中校友的潮汕方言研究
结语
第六章 文学蔚起 观风鉴史
引言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1915—194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
结语
第七章 诗词歌赋 与古为徒
引言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1915一194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
结语
第八章 慈善公益 明德惟馨
引言
第一节 中华民国年问的慈善公益事业(1915—1949)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慈善公益事业(1950—1978)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慈善公益事业(1979—2015)
结语
第三编 人物
第一章 高山仰止
第二章 星汉灿烂
第一节 军政界
第二节 文教界
第三节 科技界
第四编 文献
第一章 校史萃编
澄海县立中学校史
澄海中学简史
澄海中学校舍变迁记略
澄海中学楼宇命名志
澄海中学百年大事记
第二章 澄中金石
第一节 钟鼎
第二节 碑版
第三章 校刊序跋
《同学录》绪言
《初中第廿班、乡师第四届毕业纪念刊》序
新岁献词
《初中第廿八班毕业纪念刊》序
《澄中校刊》写在刊前
《初中第卅八班毕业纪念刊》序
《澄海一中》刊前话
第四章 校长献词
澄中在前进——在澄海中学建校六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继承和发扬澄中光荣传统——在澄海中学建校六十六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发扬光荣传统,办出澄中特色——在澄海中学建校七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在建校七十五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发扬光荣传统,再创澄中辉煌——建校八十周年庆典祝词
永远的澄中——在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澄海中学九五华诞文艺演出上的讲话
精诚办学,打造精品澄中
第五章 校史艺文
第一节 澄中校歌
第二节 校园文存
参考文献
后记(陈景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