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人讲述的原生态故事,带兵者体悟的接地气心经,当好兵做好人的血性基因,带好兵打胜仗的千古密码!
这本《兵样》为冯紫英的随笔集,收入了《“特长兵”记》《士官老杨记》《遭遇“董天师”记》《“笨兵”记》等作品,展现了鲜为人知的军旅生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兵样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冯紫英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兵人讲述的原生态故事,带兵者体悟的接地气心经,当好兵做好人的血性基因,带好兵打胜仗的千古密码! 这本《兵样》为冯紫英的随笔集,收入了《“特长兵”记》《士官老杨记》《遭遇“董天师”记》《“笨兵”记》等作品,展现了鲜为人知的军旅生活。 内容推荐 《兵样》为冯紫英的随笔集。本书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许多军旅生活的小故事。从刚入伍的新兵到临近退伍的老兵,从炊事班战士到大学生兵,既有普通战士的训练生活,又有特长士兵的心路历程,全书几乎涵盖到部队的每个部分每个角落。作者通过军队指导员的视角将战士们的成长和部队的坚强娓娓道来,介绍了解放军战士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故事,同时展现了部队许多温情的细节。 目录 分工记 出路记 优秀士兵记 “特长兵”记 “秀才兵”记 大学生兵记 “笨兵”记 “刺头兵”记 理发师记 士官老杨记 落榜生记 到此一游记 谈心记 打电话记 生日记 一笑记 花钱记 “钱爷”记 翻墙记 除名记 维权记 瘦身记 时尚记 遭遇“董天师”记 红肚兜记 谈恋爱记 女朋友记 交友记 关系记 一把锁记 小秘密记 入党记 称谓记 两条烟记 “走麦城”记 批评记 污点记 过错记 偏见记 蝎子酒记 “霹雳火”记 一跪记 班讲评记 纳言记 尖子班记 患病记 口号记 五公里越野记 拜战士为师记 ”英语角”记 读书记 后记 试读章节 分工记 新训结束后,当连长宣布我被分到炊事班时,我的心一下子冷到了冰点。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司机学不成,回家搞个体运输的梦想成了肥皂泡不说,以后还要整天围着三尺锅台转,比操枪弄炮的战士还不如,一时,我怎么也想不通。 下炊事班后,新兵先要学烧火,在烧火间我看这不顺眼看那也不顺眼,还有两次因为晚上忘了封炉火,第二天早上误了饭,班长狠狠地把我批了一顿。有一段时间,我感到自己就像烧火间的炉渣,一点燃起的希望都没了,工作起来没有一点劲头。一个周末,指导员谢金平到炊事班帮厨,走进烧火间,他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他一边熟练地往灶里填煤一边与我聊起天来。他说大部分新兵,所分配的岗位与自己入伍的初衷是有差距的,但连队的工作总得有人干吧,你可以观察一下与你同年入伍的战友,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是干得很好吗!作为军人,我们只有等着岗位挑选我们,而不能去挑选岗位呀……打那以后,我注意观察了与我一起入伍的几个战友,特别是与我一起下炊事班的小刘,炊事班的下水道堵了,他抢着下去掏,有时他还主动帮我掏炉渣,一点怨言也没有,班排里的战友每天在操场上摸爬滚打,没有一个像我这样工作提不起精神的……慢慢地我心里的别扭劲就消失了。没有了情绪,工作起来干劲也足了,心气也顺了。 某师直工科战士孙永亮说,第二年,我当上了副班长。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发挥自己爱写作的特长,结合工作写新闻稿件,并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豆腐块”,年底还荣立了一次三等功。 平凡岗位一样有作为 新兵训练工作结束之后,新战士们都要面临着“分工”的考验。可以说,每个新战士都是抱着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怀着个人的“小九九”入伍来到部队的,有的想学技术,有的想报考军校,有的想入党,有的一心想当英雄做模范,干出一番大事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组织分配和个人愿望相一致时,往往皆大欢喜,工作劲头十足,而当个人愿望不能如愿时,便闹起了情绪,影响了工作。比如,文中所述的战士小孙入伍时一门心思想学汽车驾驶,打算退伍后回家搞个体运输,而新兵下连后却被安排到炊事班当起了“火头军”,干起了炊事员,一度心里很是郁闷,干啥工作都没有劲头。 青年战士喜欢憧憬未来,他们来到部队以后,对今后的前途出路有所考虑,想在部队学一两门技术,以便日后进取,这是人之常情,而在部队管理中,常有一些带兵人对战士中出现的这类问题,一概斥之为“入伍动机不纯”,一概用“正确对待革命分工”这几句道理来对付,弄得战士很是反感。 军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军队内部的诸多分工,是着眼部队战斗力而设置的,既需要有人当炮手、驾驶员、卫生员,还需要有人干炊事员、警卫员等等,任何一个岗位都是不可缺少的。就部队这个整体来说,工作分工虽然有所不同,所处的岗位有主次之分,但绝没有轻重贵贱之别。试想,如果只有坦克兵、汽车兵,没有步兵配合,能打胜仗吗?一个连队只有战斗员,没有炊事员、卫生员、饲养员,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吗?雷锋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不可估量。”正如一部大机器要运转起来,缺了哪个部件也不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丝帽。每一个士兵都要责无旁贷地,像“螺丝钉”一样铆在各自的岗位上。 在工作分配问题上,部队不能像地方那样,通过劳务市场搞“双向选择”,只能由组织安排,作为组织,要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考虑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作为个人,必须站在部队建设全局的高度去看待,找准自己的坐标,决不能仅仅站在个人得失的小圈子和局部利益上,把岗位与部队整体割裂开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安排,不允许挑挑拣拣,讲价钱。如果一味地去打个人的“小算盘”,因分配的工作不“顺心”而闹情绪,这是军队的纪律所不允许的。《内务条令》士兵职责第一条就明确要求每个士兵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每个革命军人都应当把组织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志愿,积极适应和干好组织上分配的任何工作,当分配的工作与个人的志向、兴趣不一致时,应当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培养兴趣,扎扎实实做好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锻炼提高自己。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道理大家都懂,而真的分到不称心如意的工作,也不可能没有一点想法。这让我想起一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说的一段话,他说:“我小时候是一个搬运工,拉货上坡时,一看一口气上不去,就走‘之’字形,在换方向前,松口气,等力气稍恢复后再往上走,最终也能上去。”这也正应了俗语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作为现实的人,理想的工作岗位、一马平川的坦途是每一个人所希望和企求的。然而世上又哪有那么多称心如意的阳光大道任我们驰骋?况且平凡的岗位并非不重要。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耕耘,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董必武把自己比作革命事业的一块“补丁”,“党把我补到哪里,我就在哪里起自己的一点作用”。吴运铎把自己比作“泥土”,“铺在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让我们的伙伴,大踏步地走过去”。张思德,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警卫排战士,再到山里砍柴烧炭,无论干哪种工作,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一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牺牲后,毛主席亲自写文章悼念他,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他学习。还有我们部队近年来涌现的许多典型模范人物,比如,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曾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图书管理员,十余年来他坚守寂寞,勤奋学习,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战略研究专家。“三栖精兵”何祥美在军事训练的舞台上苦练百步穿杨的本领,终于淬炼成一代“枪王”,书写了一段传奇。 英雄、伟人、科学家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实现人生的最大追求,创造人生的最大价值。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成功的起点,前进的动力,也是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共同特点。 P1-5 后记 邓小平说过,“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在一次会议上,习主席引用了这句话,强调“军队的样子”就是要坚决听党指挥,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兵是军队最基本的构成,是最具活力的一分子。兵怎么样,军队便怎么样。千千万万士兵的模样共同塑造了军队的样子。 我原本是大山沟里一名普通的炮兵,与战友们共同生活、共同训练多年,认识了解了许许多多五光十色缤纷如山间宝石一般的“兵样”;从山沟里一步步走出来之后,我也从未离开部队这个温暖的集体。在《基层建设》杂志社任职时,我负责编辑“带兵中的事与理”栏目,几年时间陆续刊发了近百篇文章。2007年12月,栏目文章结集为《老兵说事》,由长征出版社作为“基层官兵口袋书”系列之一出版,可以说是新时期各种“兵样”的一次集体亮相。书不畅销,但细水长流,长销不衰,书的电子版在网上的点击率也颇高。每次到书店,看到小小一册、厚厚一叠,像小花一样羞涩地绽放于书架一角,想象着战士们在书的册页间可亲可爱可敬的模样,敝帚自珍的同时心中也倍感温暖。 十年磨一剑。近年来,岗位虽几经变换,但对《老兵说事》一直放不下,心中挂念着一个个活泼的“兵样”,怀想着一件件生动的“兵事兵理”,对带兵爱兵写兵记兵则更是一直情有独钟,不敢有丝毫懈怠。工作之余,围绕如何带好新时期的兵,从当兵生活、带兵实践、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补充采访,做了一些研究思考;从数百册军事书籍中,汲取了关于古今中外用兵、练兵之道的一些经典故事、警句格言的精华,对《老兵说事》中的文章进行了丰富、补充、发展、完善,在体例和格式上作了一些调整以便于阅读。 《辞海》释:“样,模样,榜样。”《北史·宇文恺传》:“恺博考群籍,为明堂图样奏之。”史载,宋初挑选强壮士卒,分送各地,作招募禁兵的标准,称作“兵样”。历史的兵样,现实的兵样,生动鲜活的兵样,冷峻抽象的兵样,交相辉映成《兵样》。本书中的每一篇都来自于当兵人讲述的原生态故事,带兵者体悟的接地气心经,传承着当好兵做好人的血性基因,蕴藏着带好兵打胜仗的千古密码。如果说《老兵说事》是一棵小树苗,经过多年的成长,如今它终于有点儿生机勃勃的模样了,虽不枝繁叶茂,但也有了些许的果实,我期望它能够丰富或者点缀当兵人的生活! 撰写本书时,曾参阅了大量报刊资料及专家、学者、教授的有关专著、编著、译著,谨向有关著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真诚地希望本书能为广大爱军报国的读者提供更多正能量;为咱当兵的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一些参考借鉴;为带兵人知兵爱兵提供一些启发思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军梦、强国梦,添一块砖,增一片瓦! 是为后记。 作者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