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几年前一直是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亲朋好友去国外旅游一圈,买回来一堆的礼物,仔细一看,“Made In China”,令人哭笑不得。为国际品牌打工,向全球传递中国的产品品质,凭借这种模式,中国代工企业也曾风光一时。
10年前,我们出去跟那些代工企业谈营销,谈品牌,完全是对牛弹琴。对方会甩来一句:“我们最不缺的就是销路,我们都是接单后生产,单子都多得接不过来,只愁机器不能48小时运转,哪里还需要营销策划?”但是自2008年后,代工企业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代工企业一步一步逼上了穷途末路。
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涨,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将制造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其他国家,寻求更廉价的代工地区。国际品牌急于摆脱中国生产的情形越来越多,主要还是因为有制造成本更低廉的国家和地区。举个例子,目前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用工成本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而阿迪达斯(Adidas)设于柬埔寨的工厂的工人周薪则只有15美元。
让我们回顾一下全球代工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欧美转到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的香港、台湾,然后再到内地,如今又逐步转向印度、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此前的欧美、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和香港,都靠外销转内销的转型来应对这种危机,中国大陆地区的代工企业也不会例外,只有摆脱代工,自立门户,才是代工企业的出路和活路。
没有品牌,只能受制于人。我们的代工企业在接单时,会和授权业者签订显然不平等的条款。倘若授权业者断然解除代工协议,代工企业根本一点办法都没有。拿不到订单,就只能等着关门倒闭。即使是富士康这类代工巨头,也不敢公然向苹果(Apple)、惠普(HP)等授权业者叫板。哪怕你也是打工的皇帝,依然是个打工的,没有你人家可以找别人代工,你没了人家的订单就活得不舒心了。
这几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代工企业关闭的越来越多,倒闭潮像病毒一样传染。老板们前几年见面总是在喊忙,以至于错过很多订单,如今的话题早已成为某某倒闭了,某某跑路了,这种萧条感,让代工企业老板和高层深感无奈。
举个例子,东莞是中国代工企业的集中地区之一,去年迎来了罕见的“大萧条”。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增加、银根缩紧等原因让广大代工企业老板“过得提心吊胆”。不少代工企业老板在跟我交流时都会诉苦: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太大了,已经逼得他们活不下去了。根据统计,相比正常时期,原材料价格全线上涨了,涨幅都达到了15%~20%,代工本来就利润低,成本上升,根本无利可图了。
P3-4
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外销转内销企业必备宝典!
——知名营销专家朱玉童
赵巍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总结外销转内销企业成功经验与困难解决方案,精心打造了《从代工到品牌》这本书。本书囊括了多家企业的实践,对从代工到品牌之路上的同行者与后来者,包括意欲上路者,都有很大的指导借鉴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外销转内销工具书。
——《销售与市场》杂志总策划孔繁任
“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背其时一文不值”,《从代工到品牌》对于成长中的中国广大企业家,不啻是一本度世金针之作。企划师赵巍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许许多多企业家收获了成功,出版此书亦是功德一桩。
——《赢在中国》杂志社社长郑胜辉
我的第二部书《从代工到品牌》终于完稿了,之所以写作这部书,是因为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经历了太多的代工企业的咨询案例,其中也经历了太多的困惑与烦恼,觉得代工企业在外销转内销的过程中,观念的错位与落伍带给了企业太多的无奈与前进障碍,而作为年轻的中国咨询业,前无古人,又无国外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一切都如盲人摸象,凭着自己对代工企业外销转内销的一腔热情与4年来为外销转内销代工企业营销策划实战的经验,总结出了企业外销转内销的九大困惑。这些问题的提出,难免挂一漏万,也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我坚信一句话,真诚的东西哪怕不够完美,也是美好的,也许我作为抛砖引玉者提出了这些思考,会引发更多优秀的咨询界人士及专家与企业实践者对代工企业转型理论的逐步完善,如果能起到这么一点点绵薄之力,我已足幸!
成为一个策划人,并能著书立说,我需要感谢引领我进入营销策划界的诸多前辈,他们分别是叶茂中、朱玉童、路长全、王力、孔繁任、余明阳、李光斗、李践、张诗信、何阳、陈国庆、何学林、龙韩林等中国策划界的泰斗,是这一群在中国营销界不懈努力的大师们在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写作本书也受到了张诗信老师关于外销转内销理论的很多启迪,结合自身为众多代工企业打造品牌案例的实践活动,获得了一些实践感悟。此书的成稿,还要感谢与我一起为代工企业营销策划日夜共同奋斗的正方策划的同事们,他们有上海正方公司的刘小龙、浦一鸣、朱卫民、周云峰、丁晶、陈玉娟和杭州正方公司的同事樊利平、植兵、周皆婷、郑彬、朱茂康、杨艳、陈冰、杨飞、洪晓兵。另外还要感谢为这本书出版付出大量心血的独立策划人柏宏军先生,也正是因为柏先生的激励,才使我笔耕不辍,不断积累实践知识以传世树人,为中国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你有机会能读完全书,那么我们也会因为本书所带来的缘分而可能相识,如果你恰巧是一个代工企业老板欲转战国内市场,那么本书中罗列的观点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当然书本的篇章有限,不可能对号入座完全吻合您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果您需要获取更多的针对您的企业及产品转内销、树品牌的解决方案,您可通过登录www.zfgg.com正方策划公司网站获取您想要了解的问题,也可发邮件到邮箱:zhaowei2368@163.com倾诉您的困惑,只要您相信——山不过来,我就过去。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曾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制造”,大多从代工起步。而建设日益强大的自主品牌,则成为越来越多代工企业的目标。全球金融危机后,我们看到许多代工企业或被“裹挟”,或自主地进军国内市场。对于国内市场的未来,他们憧憬着、努力着,也忐忑着。
其实,代工也是一种“品牌”,它是一种B2B品牌。通过为品牌企业提供0EM(代工)或0DM(设计+代工),代工企业构成了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前,代工模式在中国已经运作多年并行之有效,不少代工企业也赢得了虽无声但却优厚的回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代工企业不再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的生存方式,建设自主品牌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多数企业家眼中,当代工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转型打造自主品牌便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不过,这些年我们也看到,能成功完成从代工到品牌转型的企业并不多,而受挫甚至夭折的案例却不少。回首那些只在央视广告中小露了几回脸,即在不经意间从此声息全无的朦胧记忆,就含蓄地揭示出了从代工到品牌的艰难,乃至惨烈。
做品牌,并不浪漫。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代工企业虽然有着良好的生产基础,但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缺乏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内销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经营成本高、代工企业资金实力不足、缺乏渠道和人才等常常成为其转型的致命伤,而企业家的追求与韧性,也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
国内和国外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做代工的企业做不好国内市场,因为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操作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不是由报个商标那么简单。
从代工到品牌的转身,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一直习惯了接单、生产、出货,再接单、再生产、再出货,如此轮回的代工企业,面对陌生的国内市场,他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水土不服。这条品牌之路、转型之路何其漫漫,上上下下求索,能否到达彼岸?又如何持之以恒?
同时,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也经常看到,在品牌之路上,一些企业崛起了、壮大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可避免地默默成为铺路石。为了避免成为悲情的“先烈”,我们的代工企业应该学会借力。
如果你已经立志转型做品牌,究竟该做哪些准备?在转型做品牌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的路径可选择?品牌创出来了,如何铺开渠道?如何找到客户?如何打响品牌知名度?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甚至于使用逆向思维,如果不马上做品牌,代工企业又如何寻求战略突破?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代工企业。为此,赵巍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总结外销转内销企业成功经验与困难解决方案,精心打造了《从代工到品牌》这本书。本书囊括了多家企业的实践,对从代工到品牌之路上的同行者与后来者,包括意欲上路者,都有很大的指导借鉴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外销转内销工具书。
同时,本书更是正方营销策划的团队在不断开拓的过程中谱写的辉煌史诗,正方营销策划的团队是一个智慧的团队、有战斗力的团队,有许多灵感和创造力。阅读本书,你会感受到他们为客户殚精竭虑的服务精神,行云流水的创意和思路,抚摸到打磨如艺术品般的工作成果。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深度思考和实践运用。
最后,祝福我们意欲转型的企业从代工到品牌之路越行越顺、越走越宽,毕竟,这是大家共同的美丽的梦,并且,我们已经等了太久!
赵巍编著的《从代工到品牌(外销转内销的深度蜕变)》讲述了:众多国际品牌转移代工地区,订单急剧减少、成本持续上涨、利润不断萎缩,中国代工企业怎么办?代工龙头富士康已在转型路上,更有安踏已经转型成功,而你的企业何去何从?转型迫在眉睫,外销转内销成为唯一的可行之路!
寻找机会、研发产品、调整组织结构、制定销售政策和定价策略、打通渠道、开展市场营销、确立商业模式、塑造品牌……企业转型的方方面面,代工企业从何下手?代工企业如何从战略上立足市尝站稳脚跟,成功做到外销转内销?《从代工到品牌(外销转内销的深度蜕变)》将给您答案!
赵巍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总结外销转内销企业成功经验与困难解决方案,精心打造了《从代工到品牌》这本书。本书囊括了多家企业的实践,对从代工到品牌之路上的同行者与后来者,包括意欲上路者,都有很大的指导借鉴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外销转内销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