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战士到领导--10位小战士到大领导的成长历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潘望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中原突围

“嘀嘀嘀——嘀——嘀嘀”

1946年的夏季,要比往年来得稍早一些。而敌人的磨刀霍霍,让中原解放区的这个夏天更加炙热。

6月21日,一封请求实施主力突围计划的加急电报,从中原解放区首府宣化店秘密发往延安。

两天后,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治委员郑位三终于收到了中央复电:“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看着这短短的两行字,李先念和郑位三心情沉重地互相看了一眼,他们明白,在敌人五倍于己的兵力优势面前,接下来的突围战斗,将是何等的艰苦和残酷。

当然,此时的李先念不会想到,他所指挥的这场中原突围,将会是中国解放战争的起点,也是他个人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闪光点。

他只知道,一场大仗,就要打响了……

中原解放区,位于鄂豫皖边境的大别山区,抗战结束时曾地跨平汉铁路东西,接近武汉,方圆15万平方公里。在国共谈判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做出了巨大让步,中原解放区面积因此缩小。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虽然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定》,但国民党军的“蚕食”进攻并未停止。蒋介石认为中共据此随时可切断平汉路交通大动脉,是中原地区的最大威胁。

1946年6月中旬,国民党当局已决定大打,蒋介石任命刘峙为进攻中原解放军的总指挥,调集了11个正规军26个师约30万兵力,部署于中原解放区南北两线,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随即赶往驻马店设立了指挥所,并限所属部队7月1日发起总攻击,妄图在“四十八小时内,一举包围歼灭”解放军中原军区主力。

原先蒋介石估计,李先念率领的中原军区部队可能会向东北方向突围,与山东的解放军会合。因为在其他方向特别是在西面的平汉铁路,皆有国民党军重兵防守。而李先念认为,敌人重点布防之地往往是敌人容易懈怠之处,为了达到出敌不意的目的,李先念选择了与敌人估计正好相反的方向,即向西突围。

6月23日当晚22时许,天气由小雨转晴,一弯下弦之月,放着清冷的光,淡淡地照着四野。江水在默默流淌,远近的山峦静悄悄的,偶尔不知从何处传来汪汪的狗叫声,使得这个夜晚给人以更加宁静的感觉,谁也觉不出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夜晚、星辰、山野是松弛的;夜晚、星辰、山野之中的人却紧张无比。

李先念在他的临时指挥部里,借着马灯的光亮,向中原军区各部队首长传达了中央命令尽快突围的电文。

“皮定均同志!”

“到。”人称“皮猴子”的皮定均,此时正担任中原野战军第1旅旅长。1944年9月,中共中央派皮定均率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跨过黄河天险,深人豫西山区。不到三个月,皮定均硬是以千余人的部队在民风强悍、地方武装林立的豫西站稳了脚跟。抗战胜利后,皮定均的队伍已经壮大到一旅之众,后编为中原野战军第1旅。在豫西,第1旅以敢打敢拼、不畏强敌而威名远扬,被敌我双方皆称之为“皮旅”。

“军区决定,由你部掩护军区主力突围……”

李先念的语气很沉重,为了掩护主力突围,中原军区只能丢卒保帅。这个卒,就是皮旅。

根据李先念和王树声的要求,皮旅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变成敌人眼中的主力,将敌人至少拖住三天,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破平汉铁路。

当谈到3天后皮旅的行动方向和方案时,李先念的声音突然顿住了,他不知道3天后还有没有皮旅,当年掩护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封锁线的红34师,就是以全军覆没结束了自己的悲壮军史。

目前李先念的突围具体部署是:先由皮定均率1纵队1旅向东行动,造成主力东进态势,以迷惑敌人,转移敌人的视线。然后中原解放军的主力分为南北两路向西突围。其中: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中原局、中原军区直属队和2纵队主力为北路,王树声率1纵队(缺第1旅)为南路。中原军区主力部队由此化为三股,分散突围,其余少数武装力量,或坚持原地斗争,或挺进大别山腹地,继续打游击,以牵制敌人兵力。

在领受任务后,皮定均甚至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为掩护主力安全向西突围,从6月24日开始,皮旅7000官兵沿着根据地中心区白雀园向东一字摆开,在2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顽强抗击国民党4个军10万余人的攻击。

对于完成3天阻击任务,皮定均很有信心。但是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3天后的行动方向和方案上。在中原军区刚领受任务回到旅部时,他就派作战科长带精干分队向东侦察敌情和行军路线。在旅党委会议上,皮定均否决了向南跨过长江突围、向西尾随主力、向东分散突围等各种提议。熟悉他的领导都说:“皮猴子想走一步险棋!”

26日晚,恰逢天降暴雨,皮定均大喜道:“真是天助我也。”在暴雨的掩护下,皮旅在2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全线出击,然后突然收兵,7000大军瞬间变得无影无踪。

皮定均率领部队时而向西,时而向南,最终藏入了一个叫刘家冲的小山村休整。刘家冲这地方只住有6户人家,正好位于敌军频繁运动的两条公路之间,别说敌人没想到皮猴子这步险棋,就是1旅部队自己的同志也没有想到旅长玩得如此心跳。

P5-7

目录

以勤补拙,终成大器——李先念

 一、中原突围

 二、大别山的儿子

 三、白色恐怖下的游击队长

 四、自古英雄出少年

 五、血战河西

 六、到中原去

 七、力挽狂澜

一身正气,铸就丰碑——胡耀邦

 一、永远的丰碑

 二、革命家庭孕育出的“红小鬼”

 三、在苏区的日子

 四、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他在共青团留下了足迹

 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七、“人民会给你作评价”

矢志革命,不让须眉——康克清

 一、苦难的出生

 二、大脚“媳妇王”

 三、改名康克清

 四、朱德的伴侣

 五、“官兵平等的模范”

 六、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永远的“康妈妈”

允文允武,坐断东南——苏振华

 一、初生牛犊不怕虎

 二、彭总取名苏振华

 三、高虎垴战斗

 四、“杨苏纵队”

 五、解放贵州

 六、一个蓝色的梦想

 七、打造我们的“撒手锏”

 八、深海下的“利剑”

百战沙场,抗日名将——陈锡联

 一、李先念的老乡

 二、从“小胖”到“小钢炮”

 三、成长的足迹

 四、三次化险为夷

 五、夜袭阳明堡

 六、激战洋山集

 七、挺进大别山

 八、歼敌张家店

 九、打不垮、围不住的陈锡联

大气纵横,独臂英雄——余秋里

 一、火红的岁月

 二、与任弼时结下不解之缘

 三、身残志愈坚

 四、“一把手”的队伍

 五、新式整军运动

 六、临危受命

 七、中国石油工业的奇迹

壮怀青萍,仗剑报国——张爱萍

 一、中华儿女多奇志

 二、投笔从戎

 三、万里长征

 四、独闯路东

 五、攻克一江山

 六、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

 七、老将军的新生

 八、铸就长空神剑

心系天下,名扬域外——邓华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风物长宜放眼量

 三、五次反“围剿”

 四、为将之道

 五、天津之战

 六、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

 七、三千里江山上的光辉

 八、老而弥坚

 九、最后的时光

能谋善战,华侨卜将——叶飞

 一、16岁的“共产党嫌疑犯”

 二、死里逃生

 三、闽东三年

 四、东进序曲

 五、决战黄桥

 六、红旗插上鼓浪屿

 七、金门炮战留美名

少年从戎,儒将风范——廖汉生

 一、敢看过兵的小男孩

 二、17岁的“红脑壳”

 三、他在红色熔炉中成长

 四、艰难的万里征途!

 五、雁门关初战日寇

 六、工作在襄南

 七、撤离延安

 八、三战三捷

 九、新中国成立之后

序言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年纪很小的战士。当时他们有的还没有枪高,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有的甚至睡觉还叫爹娘。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一二岁,最大的也只有十六七岁,于是红军首长和大战士们亲切地戏称他们为红小鬼。

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没有留下名字就牺牲了,从此和祖国的壮丽山河永远融为了一体:也有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李先念、胡耀邦、康克清、苏振华、陈锡联、余秋里、张爱萍、邓华、叶飞、廖汉生……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姓名,一张张音容宛在的脸庞,他们本该和其他孩子一样,偎依在父母膝下,成长于乡下田问。但那个纷乱的年代,把这些出身贫寒却人小志气大的小鬼头,推向了另一条光辉大道,成为了那个年代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

从稚气未脱的小鬼头,到新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经历过的艰辛和凶险,绝非今天的你我所能想象;而他们一路走来的人生之旅,也绝非精彩二字所能形容。

他们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他们从战火烽烟中走来,为战胜来自国内外的敌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小英雄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建立起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最终连同他们自己,成为了那份红色记忆里最为亮丽的一道彩虹。

如今,英雄们早已远去,那个特殊的年代距离我们也已有世纪之遥,但我坚信,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意志、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勇气、他们的风采,永远都将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现在,就让我们来再次领略这些小战士、大领导在那段峥嵘岁月中不断成长、蜕变的伟大历程吧!

潘望

2014年11月

内容推荐

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年纪很小的战士。当时他们有的还没有枪高,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有的甚至睡觉还叫爹娘。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一二岁,大的也只有十六七岁,于是红军首长和大战士们亲切地戏称他们为红小鬼。

在那个年代,参加红军即意味着上战场,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事实上,确有成千上万的红小鬼在频繁的战争中牺牲了。与此同时,红军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生存环境极为恶劣。那么,这些尚未成年的红小鬼,为什么要参加红军?为什么不怕艰苦?为什么不怕牺牲生命?他们能像大战士们一样去参加战斗吗?成年以后又怎么样了呢?

《从战士到领导——10位小战士到大领导的成长历程》笔者潘望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了尘封大半个世纪的档案,走进硝烟早已散尽的战场,挖掘他们鲜为人知而又令人震撼的故事,真实地记述以及他们后来成长为战斗英雄、人民功臣、新中国栋梁的伟大历程。

编辑推荐

李先念、胡耀邦、余秋里、张爱萍……从稚气未脱到老成谋国,从籍籍无名到声震天下,从战斗英雄到治国栋梁,他们到底有什么过人才能,有什么特殊人生际遇,又做出过哪些贡献?翻开这本由潘望著的《从战士到领导——10位小战士到大领导的成长历程》,让我们再次领略这些传奇人物实现华丽蜕变的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