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弘逸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这本由弘逸著的《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包含了王阳明主要的心学思想,取其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精华,旨在将其与现代思想意识相结合,让读者在认识阳明心学智慧、掌握其根本精神的同时,还能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实践,修炼、强大内心,随时排解生活中的烦忧。

内容推荐

王阳明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洒脱胸怀,可以让疲惫脆弱的现代人重新获得强大的内心、积极的精神状态,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充实与幸福。

这本由弘逸著的《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取阳明心学之精华,合现代思想之脉搏,将深奥之心学进行最通俗的解读,并能让读者依之有效实践,实为当今社会第一修心宝典。

目录

上篇:心外无理——强大自身好立德

 第一章 成己无我:明辨善恶也是修行

1.人心本无善恶

2.善恶之分在于意动

3.心明眼亮分善恶

4.为善除恶方成己

5.百善孝为先

6.“无我”才可树言

7.存养善心即修行

8.心强大,不为物扰

 第二章 一体与乐:心乐观人生得坦然

1.尽心拥有快乐心

2.心情好坏源自本体

3.意动则痛苦快乐皆生

4.淡欲存理乐自来

5.没乐心,哪来乐“态”

6.潜心悟道,苦也是乐

7.万物与心本为一体

8.人乐,万物皆乐

 第三章 不弃“良知”:做一个完整高尚人

1.“良知”即道德

2.人当有恻隐之心

3.无“良知”,改之为贵

4.不务空名存“良知”

5.“良知”出自见闻

6.无“执”乃大知

7.做人根本即“良知”

8.存“良知”,做高尚人

中篇:格物无动静——参透人心能立言

 第四章 止于至善:处世即是四处为善

1.处世先明心

2.心明才可参透他人

3.行善道,交善人

4.待人无偏颇

5.亲近众人即是善

6.诚意乃善之先

7.心善,万人归之

8.道无精粗,至善止焉

 第五章 情法交申:有原则还要讲情面

1.中正平和好友多

2.同流世俗不合污

3.不以贪功绝交

4.重情就是留情面

5.外有情,内有法

6.情法可以两尽

7.多权宜,灵活处世

8.明察就是“圣算”

 第六章 君子慎独:为人定要谨慎戒惧

1.人前人后不违理

2.山外有山不张狂

3.处世学会克己

4.面对未知多体察

5.不愁不能尽知

6.早察觉,慎待人

7.不假外求即是“谨”

8.内外一致不欺人

下篇:知行合———走出困境事功先行

 第七章 权变之道:做事别钻牛角尖

1.莫将环境拒之心外

2.立功业必先顺应环境

3.学会迂回做事

4.蛮干损己不利事

5.两害相权取其轻

6.过于疾恶无益于事

7.虚己应物,重事轻己

8.在位谋事别逞能

 第八章 先“知”后“行”:心中有志“事功”成

1.做事有“主一之功”

2.不求“知”,做事即徒劳

3.求“知”未“行”,哪来“事功”

4.“知行合一事功成”

5.成事必先克其私

6.志乃动力不可缺

7.心所向,挫折也是台阶

8.不以“事功”而名

 第九章 唯求其是:功夫用在刀刃上

1.做事当尽一己之责

2.莫从心外下功夫

3.功夫差别定成败

4.不谋利,做正确事

5.明辨之,笃行之

6.分清主次事易成

7.不做无用功

8.“求是”之路不可移

试读章节

1. 人心本无善恶

人性本善恶的问题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之重大命题,千年来一直聚讼纷纷。《三字经》开头四旬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前两旬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什么是“初”?就是“始”的意思。所以“人之初”是指人刚生下来的状态。什么是“性”?就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性”的本义就是如此。古籍中“性”有时作“生”,即为明证。

“性相近,习相远”出自《论语·阳货》:“子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习”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任何人,不管他父母是什么民族、种族,也无论他的父母是贫贱还是富贵,是好人还是坏人,其与生俱来的“性”,都如素练白绢,没有颜色,没有善恶的痕迹——这就是“性相近”的意思;而人既生之后,环境影响各异,性随之而变,如素练白绢沾染了各种颜料,逐渐变得差异越来越大,有了善恶的区别——这就是“习相远”的意思。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以看出,其实传统的中国思想是把“性”和“习”明确分开的:先天为性,后天为习。而历来论“性”,不辨“性”“习”,以致混“习”为“性”——性善、性恶的争辩皆由此而生。

作为一代哲学大师,王阳明对人心本来是善是恶也有自己的观点。王阳明将这种思想凝成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认为,人的“良知”才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这是“天理”,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的本心。只有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才有了善恶的差别。

当恶念抬头时,人的判断往往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这时就要反求诸己,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只有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找到心中的理,而这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由此可见,王阳明也认为人心是本无善恶的,而是“习”有善恶。在人们初生的时候,一切都是空白的、本真的、善良的:没有私欲,没有贪念,没有嗔欲。而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当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一切欲望和恶念便随之产生。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只有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房东太太告诉她:“你可千万别招惹这样的邻居,这样的人家就爱占别人便宜,手脚都可能不干净的。”

女人听了之后,对这样的邻居满心怀疑,准备敬而远之。虽然从来没跟这一家人打交道,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像房东太太说的那样的人,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想跟他们发生任何关系。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女人措手不及,手忙脚乱之后终于找到了小半截蜡烛。刚点上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小男孩怯生生的,小脸胖乎乎的,眼睛明亮。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

女子一下子就反感起来,心想:他们家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别说我没有了,就是有,也千万不能借他们,免得被他们赖上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

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个穷小孩展开纯真可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P4-5

序言

王阳明,字伯安,名守仁,今浙江余姚人。少年时代的王阳明就已经胸怀大志,饱读诗书的他以“正心修身,平治天下”为己任,后因体弱多病,接触佛、道思想,于家乡的“阳明洞”修习道家导引术作为养生之法,并以“阳明”为号。他是我国明朝伟大的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心学”创立者。

青年时期的王阳明不辜负家人的期望,步入了他的仕途生活。有一次,正直的王阳明由于触犯了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并被贬谪到穷山恶水之中的边远山区——贵州龙场。在龙场任驿丞的日子里,王阳明所处的环境十分恶劣,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欺凌,生活穷困潦倒,经常吃不上一顿饱饭,更没有固定的居所,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抱怨生活,反而是以一种坚定的求道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励志修身不已。最后终于在一个夜晚,他领会到了儒家失传已久的“格物致知”的要旨,洞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彻悟了“知行合一”这种天地问的终极智慧,从而创立了至今影响后世的一门学说——心学。

作为一代哲学大师,王阳明对人心本来是善是恶也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还将他的这种思想凝练成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事实上,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人们产生善与恶的源头就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只要维护“心为本体”,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彻的本心,胸怀洒脱、超凡入圣,便没有什么困难可言。

王阳明认为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所以他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病,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纠正了学术界的大师——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观。他的思想观念一出,立即就引起了思想界变化的高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王阳明的主张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为委靡消沉的社会灌注了生机与活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心学占据了学术界的主导地位。

王阳明是有史以来最受中外伟人推崇的心学大师,他不仅是与尼采齐名的伟大哲学家,更是与孔孟并称的儒家圣人,他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而“真三不朽”,首次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是诸多成大业者一直推崇的心灵导师。

王阳明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让疲惫脆弱的现代人重新获得强大的内心,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充实与幸福。同时,王阳明的心学对现代人个性的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都有着有益的启示。

本书包含了王阳明主要的心学思想,去其糟粕,取其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精华。本书试图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与人们现代的思想意识结合起来,让读者在认识阳明心学智慧、掌握其根本精神的同时,还能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实践,修炼、强大内心,从而使读者从中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心学,为人们排解生活中的烦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