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履主编的《论语全解(彩图全解版)》不仅对《论语》原著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还介绍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阐释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以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掌握《论语》精华。
400余幅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图文联袂,相得益彰,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受,更加直观地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科学简明的体例、精美珍贵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全解(彩图全解版)/中华国学典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思履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思履主编的《论语全解(彩图全解版)》不仅对《论语》原著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还介绍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阐释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以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掌握《论语》精华。 400余幅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图文联袂,相得益彰,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受,更加直观地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科学简明的体例、精美珍贵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内容推荐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其蕴涵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国两干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或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全书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的智慧具有广泛普适性,它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所以,它能够跨越时空,到今天仍可以给我们的心灵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思履主编的《论语全解(彩图全解版)》是现代读者领悟《论语》智慧的理想读本,参考了大量和孔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 目录 第一卷 《论语》原文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第二卷 孔子生平 孔子其人其事 尼山降圣 孔子学礼 勤学好问 孔子学琴 筑坛讲学 子路受教 赴周室考察礼乐 鲁国内乱 苛政猛于虎 景公问政 观象知雨 观器识道 阳虎赠豚 教亦为政 执教杏坛 孔子的教学内容 孔子的教学方法 祭祀忘牲 阳虎乱鲁 孔子出仕 诛杀少正卯 夹谷会盟 计堕三都 弃官离鲁 周游列国 孔子适卫 匡城遭围 蒲邑被困 子见南子 临河而叹 桓魅伐树 丧家之犬 孔子适陈 桓子遗命 陈蔡绝粮 子路问津 叶公问政 必也正名 晚年归鲁 季康子问政 请讨陈恒 整理遗产 聚徒授业 弟子三千 西狩获麟 圣人离世 孔子的生活态度 孔子的居官态度 孔子教子 孔子的性格 仁学的光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 附:《史记·孔子世家》白话翻译 第三卷 《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 《论语》中所见的孔门弟子 颜回 冉耕 冉雍 冉求 端木赐 仲由 宰予 言偃 卜商 颛孙师 曾点 曾参 澹台灭明 宓不齐 原宪 公冶长 漆雕开 司马耕 有若 闵损 樊须 林放 公西赤 高柴 南宫适 申党 陈亢 巫马施 公伯寮 颜无繇 《论语》中重要相关人物 季平子 季桓子 季康子 阳虎 柳下惠 史鱼 孟公绰 臧武仲 宁武子 卞庄子 遽伯玉 孟懿子 南宫敬叔 子服景伯 左丘明 孟武伯 鲁昭公 鲁哀公 晏平仲 公山不狃 子产 管仲 伯夷、叔齐 齐桓公 公叔文子 齐景公 第四卷 附录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 人 天 友 中 仁 爱 文 行 恕 智 善 义 贤 德 笃 敬 信 学而时习之 君子务本 三省吾身 君子不重则不威 礼之用,和为贵 巧言令色,鲜矣仁 温、良、恭、俭、让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六言六蔽 君子不器 过犹不及 言寡尤,行寡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无信不立 小不忍则乱大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教无类 君子固穷 试读章节 鲁国内乱 孔子返回鲁国后,继续给学生讲学。鲁国自宣公以后,公室衰微,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军权。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在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上,当权的季氏将鲁昭公祭祖所用的舞队调走了,只剩下两人,而在自己宗庙祭祀上用了天子专用的八佾舞,并在祭祖撤奠的时候还唱了只有天子祭祖时才能用的《雍》歌。孔子听说后十分愤慨,认为季氏作为一个卿大夫擅用八佾舞,违礼僭越,“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还引用古代的诗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意思是说,在奏《雍》这支国乐的时候,天子站在中央,辟公(即当时的诸侯)站在两边拥护着天子,然后天子从中间走过。因为天子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态度也非常庄严,绝不会左右乱看。而现在孟孙、仲孙、季孙这三家权臣,僭用天子才能用的这种庄严的国乐到家里开舞会,真不知道他们用意何在?季氏的专横和“违礼”的举动,也引起鲁国朝中群臣的不满。鲁昭公想削弱以至铲除季平子,以恢复公室权力。恰好由于季平子和另一贵族邱昭伯两家斗鸡而引起纠纷,鲁昭公就利用这一矛盾,与邱昭伯和臧昭伯秘密策划,出兵围困了季平子的相国府。季平子登上高台向昭公求饶,请求宽恕,鲁昭公不许。季平子又请求把自己囚禁在费邑,昭公也不同意。又请求给他五辆车逃亡,还不允许。后来“三桓”中的孟孙氏、叔孙氏担心季平子失势,自己两家也会由此垮掉,于是发兵援助季平子攻打昭公。鲁昭公大败,被迫逃亡齐国。在鲁国这种乱哄哄的内乱局面中,孔子离鲁适齐。 苛政猛于虎 鲁国陷人内乱后,朝政紊乱,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有些人没有办法,只好举家逃难,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泽去住,那里虽同样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远”,官府管不着,兴许还能活下来。 孔子决定带着学生离开鲁国前往齐国,一行人来到鲁国的边境,只见重峦叠嶂的泰山,横亘在齐鲁之间。那时泰山周围深林茂密,经常有野兽出没,人烟稀少。孔子一行转到一个山坳时,听到有妇人哭泣的声音。孔子在车上凝神听了半晌,便让子路停车前去探问。子路到那妇人跟前问道:“听您哭得这样悲伤,一定有十分伤心的事吧?”妇人回答道:“是的。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后来我的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最近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吃了。”孔子在一旁忍不住问道:“既然这里有老虎出没,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捐杂税呀!”意思是说住在这里虽有老虎前来伤人之危,但没有苛捐杂税,还能勉强度日,若到其他地方去,在徭役的重负下,更是难以为生了。孔子听后,十分感慨。他对弟子们说:“学生们,你们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猛啊!”景公问政 孔子自二十多岁起,就想入仕逞志,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于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三十岁时,孔子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他向孔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过去秦国国土狭小,地处偏僻,为什么秦穆公却能称霸诸侯,还当上了盟主?”孔子说:“秦国疆域虽小,但志向却很大;虽然位置偏僻,却能善用贤能。秦穆公慧眼识才,从牢狱中提拔了百里奚。不仅如此,秦穆公居然还大胆地让这个坐过牢的外国人来执掌秦国国政。单看这件事,秦穆公的胸襟气魄,即便是统治天下都没有问题。” 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到了齐国,孔子又和齐景公见面了。而这一次,齐景公则是向孔子“问政”,也就是向他询问如何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八个字基本上涵盖了对整个社会伦理体系的要求,简单说就是:国君有国君的样子,臣子才会有臣子的样子;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才会有做儿子的样子,要严格彼此的规范界定,不要僭越失其所在,这样国家才能好起来。因为当时鲁齐两国的政权都操纵在卿大夫的手里,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所以孔子才这么说。 已经上了年纪的齐景公一心只从巩固自己的地位出发,连连称赞说:“这话说得太妙了,要是真的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予,我恐怕连饭都吃不上了。”但这八个字显然只是一个宏伟的蓝图和美好的目标,连施政大纲都算不上,现实中又如何能执行?齐景公显然不满足于这个答案,又“问政于孔子”,这一次,他希望孔子能给他提供具体的治国方法。孔子说:“政在节财”(为政须尽量减省开支)。当时齐景公生活铺张奢侈,上行下效,骄奢淫逸的风气普遍盛行于齐国卿大夫之间,君臣、父子问伦理道德败坏的局面,也导致了上下之间互相争权夺利,所以孔子才会这么说。这个主张直接针对齐国现状,措施也比较切实可行。景公深以为然,觉得孔子还是很有治国才能的。齐景公于是便萌生了任用孔子的想法,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晏婴以儒家因循旧制、礼仪繁琐、不合时宜、难以治国为由劝阻景公不要重用孔子。当时齐国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手中,所以景公虽悦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孔子师生在齐国大约居住了两年时间。期间,孔子和齐国的乐官(太师)谈论音乐。他听了虞舜传下来的名为《韶》的古乐,并学着奏唱,专心致志,以至接连很长时间食肉而不知肉味。 齐景公对孔子说:“寡人不能像鲁国对季平子那样对待夫子,使夫子为上卿,也不忍心让你为下卿。我能给予你介于季氏和孟氏之间的地位。”但过了几天,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我已经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感到岌岌可危,只好仓皇离开齐国,再次回到了鲁国。 P284-286 序言 世界文明史提示人们,要想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温习历久弥新的人类文化经典。记载着孔子言行思想的《论语》一书,就是这样一部穿越了两千多年历史烽烟的、现代人不可不读的人类文化经典。 《论语》被司马迁称为“孔氏书”,读《论语》,必须对孔子其人要有所了解。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祖先是殷商贵族,后自宋迁鲁,到孔子出生时,其家道已经衰落。他的父亲叫叔梁纥,曾做过陬地的长官。孔子出生不久父亲即去世,因此孔子是由他的寡母抚养成人的。孔子母亲姓颜,名征在。因家贫,孔子从小便不得不经常干些杂活来赡养母亲,曾做过委吏、司职吏之类的小官。这使他得以广泛接触社会下层,并学会多种技艺。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传布自己的学说,希望有国者能够崇信并施行自己的学说,并进而实现他的王道社会理想。其间虽偶有被有国者重视起用、执掌权柄的时候,但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惶惶然的不得志状态。司马迁描述他的这种状态道:“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几近放逐。他自己则自嘲为“丧家之狗”,可见其狼狈(《史记·孔子世家》)。但是这种状态并不影响孔子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教立道的启世先圣。《史记·孔子世家》上说:“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他的思想和学说超越了现实权势,影响及于全天下。 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始终贯穿着济世救民的理念,他希望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们都过上有秩序的生活,由他的弟子们编定的《论语》,则可以说就是一本记录了孔子济世思想的智慧书,也是他给中国人制订的行为规范。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论语》成了中国社会的“圣经”,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个人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规范之中。要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不能不读《论语》。 《论语》一书蕴含的博大而深厚的思想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现代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新思潮,都不能掩盖《论语》的光辉;相反,却一遍又一遍验证着它的普世与超越。 《论语》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书中记录的大部分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也有其弟子们的对话,全书共二十篇。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论语》的地位非常高,影响非常大。到了东汉时期,《论语》已被列入经书之列,成为学者必读之书,其研究成为一个专门学问,后代学者对其注疏者不计其数。宋代大儒朱熹视《论语》为经典中的经典,并作《四书集注》,成为当时及后代士子的修身圭臬。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将《论语》钦定为科举必读之书,此举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及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书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 《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每一个都称得上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论语》中的人物都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典型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每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学者,以及每一个想求得生命升华的中国人来说,《论语》都是一部必读之书。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持续不衰的“国学热”,人们开始在古代经典中寻找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智慧,其中《论语》就是最受国人关注和重视的一部经典。大家纷纷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求心灵的升华、情感的依归和生命的价值,从“至圣先师”的名言中探求生活的真谛。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论语》原文,是对《论语》全文的解读;第二部分孔子生平,是对孔子一生经历的概述;第三部分《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是对孔子的弟子生平以及《论语》中涉及的其他重要人物生平的简介;第四部分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是对《论语》中出现的核心概念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句的诠释。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使读者对《论语》和孔子都有个深刻的了解。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为《论语》这样严肃而高深的文字配了精美而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都起到以图解文的作用,再现了当年孔子和弟子们对话的感人景象,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不仅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深入理解,而且能得到轻松而高雅的阅读享受。 书评(媒体评论) 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