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漂洋过海,为中国的宝贝而来
一九一三年秋季,英国伦敦一幢老宅的房间里,一双手打开箱子,取出一件藏蓝色袍子。
藏蓝色太监袍放到桌上,有条不紊地打开,里子写满了毛笔字。打开袍子的是约莫三十多岁的男子,他髯口修饰整齐,整个人显得孔武有力,他的中文名字是简德福。
他把袍子折叠起来,捧起走出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那里,几个人围着一张床,表情肃穆,只是偶尔低声交谈一两句。
躺在床上的耄耋老者名叫亨利,五十多年前作为英军中尉,参与洗劫了圆明园。此时的他,不再意气风发,微眯着眼睛,已经病入膏肓了。
人们让开,简德福捧起袍子,来到老亨利床前,跪下。老亨利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伸出干枯的手,抚摸着简德福的头发,微弱地说:“我的孙子,大不列颠军队的简德福上尉,有的话,我已经对你说过多次了,今天是我对你的最后交代。”
简德福垂下头说:“祖父,您就说吧,我每个字都会记住。”
老亨利的声音微弱而缓慢:“我参加了半个多世纪前的英法联军之役,也参加了对圆明园那场中外历史上没有先例的劫掠。我记得,法军比英军进入圆明园早一些,在法国人看来,圆明园最珍贵的物品被他们抢先一步拿到手了。这大概是个错误的认识。十月六日夜晚,我在无意中拿到了佟太监的袍子,这件太监袍虽然不是什么珍物,但是,它或许隐藏着清朝皇室最有价值的奥秘。”
简德福抬眼,看了看站在床边的其他家眷,他们大都面无表情。
老亨利看看四周,“不用担心他们,我是特意用中国话向你交代的,他们听不懂。这是我对你的个人交代,不写人我的遗嘱。”
简德福把折叠好的袍子捧起来,递了过去。
老亨利拿过袍子,放在鼻子上嗅着,缓缓地说:“当初我拿起它时,就是这个动作。那时,它带着很重的墨汁味,表明袍子上的字是刚刚写上的。写这些字的人据说是圆明园的太监。在那种时候,这个太监为什么会写这些?可能联军打进圆明园后,他无法把一部分重要物件转移,只得临时藏起来。他把埋藏地点制成谜语,这样即便他不在了,别人也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这些物件。”
简德福问:“他就不怕袍子落到联军手里?”
老亨利说:“这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中国人,他似乎并不担忧,可能是认为联军不可能破解袍子上的谜语。”
简德福疑惑,“那么,英国汉学家也不能破解袍子上的字谜?”
老亨利难得地嘴唇微微一撇,像是弥留中的微笑,“破解中国字谜,得有中国国学的深厚功底。至于我们大英帝国的汉学家们,对中国谜语只是略知一二而已。‘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这是我对你说过的字谜,记得谜底吗?”
简德福说:“祖父是对我说过,这是个‘府’字。”
老亨利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了,“要说猜中国字谜的水平,英国汉学家们的功夫,与你差不了太多,也就是这么大的出息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宦官,他们没有家室,终年在宫里呆着,百无聊赖,为了打发时间,喜欢制谜语猜谜语。清官太监制谜水准很高,非一般人所能破解。当你在孩童时代,我教你学习中文,就是希望有一天你能破解这些谜语,找到那件东西,带回英国。”
简德福站了起来。
老亨利说:“中国官府用庚子赔款的溢款建了一所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叫做清华学堂。那个地方,你到了北京就会知道,它与圆明园近在咫尺。我已经通过在北京的朋友安排你在清华学堂教书。我逝去之后,你就可以离开军队,出发去北京了。”
当日,老亨利去世了。办完祖父的后事,简德福告别家人,前往中国。他乘坐邮轮抵达天津,而后从天津乘坐火车,抵达北京。
前门火车站是座欧式建筑,位于天安门东南,一九零六年开始使用,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车站名: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
简德福吃力地提着一口大皮箱,走出了车站。两个人立即凑上前来,不由分说地拦住他,揽活儿。二位一张嘴,就模仿洋人说中国话的腔调。
一位说:“先生,您雇脚驴吗?您看我的这匹小毛驴,行走起来,驴蹄子发出咔哒咔哒的响声,坐在上面,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另一位说:“雇马车吗?马车快当,洋人坐马车有派。”
“先生,坐脚驴便宜。虽然小毛驴行走慢些,但您坐在毛驴背上,放眼四处观览,能在最近距离见识到东土大唐的民风。”
“去去去,洋人哪有坐脚驴的,还不够跌份儿呢。”
“脚驴怎么啦?你那破马车就戳份儿呀。”
简德福笑微微地看着他们,突然间冒出一句:“二位,你们俩呀,赶驴的赶车的,为了揽个活儿就相互拆台,不局气。”
两个人互相看看,“嚯,洋人会说咱北京话,还知道‘局气’。”
简德福说:“我虽然不是个老北京,但我祖父是一位老北京,生在北京胡同,长在北京胡同。我的中国话就是我爷爷教的。”
赶脚驴的说:“得了,今天碰上懂板眼的,对咱北京门儿清。”
简德福笑了,“不给你们亮亮‘范儿’,你们会在脚费上宰我。”
赶马车的说:“说吧,您去哪儿?”
简德福说:“圆明园左近有个留美预备学校,我就去那儿。”
赶脚驴的让到一边,“甭说了,您去的清华学堂在西北郊呢,五六十里地,我这脚驴去不了。赶车的,得嘞,这单活儿是您的了。”
赶车的把简德福的皮箱放上了带篷马车,即刻就出发了。风和日丽。晴空如洗,简德福悠悠哉哉地坐在马车上。赶车的拿着鞭子,有一下没一下的,懒散地抽着马背。
简德福问:“车夫,你经常去圆明园遗址吗?”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