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烨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2015版2014-2015)》介绍了,文学创作是文学工作的中心,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的重心。因此,检视创作的走向与衡估作品的成色,就是考量年度文学进取与创作实绩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从宏观层面上看,2014年的各类文学创作,都是在以往的基点上依流平进,在稳步前行中各有创获,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对集中的焦点与可圈可点的亮点。比如,各类创作在题材的丰繁与多样,题旨的丰沛与多元的同时,在如何调用一切艺术手段讲述好中国特有的故事,怎样越过事象透视时代精神状况等方面,都结合着各类文体的实情和作家创作的实际,表现出集中的指向,使得2014年的文学创作,整体上呈现出故事中国化,讲述本土化,艺术本色化的突出特征。
《中国文情报告》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本有关文学现状的宏观考察报告,课题组成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作家协会各有专长的文学专家联合构成。出自他们之手的这份年度报告,具有丰盈的信息量和显著的前瞻性。在文化环境日益繁复,文学自身不断变异的情况之下,本书清点文学成果、描绘文学风貌、记录文学足迹、梳理文坛脉络,实为文坛内人士查考年度文情所必备,为文坛外读者概要了解文学与文坛所必读。
白烨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2015版2014-2015)》设总报告及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戏剧、网络文学、理论批评与文坛热点等10个专题和附录资讯,分门别类地对2014年的中国文学、文坛的发展与走向、现象与成果、经验与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细致的描述。特别是通过对一些焦点性和倾向性问题的捕捉与评说,更突出地显现了年度文学的宏观走向及其发展演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总报告
一 基本走势概观
二 热点话题举要
三 焦点问题评说
2 长篇小说:世情与人性的多维透视
一 变异乡土的寻踪把脉
二 喧嚣都市的内情揭悉
三 人文境况的独到探察
四 时代激情的着意鼓呼
五 已逝历史的个性触摸
3 中篇小说:抵达现实的纵深处
一 好故事不仅仅为了消遣
二 关注精神现象
三 另一种风景
4 短篇小说:文学常态下的精益求精
一 技艺的展现
二 立场的凸显
三 都市的景象
四 情感的叙述
5 纪实文学:非虚构创作的多向度与多维度
一 讲述中国故事,刻画时代新人
二 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边缘
三 反映社会焦点及揭示问题
四 钩沉史实,讲述历史
五 传记:人生不可重复却可以效法
六 评奖引发关注,非虚构再成热议焦点
6 散文:静静流淌的岁月河流
一 打开人生的隐秘之门
二 唤醒被尘沙掩埋的记忆
三 那些年,那些人
四 吹走的风沙,或缺或圆的月
五 一串散落的珠粒
7 诗歌:在信息展示、跨界行动与精神抗争之间徘徊
一 生产与传播:自媒体空间里的“多任务处理”
二 跨界行动: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化实践
三 热销及热议:工具理性主导下的诗歌话语
四 苦涩的声名,或诗人之死:承认的政治主体性
8 戏剧:主流戏剧的建设与戏剧产业的方向
一 “《雷雨》笑场”与主流戏剧的建设
二 戏剧奥林匹克
三 中国元素、国际市场:戏剧产业的发展
四 有创造性的作品
9 网络文学:跨界合作,回归主流
一 格局:走向“主流化”和“大繁荣”
二 行业:业界的自我塑造与创新
三 动态:年度重要作家与作品
四 关注:网络文学理论研究进入正题
五 趋势:网络女性写作向深度开掘
六 年度网络文学大事举要
10 理论批评与文坛热点
一 文艺界掀起学习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热潮
二 《文学观象》连发专题文章引发文坛关注
三 网络文学发展动向与问题研讨
四 文学批评的现状反思与经验梳理
11 附录一2014年度文学声音
12 附录二2014年度文学大事记
13 附录三2014年度文学图书排行
一 “开卷”文学类图书销售排行(前20名)
二 “腾讯文学”年度文学类图书点击排行(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