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文化领域中最高水准的演说,领略著名学者所关注重大课题。本系列书以精品思想启智为宗旨,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致力于精英思想的普及。书所收录的作品,均来自在历史文化领域中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专家的讲座,代表相关领域一流的学术水准,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读者将有机会分享到来自国内一流学者的真知灼见,提升视野和境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高端讲座(第1辑文化的要义)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刘梦溪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亲历文化领域中最高水准的演说,领略著名学者所关注重大课题。本系列书以精品思想启智为宗旨,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致力于精英思想的普及。书所收录的作品,均来自在历史文化领域中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专家的讲座,代表相关领域一流的学术水准,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读者将有机会分享到来自国内一流学者的真知灼见,提升视野和境界。 内容推荐 本系列书所收录的作品,均来自在历史文化领域中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专家的讲座,代表相关领域一流的学术水准,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收录的文章包括: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就有关中国和世界历史、传统文化等专题向中央有关领导进行讲述的部分讲稿;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部分讲稿;在北京大学等高校举办的有影响的历史文化讲座的部分讲稿;大型电视历史文化讲座中的部分讲稿。每一篇讲稿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作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几易讲稿,力求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 目录 出版说明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刘梦溪 儒学与人生 ◎钱逊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 ◎金开诚 道教与2l世纪 ◎葛荣晋 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反思与展望 ◎叶廷芳 说“无”谈“玄” ◎庞朴 中国历代边疆政策研究 马大正 谈谈当前鲁迅研究的热点问题 ◎陈漱渝 《周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张立文 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 ◎张海鹏 试读章节 (五)文化传统的重建问题 我们自晚清到“五四”以来,就面临一项不能绕开的任务,就是需要更新和重建我们的文化传统。因为你既然觉得原来的传统有毛病、不那么好,那只有想办法去改造它、建设它、完善它,使它变好。因为你不能真正做到抛弃传统,你也无法重新选择自己的文化传统。因为你是中国人,你是华夏子孙,即使住到外国去,你的华夏血统也改变不了。 尽管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混战、内战和外战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但那些20世纪的文化大师还是做了不少重建传统的努力。1921年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发表以及引起的东西方文化的论战,就是一例。1935年王新命、何炳松等十位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是又一例。他们在《宣言》中慨叹:“在文化的领域中,我们看不见现在的中国了。”对重建民族文化传统做出切实努力的,是新儒家对儒家传统的新诠释。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以及冯友兰、张君劢、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直承宋明的理学和心学,在中国文化的“花果飘零”之际,薪尽火传,试图重建儒家的学统和道统。但他们也每每苦于传统儒家只能自我升华为“内圣”,却开不出“外王”来,即在现代生活中能够发用。 清末民初到“五四”以来的批判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建构过程,一直隐含着、存在着两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第一,如何重新诠释文化传统的价值。第二,实际上有一个民族文化的认同问题。 第一个问题比较好理解:要重建传统,就必须重新衡定固有传统的价值,通过重新诠释使传统得到再生。第二个问题似乎费解:难道作为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要提出认同的问题吗?然而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清末民初到“五四”、再到后来,骂自己的文化、骂自己的国家、轻贱自己的民族,一切都唯西方是举,只知有西,不知有东,已经成为时尚、成为潮流。那么作为中国人,你的文化认同究竟在哪一方呢?直到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显得更加迫切了。 当今的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使游戏规则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中国如想在世界舞台上保留住自己的位置,更需要她的忠实的儿女学会如何适应国际环境,如何整合自己、健全自己、发展自己,而不是消灭自己。这就需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不然的话,你将不知道自己是“谁”,行动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在说、“谁”在做。 五四精英、上一个世纪的文化先进,他们虽然不留情面地批判传统,但他们又是受传统熏陶的有十足的中国文化味道的从业人员。胡适之攻击传统可谓激烈,但他整理国故成绩斐然,个人的新旧道德都少瑕疵。他的太太是小脚,而且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他们终生厮守,在他担任驻美大使期间,太太也随同前往(当然后来知道,他长期与一位叫韦莲司的美国女画家保持着深深的情感,保持了50年之久)。令人忧虑的是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现在的中青年一代,长时间处身于大小传统齐遭毁坏的环境,没有机会接受传统文化典范的熏陶,他们身上的文化含量累积得不够,难免精神气象显得单薄而不够从容不够厚重。至于如今的少年和儿童,教他们的老师大都是民族固有文化的缺氧者,流俗的电视文化、浅薄的搞笑、逻辑错乱的“脑筋急转弯”,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外时间。他们错把猪八戒、孙悟空当做中国的文化传统,以为“康乾盛世”比现在还要好。春节觉得没意思,喜欢过圣诞;中秋节不好玩,喜欢在感恩节吃火鸡,虽然不知道感谁的恩。如今的生活时尚,是一切层面都追求和国际接轨,五四时期的“西化”主张反而成了光说不练的小儿科了。 刚卸任的台北市文化局长、很有名的女作家龙应台,不久前写了一篇极好的文章,题目叫《紫藤庐和星巴克之间》,她说: “现代化”是很多开发中国家追求的目标;“全球化”是一个正在急速发生的现实,在这个现实中,已开发国家盘算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中国家在趁势而起的同时暗暗忧虑“自己不见了”的危险。那么,“国际化”是什么呢?按照字义,就是使自己变得跟“国际”一样,可是,谁是“国际”呢?变得跟谁一样呢?龙应台长期住在德国,她为欧洲传统保护得完好感到震撼。她说她满以为会到处看见人的“现代”成就的骄傲展现,但是不断撞见的,却是贴近泥土的默不作声的“传统”。 现代化和传统的重建,都不应该是表面文章,而需要扎扎实实地做,需要非凡的创造力,需要用文化搭建和传统衔接的桥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际上并行一个恢复记忆、连接传统、重建传统的过程。不能说我们在这一方面没有成绩,但由于长期与传统文化脱节,似乎一时还不能完全找到与传统衔接的最佳途径。“病笃乱投医”、“事急乱穿衣”的现象,每每有之。人们看到的,大都是比较浅层的模仿或没来由的怀旧,而缺乏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层底蕴。何况一些影视作品不着边际的“戏说”,尤其“清宫戏”的泛滥,把刚刚开始的重建传统的努力,弄得不明所以以致失去准绳。 龙应台说:“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怀。当人的成就像氢气球一样向不可知的无限的高空飞展,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粗绳,紧连着土地。它使你仍旧朴实地面对生老病死,它使你仍旧与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你的手摸得到树干,你的眼睛可以为一首古诗流泪,你的心灵可以和两千年前的作者对话。”她说得非常好。她是针对台湾的情况说的,我看对我们完全合用,而且更加合用。因为台湾文化传统的传承与连接比大陆要好一些,至少没有遭到我们这么多的破坏。 文化传统的更新与重建,是民族文化血脉的沟通,如同给心脏病患者做搭桥手术,那是要慎之又慎的。总之如龙应台所说、“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如果我们走到、做到龙应台所期待的那种境界,传统就活在我们中间了,我们每个人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它的优秀者必成为蕴含传统味道的现代人。 至于文化传统的重建,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具体实施、采用一些什么样的办法,当然可以列出一些可以着手的方面,例如,中小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文本的经典阅读、文化典范的保护和开放、礼仪文化的训练和熏陶,等等。特别是礼仪,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对传统的记忆。但重建我们的文化传统,创新和想象力非常重要。没有缘于传统的创新,重建传统不过是一句空话。缺乏想象力,会不伦不类、闹出许多笑话。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心人。 但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领导者、国家栋梁、文化从业人员、大多数民众,要有重建传统的愿望,要对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有一份敬意与温情。P30-3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